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语文原创试题 18

发布 2023-12-25 01:50:13 阅读 1423

语文原创试题(18)

文言虚词两说。

浅说“莫”屈原列传》中有这样几个用到“莫”的句子:“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

就词性来说,“莫”有代词性和副词性,以上几个例子中的都是代词,属于“不定代词”,可以译为“没有谁”、“没有什么”。像这样的例子高中课本中时有可见,如“宫妇左右莫不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天下莫不闻”、“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信陵君窃符救赵》)等。而“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石钟山记》),莫用众人之议也”(《赤壁之战》),莫我肯顾”(《硕鼠》),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孔雀东南飞》)等句中的“莫”则是否定副词,可以译“不”或“不要”。

要区分这两种用法也有标志可寻:不定代词“莫”的前面往往有个范围限定,划定一个集合,如“众”“非我”“无愚、智、贤、不肖”“宫室左右”“天下”“自王以下”,明确了这个标志自可迎刃而解。

略说“则”读到《屈原列传》中“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我们很容易想到“入则无法家弼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这个句子。其实,这两个“入则……,出则……”句子中“则”的用法并不相同。“则”用为虚词有副词性和连词性。

上述两个句子里的“则”就都用为连词,表假设关系,所不同的是前一个引出假设的结果部分,相当于“那么”“就”,后一个引出假设的前提条件,相当于“假使”“如果”。两个句子可分别译为“对内跟楚王一起谋划商议国事,发布号令;对外接待宾客,应酬诸侯”,“如果国内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国外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来的忧患,国家时时都有灭亡的危险”。

则”用作连词,还能表承接,可译为“就”“便”,如“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劝学》);表并列,可译为“就”,或不译,如“昼则默诵,夜则闭户”(2024年高考重庆卷);表转折、让步,可译为“可是”“却”,或译为“虽然”“倒是”,如“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师说》)“其室则迩,其人甚远”(《诗经·东门之颡》)。

则”用作副词,多用在判断句中,起强调和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如“此则京邑之人也”。【原创试题】

1.下列句中“则”字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b.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师说》)c.居则忽忽若有所亡(《报任安书》)d.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促织》)

2.下列句中“莫”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伶官传序》)a.莫辞更坐弹一曲(《琵琶行》)

b.图久远者,莫如西归《祭十二郎文》)c.夫然,则天下莫能争是溪(《愚溪诗序》)d.莫使金樽空对月(《将进酒》)

参***】是副词,其它三项是连词)例句和c是不定代词,其它三项是副词)

用心爱心专心。

用心爱心专心- 2 -

2019届高三语文原创试题 15

语文原创试题 15 诗歌鉴赏。一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 2题。西楼曾巩。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1.试分析诗的第三句在诗中的作用。答案解析 第三句在全诗结构上起一种衬垫的作用。这句写朱楼既是点题,更是从楼前海景通向楼后山景的桥梁,也是由写景转向抒情的过渡。2...

2019届高三语文原创试题 14

语文原创试题 14 诗歌鉴赏。一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 2题。鲁从事清晖阁穆修。庾郎真好事,溪阁斩新开。水石精神出,江山气色来。疏烟分鹭立,远霭见帆回。公退资清兴,闲吟倚槛裁。注 庾郎,南北朝时著名诗人庾信。公退,出自 诗经 退食自公 指处理完公务。1 请分析诗的颔联颈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有何作用...

2019届高三语文原创试题 25

语文原创试题 25 关于 车贴 的仿写练习。如今,走在街头巷尾,有心人不难发现一种 车贴文化。所谓车贴,就是粘贴在车身上的告示语。私家车的迅猛发展,催生了丰富多彩的车贴语文。在今天这一张扬个性 以另类为时尚的时代,一些年轻车主崇奉 娱乐至死 不屑于 保持车距 小心驾驶 之类的老套直陈。他们的个性车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