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上海市宝山区高考物理二模试卷

发布 2023-12-30 09:45:12 阅读 6128

一、选择题(共40分.第1-8小题,每小题3分,第9-12小题,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3分)原子核发生β衰变时发射出的β粒子是( )

a.电子 b.质子 c.中子 d.光子。

2.(3分)爱因斯坦提出光子说,是为了解释( )

a.光电效应现象 b.光的衍射现象

c.光的干涉现象 d.光的反射现象。

3.(3分)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揭示了( )

a.电子的存在 b.质子的存在

c.原子的核式结构 d.原子核可以再分。

4.(3分)关于波的干涉和衍射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切种类的波只要满足一定条件都能产生干涉和明显的衍射现象

b.波只要遇到障碍物就能够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

c.只要是两列波叠加,都能产生稳定的干涉图样

d.对于发生干涉现象的两列波,它们的振幅一定相同。

5.(3分)有算式 (0.5a)210ω10s,其中a、ω和s都是物理单位,该式算得的结果是( )

a.50j b.25j c.50v d.25v

6.(3分)如图所示,a金属环和b金属环放在同一平面内,若将电键s闭合,a环接通电源,则( )

a.闭合s 瞬间,b中有逆时针方向的电流

b.闭合s后,b中有逆时针方向的电流

c.闭合s瞬间,a环受到b环的排斥作用

d.闭合s后,a环受到b环的排斥作用。

7.(3分)跳绳是一种健身运动,某运动员一分钟跳180次,假定在每次跳跃中,脚与地面的接触时间占跳跃一次所需时间的,为了算出该运动员跳起的最大高度,我们( )

a.不能将跳绳中的运动员视为质点

b.可以将运动中的绳子视为质点

c.将跳绳运动看作简谐振动

d.将在空中的运动员看作只受重力的作用。

8.(3分)如图所示,强度足够的、不可伸长的轻线一端系着一个小球p,另一端套在图钉a上,图钉a正上方有距它h的图钉b,此时小球在光滑的水平平台上做半径为a的匀速圆周运动。现拔掉图钉a,则( )

a.小球继续做匀速圆周运动

b.小球做远离o的曲线运动,直到被图钉b拉住时停止

c.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直到被图钉b拉住时再做匀速圆周运动

d.不管小球做什么运动,直到被图钉b拉住时小球通过的位移为h

9.(4分)如图所示,一只贮有空气的密闭烧瓶用玻璃管与水银气压计相连,气压计的a、b管内汞面在同一水平面上。现缓慢降低烧瓶内空气的温度,同时缓慢移动气压计a管,使气压计b管的水银面保持在原来的水平面上,则( )

a.烧瓶内气体作等容变化,a管应向上移动

b.烧瓶内气体作等容变化,a管应向下移动

c.烧瓶内气体作等温变化,a管应向上移动

d.烧瓶内气体作等温变化,a管应向下移动。

10.(4分)如图所示,一铁球在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静止于竖直光滑墙壁和光滑斜面之间,球跟斜面的接触点为a.推力f的作用线通过球心o,若水平推力f缓慢增大,则在此过程中( )

a.墙对球的作用力大小保持不变

b.墙对球的作用力大小始终等于f

c.斜面对球的支持力增大

d.斜面对球的支持力保持不变。

11.(4分)空间有一沿x轴分布的电场,其场强e随x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设场强沿x轴方向时为正。x1和x2为x轴上的两点。一正电荷从x1运动到x2,则该电荷的电势能( )

a.先减小后增大 b.先增大后减小

c.逐渐增大 d.逐渐减小。

12.(4分)如图所示电路,已知r3=4ω,闭合电键,安培表读数为0.75a,伏特表读数为2v,经。

过一段时间,一个电阻断路,使安培表读数变为0.8a,伏特表读数变为3.2v,则根据上述提供的已知条件,可以推出的结论是( )

a.发生断路的电阻是r3 b.发生断路的电阻是r4

c.能算出r4的阻值 d.能算出电源的电动势。

二、填空题(共20分)

