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河南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真题 版

发布 2024-01-02 14:40:03 阅读 3100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

a.改革。b.发展。

c.稳定。d.创新。

2.***在建党95周年讲话中强调,到2024年实现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全面建成富强社会。

c.全面建成和谐社会。

d.全面建成文明社会。

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4年)》强调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是()。

a.育人为本。

b.改革创新。

c.促进公平。

d.提高质量。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

a.技术人员。

b.管理人员。

c.科研人员。

d.专业人员。

5.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

a.热爱教育事业。

b.热爱学生。

c.为人师表。

d.团结协作。

6.渗透在学校的自然环境、物质环境、人际环境及观念环境中的课程是()。

a.必修课程。

b.显性课程。

c.隐性课程。

d.选修课程。

7.直接制约着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的社会因素是()。

a.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文化。d.科学技术。

8.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是()。

a.讨论法。

b.讲授法。

c.谈话法。

d.练习法。

9.师生关系在教学层面上的特点是()。

a.授受关系。

b.相互促进。

c.民主平等。

d.长善救失。

10.“不陵节而施”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巩固性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直观性原则。

11.“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a.锻炼法。

b.陶冶法。

c.说服法。

d.榜样法。

12.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是()。

a.学校教育。

b.遗传因素。

c.社会环境。

d.个体主观能动性。

13.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模式是()。

a.常规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

14.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启示教育应该()。

a.理论联系实际。

b.主动施教。

c.循序渐进d.个性化。

15.衡量一个教师成熟的主要标志是()。

a.自觉地关注教材。

b.自觉地关注学生。

c.自觉地关注生存。

d.自觉地关注情境。

16.“心晴的时候,雨也是晴;心雨的时候,晴也是雨”描写的心理现象是()。

a.情绪。b.性格。

c.认知。d.思维。

17.教师边讲课边环视学生,又恰当地组织教学,体现的注意品质是()。

a.注意的广度。

b.注意的分散。

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深度。

18.一个人情绪兴奋性高,抑制能力差,反应速度快但不灵活,他的气质类型是()。

a.多血质。

b.黏液质。

c.抑郁质。

d.胆汁质。

19.受过去的经验与习惯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准备状态是()。

a.迁移。b.定势。

c.原型启发。

d.动机。20.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得不到的东西是不好的,这种心理防御机制是()。

a.否认。b.文饰。

c.投射。d.幻想。

21.追求个人特有潜能的充分发挥和个人价值的实现是()。

a.生理与安全需要。

b.尊重需要。

c.归属与爱的需要。

d.自我实现需要。

2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接受心理辅导的人精神都有问题。

b.心理健康的人人格健全。

c.考试焦虑不是心理的问题。

d.气质类型有好坏之分。

23.教师对学生期望的积极预言效应称为()。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罗森塔尔效应。

d.马太效应。

24.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回忆的抑制作用是()。

a.倒摄抑制。

b.前摄抑制。

c.消退抑制。

d.超限抑制。

25.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就要做到()。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教学相长。

d.防微杜渐。

二、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26.小李以优异的成绩应聘为某中学的特岗教师。她一到岗位就认真备课,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教学效果好,她的课很受学生欢迎。但是小李不能容忍学生不认真听讲,对个别不认真听课的学生,她经常采取罚站,不允许进教室等方式惩罚他们。

问题:请从教育法规和教师职业道德角度对***的做法进行分析评价。

27.王老师教学生认字,当教到“天”字时,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他开始引导学生:“你头顶是什么?”

学生:“头发”

老师:“头发上边是什么呢?”

学生:“屋顶”

老师:“屋顶上面呢?”

学生:“瓦片”

老师有点急:“你们好好看看,上面到底还有什么?”

学生低语:“还有小鸟在飞。”

问题:请运用教学原则分析王老师的做法。

28.课堂上,胡老师在黑板上用简练的几笔勾画出一只公鸡,并归结出画公鸡的七个要素。接着,胡老师让四位同学上黑板画出四种不同的图形,由老师按画公鸡的要素依次在这四个不规则的图形上添加几笔,画出了栩栩如生的四只公鸡。这使同学们为之一振,大大减少了对画公鸡的畏难情绪,都想一试身手。

于是,胡老师让全体学生在纸上自己动手画公鸡。在观察学生画的过程中,胡老师没有批评任何一位学生画得不像,而是不时地对画起来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胡老师要求学生把画好的鸡剪下来,贴到黑板上一张画有养鸡场的铅笔画板上。

尽管画的质量不是很高,但画的鸡千姿百态,构成了一幅十分漂亮的作品。最后,胡老师还别具匠心地设计出用铅笔和纸篓做成的立体鸡,背上开了一个洞,要学生变废为宝,把剪下的碎纸片揉成颗粒作为饲料喂鸡。学生们争先恐后,一会儿教室就变得干干净净了。

问题:请分析案例中的胡老师在教学中体现出的教学角色。

三、论述题(15分)

29.举例说明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四、教学设计题(15分)

30.请根据所提供的教学材料和相关情况,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教学材料:某版本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科书中“我的邻里乡亲”部分内容如下: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邻居,有些邻里之间亲亲热热如同一家人。

有些则很少往来。你们那里的邻里关系是怎样的呢?

