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中考模拟试卷一

发布 2023-12-27 18:05:09 阅读 3167

佛山市2014年高中阶段招生考试。

说明:本试卷历史部分,占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我国某地发现一座古墓,出土了距今5000年的玉面人和一尊扁足青铜方鼎,鼎内壁铸有小篆铭文。如按迄今为止的考古常识,要推测其最早属什么时期墓葬,最有证据意义的是( )

a.玉面人的特征b.玉面人的年代。

c.扁足青铜方鼎d.鼎内壁的小篆。

2.汉武帝雄才大略,在位期间出现了“大一统”的局面,以下属于汉武帝的贡献的是( )

①确立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②派张骞出使西域,加强西域与汉朝的经济文化交流。

③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与匈奴和亲 ④统一文字,巩固大一统局面。

abcd.②④

3.唐朝皮日休曾这样评价隋朝大运河:“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又云:“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由这两则材料可见他们对大运河的开通( )

a.基本持否定态度b.基本持肯定态度

c.否定肯定各半d.态度不明确。

4.“盛唐气象”本来是指盛唐诗歌给人的总体印象,但已经被历史学家所接受,用来说明中国历史上的那个**时代。“盛唐气象”形成的根基是( )

a.开明与开放b.创新与反抗。

c.**与跋扈d.重文与轻武

5.“郑和时代的中国,则是真正承担了一个文明大国的责任;强大却不称霸,播仁爱于友邦,宣昭颁赏,厚往薄来。”从材料中不能解读出的信息是( )

a.郑和是传播和平的使者,他传播的是“以和为贵”“四海一家”的中华文明。

b.说明明朝国力强盛。

c.促进了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d.为明王朝带来了可观的经济利益。

6.下面是某同学的课堂笔记:“以农民为主体的群众运动、暴力革命、反对列强瓜分中国、反对任何西洋器物”。他正在学习的内容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戊戌变法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7.十九世纪末,中国近代化的核心内容是( )

a.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b.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c.学习西方的生活方式d.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8.时下漫画常以特有的艺术形式反映某一时期复杂的政治形势。右图是漫画家张仃1946年完成的的作品—《十五年前的一幕童话》。这幕童话指的是( )

a.甲午战争b.五四运动。

c.九一八事变d.七七事变。

9.如图为1927年至1937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发展折线图。图中显示1928年至。

1934年党员人数大幅度上升,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历史原因是( )

a.五四运动的发生 b.各地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c.抗日战争的爆发 d.解放战争的胜利。

10.2005年,***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波澜壮阔的全民族抗战中,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组织了一系列大仗……给日军以沉重打击。

”***的讲话主要表明了中国共产党( )

a.赞赏国共两党为救亡图存而精诚合作所作出的努力

b.肯定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c.承认了国民党军队在抗日战争中的历史地位。

d.倡导以史为鉴,努力推动国共两党再次合作。

11.下表是农民加入合作社的情况,由此判断( )

a.从农业合作化速度看,正处于大跃进时期 b.农村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基本完成。

c.从农业合作化结果看,完成八大制定任务 d.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

12.2012年12月,***总书记赴广东考察,从深圳、珠海、到广州,轻车简从,探访民生,倡言改革。有人说这是踏着20年前***的足迹,酝酿新一轮改革。这一“足迹”给中国带来的重大影响不包括( )

a.经济特区开始建立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开始建立。

c.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

13.加迪是雅典的成年男性成员,他不可以通过抽签获得职位是( )

a.十将军委员会的将军b.五百人议事会的议员

c.陪审法庭的陪审员d.公民大会的轮值主席。

14.1933年底,一位国会议员在纪念纪念林肯诞辰124周年时演讲中说:“我已经看到一位**者正在成长,他已经使希特勒、墨索里尼十分妒忌,私营企业的独立性成为往事,个人自由不过是记忆而已。”这位议员在( )

a.批判法西斯的**统治b.肯定了罗斯福新政挽救了美国经济。

c.歌颂林肯的伟大功绩d.批评罗斯福扩大了**权力。

15.据统计,在联合国安理会表决会上,前苏联共123次动用否决权,以至于1957——1985年间担任苏联外长的格罗米柯得了个“不先生(的美称。而美国也共投过83次反对票,其中59次都是“单兵作战”。反映出当时的国际关系特征是( )

a.美苏军事对抗激烈b.美苏冷战加剧。

c.多极化趋势加剧d.地区冲突不断。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7题9分,第11题9分,共20分)

