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必背古诗详解学生用

发布 2023-10-25 08:56:57 阅读 3860

五年级必背古诗详解(14首)

江南春》-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辽阔的江南在春天到处莺歌燕舞,绿树红花互相掩映,靠水的村庄里和依山的城郭里都有酒旗迎风飘扬。南朝建立了很多的寺庙,如今有多少楼台被笼罩在这蒙蒙的烟雨之中了。

这首诗一开始写的是江南的美景,后来提到了寺庙,这些寺庙当年建造的时候一定是金碧辉煌的。杜牧生活的晚唐,很多皇上因信仰佛教而劳民伤财。杜牧在这里实际上是要提醒皇帝,要吸取南朝的教训,不要过度信佛,不要重蹈南朝的覆辙。

从这一点上来讲,这首诗也算是咏史诗了。

蜂》-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不论是在平地还是山顶,花开时节的美好风光都被蜜蜂占领了。他们从百花之中采到花粉酿成蜂蜜,到头来,是为谁辛苦地酿造香甜的蜂蜜呢?

这是一首咏物诗。这首诗赞美了小蜜蜂为他人辛勤劳动的高尚品格,也表现了作者对那些不劳而获的人的愤恨和不满!

江上渔者》-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江上来来往往的人鲈鱼这种鱼味道很鲜美。请您看看江里打鱼人的那一叶小舟,正在大风大浪里上下颠簸,飘摇不定呢!

这首诗,只有短短的20个字(五言绝句),作者只用了朴实的语言,就写出渔民们在江上打渔的艰辛和危险,也表现出了作者对他们的深切同情。

范仲淹在散文岳阳楼记中有有一句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千年以来广为传颂,成为很多人的座右铭。

元日》-王安石(六下)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在噼里啪啦的爆竹声里,旧的一年已经过去,春风送来温暖,人们喝着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成新的桃符。

王安石这首诗,描写了春节期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景象,表现了人们过年时候的喜悦之情。王安石当时正在推行变法,所以也抒发了作者除旧布新,富民强国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感情。

泊船瓜洲》-王安石(五上)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江口和瓜洲之间隔着一条长江,钟山跟这里也就隔着几重山了。温暖的春风,又吹绿了长江的南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在钟山的家里?

后一句诗表现了作者想赶紧回家,归心似箭的心情。

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净无苔)-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茅屋的院子里经常打扫,干净得连青苔都没有,一畦畦的花木整整齐齐,都是主人亲手种植的。一条小河把绿色的农田围绕,两座山也打开门为人们送来绿色。

这首诗的前两句表面上写景,实际上也能通过干净的庭院,庭院中主人亲手种植的花木,看出来主人的勤劳。还可以看出主人的爱美之心,说明他是一个有高尚节操的人。后两句通过对偶、拟人修辞手法,让景物变得活灵活现,生动有趣。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乌云翻滚,就像墨汁一样漆黑一片,只是,没有遮住远处的山,白色的雨珠像珍珠一样跳跃着飞溅到船里。忽然间一阵大风席地卷来,把天上的乌云都吹散了!天晴了,望湖楼下西湖的水平静得像是蓝天。

前两句写出了雨来得急下得大。一“黑”一“白”形成了对比,又利用了比喻句,把当时湖上大雨来临之前和大雨落下时的景象描写得惟妙惟肖。后两句,写的是大雨之后的景象,“忽”字写出了天气变化的很快,短短的时间里大雨就过去了,剩下的,又是平静美丽的湖面。

这首诗表达了苏轼对西湖的喜爱之情。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三上)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晴天的时候,西湖的水波荡漾,波光粼粼,在阳光的照耀下,正显得非常美丽;下雨的时候,远处的山笼罩在雨雾之中,眼前一片迷茫,这种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奇特的。想要把西湖比作西施,无论是稍微打扮还是浓妆艳抹,都是很合适,很美丽的。

这首诗开始描写了西湖在晴天和雨天的美景,然后用了比喻,让人们能够轻松地想象出西湖的美丽,令人神往。从此以后,西湖也被称为“西子湖”了。苏轼借助这首诗,表现了自己对西湖的热爱和对祖国大好山河的赞美之情。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所以人们又叫他苏东坡。

