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杭州中考科学热点问题专题练习

发布 2024-01-04 11:15:14 阅读 7958

2013年科学中考热点问题练习。

一.填空题(共2小题)

1.下图是人体新陈代谢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构成a、b、c的基本结构单位是。

2)循环系统与a、b、c进行物质交换都是在血管处完成的.

3)b呼出气体和c排出尿液的过程都可称为。

4)a系统吸收的营养物质中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这种物质是在器官)中被吸收的.

5)a中具有与吸收食物营养成分相适应的结构,b中具有与气体交换相适应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这两种结构都是由构成.

6)c系统形成尿液必须经过和两个重要的生理过程.

7)**发生后,不论是自救还是他救,都必须首先保证填图中字母代号)系统的畅通,只有该系统畅通,才能保证氧气的供给.某伤员失血过多,需立即输血,验血得知其血型为o型,医生应该给他输型血.

8)由于和激素的共同调节作用,人体的各种器官、系统能够相互协调,密切配合,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2.汶川大**造成数万人死亡.在这场特大自然灾害面前灾区人民与全国人民一道众志成城,全力抗震救灾.请结合如图回答问题。

1)**发生后,为了保证自救人员和伤员的氧气供给,自救人员和伤员本身都必须首先保证填图中字母代号)系统的畅通.

2)被救出的伤员中,有失血过多的,需立即输血,验血得知其血型为a型,医生首先应考虑给伤员输型血;体循环的起点是填字母)

3)图中a系统中营养物质进入到a系统中的毛细血管的过程称为。

4)在施救过程中被埋在废墟中的被救人员,可以通过饮用自己的尿液来补充体内的和无机盐,形成尿液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必要时还可以少量食用蚂蚁、蚯蚓等无毒食物,以保证体内的供给.

5)为了防止灾区的传染病流行,防疫人员对生活用水、地面废墟等进行大面积消毒,从传染病的预防角度考虑,是为了。

二.解答题(共3小题)

3.3月11日,日本发生里氏9级**,同时引发巨大海啸,造成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和第二核电站多个机组严重受损,造成了严重的核泄漏事故,释放出了大量的碘131等放射性物质.从而引发了美国、菲律宾、中国等地出现民众抢购碘片和加碘盐现象.

科学家说,核辐射突发事件发生后,人有可能摄入放射性碘并集中在内分泌腺x内,从而引发癌症等疾病.如果能服用稳定性碘,可阻断绝大部分放射性碘在x内沉积.碘化钾有类似功效.但是碘在人体内的代谢停留时间仅有24小时,即提前24小时服用可有效预防对放射性碘的摄入,但24小时后就会失去效果.而且长期大量服用碘片会影响身体健康.

根据资料回答问题:

1)碘在人体中的生理作用是合成的原料,但是过量摄入,会造成内分泌腺x功能的。

2)放射性碘131会随着食物或饮水进入人体,主要在图乙中的处被吸收,然后会随着血液循环首先出现在图丙中的处.

3)图丁是人体吸收碘处的显微结构放大**,如箭头所示碘从消化道到达血液需要穿过层细胞.

4)图甲是内分泌腺示意图,放射性碘131最终将停留在器官x处,x是图中的[b]甲状腺,它的分泌物是由腺体内的血液运输的.婴幼儿若此分泌物不足会引发的疾病是。

4.(2011德州)2011年4月,日本福岛核电站因**发生核原料泄漏事故,大量含有核原料的污水被排放入周围海水中,使当地渔业受到重创,并引发了一场严重的环境危机.如图为福岛周围海域的食物网简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保护生物多样性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参与.如果图中的数量急剧减少,将直接导致该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多样性的丧失.

2)在该食物网中,鳕鱼属于消费者.

3)在食物网中,生物的数量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减少.这说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4)含有核原料的污水流入海水中一段时间后,由于作用,鲑鱼体内积累的污染物浓度最高.有科学家认为,如果综合考虑洋流、风向、海洋稀释等因素,此次污染事件对中国海域暂时不会有影响.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能力.

(第4题) (第5题)

5.2011年4月,日本福岛核电站因**发生核原料泄漏事故,如图为福岛周围海域的食物网简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有条食物链,写出其中最短的一条食物链。

2)在该食物网中,秋刀鱼与鳕鱼的关系是。

3)含有核原料的污水流入海水中由于生物富集作用,一段时间后体内积累的污染物浓度最高.

4)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保护生物多样性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参与.如果图中浮游植物的数量急剧减少,将直接导致该生态系统多样性的丧失.

