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河北中考理科综合试题 物理部分

发布 2023-12-30 13:55:07 阅读 8230

201年河北省中考理科综合试题。

物理部分)一 、选择题。

1.在**电流跟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时,采用“保持电阻不变,研究电流和电压关系”的研究方法。以下**没有运用该方法的是。

a.**燃烧的条件。

b.**磁场的方向。

c. **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d.**动能的大小跟质量和速度的关系。

2.下列对图4所示各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甲图:说明通电时水分子发生了改变。

b.乙图:棉花的作用是防止固体粉末进入导管。

c.丙图:稍稍用力拉水平接触水面的玻璃板,测力计示数变大,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d.丁图:向一下迅速压活塞,乙醚棉球燃烧,说明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3.第一位证实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的科学家是。

a.牛顿 b.焦耳 c.安培 d.奥斯特。

4.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a.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5 kg

b.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0 m/s

c.现在教室内的温度约为60℃

d.乒乓球台的高度约为80 cm

5.下列说法中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

a控制灯泡的开关应接在火线上。

b.高压带电体不能接触,但可以靠近。

c保险盒内熔丝熔断,可用铜线替代。

d家用电器失火时,先灭火,后切断电源。

18.图5中的情景不可能发生的是。

a.甲图:春天冰雪融化

b.乙图:冬天的树上出现霜。

c.丙图:室外冰冻的衣服不会变干。

d.丁图:水烧开时冒出大量的“白气”

6.透镜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应用广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b.照相时,被照者应站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内。

c.投影仪能使物体在屏幕上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d.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

20.下列有关惯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运动员跳远时助跑,利用了惯性。

b.司机驾车时系安全带,可以减小惯性。

c.自行车停止蹬踏后,仍继续前行,是因为人和车都具有惯性。

d.地球由西向东转,人竖直向上跳起来,仍落回原地,是因为人具有惯性。

7.如图6所示,质量相等的甲、乙两个薄壁圆柱形容器内分别盛有深度相同的a、b两种液体,且ρa=2ρb。两容器的底面积分别为s甲和s乙,且s甲=2s乙。现将两个相同的小球分别放入甲、乙两容器中(没有液体溢出),小球在b液体中处于悬浮状态。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放入小球前,甲容器的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力大于乙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力。

b.放入小球前,甲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小于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

c.放入小球后,甲容器的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大于乙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

d.放入小球后,甲容器对桌面的压强等于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8.如图7所示,电源两端电压保持不变,ro为定值电阻。将滑片p置于中点,只闭合s1时,电压表的示数为u,电流表的示数为i。下列情况中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变化正确的是。

a.滑片p不动,断开s1,闭合s2、s3时,电压表示数不变,电流表示数变小。

b.滑片p不动,断开s1,闭合s2、s3时,电压表示数变大,电流表示数变大。

c.只闭合s1,滑片p从中点向右移动时,电压表示数变大,电流表示数变小。

d.只闭合s1,滑片p从中点向右移动时,电压表示数不变,电流表示数变大。

二、填空及简答题。

9.图8是运动员在空中降落时的**。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运动员从静止在空中的直升飞机上跳下,降落伞未打开前向下做加速运动。

原因是 。2)降落伞打开后,最终匀速降落。运动员在匀速降落过程中,机械能如何变化?

答: 。3)针对运动员匀速降落过程,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角度提出一个问题并回答。

问题: ?回答: 。

10.小明身高1.7 m,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lm处,他在镜中。

的像高是 _m,他到像的距离是_ m。若将一块木板。

放在平面镜前,如图9所示,请画图说明他能否通过平面镜看到。

自己的脚尖。

11.小明家有额定功率均为40w的电风扇和白炽灯,它们正常工作相同的时间, 产生热量多。小明家还有一个“220 v 1500 w”的电热水器,将其单独连接在电路中,发现电能表(如图10所示)上的铝盘121 s内转了125转,电热水器消耗了 j的电能,他家的实际电压为_ v。(电热水器内电阻丝的阻值不变)

1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无处不在的弹簧。

弹簧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它在不同的领城发挥着重要作用。

弹簧的特点就是在拉伸或压缩时都要产生反抗外力作用的弹力,而且形变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一旦外力消失,形变也消失。物理学家胡克研究得出结论: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形变量与它受到的拉力(或压力)成正比。

弹簧具有测量功能、紧压功能、复位功能和缓冲功能,以及储存能量的功能。弹簧在生产和生活中有许多应用,例如,制作弹簧侧力计、钢笔套上的夹片、机械钟表的发条等。

1)弹簧被拉伸或压缩时都产生反抗外力作用的弹力,这说明。

2)胡克的结论是 。

3)下表是小明研究弹簧长度与所受拉力大小关系时记录数据的**,空格中的数据。

是。4)举一个生活中应用弹簧的实例短文中实例除外)

