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试卷分析及2024年高考备考建议

发布 2023-12-22 23:37:21 阅读 7191

贵阳实验三中朱婧。

一、 试卷特点。

1、 总体分析。

2、 特点分析。

今年的数学试卷从题型、题量上仍然保持一贯的稳定性,在理科试卷中有一变化——计算题的18,19,20三道题目的考查顺序变成了立体几何、数列和概率,相应的提高了概率类应用题在试卷中的比重。今年将08年忽略的抽样知识再次“搬进”试题,考察学生的抽样思想。

今年高考数学全国卷ii填空题相比于去年难度稍微有所提升,主要表现在计算量的加大。例如去年考察了比较简单的向量共线和导数斜率问题计算较小;而今年,无论是二项式定理、数列,还是球与解析,都是需要大量的计算才能做出答案,这就需求我们要有一定的计算能力,否则在填空题上所花的时间将会偏多。

今年高考试题的第12题是信息题,体现了新课程理念的渗透。

二、 得分情况。

三、试题分析。

1、基本知识及方法的考察;

2、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

数学思想方法蕴含在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中,随着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而发展,随着数学知识的理解而逐渐加深。与2024年的试题相比,试题难度相近,试题的解决途径与方法多样,为考生提供了思考的空间,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展示,体现了高考数学考素质、考能力的要求。

3、试题解题方法介绍;

4、全国卷研究——纵向(各年)、横向(文理)

四、2010届复习建议。

1、明确高考复习的指导思想。

(1)以考试规律为指导,以近年高考命题的稳定性风格为导向。

高考命题一直在“稳中求进、稳中求变、稳中求新”,探索公平选拔、为素质。

教育服务的道路,已形成了一些稳定性的风格和值得注意的导向。

2)依纲靠本。

就是说要以《考试大纲》为复习大纲(依纲),以现行教材为复习依据(靠本)。

为什么要以现行教材为依据呢?

—教材是考试内容的具体化;

—教材是高考命题的基本依据;

—教材是中、依档试题的直接**;

—教材是解题能力的基本生长点。

怎样才算精通教材呢?

—能够对《考试说明》规定的100多个知识进行“双基排队”,综合整理,梳理出有。

哪些重要概念,有哪些重要定理(公式),它们之间有哪些联系,能画出知识结构总图和分图;

—能够对中学教材中的基本方法和重要技巧心中有数,了解每一个方法用在哪些章节,每一章节用到了哪些方法(列成**)

—了解教材的不同内容在高考中的不同角色,哪些内容适合作什么题型,哪些内容会在高考中提高要求,哪些不提高;能根据教材内容、学生实际、高考能力要求改编一些有针对性的训练题;

高考命题年年变,抓住根本应万变”,离开了教材就离开了高考,问题在“怎样抓”。

3)以解题训练为中心,以中档题综合题为重点,以近年高考题为基本素材。

—高考选拔的特点是以解题能力的高低为标准,一次性闭卷来决定胜负的,因此,高考复习要以解题训练为中心,并最终表现为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

—中档综合题区分度好,训练价值高,教师讲得清楚,学生听得明白,有利于学生数学素质的提高;中下题目是命题原则的主要体现,是试题构成的主要成分,是考生得分的主要**,是高校录取的主要依据,是进一步解高难度题的基础。压轴题要有,但控制数量,得在讲清“怎样解”,从何处下手、向何方前进。

—高考试题经过全国考生的实践检验和全国教师的深入研讨,科学性强(漏洞也清楚),解题思路明朗,解题书写规范,评分标准清晰,是优质的训练素材。

—使用高考题作素材既有得于全面覆盖,又有利于突出重点。高考试题都努力抓课程的重点内容和重要方法,每套高考试题能覆盖全部知识点的60%以上,几套试题一交叉,既保证了全面覆盖,又体现了重点突出。

—能提高复习的针对性,近年高考试题体现了命题风格、命题热点,命题形式有利于考生适应高考情境,提高高考复习针对性。

2、正确理解基本功。

高考复习的一个基本点是夯实基本功,而对这个问题的一个片面认识是,只抓解题的知识因素(概念、定理、公式、方法、技能等)。其实,成功的解题取决于多种因素,最基本的有:(1)解题的知识因素。

(认知结构)

(2)解题的能力因素。(思维能力)

(3)解题的经验因素。(经验题感)

(4)解题的情感因素。(情感态度)

3、突破一个“老大难”

高考阅卷启示我们,许多中上水平考生常在“会而不对、对而不全”上拉开距离。这是一个“老大难”问题。

1) 会而不对。

有的考生,拿到题目不是束手无策,而是在正确的思路上,或考虑不周、或推理不严、或书写不准、或计算不正确,最后答案错误。

2) 对而不全。

另一些考生,思路大体正确,最终结论也出来了,但丢三落四,或缺欠重大步骤,中间某一逻辑点过不去;或遗漏某一特殊情况、讨论不够完备;或潜在假设、或以偏全,这叫“对而不全”。

