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发布 2023-10-18 17:30:06 阅读 1340

1精品word文档值得**值得拥有。

3精品word文档值得**值得拥有。

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

4.1. 术语。

4.1.1.

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者部分封闭,与外界相对隔离,出入口较为狭窄,作业人员不能长时间在内工作,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者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4.1.2. 有限空间分为以下三类:

a、 封闭、半封闭设备,如:锅炉、压力容器、反应釜、储罐、调和锅、管道、槽车、塔等。

b、 地下有限空间,如:地下管道、地下室、地下仓库、地下电缆沟、隧道、涵洞、地坑、化粪池、下水道、沟、井、池、建筑孔桩等。

c、 地上有限空间,如:储藏室、封闭车间、烟道等。

4.1.3. 有限空间作业:是指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实施的作业活动。

4.2. 职责。

4.2.1.

安全管理组是基地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建立公司《有限空间及安全要求清单》(以下简称《有限空间清单》),负责对有关应急设备的配备、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负责组织各部门制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负责组织使用部门开展有关培训教育、制定有关应急预案、配置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告知牌,负责一级危险有限空间作业的审批,负责对公司有限空间及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与考核。

4.2.2. 设备处负责协助安全管理组建立公司《有限空间清单》,负责新增有限空间的识别,负责对工程施工过程中有关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

4.2.3.

计量环保办负责组织配备、管理、检定和维护有关检测设备,负责一级危险有限空间作业前和日常的氧含量、一氧化碳含量、硫化氢含量等气体含量的检测工作,负责协助、指导各部门开展日常有关检测工作。

4.2.4.

各使用部门是本部门有限空间和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责任部门,负责建立本部门《有限空间清单》并实施管理,负责对本部门一级以下危险有限空间作业的检测和审批工作,负责组织开展有限空间作业实施前和过程中的报检、报批工作,负责建立本部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应急预案等有关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负责组织开展有限空间相关的培训教育和应急演练工作。

4.3. 有限空间管理。

4.3.1.

公司对有限空间实行危险分级管理。根据有限空间内部已聚集或可能聚集的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种类和含量、入内作业的频繁程度以及可能导致事故的严重程度等因素,将有限空间分为一级危险有限空间、二级危险有限空间、**危险有限空间。

4.3.2. 计量环保办会同安全管理组参照有关规定,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具体拟定基地有限空间危险级别判定标准。

4.3.3.

安全管理组负责将有限空间危险级别判定标准下发各部门,并组织其按标准开展本部门有限空间识别和危险级别判定工作。各部门按要求组织有关安全、生产、设备、工艺管理人员及一线职工共同识别、讨论、判定形成本部门的《有限空间清单》,并上报安全管理组。

4.3.4. 安全管理组会同设备处等部门,对各部门上报的《有限空间清单》进行补充、审核、确认,报生产技改部总监批准后,形成公司《有限空间清单》,由安全管理组下发各部门执行。

4.3.5.

使用部门应按照《安全标志及其使用的导则》等有关标准,组织各部门在有限空间入口处或醒目处设置“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告知牌”,安全管理组予以协助和监督指导。告知牌内容应包括警示标志、作业现场危险性、安全操作注意事项、危险有害因素浓度要求、应急处置措施和****等。各部门应在日常加强对告知牌的维护和管理,保持其清晰、完好,并教育和督促职工严格执行告知牌所告知的要求。

4.3.6. 各部门对有限空间控制应按照“优先综合治理、其次封闭隔离、而后作业控制”的原则进行,具体控制措施及其先后顺序如下:

a、 采取技术革新、设备改造等措施从本质上减少或消除有限空间。

b、 采取改进作业组织、封闭隔离等措施,减少或消除有限空间作业。

c、 按照本制度及有关规定、规程对有限空间作业过程进行控制。

4.3.7.

公司《有限空间清单》形成或集中更新后,设备处、安全管理组应组织有关部门共同研究讨论技术设备改造、作业组织改进、封闭隔离等措施的可行性,必要时应形成改造计划、改进方案等报基地主管领导批准后予以实施。

4.3.8.

各级《有限空间清单》均应实行动态管理。各部门应坚持在日常持续关注、不断识别并及时上报安全管理组进行增减和完善。每年4月份之前,安全管理组应组织相关部门和部门进行一次集中识别、判定,并按程序更新各级《有限空间清单》。

4.4. 有限空间作业管理。

4.4.1.

有限空间作业应严格执行“先检测、再审批、后作业”的程序,作业中还应根据作业环境可能发生的变化实施持续检测或动态检测。在未准确测定氧气含量、有害气体、可燃性气体、粉尘的浓度前,及经检测上述物质浓度不达标或超标而未采取有效的防控手段时,严禁进入该场所。

4.4.2. 有限空间作业必须办理《有限空间作业票》(以下简称《作业票》,《作业票》办理程序如下:

a、 作业负责人向有限空间所属部门(以下简称所属部门)安全管理机构提出申请,所属部门安全管理机构接到申请后应根据本部门《有限空间清单》和现场实际情况作出是否具备基本作业安全条件的定性结论,并告知作业负责人。如结论为“否”,则本流程终止,不得作业。如结论为“是”,部门安全管理机构则应向作业负责人发放空白《作业票》并指导其填写。

b、 对于一级危险有限空间,作业负责人应通知计量环保办进行检测。对于。

二、**危险有限空间,由所属部门安全管理机构进行检测。

c、 检测完成后,检测人员将检测结果和检测结论填入《作业票》中,签字确认,并将检测时所取样品封存保管(样品至少保留8小时)。

d、 所属部门安全管理人员、作业负责人共同确定、安排好作业监护人,向作业人员、监护人员交代必要的安全知识、防护知识、器具使用及急救常识,并组织落实防护措施。交代完毕、防护措施落实后,作业人、监护人共同在《作业票》中签字确认。

e、 检测合格、措施落实到位后,作业负责人在《作业票》上签署意见,并将《作业票》报审批部门签字批准后,方可开始作业。其中一级危险有限空间《作业票》由安全管理组审批(必要时应由生产技改部总监签署意见),二级和**危险有限空间《作业票》由所属部门安全管理机构负责人审批(必要时,应由部门负责人签署意见)。

4.4.3. 《作业票》管理要求。

a、 作业票共两联,上联由审批部门留存备查(保存期1年);下联由作业负责人保管,监护人及作业人在作业过程中随身携带。

b、 《作业票》要有明确的起止时间和作业详细地点、部位,作业期间应根据有限空间内介质的危险程度,确定检测分析的时间间隔和作业票的有效时限。作业时限要求一般为:一级危险有限空间作业不应超过4小时,每隔4小时部门安全管理机构应进行一次复查并在《作业票》中注明,作业过程间断超过1小时应重新办理《作业票》。

二级、**危险有限空间连续作业通常不超过8小时,装置(设备)全面停工(停车)检修期间不超过24小时,作业过程间断超过4小时应重新检测分析,超过8小时应重新办理《作业票》。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告知牌 1

贵航特钢有限空间危险辨识牌。上岗前检查设备有无跑冒滴漏现象,各部联接螺栓是否牢靠。确认安全阀 手动放散阀是否可靠,仪表数据是否准确无误。2 汽包正常冶炼时,压力正常在0.8 1.4mpa,如压力超过1.4mpa 后继续上升,达到安全阀调定压力后,安全阀自动打开。如安全阀。不能自动打开,需立即通知炉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