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江苏省盐城市中考语文试卷

发布 2023-12-30 23:45:12 阅读 3351

学校姓名班级考号。

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1.古诗文名句默写

1)他山之石诗经》)

2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出师表》)

3)会当凌绝顶杜甫《望岳》)

4)大漠孤烟直王维《使至塞上》)

5)日出江花红胜火白居易《忆江南》)

6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7)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两句诗比喻新人传神,成为千古传诵的咏雪名句。

8)文天祥《过零丁洋》中表现诗人舍生取义生死观的名句是。

答案】 可以攻玉;受任于败军之际;一览众山小;长河落日圆;春来江水绿如蓝;但愿人长久;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解析】 (1)可以攻玉.

2)受任于败军之际.

3)一览众山小;(注意“览”不要写成“揽”.)

4)长河落日圆.

5)春来江水绿如蓝.

6)但愿人长久.

7)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结合对《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理解,找出比喻新人传神,成为千古传诵的咏雪的名句即可.)

8)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结合对《过零丁洋》的理解,找出表现诗人舍生取义生死观的句子即可;注意“汗”不要写成“汉”.)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和理解诗句的能力.解答直接默写时,要结合所给出的诗句,联系自己掌握的内容,完成填空即可;解答理解性默写时,要熟记默写的内容,还要对原诗文内容透彻理解,在把握诗句含义的基础上,进行信息的比较、筛选,选出符合题意的句子即可.

要求诗句一定要记准确,不要背错.第八小题是难题,要求对《过零丁洋》准确理解,结合题意找出合适的句子即可.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

近日,鸟类专家在大纵湖景区发现了全球性濒 __危鸟类--堪称“鸟类大熊猫”的震旦雅雀。震旦雅雀行动婕,生活在静mì _的芦荡深处,喜欢啄食种子和昆虫,叫声青脆。目前,多达上百种鸟qī _息在大纵湖景区宽阔的原生态芦苇荡里。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在米字格中书写汉字。

2)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找出并改正。

答案】 bīn;谧;栖

解析】 1)濒--bīn 静mì--静谧qī息--栖息

2)婕-捷青脆--清脆

答案: 1)bīn 谧栖 (2)“婕”改为“捷”“青”改为“清”

本道题考查学生的注音、汉字识记、更正错别字的能力,属于基础题.

注音、汉字识记、更正错别字这些都是语文的基础知识,要注意加强积累整理,逐步提高.

四、名著导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7.阅读《水浒传》选段,结合相关情节填空。

众泼皮道:“这几日见**演力,不曾见**家生器械,怎得**教我们看一看也好。”a道:

“说的是。”自去房内取出浑铁禅杖,头尾长五尺,重六十二斤。众人看了,尽皆吃惊,都道:

“两臂膊没水牛大小气力,怎使得动!”a接过来,飕飕的使动,浑身上卞,没半点儿参差。众人看了,一齐喝采。

选段中a是 __人名),起绰号是数日前a因为 __情节名称)令众泼皮一起拜倒在地。选段中“墙外一个官人”是 __人名)

答案】 鲁智深;花和尚;倒拔垂杨柳;林冲

解析】 本题考查了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积累.解答这道题需要熟知故事情节,读名著,就要细读,细读精彩情节,从中有所收获.故事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概括要简洁,抓住要点.

答案:鲁智深花和尚倒拔垂杨柳林冲

本题考查的是名著《水浒传》,解答此题要结合所给材料和名著内容作答.

解答时应该注意平时阅读这些名著时要注意一些细节,对内容把握要准确.

五、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7.0分)

8.综合性学习

崇文中学文学社团开展“你多彩盐城,关注身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一】绿色湿地--盐城沿海683万亩海涂湿地,是太平洋西岸面积最大、原始生态保持最完好的海岸型湿地。盐城有两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联合国人与自然生物圈网络成员,被列入联合国“世界重要湿地名录”。

材料二】白色海盐--盐城因“盐”而兴,以“环城皆盐场”而得名,是全国唯一以盐命名的地级市,有全国唯一展示海盐文明的中国海盐博物馆。“串场白里皆盐场”,贯穿市区的串场河曾是古代运盐之河。

材料三】红色铁军--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盐城成为华中抗战中心,享有“陕北延安,苏北盐城”的美誉。***、**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这里生活过、战斗过。

活动一】绿色是盐城的生态名片,请依据前一句格式,补全城市宣传广告语。(2分)走进东方湿地,。

活动二】星期天上午,社团成员按照计划来到中国海盐博物馆门前,准备参观。作为本次活动的组织者,你要先去和工作人员联系导游讲解的事,你该如何说?

