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莱芜市中考物理试题

发布 2024-01-05 14:00:03 阅读 4487

一、单项选择题:

2012莱芜).对以下物理量的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a.人步行的速度大约是8m/sb.教室内的课桌高度约为80cm

c.今天我们考室内的温度大约是48℃ d.我们使用的物理课本每本约重100n

2012莱芜).如图所示的几项测量,操作准确的是。

2012莱芜).对下列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解释不准确的是。

a.插入水中的筷子,在水中的部分看起来向上弯折,这是光的折射现象。

b.从鱼缸侧面看鱼,发现鱼会变大,这是光的反射现象。

c.医生用听诊器为病人检查身体,这是利用了声音能够传递信息。

d.**课上优美的琴声是琴弦振动发出的。

2012莱芜).如图所示是某物质在熔化。

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从图像中获。

得的信息准确的是。

a.这种物质是晶体,其熔点是48℃

b.在bc段没有吸热,温度不变。

c.第5min时物质已全部熔化。

d.cd段物质已处于气态。

2012莱芜).如图所示,是我们做过的实验,其中用来**磁能生电的图是。

2012莱芜).小明利用身边的物品进行了如下**,其中结论不准确的是。

a.饮料瓶上扎有不同高度小孔,装满水后,水流射出的距离不同,说明液体的压强与深度有关。

b.钢笔将墨水吸入笔囊内,是因为笔囊吸力的作用。

c.塑料三角板和头发摩擦后能吸引碎纸屑,说明三角板带上了电。

d.将橡皮擦串联在电路中,闭合电路后电流表指针不偏转,说明橡皮擦是绝缘体。

2012莱芜).下列做法中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

a.用湿手插电源插头。

b.有金属外壳的用电器,电源插头应采用三脚插头。

c.当有人触电时,应立即用手将触电者拉开。

d.许多大功率用电器的电源插头插在同一插线板上同时工作。

2012莱芜).在“**焦耳定律”的实验中。为了找出电流做功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关系,必须同时保持。

a.电阻相等和电流相等b.电阻相等和通电时间相等。

c.通电时间相等和电流相等d.电阻相等、通电时间相等、电流相等。

2012莱芜).下列关于能量转化的说法准确的是。

a.内燃机的做功冲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b.陨石坠入地球大气层时,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成为流星。

c.跳绳时,下落过程中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d.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匀速下落时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

2012莱芜).如图所示,闭合开关s后,使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p向右滑动,则。

a.电流表的示数变大,电压表的示数变大,灯变亮。

b.电流表的示数变大,电压表的示数变小,灯变亮。

c.电流表的示数变小,电压表的示数变小,灯变暗。

d.电流表的示数变小,电压表的示数变大,灯变暗。

二、多项选择题:

2012莱芜).下列说法准确的是。

a.温度高的物体具有的内能多,温度低的物体具有的内能少。

b.运载火箭采用液态氢作燃料,原因是液态氢具有较大的热值。

c.塑料吸盘能牢牢地吸附在玻璃上,说明分子间存在着引力。

d.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可能升高。

2012莱芜).小杰乘坐在匀速行驶的汽车里沿平直的公路行驶时,下列描述准确的是。

a.小杰向车窗外看时感觉到路边树木向后退,是以大地为参照物。

b.汽车受到的牵引力大于阻力。

c.汽车在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汽车里的收音机正在**的歌曲是通过电磁波传来的。

2012莱芜).蒙蒙学习了透镜知识后,对学习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其中准确的是。

a.由于不注意用眼卫生等原因造成很多中学生患了近视,为了矫正近视而佩戴的眼睛是凹透镜。

b.生物课上用来观察植物细胞内部结构的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普通放大镜。

c.用手机给同学们拍合影时,发现部分同学没有进入取景画面,手机应远离学生。

d.教室里用的投影仪在屏幕上成的正立放大的虚像。

2012莱芜).下列关于密度的说法准确的是。

a.拍电影时倒塌的房屋用密度小的泡沫制作。

b.空气密度的变化引起空气的流动从而形成风。

c.由密度公式可知,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d.一块冰化成水后质量不变,密度不变。

2012莱芜).一支标有“220v200w”的电烙铁,为使电烙铁正常工作时的电功率为200w,而在不工作时电烙铁的电功率为50w,使之不会完全冷却。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其中,s为单刀双掷开关,l为一只额定电压为220v的灯泡。不考虑温度对电阻的影响,下列说法准确的是。

a.选用灯泡的规格应为“220v200w”

b.电烙铁的电阻为242ω

c.当s拨向2时,电烙铁处于工作状态。

d.在1s内,电烙铁在不工作状态下整个电路消耗的电能与正常工作状态相比,可节约50j电能。

三、填空。2012莱芜).“苍峡雷鸣”是莱芜八景之一。每逢雨季,那飞泻的瀑布发出“雷鸣般”的响声,可闻数里。

这里的“雷鸣般”描述的是声音的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瀑布四周雾气缭绕,雾气是水蒸气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小水珠。

