诗歌鉴赏答题技巧汇总

发布 2023-09-23 16:53:53 阅读 2060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

情感内涵和抒情方法一直是高考古诗鉴赏考查的两个重点。随着高考对古诗表达技巧考查的深入,从抒情角度(或抒情方式、方法)切入考查已成为2023年不少省市命题的热点、亮点。因此,在二轮复习中,强化抒情方法的知识构建和答题规范显得尤为必要。

自我诊断,找出答题短板。

1.(2014·浙江)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1)~(2)题。

溪行逢雨与柳中庸。

唐]李端。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

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

三峡吟。南宋]徐熙。

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①。

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

注 ①上有青枫林:《楚辞·招魂》中有“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句。

1)这两首诗都以来写愁。

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抒情手法的差异。

答: 答案 (1)猿声。

2)①李诗寓情于景,“昏”“繁”二字点明了愁;徐诗景不显愁,借典故写愁。②李诗以“那堪”唱叹抒情;徐诗以理写愁,辨析猿声“不自愁”,愁在人心。

解析 (1)本题考查分析诗歌形象的能力。两首诗表达情感的共同意象就是猿声,通过猿声来抒发诗人的愁怀。

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分析两首诗中抒情手法的差异,主要从内容和手法两方面比较。内容上,两首诗都写“猿声”,都与“愁”有关,但李诗景中含愁,“昏”“繁”二字点明愁情,“那堪”二句则是直抒愁怀;手法上,都通过描写景物抒发感情,但徐诗的愁情主要通过运用典故来抒发,与李诗有所不同。

溪行逢雨与柳中庸。

赏析本诗写的是诗人的“逢雨”经历,场景具体。除抒写自身落寞、愁苦之情外,也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关切之情。“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写的是黄昏时雨势繁密,景中含情。

“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直抒胸臆,表达孤独、思念之情。“一声猿”属写实,也具象征义。猿啼既表明周围静寂,也含“愁苦”意。

其实,听见猿声的仅限于作者自己,但是他却将猿猴的哀鸣连同周遭山昏雨繁的景观一起推向友人,设想两处分宿而能共听同感,个人体验便因相思之情而更添了厚度。在这里,诗人没有着意写如何思念友人,而是将视觉意象“日落”“昏山”和听觉意象“萧萧暮雨”“凄凄猿声”并置,就烘托出萧瑟凄凉的环境氛围,把羁旅逢雨怀友的主题抒发得既情真意切又哀婉凄伤。

三峡吟。赏析标题“三峡吟”,意为“吟三峡”,也即把“三峡”当作“吟”的对象,因而整首诗类似“咏物”之作,借吟咏三峡来阐明某个道理。“咏物”可以抒情,也可以说理。

徐熙的这首诗意在说理,告诉读者三峡一带的猿啼本身没什么愁苦之说,“行人”听了觉着愁苦,是因为“行人”心里本身有愁苦,这就是“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的蕴意。至于“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并非实写“三峡”景致,只是笼统交代三峡的概貌:距离多少,植被怎样。

虽然可能用到《楚辞·招魂》里“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的字句,但彼此关联并不密切。

这首诗以猿声来写愁。其景不显愁,借典故写愁,以理写愁,辨析猿声“不自愁”,愁在人心。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谪岭南道中作。