活动三】社团开展“红色盐城”实践活动,向成员征集活动建议,请写出你设计的一个主题活动的名称。

答案】 活动一】解答此题,要结合具体语境,结合材料内容,形成总体认识,然后组织语言.

活动二】解答此题,要明确说话对象,语言力求得体,通顺,讲清主要内容.

活动三】解答此题,要注意结合材料,结合活动主题思考,注意语言简洁,主题明了,易于开展,如可结合盐城的革命历史开展,也可结合盐城的新时代魅力开展.

答案: 活动一】踏访革命老区,感受盐城魅力;

活动二】你好!我是崇文中学文学社的学生,我们社团正在开展“走进多彩盐城,关注身边语文” 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到进贵馆参观,想麻烦你安排一位导游帮我们讲解,您看方便吗?

活动三】举办“踏访红色盐城,重温革命精神” 征文活动,体会抗战精神,了解盐城历史;

解析】 此题属综合读写题,【活动一】拟写广告语;【活动二】口语交际题;【活动三】语文知识综合运用题.

解答此题,要结合材料内容找寻灵感,结合各类题目的具体要求作答.

六、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9.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 送日本国僧敬龙①归。

韦庄。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东更东。

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风。【注释】①敬龙:日本来唐朝学佛求经的和尚。②扶桑:传说中的日出之处。③与师谁:指敬龙法师,“与师谁”即“谁与师”

1)诗歌第二句中的“东更东”意在强调什么?

2)诗歌三四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 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说“扶桑”似有边际,“东更东”又没有了边际.“东更东”:东面还要往东.运用叠词,强调了朋友此去归家路途之遥远.

2)本题考查诗句思想感情的把握.“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风”意思:这次回日本,谁与您共到呢?

但愿明月陪伴您,一帆风顺地回到您的家!表达了诗人对敬龙法师远归的不舍和留恋;对其归去一帆风顺的祝愿;对其清风明月般品质的赞美.

答案: 1)“东更东”:东面还要往东.运用叠词,强调了朋友此去归家路途之遥远.

2)表达了诗人对敬龙法师远归的不舍和留恋;对其归去一帆风顺的祝愿;对其清风明月般品质的赞美.

译文: 扶桑在渺茫的大海那边,而您的家还在更远的地方.这次回日本,谁与您共到呢?但愿明月陪伴您,一帆风顺地回到您的家!

解析】 晚唐时期,日本因唐朝国内动乱,于文宗开成三年(838)停止派出遣唐使.原先随遣唐使舶来华学佛求经的请益僧和学问僧,此后便改乘商船往来.唐朝的商船船身小,行驶轻快,船主又积累了丰富的气象知识和航海经验,往返中国与日本一般只需三昼夜至六七昼夜,而且极少遇难漂流.这导致日唐之间交通频繁,日本僧人的入唐比在遣唐使时代更加容易.敬龙便是这些僧人中的一个.他学成归国时,韦庄为他写诗送行.全诗只在“送归”上落笔,体现了对异国友人的关心与惜别之情.

诗人如此祝愿,也并非仅仅由于主观愿望,故作安慰语.它是有客观事实作基础的,这就是晚唐时日本与中国之间,海上航行相对地便利与安全的事实.它印入了诗人心底,写出来自然而然就是这样的诗句.

七、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8.0分)

10.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弼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苏秦者,东周洛阳人也。东事师于齐,而习之于鬼谷先生。

出游数岁,大困而归。兄弟嫂妹妻妾窃皆笑之,曰:“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今子释本而事口舌,困,不亦宜乎!

”苏秦闻之而惭,自伤,乃闭室不出,出其书遍观之。得周书《阴符》,伏而读之。期年,以出揣摩,曰:

“此可以说①当世之君矣。”求说周显王。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②之。

弗信。乃西至秦,说惠王,弗用,乃东之赵,赵相奉阳君弗说之。去游燕,岁余而后得见……(选自《史记苏秦列传》)【注释】①说:劝说,说服②少:轻视,贬低。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饿其体肤 __衡于虑 __出游数岁 __期年,以出揣摩 __

2)用“/”为文中画线,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

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入则无法家弼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乃闭室不出,出其书遍观之。

4)【乙】文苏秦的经历能否作为【甲】文论点的事实论据?请结合选文内容说明理由。

答案】 使…饥饿;同“横”, 梗塞,指不顺;游历;一年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作出判断.①句意:使他忍饥挨饿.饿:使…饥饿.②句意:

思虑阻塞.衡:同“横”, 梗塞,指不顺.③句意:外出游历几年.游:

游历.④句意:一年后,研读揣摩揣摩学成.期年:一年.

