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期末试卷

发布 2024-01-01 07:40:13 阅读 2190

一、单项选择题(30×2=60)

1、遥感技术可以应用的领域有( )

a、人口普查b、森林普查

c、农作物病虫害监测d、交通定位导航。

2、了解今年小麦长势,**产量,需要用何种技术来分析( )

a、rsb、gpsc、gisd、gms

下图是“我国东北林区某地的采伐痕迹示意图”,读后完成3~4题。

3、图中甲、乙、丙、丁所代表的方位分别是( )

a、东、西、北、南b、北、南、西、东。

c、南、北、东、西d、西、东、南、北。

4、这种采伐方式带来的后果,不可能是( )

a、水旱灾害频繁b、沙尘天气加重。

c、物种减少d、**灾害。

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干旱的自然特征成因多样,干旱本身就包含荒漠化的潜在威胁。据此完成5~6题。

5、西北地区的地形特点是( )

a、以山地、盆地为主,三山夹两盆。

b、东部是高原,西部高山与盆地相间分布。

c、贺兰山是最高大的山脉,南北走向且位于中部。

d、内蒙古高原跨半干旱、干旱区,横贯本区东西。

6、关于西北地区自然条件对荒漠化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多雨年促进了土地荒漠化的进程。

b、山地丘陵区裸露的地麦有利于风沙活动。

c、大风日数多且集中,为风沙活动提供了条件。

d、气候因素对于荒漠化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目前,全球的热带雨林正以惊人的速度不断减少,亚马孙这片全球最大的热带雨林,前景也不容乐观。据此完成7~9题。

7、面对当前的严峻形势,首先应该放在第一位的是( )

a、保护b、开发

c、开发的同时进行保护d、保护的同时加以开发。

8、下列雨林开发方式中,属于保护性开发的有( )

雨林观光 ②生态旅游 ③引进外资进行大规模开发。

abcd、①②

9、保护热带雨林是全人类的共同义务,主要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

a、公平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d、参与性原则。

为进一步发展山西经济,使资源大省转化为经济大省,调整产业结构势在必行。据此完成10~12题。

10、利用煤炭资源加工增值,提高经济效益的办法不包括( )

a、发展电力工业b、发展化学工业。

c、降低煤炭运输成本d、发展冶金工业。

11、坑口电站建设的意义不包括( )

a、减轻铁路运输压力b、改善能源工业结构。

c、增加经济产值d、减轻山西的环境污染。

12、我国在山西最适宜布局有色冶金工业的条件有( )

煤炭储量大,***铝土矿储量大。

接近工业基地或中心城市 ④交通便利。

abcd、①②

煤炭是人类最早认识并加以利用的能源之一。德国鲁尔区丰富的煤炭资源使得它成为世界最著名的工业区之一;山西省是我国主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但尚未成为我国的经济大省。据此回答13~14题。

13、山西比鲁尔区欠缺的主要社会因素是( )

a、广阔的市场b、**的支持。

c、便捷的交通d、劳动力素质。

14、为尽快使山西由能源大省转变为经济强省,应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战略。下列整治措施不正确的是( )

a、增加原煤的生产数量,提高经济效益。

b、引进新兴产业,协调三大产业的发展。

c、增加农业投入,提高第一产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例。

d、增设道路网,改善交通条件。

读山西省工业增加值结构图,回答15~17题。

15、改革开放初期,山西省经济的核心部门是( )

a、原料工业 b、加工工业c、采煤业 d、冶金业。

16、围绕能源开采,山西省构建的产业链是( )

煤—电—铝 ②煤—焦—化 ③煤—气—液 ④煤—铁—钢。

煤—电—钢。

abcd、③④

1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加工工业一直呈下降趋势。

b、原料工业2024年比2024年增加了10%

c、采掘业逐渐取代加工工业占到主体地位。

d、冶金、化学、建材等部门属于加工工业。

电视连续剧《北大荒》反映了20世纪60~70年代,数以万计的转业军人和知识青年奔赴“北大荒”,使这块沉睡的荒芜之地变成世界闻名的“北大仓”,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之一。据此回答18~20题。

