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北京市宣武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发布 2024-01-03 15:00:04 阅读 5870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li—7 c—12 o—16 na—23 s—32 cl—35.5 i—127

部分碱和盐的溶解性表(20℃)

第ⅰ卷(机读卷共3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将所选答案填写在机读卡上。共3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将下列四种家庭常用的调味品分别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食用油 b.食盐 c.味精 d.蔗糖。

2.2024年北京奥运会用大型遥控飞艇作为宣传工具以渲染活动气氛。为了飞艇在空中飞行安全而有效,你建议飞艇内最好充入的气体是( )

a.氢气 b.氦气 c.甲烷 d.氮气。

3.在酒精灯上能够直接加热的仪器是( )

4.下列气体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

a.氮气 b.二氧化碳 c.空气 d.氧气。

5.氧气与世间万物如影随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并有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

b.氧气可用于动植物呼吸、医疗急救、作燃料切割金属等。

c.氧气从淡蓝色液体变成无色气体发生了化学变化。

d.铁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6.下列选项中不能说明乙醇作为燃料的优点的是( )

a.燃烧时与氧气发生反应 b.充分燃烧的产物不污染环境。

c.乙醇是一种可再生能源 d.燃烧时放出大量热。

7.下列各组物质的化学名称和俗名均可表示同一种物质的是( )

a.氢氧化钙——生石灰 b.乙酸——酒精。

c.碳酸氢钠——小苏打 d.氢氧化钠——纯碱。

8.如下图所示实验,放置1~2周时间后,装置中能出现的现象是。

a.铁钉不变化。

b.试管中的液面不变化。

c.铁钉逐渐消失。

d.试管中的液面上升。

9.下列做法不符合“节能降耗、保护环境”这一主题的是( )

a.合理和综合利用煤和石油。

b.研制开发太阳能电池、海洋电池等。

c.大量使用农药化肥提高粮食产量。

d.推广垃圾的分类存放、**和处理。

10.下列实验事实中,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的实验是( )

a.氢气和氧气点燃生成水。

b.冷却硝酸钾的热饱和溶液,有晶体析出。

c.打开盛放浓盐酸的瓶塞,瓶口有白雾产生。

d.向稀硫酸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

11.下列变化中都能产生热量,其中主要由物理变化产生热量的是( )

a.天然气燃烧产生热量 b.生石灰遇水产生热量。

c.电熨斗通电后产生热量 d.垃圾发酵产生热量。

12.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能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

a.n b.n2 c.2n d.no

13.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了该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 )

a.用盐酸除铁锈 b.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

c.用氮气作保护气 d.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14.下列物质可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也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的是( )

a.hcl b.co2 c.nacl d.naoh

15.下列四种溶液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质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减小的是( )

a.浓硫酸b.浓盐酸。

c.氯化钠溶液 d.氢氧化钠溶液。

16.“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农业生产中常使用下列一些化肥,其中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

a.k2co3 b.nh4no3 c.kno3 d.co(nh2)2

17.下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表中数字既可表示原子序数,也可表示质子数,还可表示核电荷数。

b.表中除13号元素属于金属元素外,其他元素都属于非金属元素。

c.这9种元素的本质区别在于质子数不同。

d.6号元素和8号元素只能组成一种氧化物。

18.甲同学对生活中的一些常识进行了总结,其中不合理的是( )

a.蜂窝煤比煤球燃烧更充分。

b.用燃烧闻气味的方法可以区别羊毛和涤纶。

c.水能灭火,所以酒精或汽油一旦燃烧应立即用水浇灭。

d.用洗涤灵去油污和用汽油去油污的原理不同。

19.下列物质中,一次性不能将澄清石灰水、稀硫酸、食盐水三种溶液区分开的试剂是( )

a碳酸钠溶液 b.紫色石蕊试液。

c.ph试纸 d.二氧化碳气体。

20.炒菜时不慎引起油锅内的油着火,应立即用锅盖盖灭,灭火依据的主要原理是( )

a.隔绝空气。

b.清除可燃物。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21.北京奥运火炬所用燃料是丙烷(c3h8),下列有关丙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从性质上看:丙烷具有可燃性。

b.从变化上看:丙烷完全燃烧只生成水。

c.从组成上看:丙烷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d.从构成上看:一个丙烷分子由3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构成。