13.小明**“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时,在两支相同的试管中分别装入质量相等、温度相同的水和煤油,用一个酒精灯同时对两支试管加热,加热一段时间后,温度计示数如图11所示。

1)指出图中使用酒精灯的错误。

2)水和煤油比较吸热能力强。

3)加热一段时间后,煤油的温度升高了4 ℃,则水的温度升高了 ℃。

c水=4.2x103j/(kg·℃)c煤油=2.1x103j/(kg·℃)

三、实验**题。

14.根据图15所示的实验图,在一下面的空格处填入相应的内容。

1)甲图:通过真空罩可以看到手机来电显示灯在不断闪烁,说明电磁波。

2)乙图:利用这个实验原理可制作。

3)丙图:口吹硬币跳过栏杆,说明。

4)丁图:音叉发出的声音不同,小球被弹开的幅度不同,说明。

15.小明用天平、细绳、烧杯和水(ρ水=1.0 g/cm3 )测定某工艺品(实心)的密度。

1)实验过程如下:

往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200 g。

用绳将工艺品拴好并浸没在水中(如图16所示),在右盘中增加砝码并移动游码,当天平平衡后,得出质量为208 g,则工艺品的体积为 cm3.

从烧杯中取出工艺品,用天平测量其质量,当天平平衡后,右盘中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17所示,工艺品的质量为g。

工艺品的密度为g/cm3。

2)小明测量的工艺品密度比真实值选填“偏大”或“偏小”),是由于。

3)被测工艺品是由下表中的某种金属制成的。这种金属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举一例)。

16.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小灯泡的额定电流为0.

3 a,灯丝阻值在10ω一15 ω之间。 所提供的器材有:电流表、电压表、电源(电压恒为6 v)、开关各一个,滑动变阻器 (“5ω 2a”、“20ω 1a”)两个,导线若干。

1)图18是小明没有连接完的实物电路,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物图补充完整。

2)小明选用的滑动变阻器的规格为。

3)闭合开关,移动滑片,当电流表的示数为0.3 a时,电压表的示数如图19所示,读数为v,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w。

4)小红没用电压表,但多用了一个开关,其它器材与小明的相同,也测出了小灯泡的额定功率。请在虚线框内画出她设计的电路图,并写出实验步骤及测定额定功率的表达式。实验步骤:

表达式:p额。

四、计算应用题。

17.如图21所示,重为16n的物体a在拉力f的作用下,5s内匀速运动了0.5 m。拉力f做的功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22所示。

己知动滑轮重0.5 n,物体a在水平桌面上运动时受到的摩擦阻力f为物重g的0.5倍。

求:(1)拉力f的功率。

(2)拉力f大小。

3)克服绳重及摩擦所做的额外功占总功的比例。

18.图23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灯泡标有“2v 2w”字样。

闭合开关s,当滑片p置于a点时,灯泡正常发光,电压表v1的示数为4 v;当滑片p置于b点时,电压表v1与电压表v2的示数之比为8:11。己知滑片p分别置于a、 b两点时,灯泡消耗的功率之比为4:

1,(灯丝电阻不随温度改变)

求:(1)灯丝电阻。

2)滑片p分别置于a、 b两点时,电路中的电流之比。

3) r0的阻值。

2024年河北省中考理科综合试题物理部分

一 选择题 每题2分 1.某同学对生活中的一些做法进行了分析,你认为不合理的是 a.连接玻璃管与胶皮管时,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润湿,水起润滑作用。b.举重运动员比赛前手上涂抹 镁粉 目的是减小摩擦。c.雨天,机动车应低速行驶,是由于车轮与地面的摩擦较小。d.铅笔芯粉末加入到生锈的锁中,起润滑作用。2.下...

2024年河北省中考理科综合试卷有答案

9.下列生产生活中做法正确的是。a.戴耳罩防止噪声的产生 b.用工业污水直接灌溉农田。c.油锅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d.给门合页的轴上加润滑剂减小摩擦。10.图3所示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11.下列事实能够说明 分子在不停运动 的是。a.公路上大雾弥漫 b.花棚里香气扑鼻。c.湖面上柳絮飘扬 d.氧...

2024年河北省中考理科综合试卷化学部分试题

2010年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化学试卷。一 选择题。1 下列物质不能为人类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是。a 米饭 b 水 c 鸡蛋 d 花生油。2 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 能供给呼吸 b 化学性质比较稳定。c 具有可燃性 d 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3 医疗上可以用含有氢氧化镁的药物 胃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