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灯维修工安全教育培训考试卷

发布 2023-12-20 04:30:16 阅读 8524

年月日单位姓名。一、填空题。

1、触电或电击伤的急救一般不要注射( )和喝( )

2、触电者如果失去知觉,停止呼吸,但心脏仍微有跳动时,应采用( )人工呼吸法;如果虽有呼吸,但心脏停止跳动,应采取人工( )法。

3、酸性蓄电池的电解液中,破坏正极板的最常见杂质有( )它能与正极板活性物质pbo2作用生成( )

4、触电或电击伤的急救方法是首先使触电者很快( )再检查触电者的( )跳动情况。

5、人工呼吸应( )进行,只有在现场威胁人身安全时,才可将触电者抬到( )进行急救。

6、抢救触电伤员用口对口吹气法每分钟约( )次,用人工胸外心脏挤压法每分钟约( )次。

7、用口对口吹气法抢救伤员时,救护者一手( )其鼻孔,另一手将其下巴( )

8、人工胸外挤压法挤压完毕,掌根( )松开,使其胸部( )心脏扩张,血液又回到心脏里来。

9、处理充电室内的酸雾,一般是设置足够数量的耐酸( )此法还可改善通风散热,排除( )

10、矿灯特别是酸性灯的充电室内往往会有( )析出,如果室内通风不良,便会引起( )积聚。

11、灯房人员要相对( )新老工人要有一定( )以便传、帮、带。

12、灯房应按规程置备( )及( )以便替换检修的矿灯、充作临时用灯及处理红灯和初充电。

13、矿灯日常管理中的二对号即( )对号,( 对号。

14、矿灯工必须严格执行( )制度,交清下列情况:充电情况、本班检修情况及 ( 工具及各种记录情况。

15、矿灯工收灯时应注意检查:灯是否亮、是否( )有无( )零部件有无缺损,不清洁等情况。

16、酸性矿灯的充电室内,往往有( )析出,酸雾含量过高对人体会有危害,故规定在每立方米空气中酸雾含量应低于( )

17、电源两端被电阻极小的导体作非正常的接通叫( )电路短路时的电流要比正常电流( )

18、欧姆定律是表示电路中流过某一电阻的电流与电阻值成( )与电阻两端的总电压成( )关系。

19、电流通过电极时,电极电位偏离其平衡电极电位的现象叫电极的( )为分电化学极化和( )极化。

20、既能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又能将电能转变成化学能( )起来反复使用的电源装置,叫( )或二次电池。

21、如果经常充电不足而形成过放电,极板上将形成粗硬的( )充电时不易恢复为原来的活性物质,使蓄电池容量不足而( )

22、重量比能量是指蓄电池单位重量在标准电势下所放出的( )是衡量蓄电池( )的指标。

23、放电过程中,硫酸逐渐消耗,电解液相对密度( )充电过程中,生成硫酸,电解液相对密度逐渐( )

24、铅酸蓄电池是采用( )作为电解液的,硫酸溶液一般为浓硫酸,纯度约( )

25、( 值是决定硫酸通过极板、隔板孔隙的扩散速度的,蓄电池在低温时容量下降得快,就是( )因为的增加。

26、硫酸和水以任何比例混合时,混合后的溶液体积,并( )原硫酸体积与水体积之和,而是要( )一些。

27、铅酸蓄电池电解液相对密度过大时,在蓄电池不工作时,正负极板活性物质与硫酸发生化学反应的速度将要( )形成过多的( )

28、铅酸蓄电池充、放电过程中,正极和负极电位的变化,是由( )极化和( )极化共同引起的,且两者的电位变化方向是一致的。

29、决定铅酸蓄电池容量的根本因素为正、负极板上的活性物质的( )及极板的( )

30、铅酸蓄电池电解液的浓度直接影响着蓄电池的( )和( )

31、铅酸蓄电池电解液相对密度过( )会加速正极极板栅的( )故必须定期检查调整电解液的相对密度。

32、碱性蓄电池的电解液如果是氢氧化钾则不得混入氢氧化钠),以免减小极板( )和腐蚀极板。

33、酸性矿灯蓄电池保存方法有( )和( )

34、按矿灯所用蓄电池电解液性质的不同分为( )和( )两种。

35、碱性矿灯由于负极板的材质不同,又分为( )蓄电池碱性灯和( )蓄电池碱性灯。

36、矿灯灯头其反射器是起( )作用的,灯泡位于其反射面的焦点上,使反射出来的光几乎全是( )的。

37、蓄电池槽是由( )或高强度塑料制成,其作用为贮存电解液和( )极板。

38、向充电架配电的开关,应选用( )并应具有合适的( )元件。

39、恒流充电法的缺点是在充电末期电流也不( )使电池中的水分( )电力消耗多,且使电池极板过早损坏。

40、矿灯充电过程中,由于充电电压比灯泡额定电压( )容易烧坏灯泡,故充电前务必( )灯头开关,充电中不准打开灯头开关。

41、使用充电架前,应先检查其上的充电等各零部件有无损坏、松脱情况。

42、矿井完好的矿灯( )至少应比经常用灯的总人数多( )

43、在每次换班( )小时内,灯房人员必须把没有还灯人员的名单报告( )

44、矿灯应集中管理,每盏矿灯必须( )经常使用矿灯的人员必须( )

