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经济

发布 2024-01-02 15:35:03 阅读 6618

2024年2月中国工业经济2012

第期(总期china industrial economicsno. 2

栏目名称】运输费用、需求分布与产业转移。

—基于区位论的模型分析。

郑鑫,2,陈耀1

1.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北京 100836;

2.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河南郑州 450002)

摘要] 产业转移的理论基础是注重生产成本分析的雁阵模型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但这两类理论并没有考虑空间因素的影响。本文在现有产业转移理论的基础上,使用“分散式转移”和“集中式转移”的阶段划分来描述产业转移的一般过程,并引入运输费用、需求分布等空间变量,构建出基于区位论思想的两地区模型;在规模报酬不变和规模报酬递增的假定下分别讨论了产业转移的实现条件和形式,发现地区生产成本的相对变化并不必然导致产业转移的发生。使用该模型分析中国现实,发现集中式转移对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作用要大于分散式转移;而运输费用的下降和内需的扩大将提高集中式转移的动力,地方保护主义阻碍了集中式转移但助推了分散式转移。

[关键词] 产业转移;运输费用;需求分布;区位论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一、引言。一般认为,产业转移的基本理论主要**于雁阵模型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前者主要是立足于产业转入区的观察,由赤松要(k.

akamatsu,1935,1937,1961,1962)提出,后由小岛清(k. kojima,1958,1960,1970,1992,2000)使用比较成本理论阐述了其发生机理,将产业发展划分为进口、本地生产、出口三个阶段,并提出了“顺**导向”的海外投资主张(pro-trade-oriented fdi,prot-fdi)。后者则主要是立足于产业转出区的观察,由弗农(r.

vernon,1966)提出,强调了创新过程、规模经济效应、信息缺乏(ignorance)和不确定性等因素导致的生产区位变化,并将产品生命周期划分为新产品、走向成熟产品、标准化产品三个阶段。如果将规模经济效应、信息缺乏和不确定性等因素的影响也纳入生产成本的计算,则可以认为雁阵模型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都是以不同区位生产成本的比较为基础的。

两种理论主要属于源自国际经济学,注重对国际间生产成本的考察,但均抽象掉了空间大小和距离因素,致使其对于国内产业转移现象的解释力不足。要素在国内地区间的流动性要明显大于国际,尤其是国内劳动力的流动性非常高,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生产成本差异对于产业转移的解释力。而我国产业集中于东部沿海的事实说明需求的空间分布对产业布局的作用十分明显,同时,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一般更倾向于选择附近地区及交通条件较好的地区,说明空间距离对产业转移具有巨大影响。

在现实中,我国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大型港口、特高压输电线路等一系列大型工程的建设大大缩小了空间经济距离,同时扩大内需政策的实施将逐渐改变我国各产业的市场环境,这些变化着的空间因素对于国内产业转移的影响迄今尚未得到很好的解释和**。

为此,本文在区位论思想基础上,将空间变量引入产业转移模型,综合分析运输费用、需求分布及生产成本三类变量对产业转移进程的影响,以期对产业转移的内在机理有一个全面准确的认识,并为企业和区域发展提供科学决策支持。由于国内产业转移的主体是制造业,因此,模型主要针对制造业的特征(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一般需要较大规模的跨区域运输)进行设定,模型的适用范围主要限于制造业以及产业链中的加工制造环节。

二、产业转移的阶段划分与模型构建。

1. 分散式转移阶段与集中式转移阶段。

从产业布局的角度看,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中阐述的产业区位变迁实际上是“集中——分散——再集中”的过程(梁琦,刘厚俊,2003),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产品生产具有不同的要素密集类型特征,分别对应于不同的最佳生产区位和分布类型,知识密集型的产品生产集中于产品创新地,随着知识溢出作用的发挥,其他地区开始模仿和改进该产品的生产,产品的生产区位增多并呈现技术和资本密集型特征,最终随着产品成为劳动密集型产品,其生产活动向成本最低的地区集中。同样,强调地区要素禀赋变化的雁阵模型描述的“进口——本地生产——出口”过程,在区位分布上也表现为“集中——分散——再集中”,从欠发达地区角度看,“进口”阶段意味着产品生产集中在发达地区,“本地生产”阶段意味着产品生产区位增多(本地成为新增生产区位),区位分布分散化,“出口”阶段意味着本地生产对发达地区生产的取代,生产区位减少,区位分布集中化。