22.下图是水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分解的示意图,从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

a.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b.水分解后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分子个数比为2∶1

c.水分解过程中,分子的种类不变。

d.水分解过程中,原子的数目不变。

23.物质性质决定它的用途,还决定了它的保存方法。固体氢氧化钠具有以下性质:①白色固体、②有腐蚀性、③易吸收水分而潮解、④易溶于水,溶解放热、⑤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

实验室中必须将它密封保存的主要原因是( )

a.①②b.③⑤c.①②d.②③

24.闪电时空气中有极少量的氧气转变成臭氧(o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o2比o3相对稳定。

b.o3和o2的相互转变是物理变化。

c.o3和o2是由氧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

d.等质量的臭氧和氧气含有相同的氧原子数。

25.某可充电的锂离子电池放电时的电池反应为li+limn2o4li2mn2o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limn2o4和li2mn2o4中mn元素的化合价不同。

c.该电池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d.li2mn2o4属于混合物。

26.锰和镍(ni)都是金属元素,将镍丝插入mnso4溶液中无变化,插入cuso4溶液中,镍丝上有红色固体析出。mn、ni、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cu、mn、ni b.mn、ni、cu c.ni、cu、mn d.mn、cu、ni

27.下列括号中的物质是除去杂质所需的药品,其中错误的是( )

a.cu中有杂质fe(稀盐酸)

b.co2中有少量hcl气体(氢氧化钠溶液)

c.feso4中有杂质cuso4(铁粉)

d.co中有少量co2(氢氧化钠溶液)

28.某次实验测出人体在呼吸空气时的有关数据如下表,分析上表数据,可知ⅰ、ⅱ四种气体依次是( )

a.h2o(气)、ar、n2、o2

b.n2、o2、h2o(气)、ar

c.n2、o2、co2、h2o(气)

d.n2、o2、h2o(气)、co2

29.向下图实验装置中通入气体x。若关闭活塞a,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若打开活塞a,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则气体x和洗气瓶内溶液y分别可能是( )

30.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t4℃时,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500 g,分别蒸发掉100 **,析出晶体的质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是a<b<c

b.在t3℃时,分别配制a、b两种物质的等质量的饱和溶液,需要用水的质量相等。

c.在t3℃时,在三只烧杯中各装入100 **,分别充分溶解a、b、c三种物质,其中溶解最多的物质是a

d.t4℃时,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至t3℃,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b=c>a

第ⅱ卷(非机读卷共50分)

二、填空题(共5个小题,共26分。)

31.(3分)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理清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构建知识网络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学习方法。下图是初中常见化学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

写出a、b、c所属物质的类别,并以na、h、o、cl元素组成的物质为例各写出一种代表物质的化学式。

32.(5分)人体健康离不开营养素。

1)用直线连接相匹配的项目。

食品与其富含营养素的关系。

人体内元素缺乏与可能导致的疾病的关系。

2)下表是100 g某品牌板栗的部分营养成分。

假设该板栗中的钠元素以氯化钠的形式存在,则100 g该板栗中,氯化钠的质量为___mg。

2024年北京市宣武区中考物理一模试卷

27 2008年北京市宣武区中考物理一模试卷。第 卷 机读卷共36分 一 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4分,每小题2分 1 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 a 帕斯卡 pa b 瓦特 w c 焦耳 j d 安培 a 2 坐在教室里不同位置上的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的粉笔字,主要是由于光...

2024年北京市宣武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第 卷 共60分 一 选择题。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请将该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共10分。每小题2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惩罚 ch n 堤岸 d 绯红 f i 称心如意 ch n b 沟壑 h 侥幸 ji o 脑髓 s u 扣人心弦 x...

年北京市中考化学阅读

2018年北京市中考化学试卷。16 5分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化石能源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能源,但其储量有限,不可再生。2050年世界与中国能源展望 中提出,全球能源结构正在向多元 清洁 低碳转型。由图可见,太阳能 风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所占比例日益增多。太阳能的利用是热门研究方向之一。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