3) 综合治理,做到“会而对、对而全、全而优”。

—在加强“双基”的基础上,要强调概念的理解,强调技能的灵活性运用,强调知识结构的优化。

—介绍一些逻辑知识,特别是充要条件、四种命题,反证法等一定要在逻辑上搞清楚。

—进行考前心理的调整和考场心理的指导,以最佳竞技状态去克服慌乱急躁、紧张焦虑和丢三落四。

—解题训练要加强策略意识的培养,不仅要有思路,而且要有科学的思路,多一个思维回路或多一步解题长度,就是多一上干扰和多一个犯错误的机会。

—考场中遇到会做的题目,要特别注意表达的准确、考虑的周密、书写的规范、语言的科学,做到“会而对,对而全”。

4、抵达制高点。

重视基础,夯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已成共识。我们的复习应该从基本点出发,但我们可以停留在基本点上吗?显然不行,因为《考试大纲》强调“在知识网络交汇点处设计试题”。

这就要求我们运用“交汇点”的意识、“交汇点”的策略来应对交汇点的命题。问题是我们靠什么来统摄交汇点?交汇点指向“能力立意”,我们靠什么来应对它?

“取乎其上,得乎其中”,这个“其上”是什么?不妨把它称作制高点。如果我们承认基本点、交汇点和制高点的存在,大概都会同意,高考数学复习应该从基本点出发,形成交汇点,进而抵达制高点。

制高点是什么?制高点是重点,是可以达到必要难度的部分,但又不仅仅是重点。它们的区别在于重点只回答考什么,不指向如何应对;制高点致力于揭示能力立意的命题规律,探寻问题解决的基本思路。

制高点是压轴题,但又不仅仅是压轴题,它们区别于压轴题只展现解题的机智和规范,制高点则着力回答这种机智是如何生成的。制高点的着眼点在于站在学科整体的高处,俯瞰全局,制高点常常以函数、数列和解析几何等核心内容为载体。

5、培养应试能力。

考试中增强速度意识,合理分配时间,提高整体效益等应试能力不能忽视。现在的在套试卷有22道题,不下28个问,平均每道题的时间也就在4分钟左右,确实要争分夺秒,因而,平时复习就要有速度训练,要有时间观念。为了给解答题留下思考时间,选择题、填空题应在一二分钟内解决,较难的个别题可先暂时舍弃,时间花长了,即使做对了也是“潜在丢分”,客观题与主观题的时间比可分配为4:

6。五、复习实施方法交流。

1、规划——规划复习进度、复习方向、复习形式。

例:高三章节复习进度及严格完成、集体备课确定难度把握复习方向、按课时制定课堂复习形式使训练规律化、分层规划学生复习方案。

2、到位——概念理解到位,基本知识、方法到位,训练、整合到位。

例:指定看课本上某行某页、按公式单反复默写公式、定理及常用结论、归纳整理章节常用知识及基本方法、分回归课本及走向高考章节训练,专题训练、综合训练、重点班的提升训练、实验三中的冲刺训练、错题重做训练等。

3、优化——优化知识结构、优化学习过程、优化思维品质。

优化知识结构指通过复习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以致点连成线,线连成面,面连成体,完成知识重组,强化知识体系的功能;优化学习过程指通过复习,既熟练掌握知识的运用过程,又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产生过程,掌握重要命题、公式的推理证明;优化思维品质指通过复习改善解数学题过分依赖题型记忆、复制模仿的状况,着意使学生面对崭新的习题情境,提升捕捉隐含信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最终解决问题的能力。三个优化试图使学生走出光凭练题学习数学的困境,摆脱“题海战术”的羁绊,既着眼于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着眼于学生的后续发展;又立足于提升学生高考的应试能力,争取以最少的时间投入,获取最大的学习效益。

例:每位学生都要画高中数学各章知识结构框图、部分学生写专题分析、订正试卷为满分卷、学生轮流做试卷答案、系列卷中同类问题分析等。

2024年9月12日。

2024年高考试卷分析

2015 2016年高考试卷分析。1 不再设选做题 理综全部是必做题 2 选择题由不定项选择题改为双项选择题,选择题分为两类,单选和双选 及明确规定有两个正确选项 3 单科题量减少,三科合卷,单科题量物理由20道改为12道,化学27道改为12道,生物39道改为12道。导致 题目综合性增强,选择题就有...

2024年高考试卷分析

2015高考英语试卷分析。2015届高考英语试题难度适中,符合了高考改革的大趋势。单选 综合考察,略偏重于句法 2015年高考英语语法部分对句法和词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察。时态语态 非谓语动词 虚拟语气及各大从句一直是北京卷语法考察的主要部分。连词及情态动词已经连续考察三年。本套试题有2题考察了状语...

2024年高考试卷分析

宣化一中张欣。2009年的考题保持了很好的连贯性和稳定性,试卷结构 考点分布 内容难易,一切都在考生备考的视野和意料之中,让考生倍感平易亲切。从试卷所涉及的语言材料来看,2009的考题适度地关联了社会现实,有效地渗透了文化内涵,弘扬和凸显了人文情怀,彰显了语文学科的价值和魅力,是一份值得称道叫好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