李德裕。岭水争分路转迷,桄榔椰叶暗蛮溪。

愁冲毒雾逢蛇草,畏落沙虫避燕泥。

五月畬田收火米,三更津吏报潮鸡。

不堪肠断思乡处,红槿花中越鸟[注]啼。

注 《古诗十九首》中有“越鸟巢南枝”一句,意谓南方的鸟北飞后,仍筑巢在向南的树枝上。

请简要分析“红槿花中越鸟啼”是如何表现诗人的思乡之情的。

答: 答案 (1)运用了借景抒情(以乐景衬哀情)的表现手法。诗人描绘了“红槿花”开,“越鸟”啼鸣的景象,表现(反衬)出自己被贬南方后的思乡之情。

2)化用典故。诗人被贬异地,听见越鸟在枝头啼叫,联想到飞鸟尚不忘本的典故,表现出自己的故园之思。

赏析首联描写在贬谪途中所见的岭南风光,有鲜明的地方色彩。第一句写山水,岭南重峦叠嶂,山溪奔腾湍急,形成不少的支流岔道。再加上山路盘旋,行人难辨东西而迷路。

这里用一“争”字,不仅将动态景物描绘得更加生动,而且也点出了“路转迷”的原因,好像道路纡曲、使人迷失方向是“岭水”故意“争分”造成的。这是诗人的主观感受,但又是实感,所以诗句倍有情致。第二句紧接上句进一步描写山间景色,桄榔、椰树布满千山万壑,层林叠翠,郁郁葱葱,一派浓郁的南国风光。

这一句中用一“暗”字,突出桄榔、椰树等常绿乔木的茂密,遮天蔽日,连溪流都为之阴暗。这一联是从山水林木等方面选择最具有地方特色的景物来写的。

颔联宕开一笔,写在谪贬途中处处提心吊胆的情况:害怕遇到毒雾,碰着蛇草;更担心那能使人中毒致死的沙虫,连看见掉落的燕泥也要畏避。这样细致的心理状态的刻画,有力地衬托了岭南地区的荒僻险恶。

从艺术表现技巧来看,这种衬托的手法,比连续的铺陈展叙、正面描绘显得更有变化,也增强了艺术感染力。清人沈德潜认为此联“一语双关”,和柳宗元被贬柳州后所作的《岭南江行》一诗中的“射工巧伺游人影,飓母偏惊旅客船”一样,都是言在此而意在彼,诗中的毒雾、蛇草、沙虫等等都有所喻指。这样讲也不无道理。

颈联转向南方风物的具体描写,在写景中表现出一种十分惊奇的异乡之感。五月间岭南已经在收获稻米,潮汛到来的时候,三更时分鸡就会叫,津吏也就把这消息通知旅行的人,这一切和北方完全不同。这两句为尾联抒发被谪贬瘴疠之地的深切思乡之情做铺垫。

尾联是在诗人惊叹岭南环境艰险、物产风俗大异于秦中之后,引起了身居异地的怀乡之情,更加上听到在鲜艳的红槿花枝上越鸟啼叫,进而想到飞鸟都不忘本,依恋故土,何况有情之人。此时自己迁谪远荒,前途茫茫,不知何日能返回故乡,思念家园,情不能已,到了令人肠断的地步。这当中也深深地蕴含着被排挤打击、非罪遭贬的愤懑。

最后一句是暗用《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中“越鸟巢南枝”句意,十分贴切而又意味深长。这一联是这首抒情诗的结穴之处,所表达的感情异常深挚。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注]

黄庭坚。**枝头生晓寒,人生莫放酒杯干。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著冠。 身健在,且加餐,舞裙歌板尽清欢。黄花白发相牵挽,付与时人冷眼看。

注黄庭坚于宋哲宗绍圣二年(1095)被贬涪州,后移戎州(今四川宜宾)安置,在蜀地流徙五年余。这首词作于戎州。

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答: 答案 (1)抒发了作者心中郁结的愤懑与不平,对现实政治**的不满、调侃和抗争。

2)运用人物的动作细节描写,刻画出一个放浪不羁的形象,从而衬托内心的抑郁不平。如“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著冠”“黄花白发相牵挽”。直抒胸臆。

如“人生莫放酒杯干”“付与时人冷眼看”等。

赏析此词是作者与甘居山野、不求功名的“眉山隐客”史念之互相酬唱之作,全词通过一个“淫坊酒肆狂居士”的形象,展现了作者从坎坷的仕途得来的人生体验,抒发了自己胸中的苦闷和激愤。词中所塑造的狂士形象,是作者自己及其朋友史念之的形象,同时也是那一时代中不谐于俗而怀不平傲世之心的文人的形象。

上片是劝酒之辞,劝别人,也劝自己到酒中去求安慰,到醉中去求欢乐。首句“**枝头生晓寒”是纪实,点明为重阳后一日所作。因史念之有和词,故自己再和一首,当亦是此数日间事。

