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考试试卷

发布 2023-12-31 03:25:12 阅读 8752

一、简答题(6道题,每题10分,共60分)

1、应如何打击宗教极端势力、抵制宗教极端思想。

答题参考:一要坚持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认真贯彻宗教事务条例,保证宗教活动规范有序进行。二要坚持和完善在宗教工作中长期形成的、行之有效的政策、机制和举措,加强对宗教事务的日常管理,加大基层宗教管理工作力度,提高宗教事务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水平。

三要坚持和完善爱国宗教人士聘用、管理、培训、生活照顾等制度,团结、发挥好爱国宗教人士的作用,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四要坚决反对非法宗教活动,严厉打击利用宗教进行破坏活动的犯罪,加大对非法宗教活动专项整治的力度,从根本上铲除宗教极端思想滋生蔓延的土壤。

2、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属性是什么?基本内涵包括哪些方面?

答题参考:①本质属性: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属性。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统一”,要求必须始终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

基本内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包含着“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的基本内涵。这五个方面,是一个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构成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完整理论体系。

3、自治区“六五”普法规划确立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答题参考:(一)突出学习宣传宪法。(二)深入学习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国家基本法律。

(三)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四)深入学习宣传促进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五)深入学习宣传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法律法规。

(六)深入学习宣传社会管理的法律法规。(七)加强反腐倡廉法制宣传教育。(八)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

4、为什么说“**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

答题参考:第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形成要有法治所保障的有序秩序。第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依赖法治所保障的人权基础。

和谐社会的基础就是尊重和保障人权。第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形成离不开法治所维护的社会公平正义。

5、简要说明如何加强社会矛盾源头治理,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答题参考:(一)源头治理,关注民生;(二)做好群众工作,满足群众合法合理诉求;(三)加强信访工作,着力推动事要解决和源头治理;(四)重视网络舆情,积极回应社会关切;(五)建立健全社会矛盾调处机制,积极化解社会矛盾。

6、张春贤书记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围绕由文化资源大区向文化发展大区转变的奋斗目标,重点抓好哪七个方面的工作?

答题参考:一要坚持不懈地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二要大力弘扬和践行新疆精神;三要发挥新疆文化一体多元的优势;四要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五要多出有新疆特色的文化精品;六要加快发展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文化产业;七要从新疆实际出发推进文化体制机制改革。

二、论述题(40分,以下两道题任选一题作答)

1、当前公职人员履行职责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原因是什么?在今后的工作中如何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

问题: 一是法制观念淡薄。一些地方和部门的公职人员对法治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依法执政理念不够牢固,民本意识和服务意识不够强,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自觉性不高。

一些公职人员推动工作仍习惯于运用行政手段,而不善于运用法律和市场经济手段进行引导和调控。

二是依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一些公职人员自身法律素质不高、用法不当引发的各类社会问题层出不穷,有的把小问题拖成了大问题,有的把小矛盾积累成大矛盾,甚至造成群体上访事件。

三是执法不严、徇私枉法的问题时有发生。少数领导干部搞“法钱交易”、“法情交易”,使执法活动受到干扰,严重败坏了党的干部队伍形象。

原因:一是封建特权思想的存在是影响公职人员依法办事的思想根源。一些执法人员尤其是担任一定职务的公职人员的特权观念、权大于法、管民治民等思想仍然存在;有的以言代法、以权压法,甚至干扰执法机关办案。

二是缺乏深入系统的法律知识学习是公职人员依法办事水平不高的直接原因。一些公职人员法律学习自觉性不高、下功夫不够,影响了依法办事能力的提高,法律素质难以适应建设法治**的要求。

三是对执法行为的监督不力是影响公职人员依法办事的体制因素。目前,行政权力运作的暗箱操作和不规范现象,在一些领域还比较严重,导致一些公职人员在行使职权时,觉察不到法律的存在。制约权力的制度落实不到位,对违法行为的监督处置不够有力。

