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驾驶与交通安全

发布 2023-09-12 16:35:58 阅读 3835

一、引言。

大规模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为缓解城市交通拥挤、保持城市活力提供了基础,另-一方面又破坏了原有的环境平衡,产生了新的污染源。为使人类住区环境优美、条件舒适、有利工作、方便生活,实现城市持续发展,在当前大力进行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时期,必须吸取国外的经验教训,必须吸取当代科学研究的成果,在新的基础上,结合国情同步实现城市交通环境建设,以免留下难以弥补的后遗症。

城市交通环境并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在人们所熟悉的交通噪声与车辆排放的废气污染的基础上,随着人们对环境认识与要求的发展,交通环境的涵义在延伸;随着对交通环境研究的深入,认识还在不断深化,形成新的分类

道路交通事故是所有国家都面临的一个严重的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2023年5月中旬的研究报告显示,全球每年大约有130万人死于交通事故,并有2000万至5000万人遭受非致命伤害。。如果不采取有效的事故预防措施,交通事故致人死伤的人数在今后20年中将增长65%,远远高于艾滋病、疟疾等疾病。

二、交通环境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分析

1、人的因素

人是影响交通安全最活跃的因素。在人-车-路-交通环境构成的体系中,车辆由人驾驶,道路由人使用,交通环境要有人的管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后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不仅单位汽车拥有量不断增加,而且汽车进入家庭已成为现实;相应的情况就是非职业机动车驾驶员队伍迅速扩大,使机动车驾驶员的整体素质更加参差不齐。

那些驾驶能力较差、遵守交通法律、法规意识淡薄、出事较多的机动车驾驶员被“誉为”“马路杀手”。可见低素质的机动车驾驶员在参与道路交通运行中对人们正常的生活构成的伤害是很严重的。因此,对交通安全的研究应对人以足够的重视。

2、车辆因素

车辆是现代道路交通的主要运行工具。车辆技术性能的好坏,是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因素。车辆制动失灵、制动不良、机件失灵、灯光失效和车辆装载超高、超宽、超载、货物绑扎不牢固等,都是酿成交通事故的不安全因素。

据我国交通事故的统计资料中可知,制动系和转向系故障是车辆因素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现有运行车辆中有50%左右属于机构失调、带病运行,特别是个体车辆和挂靠车辆更为严重。这些都构成了交通事故的机械隐患。

3、环境因素

交通环境主要是指天气状况、道路安全设施、噪声污染以及道路交通参与者之间的相互影响等。驾驶员行车的工作状况,不仅受道路条件的影响,而且还受到道路交通环境的影响。第一,交通量的影响。

在影响驾驶员行车的诸多交通因素中,交通量的影响起着主导作用。交通量的大小,直接影响着驾驶员的心理紧张程度,也影响着交通事故率的高低。第二,交通混杂程度与行车速度的影响。

我国的道路多为双车道混合式交通,由于各种机动车在一条道路上行驶,其动力性不同、行车速度相差很大,特别是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差异更大。第三,恶劣天气的影响。据公安部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发生的道路交通事故中,恶劣天气导致的事故死亡人数同比增加,特别是下半年全国雨、雪、雾等恶劣天气条件下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导致的死亡人数同比上升13.

3%。4、道路因素

道路交通的安全取决于交通过程中人、车、路、环境之间是否保持协调。由于我国是个近13亿人口的大国,截至2023年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约为2亿辆。截至2023年底,我国公路通车总里程达357.3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

36万公里。静态比例为:人均车辆约0.

14辆,而人均道路只有0.0028公里;每辆车均道路占有量约为0.002公里;且其中90%的道路属于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和行人混杂。

近几年机动车辆数字还在急剧增加,道路超负荷承载,致使交通事故逐年增加。道路容量严重不足 。因此,除了前两个因素以外,道路本身的技术等级、设施条件及交通环境作为构成道路交通的基本要素,它们对交通安全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三、改善对策

3.1加强交通安全教育,减少道路交通违法行为

在道路交通事故预防的诸多因素中,人是处在核心地位的。人的交通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比较淡薄,违章现象比较严重,是造成交通事故的最主要因素。国内外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的实践证明,各类道路交通违法行为的存在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

因此,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从根本上讲,要从预防和减少交通违法行为做起,要从对机动车驾驶员的教育做起,培养一支遵纪守法、技术过硬的机动车驾驶员队伍。一是对驾驶员进行全方位的教育培训。学习交通法规;学习机动车的新技术、新操作技能、机械理论,包括对驾驶员定期进行的理论考核、操纵考核和车辆审验都可以归纳到这个范围内。

