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竞赛考试高二语文试卷

发布 2023-12-25 00:50:12 阅读 9285

第i卷(选择题,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注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渲染(xuàn) 宣泄(xuān) 一暴十寒(pù) 蜚短流长(fēi)

b.挑剔(tī) 粗犷(kuàng) 风声鹤戾(lì) 为虎作伥(chāng)

c.僭称(jiàn) 收迄(qì) 怙恶不悛(quān) 戛然而止(jiá)

d.佣金(yōng) 蛰伏(zhé) 非分之想(fèn) 察颜观色(yán)

2.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看病难,看病贵”只是医疗体制矛盾暴露出来的___只有加快医疗体制改革,才能**这一沉疴,舍此别无他途。

近日,公安部门借助高科技手段侦破了一起网络诈骗案,在铁证面前犯罪分子不得不认罪__

在抗癌明星座谈会上张老汉很自豪地说:“_得病十几年了,我的身子骨还很硬朗。”

a.假象服法虽说b.表象服法虽说。

c.表象伏法即便d.假象伏法虽然。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些个矛盾心态,显现出马英九以一个“外省族群”者的身份在台湾**立足的困难性,使得他在政治考量方面多了一份顾忌和如履薄冰的心情。

b.在朝鲜核试爆后,各**盛传中**队在中朝边界修建铁丝网的说法纯属小题大做,其实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两国按国际惯例从没有停止过在重要地段修建隔离网以加强国土防卫的工作。

c.《开罗》记者艾哈迈德说:“中国改革开放起步时,埃及的经济发展已如行云流水;中国经济成就超越过我们时,我们才开始关注中国发生的一切。”

d.很多人可以从《士兵突击》中看到自己的影子,体会到相同的情感,很容易把自己移情到其中的角色身上:该剧的火爆和20年前《平凡的世界》的走红如出一辙。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发展中心主任王梦奎说:“这五个统筹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根本要求。”

b.大多数专业工作者——律师、会计和其他咨询服务的专家——都异口同声地承认:“他们和委托人对相互之间的关系都很敏感,容易闹别扭”。

c.疗效型化妆品除了有一般的化妆品效果外,还有作用于**、保持**健康、和防止细菌感染的效能,深受消费者青睐。

d.年味淡了,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还是其中另有原因?我们是漠然置之,还是积极主动地做些什么?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一个大国的崛起过程,必然是大国国民意识的复苏过程,是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凝聚力都空前增强的时代。

b.真心希望2024年的北京,这位亲口宣布北京申奥成功的老先生能够在网球场上看到中国女网选手再次拿到奥运网球金牌。

c.种种迹象表明,购房者的观望非但没有像往日那样,坚持几日就选择放弃,重新加入到购房大军中去,而且从严的政策,让购房者对房价下降充满信心。

d.以超级写实油画《父亲》而闻名的画家罗中立表示,他现在描绘城市生活仍然关注进城的农民,这是他的乡土情结,也是他选择的创作方向。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8小题。

多巴胺与人的幸福感。

多巴胺是一种脑内分泌物的化学物质,简称“da”。它是一种神经传送素,主要负责大脑的**、感觉,传递兴奋及开心的信息。人们对一些事物“上瘾”主要是由于它。

我们的情绪,尤其是幸福和快乐的情绪,统统受多巴胺控制。在充足的多巴胺作用下,我们可以感觉到爱和幸福。而从另一方面看,人的一切精神性不良也都是有多巴胺方面的生理根源的。

看到了多巴胺与人的精神状况以及人的幸福感之间的关联,必然产生这样的追问:通过技术手段寻求人的精神幸福的前景如何?

既然多巴胺起着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只要我们在技术上能够人工合成多巴胺,将其植入缺少它的那些人的脑内,似乎就为我们解决了精神或情绪问题,从而也增强了人的幸福感。在目前人们的物质财富急剧增长而幸福感如此匮乏的年代,如果技术能为我们解决幸福感的问题,无疑是发挥了最重要的人文功能。传统的精神幸福是靠人文手段解决的,即使在物质生活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如果具有丰厚的人文追求,人也是可以获得幸福感的,所以印度人才能拥有和新加坡人相同的幸福指数。

这表明,至少在目前,人文手段的作用依然是很大的。

问题是随着技术手段的作用日益增大,这种技术在将来是否会成为获得幸福感的主要手段?这种技术手段是否会带来一些新的问题?一是这种幸福感的真实性问题。

这种幸福感可恰当地被称为“人工幸福”,因此多少带有“虚拟幸福”的性质,甚至与“虚假的幸福”联系在一起。它是不是我们真正追求的幸福?二是这种幸福感的内容问题。

由技术手段造成的幸福感似乎是无对象无原因的幸福感。与在人文手段中,由有人文内容的对象激发了多巴胺的分泌从而导致了一种愉快的感觉不同,它是仅有多巴胺而无内容所导致的高兴。这种无原因、无对象的喜乐是否还属于精神正常的范畴?