2)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能否正确把握朗读节奏并准确断句.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作为是划分依据.一般句首发语词需要停顿,主谓之间需要停顿,并列短语之间也需要停顿.需要结合句意和句式来判断.“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意思:周人的风俗,向来是治理产业,努力从事工商.根据意义划分为: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

3)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重点字词:所以,用来;动、忍,使动用法;曾,通“增”增加.句意:用这些方法来使他的内心受到震动, 使他性情坚韧起来,增加他原来没有的才能.

重点字词:入,在国内;出,在国外.句意:国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国外没有实力相当,足以抗衡国家的侵扰,这样的国家就常常走向灭亡.

重点字词:乃,于是;遍观,全部阅读.句意:(苏秦)于是就闭门不出,把自己的藏书全部阅读了一遍

4)本题考查事实论据的运用.能否做事实论据,要看能否有力论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观点.【乙】文通过写苏秦出游失败后遭受家人冷遇,然后刻苦读书,最后取得成功的事例,证明生于忧患这一观点,符合【甲】文的观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所以可以作为【甲】文的事实论据.

答案: 1)①使…饥饿 ②同“横”, 梗塞,指不顺 ③游历 ④一年

2)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

3)①用这些方法来使他的内心受到震动, 使他性情坚韧起来,增加他原来没有的才能.

国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国外没有实力相当,足以抗衡国家的侵扰,这样的国家就常常走向灭亡.

(苏秦)于是就闭门不出,把自己的藏书全部阅读了一遍.

4)能.【乙】文通过写苏秦出游失败后遭受家人冷遇,然后刻苦读书,最后取得成功的事例,证明生于忧患这一观点,符合【甲】文的观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所以可以作为【甲】文的事实论据.

甲】译文:

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这个人,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使他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使他受尽贫困之苦,使他所做的事情颠倒错乱,用来使他的内心收到震撼,使他性情坚韧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原来没有的才能.

一个人,常常发生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在内心里困惑,思虑阻塞.然后才能知道有所作为;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才能被人所知晓.(如果)一个国家,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实力相当、足以抗衡的国家和来自国外的祸患,这样的国家就常常会走向灭亡.

这样以后才知道忧虑祸患能使人(或国家)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会使人(或国家)走向灭亡的道理了.

乙】译文:

苏秦,东周洛阳人.他往东去到齐国从师,曾在鬼谷先生那儿研习学问.

他出外游历了好几年,非常狼狈地回到家里.他的哥哥、弟弟、嫂子、妹妹、妻子、侍妾都暗地里讥笑他,说:“周人的风俗,向来是治理产业,努力从事工商,以博取十分之二的利润为目的.如今你去掉了根本去搬弄口舌,穷途末路,不也应该吗?”苏秦听了这些话,心里感到惭愧而暗自伤心,就关门不出,把他的书都取出来,再次发愤阅读,说:

“一个读书人已经埋头读书了,却不能用自己的知识去取得高位和荣耀,书读得再多,又有什么用处呢?”于是,他从这些书中找出一本周书《阴符》,伏案攻读.读了一年,他从书中找出了许多揣摩国君心意的诀窍,说道:“凭借这些知识,我可以去游说当代的国君了.”他打算去游说周显王,显王的近臣们平素就熟悉苏秦,都轻视他.不信任他.

于是他向西到秦国,游说惠王,没有任用他,于是又向东到了赵国,赵国丞相命阳君弗劝说他,苏秦离赵又游历到燕国,经过一年多才见到燕文侯.

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作出判断.

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③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把握住文章中心,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才可以把问题回答圆满.

2024年江苏省盐城市中考语文试卷

绝密 启用前。江苏省盐城市2014年中考语文试卷。语文。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 积累与运用 35分 1.古诗文名句默写。10分 1 言必信论语 2 令初下,群臣进谏邹忌讽齐王纳谏 3 朔气传金柝木兰诗 4 明月松间照王维 山居秋瞑 5 黄鹤一去不复返崔颢 黄鹤楼 6吹面不寒杨柳风...

江苏省盐城市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绝密 启用前。江苏省盐城市2014年中考语文试卷。语文。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 积累与运用 35分 1.古诗文名句默写。10分 1 言必信论语 2 令初下,群臣进谏邹忌讽齐王纳谏 3 朔气传金柝木兰诗 4 明月松间照王维 山居秋瞑 5 黄鹤一去不复返崔颢 黄鹤楼 6吹面不寒杨柳风...

2024年江苏省盐城市中考历史试卷

60分 一 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1分,共35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 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此地半坡原始居民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的农作物是。a 水稻 b 玉米 c 粟 d 占城稻。2 中国古代主张 爱人 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的思想家是。a 孔子 b 墨子 c 庄子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