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发布 2024-01-02 18:40:04 阅读 4880

2014年杭州市各类高中招生文化考试。

语文。一(3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亵渎(xiè) 怂恿(cóng) 梦寐以求(mèi)

b.哂笑(xī) 收敛(liǎn) 怏怏不乐(yàng)

c.苋菜(xiàn) 涟漪(yī) 五行缺土(háng)

d.吊唁(yàn) 畚箕(jī) 颔首低眉(hàn)

答案:考察字音,选d

a、怂恿(sǒng )意为从旁劝说鼓动别人去做事,本是个中性的词,现在多用于贬义。

b、哂笑(shěn )意思有两个:①.讥笑,有嘲讽的意思 ②.微笑。

怏怏不乐(yāng)意思:怏怏:形容不满意的神情。心中郁闷,很不快活。

c、五行(xíng)缺土。所谓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

2.下列词语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3分)

a.端详悲怆迫不及待孤立无援。

b.潦草倔强语无纶次慷慨淋漓。

c.宣泄诓骗戛然而止缩手无策。

d.真缔青睐惊慌失措锐不可当。

答案:考察字形,选a

b、语无伦次:伦次:条理。话讲得很乱、没有条理。

c、束手无策:束:约束,**。策:办法。好像手被束缚住了,无法解脱。后泛指对。

遇到的麻烦没有办法解决,一筹莫展。

d、真谛:谛,道理。意思为:①真实的道理或意义。②最佳答案。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雨后的青山湖如出浴美人,舟行寂寥的湖面,游人沉湎于氤氲的云气中,如梦如幻,喜不自胜。

b.个人的智慧和力量终究是有限的,只有将其融入到集体之中,才有可能发挥出更为强大的能量。

c.像我这样极为普通的芸芸众生的人,也许不能取得事业上的巨大成就,但也可以使生命熠熠闪光。

d.他知识广博,思维敏捷,又有丰富的社会经验,因此在处理问题时常能进退维谷,游刃有余。

答案:考察词语的运用,选b

a选项中,“沉湎”比喻潜心于某事物或处于某种境界或思维活动中,深深迷恋着,无法自拔。多形容陷入不良的生活习惯难以自拔,表达消极的感**彩。

c选项中,“芸芸众生”的意思是:芸芸:众多。众生:原指一切生物,后指许多人。一般也用来指众多的生命。在这里“芸芸众生”与“普通”重复,所以使用不恰当。

d选项中,“进退维谷”的意思是无论是进还是退,都是处在困境之中,形容进退两难。用在此处不符合语境。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论语》是儒家经典,记录了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和他的**的言行;《庄子》属于道家经典,是战国时期哲学家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集。

b.《桃花源记》借虚构的故事寄托社会理想,《五柳先生传》用传记的形式表现人物的性格志趣,这两篇文章都是东晋诗人陶渊明的作品。

c.同样以母爱为主题,现代著名作家冰心在散文诗《荷叶母亲》中借助具体形象来表达,而学者胡适在《我的母亲》中通过回忆母亲的教子方式来体现。

d.法国作家莫泊桑被称为短篇**巨匠,《我的叔叔于勒》就选自其**集《羊脂球》,其代表作品还有《项链》《巴黎圣母院》《装在套子里的人》等。

答案:考察文学常识的识记,选d

d选项中,《巴黎圣母院》的作者是法国文学家维克多·雨果所著。《装在套子里的人》作者是**19世纪作家契诃夫。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在保留现有水源的基础上,杭州将逐步形成以千岛湖为主,钱塘江、东苕溪为辅的多水源供水,从而提高居民的用水品质。

b.如何在加快发展经济的同时,减少人口增长速度,保持人类与生态环境的平衡,这是摆在一些国家面前的重大课题。

c.我们欣赏古代诗词,应该全面了解作者的生平以及他所处的时代和环境,真正走进作品,去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

d.当灵感迸发、文思泉涌时,美妙的文辞会源源不断地流泻到笔下,这都源于写作者平时注重知识和生活的积累为基础。

答案:考察病句的用法。选c

a选项中,成分残缺,缺失宾语,应该是“形成……的格局”,所以,应该在“多水源供水”的后面加“的格局”。

b选项中,搭配不当,“减少人口增长速度”动宾搭配不当,速度不能减少,应该将“减。

少”换成“减慢”。

d选项中,“这都源于写作者平时注重知识和生活的积累为基础”这一句句式杂糅,修改时去掉“为积累”。

6.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做四小题)(4分)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

甲光向日金鳞开。__塞上燕脂凝夜紫。(李贺《雁门太守行》)

四面边声连角起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风霜高洁,水落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诸葛亮《出师表》)

答案:①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②黑云压城城欲摧角声满天秋色里。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④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7.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1)(2)两小题。(5)

