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通安全评价方法

发布 2023-09-12 16:35:58 阅读 4833

1、道路交通安全现状。

汽车已成为人类文明与进步的标志。人类在享受汽车带来的舒适、便捷等优越性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据不完全统计,当今世界上每年因交通事故死亡70多万人,伤残2000~2500万人。

20世纪,世界上已有3300多万人在车轮下丧生交通事故已成为一场“无休止的战争”。

与世界各国相比,中国的道路交通事故就显得更为严重。中国的交通事故基本是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而逐步上升的。每年全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在20世纪年代为几百到几千人,70年代发展为1~2万人。

2023年后,事故死亡人数急剧上升,1988—2023年期间稍有回落。2023年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深化,国家总体经济实力增强。汽车和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汽车等机动车拥有量急剧上升。

至2023年,全国平均每天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已达300人。2023年全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共受理道路交通事故案例75.5万起,事故共造成10.6万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30.9亿元,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位居世界第一位,超过印度、美国、俄罗斯。

2、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因素。

道路交通系统是由人、车、路和环境等诸要素构成的一个动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任何因素的不可靠、不平衡、不稳定都可能导致种种的冲突与矛盾,从而引发交通事故。

2.1人对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

人作为道路交通系统中的主体,起主导控制作用。通常认为,交通事故的直接原因主要是驾驶人员的观察、判断、操作等方面所发生的错误。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思想麻痹大意,车速过快,车与车之间没有保持安全距离等,二是驾驶人员的身体、生理、精神和情绪等状态以及年龄、经验等内在原因。比如抽烟、喝酒、疲劳、药物作用等都会导致驾驶员工作能力的下降。另外,从需求的角度讲,人们总是希望尽可能的节省体力、时间和油耗。

出于这个动机,所以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行人不走人行横道、过街天桥或地下通道而翻越交通护栏;遇到排队或阻车时,驾驶员常驶入非机动车道;在瓶颈路段,驾驶员争道行驶,互不相让等等,这些违章现象常常造**为地诱发交通事故。

2.2车辆对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

车辆是工具,是道路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交通安全有密切的关系。虽然在事故统计中,因为车辆而直接导致的事故比例并不大,但如果能进一步改善车辆的结构和性能,按规定进行安全检查,使汽车具有良好的技术状况,从某种角度讲是可以防止驾驶员失误的,至少也可能减轻事故的损失。为了安全快速行驶,汽车配备有前照灯、制动灯、挡风玻璃,安全带及后视镜等。

如果某一设施出现故障,就有可能引发交通事故;汽车的使用性能相对于交通安全也是至关重要的,动力性越好,制动性越可靠,同时拥有良好的操作稳定性,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就越小;随着汽车使用时间的延长,各部件磨损程度加大,导致使用性能下降,技术状况变坏,如果不及时检查和调整,很容易出现制动跑偏、轮胎爆裂、喇叭不响、汽车摆头等异常现象,从而引发各种各样的交通事故。

2.3道路对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

道路作为道路交通系统赖以生存的基础设施,对交通安全起着重要作用。虽然世界上多数国家的统计结果表明事故的责任主要在于人与车,但事实上驾驶员的粗心和失误大部分是由于困难的道路条件引起的,而道路条件与道路设计、施工、养护是分不开的。

具有足够强度的路面在行车和自然因素的作用下,在温度和湿度的影响下,不产生过多的磨损、压碎及变形,同时还要保证一定限度内的抗滑能力和平整性,这样才能为安全行车创造有利条件;在道路线形设计时,应该合理安排曲线的半径和转角,通过弯道超高、弯道加宽的办法防止出现横向翻车或滑移的现象,同时有足够的视距能够在发现障碍物时及时地采取措施;因为汇集在交叉路口的机动车、行人以及自行车行驶方向各不相同,所以交叉口处存在着大量干扰与冲突,在设计时应尽量避免四路以上的交叉路口,同时采用交通信号控制交叉交通流的相对速度,采用分离车道和隔离式道路为左右转弯车辆的运行提供方便,减少车辆在交叉路口区域的冲突。