二是对全社会人员的教育内容主要分为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教育部门要坚持道路交通安全教育从孩子抓起,将之作为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必修课程,并在中考、高考中适当增加这方面的内容;利用一切新闻媒介和宣传手段对全社会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和对交通法规的宣传,加强和提高人们的交通安全意识和交通法制的观念。具有高度安全意识和懂得交通法规的行人和骑自行车者,也可以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3.2加强车辆维护,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能

良好的车辆技术性能是保证安全驾驶的物质基础。目前,除了要建立完善的汽车安全检测制度和基于检测的车辆维修制度外,驾驶员日常应勤于保养、维护车辆,出车前应彻底检查转向系和制动系,认真做好车辆的日常修理工作,及时消除隐患,保证车况良好,杜绝带病车上路行驶,严把车辆技术性能关。近年来,各汽车制造厂陆续推出了各种新型安全装置,如车载防撞系统、打瞌睡或注意力不集中的报警系统、轮胎气压过低警报系统、视觉警报系统等。

这些安全装置的应用使车辆进一步实现了智能化,能对驾驶员及乘客提供安全保障。

3.3完善道路安全设施,不断改善道路条件

加强道路交通管理,优化道路交通安全环境。严格按照《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整改不符合要求的交通标志、标线以及各种交通安全设施;改善和提高道路通行环境,夜间易出事的路段应增设“凸起路标”和照明设备。交通管理部门应运用高科技手段及时查处违章车辆,排除事故隐患,并按有关法规从严管理。

在事故多发路段,以及在桥梁、急转弯、立交桥、匝道等路面复杂,积水地点设置警告牌。在雨、雾、雪天等灾害气候条件下应制定交通管制预案,合理控制交通流量,疏导好车辆通行;在城市道路,应实现人车分流,进行合理的交通渠化,科学的控制道路的进、出口;在交通量超过道路通行能力的路段,可以通过限制交通流量的方法来保证交通安全,同时路段的管理者在流量调整阶段,向车辆发布分流信息,提供最佳绕行路线。因此,作为驾驶员,应提高应对恶劣天气的技能和准备。

作为交通管理部门,应将改善交通环境,设置合适的交通标志等作为道路安全保证的重要工作之一,切实抓好抓实。

4结论 道路上发生的交通事故往往并不是人、车、路、环境等因素中某一因素单独所致,而是各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预防交通事故,提高车辆运行的安全性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从人的交通教育、提高车辆的安全性、不断改善道路条件和优化道路交通安全环境等四方面综合考虑来建立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措施。

对于提高车辆的安全性,我有几点想法,除各汽车制造厂近年来陆续推出了各种新型安全装置,如车载防撞系统、打瞌睡或注意力不集中的报警系统、轮胎气压过低警报系统、视觉警报系统等。我认为可以在以下方面作进一步研究:车辆高速行驶时,突然爆胎通常会带来严重交通事故,如果此时轮胎能够自动充气,就可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现有的安全气囊都是在碰撞后瞬间启动的,如果能够通过监测系统检测车辆行驶情况来判断车辆是否会发生碰撞,从而提前开启安全气囊,这样便可大大减小**情况。

根据车辆行驶情况在这些安全装置的应用使车辆进一步实现了智能化,能对驾驶员及乘客提供安全保障。

无论是行人,还是驾驶员,在一个疏忽之下,都有可能成为车祸的元凶,行人不按照规则乱行,驾驶员不按驾驶要求乱开车,大家都不按照交通准则,那么路面上会出现什么情况?一片大混乱,甚至引起交通瘫痪,那么本来汽车为我们生活带来的便捷,就会成为负担。

汽车驾驶与交通安全

行业资料 单位。部门。日期 年 月 日。一 引言。大规模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为缓解城市交通拥挤 保持城市活力提供了基础,另 一方面又破坏了原有的环境平衡,产生了新的污染源。为使人类住区环境优美 条件舒适 有利工作 方便生活,实现城市持续发展,在当前大力进行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时期,必须吸取国...

交通安全与汽车驾驶理论

交通安全问题。顾佳月。经济与管理工程系,报关13 1,201359007 引言。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汽车慢慢的成为了人们的代步工具,我国也正步入汽车社会。但是,随着汽车的使用量的增长,各种安全问题也随之出现。各种交通事故的不断发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做到安全驾驶...

7汽车与交通安全

第7章汽车与交通安全。汽车被动安全性。发生交通事故后,汽车本身减轻人员受伤和货物受损的性能。分为内部被动安全性和外部被动安全性。汽车主动安全性。汽车本身防止或减少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能力。主要取决于汽车制动性 行驶稳定性 操纵性 动力性及驾。驶员工作条件。汽车性能及结构对交通安全的影响。汽车被动安全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