布局θ:新产业的出现布局α:本地扩大生产布局α’:分散式转移阶段。

布局β:分散布局布局γ’:集中式转移阶段布局γ:集中布局。

图1 产业布局演进的一般过程。

资料**:作者自制。

假设世界仅由两个地区组成,分别为地区1和地区2,其中地区1为发达地区,则按照雁阵模型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产业布局演进的过程可描述为如图1所示的6个阶段。布局θ对应于产品生命周期的新产品阶段的初期。此时,新产品生产在地区1出现,形成了尚不成熟的新产业,其产品仅在地区1销售,地区2则即不生产也不销售该种新产品。

布局α对应于产品生命周期的新产品阶段的中期,从地区2的视角看,该布局形态对应于雁阵模型的进口扩张阶段,此时,地区2开始从地区1进口该新产品,但尚不能生产该产品,地区1作为该产品唯一的生产区位,由于本地市场的成熟和出口量的增长而扩大了生产规模。布局α’对应于产品生命周期中的新产品阶段的后期和走向成熟产品阶段的初期,从地区2的视角看则对应于雁阵模型的本地生产阶段的初期,此时,地区2开始生产该产品,随着地区2生产规模的快速扩张,其产量增长率一般会超过本地需求的增长率,地区2的产量将取代一部分进口量,由于出口的减少,地区1的产量有可能出现下降。布局β对应于产品生命周期中的走向成熟产品阶段的中后期,从地区2的视角看则对应于雁阵模型中本地生产阶段的中期,此时,地区2的生产规模已足以满足本地需求,不需进口,地区2已完成了对该产品的“进口替代”,地区1则因出口量的下滑而出现明显的减产。

布局γ’对应于产品生命周期中的标准化产品阶段的初中期,从地区2的视角看则对应于雁阵模型中本地生产阶段的后期和出口阶段的初期,此时,地区2的生产规模已大大超过了本地需求,开始对地区1出口,而地区1的生产规模则继续缩小。布局γ对应于产品生命周期中的标准化产品阶段的后期,从地区2的视角看则对应于雁阵模型**口阶段的中后期。此时,地区1已完全淘汰了该产业的生产,其需求的满足完全依靠从地区2进口,地区2则取代了地区1成为唯一的生产区位。

这样,产业布局演进过程就可以描述为的持续变化过程。其中的变化过程就是我们所说的“产业转移”过程,表现为地区2的生产对地区1的逐步替代,该过程又可划分为两个阶段,其中α’—阶段的产业布局由集中走向分散,我们称此阶段为“分散式转移”阶段;β—阶段的产业布局由分散走向再集中,我们称此阶段为“集中式转移”阶段。

在现实中,产业转移往往是在多个区域之间同时发生的,产业转移开始时,转移目的地一般不会只限于一个地区,生产区位增多的趋势更加明显,只有经过一定时间的优胜劣汰后,产业布局才能重新走向再集中,所以,现实中“分散式转移”与“集中式转移”两阶段的转变将更为明显。

2. 方程构建及变量含义。

与产业转移的基本理论一致,本模型也采用成本比较的方法,希望能借此统一现有的产业转移理论,但我们考察的成本不仅包括生产成本,还包括了销售环节发生的成本,从而将空间因素纳入产业转移影响因素。