18、本区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的最主要原因是( )

a、人少地多,人均耕地占有量居全国首位。

b、宜农荒地多,后备耕地资源丰富。

c、土壤肥沃,黄土广布。

d、地形平坦,水源充足。

19、近年来三江平源土壤肥力不断下降,其主要原因是( )

a、沙漠化扩大b、水土流失加剧。

c、气候恶化d、大量使用农药化肥。

20、现在国家决定停止开发“北大荒”的原因是( )

a、粮食已经能够自给 b、没有人愿意到“北大荒”开垦土地。

c、保护沼泽等湿地,改善生态环境。

d、“北大荒”土地没有肥力。

读“我国能源调运图”,回答21~23题。

21、图中①②③三条运输路线输送的主要能源分别是( )

a、煤炭、天然气和水电 b、石油、天然气和煤炭。

c、天然气、石油和水电 d、煤炭、石油和天然气。

22、为降低运输成本、减少环境污染,“坑口电站”适用于( )

a、①输送线路b、②输送线路。

c、③输送线路d、三条输送线路均可。

23、西电东送工程实施的主要目的是( )

a、保护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b、**东部地区的大气污染。

c、缓解东部地区的能源短缺问题 d、增加西部地区的河流航运能力。

21世纪头20年是我国中西部地区承接东南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期。据此回答24~25题。

24、对于东南部企业来说,产业转移可以( )

摆脱企业成本不断上升的“瓶颈”

集中资金进行产业升级。

占有中西部蓬勃发展的市场。

abcd、①②

25、中西部在承接东南部产业转移时( )

要警惕高耗能、高污染产业转移。

要鼓励引进高耗能、高耗水的产业。

要降低“进门”产业的选择标准。

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abcd、①④

世纪70年代末,美国把许多徽电子装配工业迁到东南亚、墨西哥等地,主要是为了( )

充分利用当地廉价劳动力 ②充分利用当地便宜的土地、住房。

扩大市场、增加销售额传播新技术、新工艺。

abcd、②④

27、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三个因素中,不包括( )

a、市场b、劳动力 c、环境污染 d、内部交易成本。

28、用长宽各1米的纸张绘制中国地图,采用的比例尺应最接近( )

a、1:5500000 b、1:5000000 c、1:4500000 d、1:6000000

29、下列四张地图图幅均相等,其中比例尺最大的是( )

a、中国地图 b、南昌地图 c、江西地图 d、世界地图。

30、下列四大洋中,全部在东半球的是( )

a、太平洋 b、印度洋 c、大西洋 d、北冰洋。

二、综合题(40分)

31、阅读下列**资源回答问题。(14分)

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之后,中国第三个区域经济合作板块——环渤海经济圈目前已呼之而出。阅读分析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环渤海经济圈狭义上指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京津冀为主的环渤海经济带,同时也延伸辐射到山西、辽宁、山东及内蒙古中东部等地区。在环渤海地区5800千米的海岸线上,20个城市遥相呼应、数千家大型企业密集、60多个港口星罗棋布。

处于日渐活跃的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地带的环渤海经济圈,不但在我国沿海经济发展的格局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东北亚乃至亚太地区国际经济分工协作中也具有重要的地位。

材料二渤海沿岸地区示意图。

1)图中a地区是我国半岛上的工业区。(2分)

2)城市c濒临海域,它可依靠优越的条件来发展经济。(2分)

3)近年来,摩托罗拉等手机生产企业进驻b地,其考虑的主要区位条件有至少写两点)。(4分)

4)从地理学科的角度,简要分析环渤海经济圈发展的区位优势(写三点以上)。(6分)

3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我国商品粮基地20世纪80年代主要分布在南方或北方)地区;21世纪初主要分布在南方或北方)地区。(4分)

2)对比图一和图二,描述我国商品粮生产的空间分布发生了哪些变化?原因是什么?(6分)

33、山东省提出了“积极承接日韩产业转移,打造半岛制造业基地”的口号,使山东由“经济大省”变为“经济强省”。读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应主要布局在山东半岛城市群中以___和___为核心的城市。(2分)

2)①、的三次转移,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20世纪60~70年代①的转移和80年代②的转移,主要以型产业为主。

3)简要说明①②对日本经济的不利影响。(6分)

4)简要分析山东省能够吸引日韩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6分)

期末试卷高二地理

2014 2015年度黄石一中高二地理期末试卷。一 选择题 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题2分,共30 2 60分 读图,回答1 3题。1 关于四个地点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为重要的粮棉产区 b 地以畜牧业为主。c 糖料作物为甜菜d 地单位产值高于珠江三角洲。2 地发展鲜花种植的优势是 a 科技发达b 土...

高二地理期末试卷

高二地理 文科 分值 100分时间 100分钟 一 选择题 每小题1分,共40分 某中学地理 性学习小组对该中学与高速公路之间的一片林地与裸地气温进行连续监测,测得林地与裸地月均温差值变化如下表。据此完成1 2题。1.结果表明。a.学校所在地位于南半球 b.林地的年温差大,裸地的年温差小。c.该地 ...

高二地理期末试卷

箭桥中学2012 2013学年高二地理期末试卷。说明 1.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100分。2.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只交答题卡。第i卷选择题 共计60分 一 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2分 图1为世界海陆分布图,读图回答1 2题。图11 若此时南美洲大陆等温线向南凸,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河下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