物理专题。一.选择题(共2小题)

1.我国不少地区把阴霾天气现象并入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统称为“雾霾天气”. 武汉三镇从6月11日开始的雾霾天气范围大、强度强、持续时间长,为历年罕见.关于雾和霾的认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2.(2012咸宁)自然界中的云、雨、雪、雾、露、霜等现象,都是水的物态发生变化形成的,图中描述的物理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

二.填空题(共1小题)

3.我国不少地区把阴霾天气现象并入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统称为“雾霾天气“.雾和霾是两种不同的天气现象.其中雾是空中大量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滴浮游在近地面空气层中(填物态变化名称);霾是由悬浮在大气中的大量微小尘粒、烟粒或盐粒等颗粒形成的.目前国际上主要发达国家以及亚洲的日本、泰国、印度等均将pm2.5列入空气质量标准.2012年我国少数城市已经将pm2.5列入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指标,体现了人文关怀.pm2.

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的颗粒物,(填单位名称)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

三.解答题(共4小题)

4.(1)如图所示,戴眼镜的同学看不清锅内的食物,这是由于在镜片上发生了现象.

如果不去擦它,经过一段时间,这层雾自动消失,这是由于。

2)用久了的日光灯管两端的内壁会发黑,这一变化中,钨丝发生的物态变化有和。

5.(2011莱芜)在进行热学实验**过程中:

1)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不同,如图1 a,b所示.表示沸腾时的是图为了研究水的沸腾,同时观察了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情况,并记录有关数据如下表,根据实验数据可以得出本次实验中水的沸点是。

2)如图2所示,用细线把很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会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增大到一定程度时,玻璃板才能脱离水面.此现象说明了。

3)如图3所示,大口玻璃瓶内有一些水.给瓶内打气,当瓶塞跳起时,可以看到容器**现了雾.这个实验说明了:物体对外时,物体的内能会减少.其中“雾”的形成属于填物态变化名称)

6.在**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1)**前,英才学校小阳同学将凸透镜对着太阳光,把凸透镜逐渐向白纸移动,直到太阳光在白纸上会聚到一点如图所示,这一操作目的是2)小阳将蜡烛、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中进行实验.其中一次实验情景如图所示,由此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是倒立的实像.上海世博会5月2日采取了喷水雾实施降温,如图,这是利用了水的填物态变化名称)而需要填“吸热”或“放热”)来达到降温的目的.

图9.7.(2004扬州)阅读与问题:

润扬大桥为目前“中国第一,世界第三”的大跨径悬索桥.它北起扬州市,跨江连接对岸镇江市,全长约36km.主线采用双向6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时速100km.

问题1:如果一辆汽车以设计的速度行驶,则由扬州到镇江需要min.

润扬大桥悬索桥北索塔位于距世业洲外江堤210m的长江南汊江面上,是由两个塔柱、三道横梁组成的门式框架结构,塔柱高215m.采用群桩基础,桩基工程共由32根大型水下钻孔灌注桩组成,每根桩的截面积约为6m2,平均桩长51m.

问题2:请你计算一下,灌注1根桩需要密度为2.5×103kg/m3的混凝土t.

润扬大桥南锚碇基坑为长70.5m、宽52.5m、深29m的矩型结构,基坑围护采用冻结法.冻结法施工技术适合于含水量大于10%的任何含水、松散、不稳定土层.冻结法施工技术即是利用人工制冷方法将基坑周围的土层冻结成密封的冻土结构体﹣﹣﹣冻结壁,以抵抗地压、隔绝地下水与基坑的水力联系,在冻结壁的保护下进行掘砌工作的一种特殊施工方法.为了形成冻结壁,在基坑周围打一定数量的冻结孔,安装冻结器,用低温冷媒剂(液氮)在冻结器中循环使土层冻结.

2019卷年江苏省高考热点问题答考试题

4 为何将普通类考生的附加题40分计入总分?附加题考试方式与08年相比是否会有变化?答 2008年普通高校录取结束以后,针对08高考方案首次实施过程中反映出来的一些问题,省教育厅深入全省各地进行调研,充分听取了基层教育行政部门 中学 高校 考生及家长等多方面的意见。在调研工作中,许多同志反映了高考成...

2019科学中考热点

一 食品污染。一 人造鸡蛋 人造猪耳朵。新闻背景 2012年3与29日,宁波北仑城管局执法人员巡查中查获整整一脸盆 人造鸡蛋 从而揭开了蒙在 人造蛋 上的一层面纱。人造鸡蛋的主要原料是 海藻酸钠 氯化钙 硬脂酸 食用色素 食用石蜡 水和氧化钙 属果冻配方。2012年5月14日,网络新闻联播记者从江西...

2019杭州中考科学试卷分析

2009杭州市中考科学试卷分析。关注课本注重实验今年中考的科学试卷在去年的基础上难度略有所降低,但总体保持稳定,题型 题量基本保持不变。纵观全卷,没有出现偏题 怪题和过难题。整卷源于课本,注重基础知识,但又不局限于基础知识的简单记忆 注重实验,但又不仅限于实验操作的单纯再现。重基础知识的理解注重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