2012莱芜).如图所示,将不同导体接到电路a、b之间时,闭合开关,可通过观察、比较___来判断不同导体电阻的大小;若两个导体的电阻差异不大,则可以用___表替换灯泡作进一步的判断。

2012莱芜).如图所示,用平行于斜面的拉力f,将重为2n的物体沿斜面从底端匀速拉至顶端。若不考虑物体与斜面间的摩擦,则拉力f为___n;若斜面的机械效率为80%,则此时拉力f为___n。

2012莱芜).近几年,我市在雪野环湖路、莱钢大道等很多主要路段安装了太阳能led照明路灯。led灯具有高亮度、低能耗的有点。若这些led照明路灯8h内比普通路灯可节约1.

26×1010j,这些电能可让___kg的水温度从20℃上升到80℃[不计热量损失,c水=4.2×103j/(kg·℃)太阳能是___选填“一次”或“二次”)能源、清洁无污染。

2012莱芜).我国自行研制的动车组,它的运行给人们带来许多便捷。动车到站前先停止供电,由于___动车还会继续向前运行;当动车驶过站台时,人必须站在1m安全性外,否则会被“吸入”铁道,这是由于。

2012莱芜).厨房里涉及很多物理知识;打开醋瓶闻到醋香,这是___现象;从热水瓶中倒出一大杯热水,立即将瓶塞盖紧,瓶塞会跳起来,这是因为倒出热水后,进入热水瓶的冷空气与热水发生___受热膨胀对外做功,把瓶塞顶出瓶口。

2012莱芜).2012年5月21日清晨,我市市民领略了一次日偏食天象如图所示。日食是由于形成的;我们眼球的晶状体相当于___镜,能会聚光线。

2012莱芜).汽车在转弯前,要打开转向灯,司机需拨动一下方向盘旁的一根杆,这根杆的作用相当于电路中的___位于同侧的前后两个转向灯会同时闪亮,但前转向灯坏了时后转向灯还能亮,则位于汽车同侧的前后两个转向灯的连接方式为___

2012莱芜).小明同学外出旅游时,发现宾馆中的牙膏和家中用的牙膏略有不同,这种牙膏盖的前端有一小锥体用于刺破牙膏的密封口,如图所示。根据自己的观察和生活经验,仿照提供的示例,写出其中涉及到的两个物理知识。

示例:挤牙膏时牙膏皮发生形变——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

四、作图题。

2012莱芜).请在图中标出通电螺旋管外磁感线的方向和小磁针的n、s极。

2012莱芜).在图中画出悬挂着的吊灯的受力示意图(图中的“·”表示吊灯的重心)

五、实验**题。

2012莱芜).**“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时,每次必须使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这样做的目的是___

2)下表是一组同学记录的实验数据,分析表中内容可知: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__,小车前进的距离就越___

3)小丽同学通过上面的**学习,思考了一个问题:当自己荡秋千运动到右侧最高点时,如果自己受到的力全部消失,自己将会处于怎样的运动状态呢?她做出了以下猜想,你认为其中准确的是___图中的黑点表示小丽同学)

2012莱芜).某同学在“**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观察玻璃板后的像,如图所示:

1)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

2)点燃蜡烛a,小心地移动蜡烛b,直到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为止,这样做的目的既确定了像的位置又验证了。

3)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___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烛焰的像;

4)做完实验后某同学总结了一些关于平面镜成像的知识,其中不准确的是( )

2024年莱芜市中考物理试题

一 单项选择题 2012莱芜 对以下物理量的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a 人步行的速度大约是8m sb 教室内的课桌高度约为80cm c 今天我们考室内的温度大约是48 d 我们使用的物理课本每本约重100n 2012莱芜 如图所示的几项测量,操作准确的是。2012莱芜 对下列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解释不准确的...

2024年莱芜市中考物理试题

一 单项选择题 2012莱芜 对以下物理量的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a 人步行的速度大约是8m sb 教室内的课桌高度约为80cm c 今天我们考室内的温度大约是48 d 我们使用的物理课本每本约重100n 2012莱芜 如图所示的几项测量,操作准确的是。2012莱芜 对下列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解释不准确的...

2024年莱芜市中考物理试题

一 单项选择题 2012莱芜 对以下物理量的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a 人步行的速度大约是8m sb 教室内的课桌高度约为80cm c 今天我们考室内的温度大约是48 d 我们使用的物理课本每本约重100n 2012莱芜 如图所示的几项测量,操作准确的是。2012莱芜 对下列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解释不准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