赏菊饮酒二事久已有不解之缘,借“**”自然过渡到“酒杯”,引出下一句“人生莫放酒杯干”。意即酒中自有欢乐,自有天地,应让杯中常有酒,应该长入酒中天。“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著冠”,着意写出酒后的浪漫举动和醉中狂态,表明酒中自有另一番境界。

横起笛子对着风雨吹,头上插花倒戴帽,都是不入时的狂放行为,只有酒后醉中才能这样放肆。

下片则是对世俗的侮慢与挑战。“身健在,且加餐,舞裙歌板尽清欢。”仍是一种反常心理,其含意于世事纷扰,是非颠倒,世风益衰,无可挽回,只愿身体长健,眼前快乐,别的一无所求。

这是从反面立言。“黄花白发相牵挽,付与时人冷眼看”,则是正面立言。菊花傲霜而开,常用以比喻人老而弥坚,故有黄花晚节之称。

这里说的白发人牵挽着黄花,明显地表示自己要有御霜之志,决不同流合污,而且特意要表现给世俗之人看。这自然是对世俗的侮慢,不可能为时人所理解和容忍。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闻庆州赵纵使君与党项①战。

中箭身死,辄书长句。

杜牧。将军独乘铁骢马,榆溪战中金仆姑②。

死绥③却是古来有,骁将自惊今日无。

青史文章争点笔,朱门歌舞笑捐躯。

谁知我亦轻生者,不得君王丈二殳④。

注 ①党项:西北少数民族。②金仆姑:箭名。③死绥:古军法规定军队败退,将军当死。④殳:兵器。

颈联是如何表达情感的?请简要分析。(4分)★

答: 问题反思。

1.古诗的抒情方法有哪些?

答: 2.高考考查古诗的抒情方法在问题设置上有什么特点?常考的抒情方法有哪些?

答: 比对答案,领悟答案升格之道。

题目颈联是如何表达情感的?请简要分析。(4分) [原诗见“自我诊断”第4题]

参***:

颈联运用对比的手法,将史家和达官贵人对赵纵将军的态度作对比,鲜明地表达了对赵纵将军的热烈赞扬,对达官贵人的强烈愤慨。(手法1分,分析1分,情感2分)

评分建议:1)颈联使用的手法有:对比、间接抒情、借代、侧面描写等。

答出任何一种手法给1分。但本题问的是“如何表达情感”,考生应该答能表达情感的手法。借代、侧面描写等手法,与表达情感关联不大,分析酌情给分。

(2)情感可从两个方面表述:一方面表达出对将军的赞美、称颂之情;另一方面表达出对达官权贵的不满、愤慨之情。如果表述为“对将军为国捐躯却被人耻笑的痛心”也可给分。

赏析诗中的“金仆姑”指箭,“死绥”指贪生怕死者,“青史”“争点笔”是赞颂死者以英勇战死名垂青史,而“朱门”“笑捐躯”则是谴责那些在国家危难时刻只顾寻欢作乐,甚至讪笑为国捐躯者的人。诗的最后两句说诗人自己也是性情中人,是为了正义不惜牺牲生命的人,恨只恨没有手执**上阵杀敌的机会。此处的“殳”(音“书”)就是做兵器的长杖。

借题发挥,突破答题核心问题。

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一 看。1.看题目 作者 注释。题目 包含诸多信息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以及诗歌的意境 诗歌的类型 诗人的心情等 例如苏轼的 蝶恋花暮春别李公择 从这个题目可看出时间为暮春。事件是作者送别李公择,内容应该是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和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作者的心情应该是比较悲伤的。2 看作者 可以知人论...

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解答分析 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答题步骤 1 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 结合诗句阐释 用了这种手法。3 此手法有何作用,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一词 或一句 领全诗型。提问方式 某词是全诗的关键 或 字眼 或 诗眼 为什么?提问变体 哪字词 句 ...

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高三语文 诗歌鉴赏答题技巧。本站原创2012 02 28 13 40 11高三语文 诗歌鉴赏答题技巧。之一 整体理解诗歌1 从诗题入手 2006年全国卷i 题竹石牧牛 并引,从题目,你可以初步判断出这是一首题画诗。竹石牧牛 是画名,也应该是画面内容的概括。2 从诗人入手 近年来,考查 熟悉的作者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