实际上我们周围存在各种各样的邻里关系。(教科书中用三幅画呈现了不同的邻里关系:第一幅图呈现的是某同学所在的院子里有五户人家,大人们经常在一起聊天,小孩则在一起做游戏;第二幅图呈现的是某同学所在的楼里,邻居们平时见面点点头,没什么来往;第三幅图是某同学的邻居端着一筐桔子让大家一起品尝)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亲戚朋友一般住的相距很远,不常见面,但是左邻右舍却几乎每天都能见到。邻居间的和睦相处是安宁、愉快的生活所不可缺少的。(教科书中用三幅图呈现了远亲不如近邻:

第一幅图是某同学的妈妈出差了,邻居帮忙照顾她;第二幅图呈现的是某同学忘带房门钥匙了,邻居张奶奶热情地招呼该同学到她家先坐一会儿;第三幅图呈现的是一位老爷爷站在楼道里,提醒刚下班的邻居,楼里第二天要通煤气,家里别忘了留人)

相关情况:授课对象为某乡村小学四年级(1)班的学生,班级人数为45人。

设计要求:(1)确定教学目标;(2)设计教学过程,并说明设计理由。

五、作文题(40分)

31.阅读下面的内容,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的文章。

一个小男孩和父亲去钓鱼,他钓到了一条大鱼,父子俩都很欢喜,可是父亲突然发现还有几个小时才到开放捕捞时间,尽管没有人看见儿子钓到了这条鱼,父亲还是坚决地让儿子遵守规定,把鱼放回湖里。小男孩当时非常难过,但最终按照父亲的话去做了。多年以后,小男孩长大**,每当他遇到道德难题,他就会想起父亲告诫,那就是:

道德实践起来很难,一个人要是从小就常常遇到类似钓鱼这件事那么具体而严格的教育,也许会获得更多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2024年河南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参***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b。解析: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中提出我国当前发展指导思想:

“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2.【答案】a。解析:“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党的十八大会议中提出的一项奋斗目标。

其中,“第一个一百年”即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2024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第二个一百年”即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2024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3.【答案】c。解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4年)》提出的“20字”工作方针是:

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其中,促进公平是我国基本教育政策。

4.【答案】d。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一章第三条规定: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答案选择d项。

5.【答案】b。解析: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热爱学生。a项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c项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d项为干扰选项。

6.【答案】c。解析:隐性课程是指学生在学校中无意识地获得经验、价值观、理想等意识形态内容和文化影响。

题干中“渗透在学校的自然环境、物质环境、人际环境及观念环境中的课程”都属于隐性课程。

7.【答案】b。解析:政治经济制度直接制约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体现在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等方面。

8.【答案】c。解析:谈话法也称问答法。讨论法是全班或小组成员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某一中心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进行相互学习的一种方法。练习法是讲授法的分类型。

9.【答案】a。解析:师生关系的内容具体表现在三个层面,即教学上是授受关系,人格上是民主平等关系,教学活动中是相互促进关系。d项为干扰项,予以排除。

10.【答案】b。解析:“不陵节而施”出自《学记》,指不能超过人的接受范围而施教,是循序渐进原则的具体体现。

11.【答案】a。解析:题目中的引文出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认为一个人要有所作为需要一定的锻炼和培养,体现的德育方法是锻炼法。

12.【答案】d。解析:影响身心发展的因素包括遗传、社会环境、学校教育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其中,遗传是个体发展的物质前提,社会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性,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2024年河南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 3

招教钢七连。特岗考试近在咫尺,我对历年招教考试试卷做了一个统计和分析和仔细的研究,也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现把2009 2011年的河南特岗试卷分析过程做一个简单的梳理。河南省特岗考试试卷总分150分,20道单选题和20道判断题分别占40分和20分,也就是说客观题占60分,还有两道案例分析和两道论...

2024年河南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真题试卷

满分150分时间120分钟 一 单项选择题 在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其 填在括号内。错选 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不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a.思想。b.理论。c.d.科学发展观。2.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

2024年河南省特岗教师通关笔记

招教钢七连。151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说的是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152 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结成授受关系,在人格上是平等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互相促进的关系。153 讲授法就是 注入式 的教学方法。这句话是错误的。讲授法可以是注入式的,也可以是启发式的。注入式 主要是指教师从主观出发,把学生看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