45、矿灯房应有良好的( )灯房内和仓库内严禁( )并备有灭火器材。

46、严禁使用矿灯人员撞击矿灯,人员出井后,必须立即将矿灯交还灯房。

47、调和贮存电液,必须使用有盖的等容器。

48、矿灯充电和维修人员必须熟悉有关( )熟悉矿灯的结构、性能和( )能独立操作。

49、灯房人员应严格执行( )制度和( )责任制,坚守工作岗位,遵守有关规章制度。

50、碱性矿灯充电中电压电流波动大,可能的原因是( )处理方法是( )处理电源。

51、向充电整流设备配电的变压器,宜用( )或( )接线组别。

52、矿灯充电室内温度保持在( )之间,并应保持干燥,通风良好,充电、维修间均应设( )装置。

53、正常使用的矿灯,每( )个月调整1次电解液相对密度,电池在充足电后,电解液相对密度应为( )

54、铅酸蓄电池容量的大小随放电率的大小而变化,放电率( )容量( )

55、极板硫酸化的特征是电池容量( )电流相对密度低于正常值,极板表面有( )手触摸,有粗硬感。

56、为了防止电火花引起**,灯房内的电气设备要选用型的。

57、如果不慎**沾上了电液,假使是碱性电解液,则应用( )或清水冲洗,假如是酸性电解液,则应用( )或碳酸钠水擦洗,再用清水冲洗。

58、碱性矿灯日常充电中,还要定期检查( )性能,如有( )发粘、膨胀、失去弹性,使充电时排气不通畅,或有漏液现象,应进行更换。

59、矿灯装卸要用( )是防止井下随便打开矿灯而引起( )

60、极板在空气中不可久放,防止因接触空气而( )或接触二氧化碳生成(、

61、重新组装碱性蓄电池时,注意极板入槽后,应( )灌入电解液,以免( )

62、蓄电池在工作或不工作时,其内部存在( )这种放电现象电消耗蓄电池的( )

63、轻微硫酸化,即仅有( )粗粒硫酸铅结晶,可用( )方法处理。

64、中等硫酸化,即有( )的粗粒硫酸铅结晶,应用( )处理。

65、严重硫酸化,即有( )粗粒硫酸铅结晶,一般充电、均衡充电处理无效,应用( )法。

66、刚充完电的蓄电池局部放电较快,损失容量也较快,但局部放电所生成的( )因其电阻率高,有防护( )的作用。

67、一般碱性、电解液很少发生冻结现象,因为碱性蓄电池( )充电或放电时,电解液均被( )其温度总要比周围高。

68、使用交流电流表时应将电流表与负荷( )不能( )在电源电压的两端,以免烧损。

69、温度计应有适当( )刻度的每一格至多只能代表( )

70、碱性蓄电池的拆卸必须在放电后终止电压为( )时进行,与酸性灯充足电后拆卸正好( )

71、使用相对密度计时要注意必须浮起与液面( )不得( )玻璃壁上。

72、采用人工胸外挤压法抢救人员时,找到正确的( )后,( 垂直均衡地用力向下挤压,力度适当。

73、通过某设备的电流( )产生的热量越多,热量平衡的温度也( )

74、如果电流流过导电溶液,并在其中产生( )使电能转变为化学能,这种效应便是电流的( )

75、一般碱性蓄电池电解液很少发生冻结现象,因为碱性蓄电池内阻较大,充电或放电时,电解液均被电流加热。(

二、单选题。

1、硫酸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溶液的体积有所( )

a、增加 ??b、收缩 ??c、不变 ??d、

2、电流通过电极时,电极电位偏离其平衡电极电位的现象叫电极的( )

a、极化 ??b、充电 ??c、位移 ??d、反应

3、蓄电池的实际寿命与( )有很大关系。

a、生产工艺 ??b、使用条件 ??c、维护操作 ??d、容量大小

4、硫酸溶液的冰点随其( )的不同而不同。

矿灯维修工安全教育培训考试卷

年月日单位姓名。一 填空题。1 触电或电击伤的急救一般不要注射 和喝 2 触电者如果失去知觉,停止呼吸,但心脏仍微有跳动时,应采用 人工呼吸法 如果虽有呼吸,但心脏停止跳动,应采取人工 法。3 酸性蓄电池的电解液中,破坏正极板的最常见杂质有 它能与正极板活性物质pbo2作用生成 4 触电或电击伤的急...

地面电气维修工安全教育培训考试卷

年月日单位姓名。一 填空题。1 高空作业必须使用保险带 对地3米以上为高空 蹬杆前应检查 是否安全可靠,是否牢固可靠。木杆腐朽严重者,应采取可靠的防倒措施,方可蹬杆。2 外线高空作业时,保险带应系在电杆或 上,不得系在 上。3 倒闸操作时,发生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情况时,可 先行拉开电源开关,但事后应...

整理便携仪维修工安全教育培训考试卷 x

最新整理便携仪维修工安全教育培训考试卷。一 填空题 1 对收回的便携式瓦斯报警仪,还要使仪器干净,外观完好 结构完整 附件齐全,各调节旋钮能正常调节,电源开关应 显示部分应有相应显示,应能正常动作。2 佩用自救器时,当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达到或超过 吸气会有些干 热地感觉,这是自救器有效工作的 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