措施:一是提高认识,进一步强化法治观念。二是加强学习,努力提高依法履责能力。

三是严格执法,自觉规范履责行为。四是模范遵守法律。五是坚持政务公开,自觉接受监督。

六是严格执法责任,杜绝违法行政。七是建立和完善公职人员依法履责考核制度。

2、目前很多地方的群众出现“信访不信法”的现象,结合开展法治城市建设工作,谈谈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和对策。

参***:法治城市建设的一项重点任务就是要树立司法权威,使广大人民群众逐步改变“信访不信法”的观念。

原因:第一,从程序分析。信访主要是通过调解来解决纠纷,程序简单,花费的时间不多。

而法律途径,一般需要经过立案、受理、调查、裁决、执行等程序,比较复杂,又占用时间,群众基于“省事”的心态更愿意走信访途径。

第二,从成本分析。当一个纠纷发生后,当事人如果选择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他将面对诉讼费和律师费以及强制执行等费用;而信访本身是不需要支付费用的。因此,群众更愿意走信访途径。

第三,从结果分析。信访的方式可能使信访人获得额外利益,获得合理诉求以外的利益。信访人提出了一些不合理的要求,如果按照法律、政策规定不一定处理、解决的问题,但某些部门为了息事宁人,有时也不免迁就,给予满足,这样的结果,从客观上鼓励群众非正常上访,使他们错误认为事情闹得越大对自己越有好处。

对策: 第一,加强普法力度,破除主观因素。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提升群众的法律水平,让群众正确认识其自身的权益和义务,破除争取不合理诉求的主观意愿。

引导群众通过正确的方式表达诉求,破除“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的不当思想。

第二,规范信访秩序,限制额外利益。一方面,要积极维稳群众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对无理上访且情节恶劣,或集资、串联或****堵桥、堵路、堵**机关大门和集体越级上访的,在做好思想教育和说服解释工作的同时,对组织者和首要分子依法予以打击,维护正常的信访秩序。合法的依法处理,合理的酌情解决,限制额外利益。

第三,提升司法效率,树立司法权威。从司法层面,增加对司法机构的资源投入,提高司法的效率,健全法律援助制度,降低群众通过法律途径争取权益的成本,同时加强对司法机关的监督,克服司法腐败,维护司法的公正,让更多群众的“用得起”法律,“信得过”法律。从信访层面,我们在处理涉法涉诉案件时,要严守关口,不能迫于群众压力做出妥协,在坚守信访的原则同时,树立司法权威。

第四,推进诉前联调,延伸法律服务。诉前联调密切了司法部门、信访部门与其他各职能部门的联系,在人民调解与法律诉讼之间加设了一道调解程序,以法院司法调解为基础,由法官直接参与,司法、公安、劳动、国土、卫生、有关行业协会等部门共同参加。这是实现信访与法律有效对接的一种有效手段。

普法考试试卷

全省教育系统 五五 普法考试试卷。单位 姓名 得分 一 填空题 每题1分,共10分 1.我国实施年义务教育,不收学费 杂费。2.义务教育法第九条第二款规定 发生违反本法的重大事件,妨碍义务教育实施,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负有领导责任的人民 或者人民 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应当。3.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二条第一...

普法考试试卷

5.国家立法权由 行使。6.规范性文件可以设定行政处罚。7.公务员的任用,坚持任人唯贤 德才兼备的原则,注重工作实绩。8.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 人的公民,可以就请求给付赡养费 抚养费 扶养费申请法律援助。9.甲犯为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罪,法院在判处主刑的同时应当附加剥夺政治权利。10.取得餐饮服务许可...

普法考试试卷

2014年杭锦旗教育局六五普法考试试卷。一 单项选择 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题2分,共30分 1.我国现行宪法是年颁布实施的。a.1949 b.1954 c.1975 d.1982 2.对被盘问人的留置时间自带至公安机关之时起不超过 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