13.(4分)用力搓手感觉手会发热、冬天在阳光下觉得暖和等物理现象表明: 和在改变物体内能上可以起到相同的效果。

14.(6分)如图所示,用很弱的红光做双缝实验,通过控制暴光时间记录现象,分别得到了图a、b和图c三张相片,其中暴光时间最长的相片是 ,最能说明光具有波动性的相片是 ,这三张相片共同说明了光具有性。

15.(4分)一辆汽车正在以15m/s的速度行驶,司机发现前方红灯亮起,立即刹车,刹车过程中汽车的加速度大小是6m/s2,为了计算刹车过程中汽车通过的位移,可以将汽车的运动看作运动。若司机刹车时汽车距离前方斑马线约20m,则汽车是否会压斑马线?答:

16.(4分)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人造卫星因受高空稀薄空气的阻力作用,运行的轨道半径会慢慢变小,则卫星运行的周期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假设有一人造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离地高度为h,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地球半径为r,则其运行的向心加速度为 。

17.(4分)一台小型电动机在12v的电压下工作,通过它的电流是0.5a,它在1分钟内能把9.6kg的物体匀速提升3m高。

不计各处摩擦,g=10m/s2,则电动机的效率是 ,电动机线圈的电阻是 ω。

三、综合题(共40分)注意:第题在列式计算、逻辑推理以及回答问题过程中,要求给出必要的图示、文字说明、公式、演算等.

18.(10分)在用dis描绘电场的等势线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在一块平整的木板上,依次铺放白纸、 和导电纸,导电纸有导电物质的一面 (选填“向上”或“向下”),用图钉将它们固定好。

2)在导电纸上放两个与它接触良好的圆柱形电极,电极a与电源的极相连作为“正电荷”,电极b与电源的另一极相连作为“负电荷”。

3)本实验中用传感器来探测等势点,用描迹法把等势点连接成等势线。

4)在电极a、b的连线上等距离地取a、b、c、d、e共5个基准点,探测出它们的等势点如图乙所示,若传感器的两个探针分别接触c点和d点时的示数为u1;分别接触d点和e点时的示数为u2,则|u1| |u2|(选填“>”或“=”

19.(14分)如图所示,长l=1m、高h=0.6m的光滑斜面固定在水平面上,a、b两小物体用跨过斜面顶端光滑小滑轮的细绳相连,开始时物体a离地高h=0.5m,物体b恰在斜面底端,从静止起释放它们,b物体滑到斜面顶端时速度恰好减为零,已知物体a的质量ma=1kg,g=10m/s2.试求:

1)从释放开始到物体a落地,物体b通过的位移大小;

2)物体a落地时的速度大小;

3)物体a落地前的加速度大小;

4)物体b开始运动时细绳对b的拉力大小。

20.(14分)如图1所示,abcd是位于竖直平面内的正方形闭合金属线框,其质量为0.04kg,电阻为0.4ω.在金属线框的下方有一匀强磁场区域,mn和pq是该匀强磁场区域的水平边界,并与线框的bc边平行,磁场方向与线框平面垂直,磁场区域上下边界的距离大于线框的边长。

现金属线框由距mn某一高度处从静止开始下落,经时间0.1s后刚好到达mn边缘,速度为0.8m/s,线框所受空气阻力恒定。

下图2是金属线框由静止开始下落到ad边刚好进入磁场区域运动过程的v﹣t图象,g=10m/s2.

1)bc边从刚好进入磁场区域到将要离开这一区域的过程中线框做的是怎样的运动?线框的边长是多少m?

2)bc边刚好离开磁场区域时线框的加速度方向是怎样的?