针对图1所示的产业布局过程建立模型,引入三类相互独立的外生变量,分别为平均生产成本c1和c2(下标表示地区,下同)、运费率t、市场需求d1和d2。其中,某地区的生产成本囊括了所有区位因素,以及由于区位因素导致的不确定性,同时也包括来自其他地区的生产要素的获得成本(含投入要素的运输费用)。以运费率表示的产品运输费用不仅考虑实际发生的有形费用,而且还应纳入由于**壁垒、汇率、制度等因素对运输造成的时间成本、风险成本等无形费用。

在货物特性、距离和运输技术等条件一定的情况下,运输费用一般与货物运输量有直接关系,这里假定运输费用总额与货物运输量成正比,并且运输费用只发生于地区之间的货物运输,与运输方向无关。在一定的假定条件下,市场需求分布将对运输量和总运输费用产生重要影响。

对于图1中五种可满足所有有效需求的生产布局形态,设其总成本分别为 c(α)c(α’c(β)c(γ’c(γ)并设在布局α’和γ’的情况下,两地区间的产品运输量分别为x和y,且x∈[0,d2],y∈[0,d1]。市场均衡时,有:

最佳布局形态将使总成本最小,所以本模型可表示为求解最佳布局形态,使得:

其中。雁阵模型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主要解释了由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进行的产业转移现象,其主要动力源自地区平均生产成本。在两地区模型中,如果将地区1视为发达地区,将地区2视为欠发达地区,那么随着各种与生产成本有关因素的变化,两地区之间的平均生产成本将依次经历c1c2三个阶段,雁阵模型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基本结论是,产业的最佳布局形态会随地区间成本差异的变化而从α变为β或γ。

通过求解考虑了更多因素的两地区模型,我们可以对雁阵模型和产业生命周期理论进行更为周密的逻辑检验和发展,从而更好地解释和**现实中的产业转移现象。

三、规模报酬不变假定下的产业转移。

1. 模型的解。

在规模报酬不变的假定下,各个地区的平均生产成本都与产量无关,意味着生产规模可任意大或任意小,在两地区模型中,表现为无论d1与d2取值如何,β形态的分散布局都是可以实现的。对α、β三种布局形态,分别在c1c2三种情况下,求解具有最低总成本的布局形态及其变量条件组合,结果列于表1。

表1规模报酬不变假定下模型的解。

c1c2-c1,则最佳布局为β;如果t=c2-c1,则最佳布局为α、β或α’,三者总成本相等;如果t0),最佳布局都为β。c1>c2的情况,对应表1中的变量条件组合h5、h6和h7。此时,比较运费率(t)与两地区平均成本的差(c1-c2),如果t>c1-c2,则最佳布局为β;如果t= c1-c2,则最佳布局为γ、β或γ’,三者总成本相等;如果t

地区1的产量份额(λ1)随运费率(t)变动的轨迹如图2中的右图所示。

02194工业经济

一 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没有物质实体,能使拥有者长期受益的资产被称为 a.流动资产b.无形资产。c.递延资产d.固定资产。2.工程概算法中,预备费用一般占建筑工程 设备投资和其他费用之和的比例为 a.3 6 b.4 7 c.5 8 d.6 9 3.影子 的确定,首...

02194工业经济

一 填空题 每空1分,共10分 1.现金流量只计算现金收支 包括现钞 转帐支票等结算凭证 不计算项目内部的现金转移 如等 2.利润总额包括销售利润和营业外收支净额。3.系数 f p,0,n 的值为。4.在评价技术方案的经济效益时,如果不考虑资金的时间因素,则称为。5.净现值率零是项目可行的必要条件。...

我国船舶工业经济运行分析

2012年1 10月我国船舶工业经济运行分析。年1 10月,全球航运市场持续低迷,我国船舶行业工业。总产值增速趋缓,船舶出口下滑,经济效益回落,生产经营形势严峻。三大造船指标同比下降。1 10月,全国造船完工量为4667万载重吨,同比下降15.5 承接新船订单量为1642万载重吨,同比下降4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