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物理模拟试题

发布 2023-12-27 17:10:09 阅读 5951

郾城实验中学第二次中招模拟考试。

物理试卷。2024年5月24日-25日。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

1.图1为黄河壶口瀑布冬天的一幅场面。瀑布形成的各种各样的冰凌是属于物态变化中的现象。同时,天气好会有彩虹出现,彩虹是由于光的现象形成的。

2.平常,人骑车上坡时,会骑成“s”形路线,这是为了快速行驶的自行车,如果突然只把前轮刹住,后轮就会跳起来,而使车向前翻倒,这是因为。

3.请按要求将以下四项分类:①正在行驶的汽车突然刹车,车上乘客的身体会前倾。②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③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④家庭电路中,一只7w的节能灯亮度与一只45w的白炽灯亮度相同。其中, 为物理现象,

为物理规律。(均填序号)

4.图2是大型电子地磅的电路图,r是滑动变阻器,滑动变阻器实际上是靠改变自身的来改变电阻的,当称重物时,在压力的作用下滑片p向下端滑动,电流表示数 ,这样把电流对应的重力刻在电流表的刻度盘上,就可以读出被称物体的重量了。

5.小明同学家的电表如图3所示,从表盘信息可知小明家的用电器接入电路中的总功率不能超过 w。当小明同学家只用微波炉工作时,电能表1min内转了60转,则微波炉的电功率为 w。

6.学习了弹力知识后,班上**小组利用一个弹簧测力计和多个钩码来研究弹簧的弹力f和弹簧的形变量x之间的关系,最后得到如图4所示的关系图像。根据该图像,它们的关系为你的判断理由是 。

7.高铁因其快速高效的优点迅速成为人们出行的首选,更因为高铁的车窗玻璃采用了夹层“减速玻璃”,旅客可以欣赏到窗外的景致而丝毫没有眩晕感。在高铁高速运行时,如果打开车窗,会出现的现象是。

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8.生活中有许多的物理量,下列是有关物理量的估计,符合实际的是。

a.深夜你房间的声音约为70db

b.苹果的密度约为0.9×103kg/m3

c.初中生单脚站立对地面的压强约200pa

d.你正常行走的速度约为18km/h

9.如图5所示,用10n的水平推力推着重为60n的物体沿着水平方向做直线运动,若推力对物体做了60j的功,则在这一过程中。

a.物体一定受到10n的摩擦力

b.重力做的功一定是360j

c.物体一定运动了1m

d.物体一定运动了6m图5

10.小亮同学在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时,大胆探索,用甲、乙两种液体多次实验,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液体压强随深度变化的图像如图6所示,则甲、乙两种液体的密度关系是。

a.ρ甲<ρ乙

b.ρ甲=ρ乙图6

c.ρ甲>ρ乙

d.条件不足,无法判定。

11.如图7所示,电源电压不变,两个灯泡的规格完全相同,只闭合s3,电路的总功率为p1;只断开s2,电路的总功率为p2;只闭合s2,电路的总功率为p3,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p1<p2<p3

b.p1>p2>p3

c.p1>p3>p2图7

d.p2>p1>p3

12.如图8所示,电磁铁左侧的c为条形磁铁,右侧的d为软铁棒,a、b是电源的两极。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若a为电源正极,则c、d都被吸引。

b.若b为电源正极,则c被吸引,d被排斥。

c.若b为电源正极,则c、d都被排斥。

d.若a为电源正极,则c被排斥,d被吸引。

13.图9为实验室电流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许多匝金属线圈置于磁体的两极间,线圈同时与指针和弹簧相连。当电流表接入电路,有电流通过线圈时,线圈转动带动指针偏转,便可显示出电流的大小。下列电器设备与电流表。

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a.电动机

b.发电机

c.电磁炉

d.动圈式话筒。

14.2024年11月17日晚,“神舟八号”飞船在太空飞行17天,环绕地球263圈之后返回。返回舱降落于内蒙古四子王旗主着陆场,“天宫一号”将继续运行。返回舱降落时,打开降落伞后,竖直下落的速度从1450km/h降至400km/h,在此过程中,降落伞和返回舱受到的空气阻力f和它们的重力g之间的关系是。

a.f>g b.f=g c.f<g d.无法判断。

15.当前,能源危机日益严重,人类大量的开发和利用包括核能的新能源。日本发生里氏9.0级强烈**,千万福岛核电站危机,使能源的安全问题更受关注。

下列哪种能源的利用对环境的污染最小。

a.核能 b.石油 c.煤 d.太阳能。

三.作图题(4分)

16.如图10所示是一束平行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两条光线。请你画出这两条光线的入射光线,并作图确定出凸透镜焦点f的位置。(p为二倍焦距处)

17.如图11所示,使用羊角锤拔钉子,动力作用在锤柄上a点。请作出拔钉子时所用最小动力f的示意图。(注意:请在图上保留为确保作图准确所画的辅助线)