3)求线框从开始运动到ad边刚好进入磁场的运动过程中空气阻力做的功;

4)求磁场的磁感应强度。

参***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40分.第1-8小题,每小题3分,第9-12小题,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3分)原子核发生β衰变时发射出的β粒子是( )

a.电子 b.质子 c.中子 d.光子。

分析】本题较简单,根据β衰变的本质:一个中子变成一个质子时,放射出一个电子,来判断即可。

解答】解:在β衰变中,核内的一个中子转变为质子,同时释放一个电子,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点评】本类问题要求对原子物理的基础知识能熟练掌握,注意与α衰变区别。

2.(3分)爱因斯坦提出光子说,是为了解释( )

a.光电效应现象 b.光的衍射现象

c.光的干涉现象 d.光的反射现象。

分析】光在传播过程中能量是不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叫做一个光子;爱因斯坦提出了光子说,是为了解释光电效应现象。

解答】解:爱因斯坦提出了光子说,是为了解释光电效应现象,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是一道基础题,熟练掌握爱因斯坦的光子说即可正确解题。

3.(3分)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揭示了( )

a.电子的存在 b.质子的存在

c.原子的核式结构 d.原子核可以再分。

分析】根据物理学史和常识解答,记住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的主要贡献即可。

解答】解: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物理学史,是常识性问题,对于物理学上重大发现、发明、著名理论要加强记忆,这也是考试内容之一。

4.(3分)关于波的干涉和衍射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切种类的波只要满足一定条件都能产生干涉和明显的衍射现象

b.波只要遇到障碍物就能够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

c.只要是两列波叠加,都能产生稳定的干涉图样

d.对于发生干涉现象的两列波,它们的振幅一定相同。

分析】波的干涉则是两列频率完全相同的波相互叠加时,会出现稳定的干涉现象。而波的衍射则是能绕过阻碍物继续向前传播的现象。

解答】解:a、干涉和衍射是波特有的现象,一切种类的波只要满足一定条件都能产生干涉和明显的衍射现象,故a正确;

b、明显的衍射现象必须是波的波长比阻碍物尺寸大得多或相差不大。故b错误;

c、要产生干涉现象的必要条件之一,就是两列波的频率相等。故c错误。

d、产生干涉的条件是两列波的频率相同,与振幅无关,故d错误。

故选:a。点评】干涉与衍射均是波的特性,稳定的干涉现象必须是频率完全相同,而明显的衍射现象必须是波长比阻碍物尺寸大得多或相差不大。

5.(3分)有算式 (0.5a)210ω10s,其中a、ω和s都是物理单位,该式算得的结果是( )

a.50j b.25j c.50v d.25v

分析】根据物理学公式及各物理量的单位进行推导,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解:由公式w=i2rt,功w的单位:j,电流i的单位:a,时间t的单位:s,可知:1j=1a2ωs,即a2ωs与功的单位j等效。

2024年上海市宝山区中考物理二模试卷 解析版

一 单选题 本大题共8小题,共16.0分 1.下列色光中,属于复色光的是 a.白光 b.红光 c.绿光 d.蓝光。2.最先提出原子行星模型理论的科学家是 a.德谟克里特 b.汤姆逊 c.卢瑟福 d.牛顿。3.接 时我们一听到对方话音,就能判断出对方是否是熟人,这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a.响度 b.音调 ...

2024年上海市宝山区高考化学二模试卷

一 选择题 本题共40分,每小题2分,毎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 甲状腺大的病人需要多吃海带,这是因为海带中含有较多的 a 氯元素 b 钠元素 c 碘元素 d 铁元素。答案 c。解析 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元素,缺乏会患甲状腺肿大,碘的摄入主要是通过食用海产品和加碘盐食,故选c。2 酸雨的ph值是 ...

2024年上海市宝山区高考化学一模试卷 解析版

一 选择题 本题共10分,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 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应用中利用了物质氧化性的是 a 氧化铝做耐火材料 b 纯碱去油污。c 食醋除水垢 d 漂白粉漂白织物。2 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聚氯乙烯分子中含碳碳双键。b 以淀粉为原料可制取乙酸乙酯。c 包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