昨天,市博物馆馆长在博物馆的贵宾厅召见了来访的发过考古学家h教授,并邀请他本月16

日市民作关于文物收藏的讲座。由于h教授的专业学养厚实、人生阅历丰富和独特的研究视角,因此在国际上享有崇高声誉。近年来,他考察了英国的大英博物馆,美国的波士顿艺术博物馆,中国的故宫博物馆,良渚博物馆,对文物及收藏有着深入的研究。

h教授欣然接受了邀请,双方约定讲座时间为该日商务九时,地点在市文化宫报告厅。

1)这段文字在用语得体、语言结构、标点使用上各有一处不当,**以修改。(3分)

2)请用一句话将“h教授作讲座”的信息告知他人,不超过40字。(2分)

参***:1)①“召见”改为“接见”“接待”等;②“独特的研究视角”改为“研究视角独特”:③故宫博物院”后的逗号改为顿号。

2)法国考古学家h教授将于本月16日上午九时在市文化宫报告厅作关于文物收藏的讲座。

解析:(1)①第一句为用语不得体。“召见”的意思为:

上级令下级来见。所以用在本句不合适,应该改为“接待”或“接见”。②第二句为语言结构,由于前面为”专业学养厚实、人生阅历丰富”,所以应该修改为“研究视角独特”,与前文保持一致。

③第三句为标点符号有误。其中“英国的大英博物馆,美国的波士顿艺术博物馆,中国的故宫博物馆,良渚博物馆”三个国家之间属于大并列,而“故宫博物馆,良渚博物馆”属于大并列中的小并列。所以,应该将逗号改为顿号。

2)告知别人信息一定要将人物身份、具体时间、地点、讲座内容具体信息告知。

8.请你根据要求,在校园开展的以“书香校园”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完成下列相关人物。(6分)

1)下表是某同学在活动中搜集到的有关阅读的数据材料,请你从“人均阅读量”和“人均阅读”中各得出一条结论。(2分)

2)阅读量应当关注,阅读内容也值得重视。你的班级将举行一次“我们该读什么书”的专题讨论会,就作家毕淑敏和汪曾祺的不同阅读观开展讨论。请你准备好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并简述理由。(2分)

毕淑敏:名著一般多是经过了许多年代的考验,是被大师们的智慧之磨研磨了无数次的精品,读的时候,像烈火烹油的满汉全席,为大享乐。

汪曾祺:我读书很杂,毫无系统,也没什么目的。随手抓起一本书来就看。觉得没意思,就丢开。

3)下面是两位同学在校园网上发表的关于“读书感受”的帖子。现在请你结合自身的阅读经验,运用比喻方法,生动形象地表达你的读书感悟,以跟帖的方式与他人分享。(2分)

探源人:读书如开窗,开窗可以清洁室内空气,读书能够净化人的灵魂。

采蜜人:读书好比饮食,有些只需浅尝,有些可以吞咽,少数则需要仔细咀嚼、慢慢品味。

参***:1)①2013年较2012年,人均阅读量有所增加。或:

纸质书阅读量高于电子书阅读量。②2013年较2012年,手机阅读时间增加,而纸质阅读时间减少。或:

人均手机阅读时间长于纸质阅读时间。

2)示例:认同毕淑敏的阅读观,因为阅读名著更能提升素养,启发我们对人生和世界有深入的思考。认同汪曾祺的阅读观,因为阅读杂书可以让我们在轻松的阅读中丰富知识,广泛认识世界。

3)示例:读书如登山,山登得高,景象就看得远;书读得多,眼界就开阔。

解析:(1)审题“人均阅读量”和“人均阅读时长”,分别陈述,将2012年与2013年的纸质图书与电子书人均阅读量、人均阅读时长做比较,写出即可。

2)两个观点都可以。但是要紧扣毕淑敏“读名著”与汪曾祺“读杂书”的观点,言之有理即可。

3)此题切合时代,是用跟帖的方式。在答案组织的过程中只要做到运用比喻、读书感受分享与感悟即可。

二(30分)

2024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绝密 启用前。浙江省杭州市2012年各类高中招生文化考试。语文。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题。一 3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滑稽 j佝偻 g u越俎代庖 b o b.酝酿 ni ng 藩篱 f n鸿鹄之志 h c.行辈 h ng 蟾蜍 zh n 觥筹交...

浙江省杭州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浙江省杭州市2014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5 一 3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原创 a.鸟瞰 k n哂笑 x 断壁残垣 yu n b.伛偻 l归咎 ji汗流浃背 ji c.哺育 b跻身 j 一蹴而就 c d.剽悍 pi o 期年 j咄咄逼人 du 2.下列词语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 ...

2024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答案

浙江省杭州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文化考试。语文答案解析。一 1.答案 a 解析 b选项中 拮据 的 据 应该读 j c选项中 绮丽 的 绮 应该读 q d选项中的 断壁残垣 的 垣 应该读 yu n 2.答案 c 解析 a选项中 荒谬 b选项中 粗制滥造 d选项中 通宵达旦 3.答案 c 解析 a选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