四.实验与**(5+5+8,共18分)

18.如图12是小亮同学**斜面机械效率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

实验时他用弹簧测力计拉着同一物块沿粗糙程度相同的斜面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实验的部分数据如下:

1)小亮**的是斜面的机械效率跟的关系。在第1次实验中,拉木块的有用功为 j,斜面的机械效率为 。

2)分析**中数据可以得出结论:在斜面粗糙程度相同时,斜面越陡,机械效率越 。若要**斜面机械效率跟斜面粗糙程度的关系,应保持不变。

图12图13

19.用图13所示的实验装置**液体内部的压强。(5分,第(4)小题2分,其余每空1分)

1)本实验是通过来显示液体内部压强的。

2)比较两图可得出的结论是:在同种液体中深度越大,压强越大。

3)对甲、丙两个图进行比较,结论是: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容器的形状 。

4)小亮实验后得出,液体内部的压强与离容器底部的距离有关,离底部的距离越小压强越大,请你利用该实验装置证明他的观点是错误的,方法是

20.在“测定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小东。

同学已连接好如图14所示的部分电路,小灯泡上。

标有“2.5v”的字样。(8分,第(1)小题2分,其余每空1分)

1)在小东所连的电路中,有两根导线还没。

连好,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帮他完成电路的连接。

其他的导线不允许变**14

2)连接完实验电路后,开关试触时,发现灯泡不亮、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示数较大且接近于电源电压,其故障原因可能是。

3)实验过程中,他正确连接电路并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发现灯泡不亮,于是立刻举手要求老师更换灯泡,其实他的做法是欠妥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

解决了上述问题后,他发现灯泡发光了,但还不知道如何使灯泡正常发光,请你给他提示一下。

4)他通过实验,得到了下表所示的数据和现象,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 w,从**设计发现该实验欠妥之处是。

5)实验中他还发现:灯丝的电阻阻值随电压升高而增大,可导体的电阻不是与电压、电流无关吗?怎么会有这样的结论呢?请你给他作出合理的解释:

五.综合运用题(共18分,每题9分)

21.图15中所示的密封式自由降落救生艇,它是设置在船舶上的,在弃船时能维持遇险人员生命的小艇。在紧急情况下可使船员离开事故船。下表是其部分参数(g取10n/kg)。

1)救生艇要求满载静止时,至少有一半体积露出水面,则救生艇整体体积不能小于多少m3?(4分)

2)在某次演习时,将这艘空载的救生艇从滑道底端匀速拉到顶端,用时50s。如果滑道的机械效率是90%,那么救生艇所受拉力的功率为多少w?(3分)

3)自由降落救生艇在紧急情况下能快速下落,是因为。

2分)22.有一种电加热恒温箱,工作原理如图16甲所示,控制电路由电压为u1=9v的电源、电磁继电器(线圈电阻不计)、滑动变阻器r2和热敏电阻r1组成,图19乙是热敏电阻r1的阻值随温度变化的图象;工作电路由电压为u2=220v的电源和电阻为r0=44ω的电热丝组成。通过实验测得当电磁继电器线圈的电流达到60ma时,电磁继电器的衔铁被吸下来,求: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按照题意将图中的工作电路连接完整。(2分)

2)在升温的过程中,电阻r1两端的电压会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要使恒温箱设定的温度值升高,应调节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使其接入电路的阻值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分)

3)电热丝r0正常工作100s产生的热量是多少?(2分)

4)当滑动变阻器r2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50ω时,可使恒温箱的温度保持多高?(3分)

郾城实验中学中招考试模拟试题。

物理试卷答案 2012/5/25

一、 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

1.凝固、折射; 2.省力、人和车具有惯性(或自行车具有惯性) 3.①④

2019物理模拟试题

a 第1s内推力做功为1j b 第2s内物体克服摩擦力做的功w 2.0j c 第1.5s时推力f的功率为2w d 第2s内推力f做功的平均功率。19 在光滑绝缘的水平面上,存在一个水平方向的匀强电场,电场强度大小为e,在该电场中一个半径为r的圆周,其中pq为直径,c为圆周上的一点,在o点将一带正电的...

2019物理模拟试题

一 选择题 本题包括8小题,共16分 1 如图所示是小明在照相机取景窗中看到的 花朵 现要使花朵的像变大,正确的做法是 a 照相机适当前移,镜头向前伸。d 照相机适当后移,镜头向前伸。c 照相机适当前移,镜头向后缩。d 照相机适当后移,镜头向后缩。2 一装水的圆柱形平底玻璃杯放在水平茶几上,下列有关...

2019物理中考模拟试题

2014年中考物理模拟试卷。考生注意 1 本卷共三大题23小题,满分100分 2 本卷试题中g值均取10n kg 一 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36分 1 会估测物理量,是学好物理的基本功之一 以下估测最接近事实的是 2 如图所示四个声现象中,哪两个可以用相同的声学知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