2.4环境对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

交通环境涉及的内容很多,比如气候条件(雨、雾、能见度),沿路植被、建筑、城镇,人的交通意识,社会的经济状况,交通立法,医疗条件等。环境对交通安全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举典型的交叉路的环境为例。在交叉口处的四周建筑物密集,商店林立,摊点凌乱;各种霓虹灯、广告牌、门面装饰五颜六色,使驾驶员目不暇接;为了招揽顾客,**声、叫卖声,使人心烦意乱,这样的环境分散驾驶员的注意力,影响正确判断。

此外,刺激会使驾驶员看不清周围的各种现象,这也是十分危险的。

3、道路交通安全评价方法与适用性。

3.1绝对数引。

用绝对数进行评价采用四项指标,即事故次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直接经济损失来表示。这种方法比较直观易懂,缺点也很明显。它简单的以数值的大小作为评价的标准,并没有考虑其它的影响因素;另外,它没有注意到不同地区交通总量的差异,以及同一地区交通因素的变化,缺乏可比性。

对于我国来说,因为交通安全统计还不全面,上报资料还不详实,所以用这种方法来评论道路交通安全并不十分可靠。

3.2事故率法。

事故率法可以分为地点事故率法、路段事故率法(运行事故率法和事故密度法)、地区事故率法(人口事故率法、车辆事故率法等)、综合事故率法(当量死亡率、亿车公里率等)。

(1)人口事故率法。

rp=(d/p)xlo(e6)

其中,rp为100万人**通事故死亡率;d为死亡人数;p为某国家或城市的人口数。

(2)运行事故率法。

rt=(d/n)x10(e8)

其中,rt为亿车千米交通事故死亡率;d为死亡人数;ⅳ为某地区内总运行车千米数。事故率法是用一种相对指标来表达道路交通安全水平,具有较强的可比性。但有时单独使用某种事故率来评价交通安全,又具有片面性,不能反映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真实结果。

而综合事故率法所涉及到的当量或换算系数往往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其合理性颇有争议。

3.3概率一数理统计法。

这种方法的基本思路一般为确定正常条件下事故发生的概率分布,以这种分布作为进行判断的依据。看事故发生数是否在正常的概率范围之内,超出这一范围则定义为比较危险,而低于这一范围则定义为比较安全。通常认为一定地区内发生的事故数近似地服从正态分布,定义随机变量:

随机变量z服从正态分布,取某一置信度值,例如取95%,则当z>1.96时,是不安全的事故数,属于危险地区;

当z 4、结论与展望。

文中所述评价方法各有利弊,每种方法又是有一定适用范围的,因此在选择时要注意它的实际应用性。同时,应该从事故多发点、不同路线、不同区域三个层次对道路交通安全进行评价,最终形成道路安全性能的综合评价系统。当然也清楚地看到,采用事故统计方法来进行交通安全评价存在着“小样本、大周期、大区域、低信度”的缺陷,因此为了保证评价的准确性和实用性,应用事故统计为基础的评价方法的同时,以其他的间接评价方法比如交通冲突技术作为补充是十分必要的。

道路交通安全评价是一个复杂的值得**的永恒课题,通过评价可以发现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交通安全、快捷和畅通。

道路交通安全评价综述

作者 景有荣李捷。科技传播 2013年第22期。摘要参照国内和国外关于交通安全评价方面的现状研究,结合已经研究和应用的安全评价方法,重点分析其使用范围和存在的弊端,在此基础上,结合了历史文献资料,提出了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环境评价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关键词评价方法 道路交通安全 安全评价。中图分类号u41...

道路交通安全评价研究现状

作者 刘江虹丁晓双。科学与财富 2015年第30期。摘要 道路交通工具的发展一方面让人们的出行更为便捷省时,另一方面也极大的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发展。然而,近年来道路交通事故不断,给国家和家庭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本文对现有文献中的评价方法进行了总结归类,同时提出了一些建议。关键词 道路交通安全影响因素评价...

公路工程道路交通安全评价

摘要 与普通的公路相比,高速公路具有路面宽阔 标志醒目 封闭立交和标线分明等多种特点,因此,不会受到行人和非机动车辆的干扰,是交通运输安全行驶的重要保障。根据高速公路工程的实际情况来看,其道路交通的安全评价与道路曲线 停车视距 隧道进出口 长达下坡和横断面超高等有着紧密联系,因此,必须要充分发挥高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