三是这种幸福感的持久性问题。因为较多的多巴胺从一定意义上就意味着不平静,而不平静就是一种消耗,就是付出生理和心理代价而获得的幸福感,是一种原则上不可能持久的幸福感。四是这种幸福感的负面作用问题。

首先,采用技术来解决心情好不好的问题,很可能形成技术依赖或“技术成瘾”,这类似于药物依赖和成瘾,这就是吸毒成瘾和上网成瘾的机理。其次,如果我们在多巴胺的控制下,无论面对什么境况都保持幸福感和快乐的心情,不再有不满和愤怒,无视现实的阴暗面或忘掉人世间的罪恶而保持幸福感是否就成了阿q式的精神麻木?多巴胺是否就成了一种精神麻醉剂?

所以说,无论多巴胺这种技术方式在造就幸福感时多么有效,它都不可能解决精神的内容问题,从而不可能完全取代以创造精神内容为圭臬的人文手段的作用。我们要合理追求一种技术与精神的适度融合,人文对技术手段的完全拒斥和完全归顺都是不可取的。 (摘自《社会学家茶座》总第16期)

6.下列对“多巴胺”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多巴胺是一种控制人情绪(尤其是幸福、快乐的情绪)的脑内分泌物的化学物质。

b.多巴胺是一种主要负责大脑的**、感觉,传递兴奋及开心的信息的化学物质。

c.多巴胺是一种可人工合成,植入人脑内就能解决人们精神或情绪问题的化学物质。

d.多巴胺是一种可人工合成,很可能使人形成技术依赖或“技术成瘾”的化学物质。

7.下列表述不属于“多巴胺与人的精神状况以及人的幸福感之间的关联”的一项是( )

a.在充足的多巴胺作用下,人们可以感觉到爱和幸福,从而增强自己的幸福感。

b.从生理根源方面来说,人的一切精神性不良都是与多巴胺方面有密切的关系。

c.在多巴胺的控制下,人们总能保持幸福感和快乐的心情,不再有不满和愤怒。

d.多巴胺这种技术方式造就幸福感是有效的,但它不能解决精神的内容问题。

8.下列理解和表述,不符合原意的一项是( )

a.文章**了运用技术是否会成为获得幸福感的主要手段及这种技术是否会带来新问题等内容。

b.作者在对技术手段和人文手段的比较中,提倡要合理追求一种科学技术与人文精神的适度融合。

c.人文手段和技术手段都能给人带来幸福感,但两种手段所引起幸福感的具体内容却是不相同的。

d.采用技术来提高人们的幸福感尽管有负面作用,但也不必担心多巴胺就此成了一种精神麻醉剂。

高二语文竞赛试卷

满分 100分时间 60分钟。1 填空。每题2分,共40分 1.无边落木萧萧下。2清泉石上流。3卷起千堆雪。4.多情自古伤离别。5.雁引愁心去。6乾坤日夜浮。7.应念岭表经年。8砌成此恨无重数。9但愿长醉不用醒。10.天生我材必有用。11.今年欢笑复明年。12齐彭殇为妄作。13涂有饿莩而不知发。14...

高二语文试卷语文知识竞赛试题

宜川中学高二年级语文知识竞赛试题。主办 高二年级语文备课组命题 胡延峰。竞赛说明 竞赛时间为100分钟,满分为100分。所有答案必须填入相应答题页中,否则不予计分。一 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1分,共计65分 1 鸿鹄传书 一词,源自于以下哪个历史故事?a 苏武牧羊 b 文姬归汉 c 楚汉相争 d 岳飞抗...

高二语文试卷年固店中学高二语文期中试卷

固店中学高二语文期中试卷。第一卷 选择题,共30分 一 12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中,字型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 蹒跚春意阑珊姗姗来迟娇揉造作 b 雀跃鸠占鹊巢声誉鹊起门可罗鹊。c 钟磬罄竹难书德艺双馨凭空捏造 d 宛惜剜肉补疮歌声婉转山路蜿蜒。2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