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对教学案例反思的“反思”

发布 2023-09-11 21:32:50 阅读 1694

案例:有一位中学老师走进教室准备上课时,一个很聪明但十分淘气的学生走到讲台前翻了翻老师的教案,然后说:“有教案谁不会上课?

”这位老师灵机一动,马上说:“给你教案你就能上吗?”这个学生说:

“当然能。”“好下一节课你来上,我给你提供教案。”下一节课,这个学生上课虽然很努力,但还是失败了。

学生满面通红地说:“看来当老师真的不容易。”

后来这位老师进展了反思。他说:我这样做,无非就是通过一件本来不应该让学生做的事情,让学生自己来证明自己的无能,就是让学生更加臣服于老师的权威。

由此他得出一个结论:这并不是一个成功的教育实践。

教育专家读了这个案例,看了老师的反思后,发表了自己的见解:现在有的老师得了教育理念过敏病,这本来是一个成功的教育实践,老师却自己否认了。作为教师应该有权威,一个没有权威的老师,他所教授的内容在学生心目中是要大打折扣的。

老师带教案上课是很正常的事情,要让学生认识到教师上课是不容易的,并非学生想象的那么简单。这个老师的做法正好取得了这样的效果,树立了教师的权威地位,挫败了学生蔑视心理。这完全是一个成功的教育实践。

我的看法是:学生虽然不会讲课,但他天天听课,而且听不同老师的课,学生完全有资格来评价老师的上课水平。就象我们教育理论家不教学,但可以评论教师,就象球迷不会踢球,但可以评论球员一样。

学生提出“有教案谁不会上课?”,这是学生对教师照本宣科的责难,对教师课堂授课艺术的不满,是学生敢于挑战权威的表现。我认为这是一个不成功的教育实践。

理由有二:第一,教师应该保护学生挑战权威的精神。学生敢于挑战权威,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精神。

敢对教师挑战的学生真是凤毛麟角,我们不应该给予挫伤,而应该精心呵护,正确引导。教师在教学中不应该证明学生无能,而应该证明学生“有能”,从而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从成功走向成功。第二,教师应该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是否有问题。

学生喜欢什么样的授课方式,这应该是教师思考的问题。而案例中教师并没有思考自己授课的问题。教师应该追求高超的授课艺术,在课堂上左右逢源,游刃有余,有讲授、有讨论、有活动、有思考、有协作,方式多样,生动活泼,学生乐于承受,而决不是照本宣科,死板生硬。

以上是我对反思的“反思”。愿求教于大方。

作者简介:寇祥明,现任教于寿光世纪学校,研究生学历。先后被评为寿光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潍坊市教学能手,山东省优秀教师,全国目标教学先进个人。

xx年破格晋升中学高级教师,xx年被授于潍坊市特级教师称号。制作的课件获省一等奖,全国三等奖,语文教学教研成果获全国二等奖。20年来,任教中学语文,耕耘不辍,致力于科学记忆、快速作文、快速阅读等专题研究,发表、获奖**40多篇,主编及参编论著3部。

xx年10月出版《现代科学记忆法实战演练》。

06年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与反思征文

教学的过程验证了,有效的数学教学能激起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生自主探索的动机,形成数学学习的认知冲突,唤起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人翁意识。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同时又有丰富数学内涵的教学情景,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和学习任务。二在练习实践中...

06年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与反思征文

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关系例说。以 加法的交换率 为例。当前,随着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越来越贴近生活,联系生活,在教与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越来越突出,老师的主导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划分的更细致,让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人,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是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助于...

06年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与反思征文

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关系例说。以 加法的交换率 为例。当前,随着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越来越贴近生活,联系生活,在教与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越来越突出,老师的主导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划分的更细致,让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人,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是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助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