16.(9分)辛亥革命已沉埃落定,但人们对它的认识却众说纷芸。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30年代以后,国共两党都有意识地加强了对辛亥革命的研究。国民党方面,把辛亥革命史纳入党史的编纂和研究,溢美之词居多;共产党方面,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分析了辛亥革命的成败得失。

新中国初建,史学界对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都给予充分肯定。随着“文革”的到来,辛亥革命的研究遭到了“文革史学”的摧残。经过拨乱反正,对辛亥革命的评价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总体上说,正面肯定辛亥革命历史地位的意见是主流。

材料二: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

以上材料均根据杨天树《辛亥革命评价的“百年之争”》整理。

(1)材料一反映了人们对辛亥革命的评价经历了怎样的变化?(3分)并分析国共两党对辛亥革命评价不同的原因。(2分)

2)请你根据材料二的观点,评价辛亥革命。(4分)

17.(11分)阅读下列材料:

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不仅建立在欧洲工业革命和科学革命的基础上,也建立在欧洲政治革命的基础上……欧洲的霸权不仅在政治领域——以大殖民帝国的形式——表现得很明显,而且在经济和文化领域也表现得很明显……随着权力的史无前例的集中,欧亚大陆的一个半岛(西欧)已成为世界的中心。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1)材料表明近代欧洲处于怎样的国际地位?(1分)举两例说明欧洲居此地位的主要原因。(2分)

2)进入20世纪欧洲不可避免地衰落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3)面对欧洲的衰落,欧洲的政治家有何对策?(2分)这一决策给世界局势带来怎样的影响?(2分)

历史模拟试卷(一)参***。

一、选择题。

1——5 dbbad 6——10 cbcbc 11-15 baadb

二、非选择题。

16.(1)变化:肯定——否定——肯定;(答出一种变化给1分,满分3分)

原因:国民党出于自身立场,共产党以唯物史观为指导。(2分)

2)评价:推翻了君主**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颁布《中华**临时约法》;民主共和观念逐步深入人心。(4分,答对2点即可,其它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备注:要用发展的观点来评价,如笼统答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改易风俗等,则不给分。)

17.(1)地位:世界中心或称霸全球。(1分)原因:工业革命的推动;政治堇命或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运动的完成;科学革命或自然科学的发展。( 一点1分,共2分)

2)主要原因:欧洲国家遭受两次世界大战的创伤,经济实力和政治地位下降(2分);美苏冷战,欧洲国家需要寻求自身的安全。(2分)

3)对策:加强经济、政治合作,推进欧洲一体化。或走向联合;成立欧共体(欧盟)。(2分)

影响:推动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2分)

2. 符合题意,意思相近,可酌情给分。

中考模拟历史试卷分析

试卷分析。一 命题特点。2017 2018学年度九年级历史试卷,本试卷满分75分,题目类型有选择题 简答题 材料分析题和实践 题,共计19小题。考试时间 试题分值 试题结构 题型设计均参照中考。试卷出题范围是。七 八 九年级的内容,侧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客观题 第一...

中考历史模拟卷

班级姓名座号评分。一 单项选择题 20分 1 当今世界除了英国外,还有日本 比利时 马来西亚等国家实行君主立宪制,有一个历史小组想了解有关知识,下面哪一部文献可以帮助他们。a 人权宣言 b 权利法案 c 独立宣言 d 法典 2 西方人士常称人生的重大转折为 人生滑铁卢 与此相关的历史人物是。a 路易...

历史模拟试卷

延长县初级中学2013 2014第一学年度七年级期中历史。试题设计大赛卷 样卷 注意事项 1.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2.答卷前将密封线左侧的项目填写清楚。3.答卷须用蓝色 黑色或圆珠笔书写,不能用铅笔。一 选择题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 北京人生活的时期距今约 a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