苏轼是诗人,他和他的门生黄庭坚一起并称为“苏黄”。苏轼是词人,另一个大词人辛弃疾,跟他并列为“苏辛”。苏轼是散文家。

苏门三父子(苏洵、苏轼、苏辙)一起列入唐宋八大家之中,三人中苏轼成就最高。苏轼是书法家,苏轼是画家,苏轼还是美食家。据说,苏轼还精通佛法,还熟悉医药,还炼仙丹,做瑜伽……

惠崇春江晓景》-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竹林之外开了两三只桃花,春天江水变暖,水里的鸭子最先知道。河边上的蒌蒿已经长得满地都是,芦苇也发出了短短的嫩芽,这时候也正是河豚逆流而上,游到江河里来的时候。

这首诗里,苏轼通过竹林、桃花、鸭子、蒌蒿、芦芽、河豚等景物的描写,组成了江南春天的一幅美景图,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题西林壁》-苏轼(四上)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从正面看庐山是山岭起伏,从侧面看庐山也是峰峦叠嶂,连绵不绝。从远处看,近处看,高出看,地处看,庐山又都呈现出不同的景色,不同的样子。不能辨别庐山的全景,真实面貌,这是为什么呢?

只因为自己身处庐山之中。

这是一首哲理诗。前两句就是写作者游览庐山看到的景色:从不同的角度看,庐山真是千姿百态:

作者所在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色也不相同。于是,作者心中就有了个疑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然后他想来想去就想到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于是突然间就恍然大悟,原来是因为我身处庐山之中的。

所以这后两句,就是作者游山的感悟,是借景说理。说的什么理呢?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看待问题就难免有片面性。

要想认识全貌和真相,就必须**远瞩,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偏见。

夏日绝句》-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活着的时候就应该做人中的豪杰。死了之后也要成为鬼中的英雄。到如今人们还在思念项羽,因为他不肯忍辱偷生到江东去。

李清照被称为“千古第一才女”的宋朝女子,号易安居士。这首诗讽刺了统治者屈辱偷生,投降妥协的无耻行径,也表现了自己的爱国情怀!

三衢道中》-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梅子成熟变黄的时候,每天都是晴朗的。坐着小船沿着小溪走到了尽头,就上岸再走山间的小路继续前行。路上的树木茂密,苍翠,形成了树阴,和来的时候一样浓密。

树林里还传来了黄鹂的叫声,比来的时候更增添了一些乐趣。

这首诗描写了三衢道中的美景,表现了作者对自然山水,对平淡的田园生活的热爱!

示儿》-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我原本知道,死了之后就万事皆空,什么都跟我无关了。只是可悲的是,我看不见中国的统一了。到了朝廷的军队收复中原,恢复故土的日子。家祭时千万记得把这个消息告诉我!

这首通俗易懂的诗歌,陆游用朴实的语言表现了自己的爱国情怀。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三万里长的黄河滚滚东流进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都要接着天了。生活在沦陷区的遗民们非常痛苦,眼泪已经流干了。

他们向南眺望,希望宋朝的军队能够北伐来解放他们,就这样过了一年又一年。这首诗,热情赞美了北方的大好河山,对那里百姓的痛苦给予了极大的同情。。

五年级必背古诗检测

班级 姓名。池上 白居易桃花潭水深千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洞庭 杜牧孤帆远影碧空尽,霜叶红于二月花。石灰吟 孟郊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江南春 于谦两岸青山相对出,唯见长江天际流。游子吟 刘禹锡停车坐爱枫林晚,不及汪伦送我情。二 判断对错 14分 1.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中的 三秋 是指...

五年级 下 必背古诗

五年级下学期。必背古诗。第一章刘禹锡诗集 1 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2 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3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4 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

五年级课外必背古诗

五年级上册必背古诗。从军行 唐 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己亥杂诗一。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蜂。唐 罗隐。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石灰吟。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