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第十一周期中试卷分析

发布 2024-01-06 03:25:07 阅读 8206

第十一周九年级思想品德期中试卷分析)

一、试题总体情况。

1、 试题结构。

九年级思想品德期中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共20道题,计40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即情景材料**题),共4道题,计60分。满分100,时间60分钟。

2、 试题内容、比例、分值。

试题内容:近期重大时政4分,4%。教材四至九课内容96分,占96%。试题内容选择侧重于我国小康社会、财富中的法与德、弱势群体、共享阳光等内容。

3、试题难易适中。

二、学生成绩情况分析。

9.1班:及格率:72.34% 名次:6

9.2班。及格率:74.47% 名次:5

9.3班。及格率:76名次:4

9.4班。及格率:82.98% 名次:1

9.5班。及格率:82.98% 名次:1

9.6班。及格率:78.26% 名次:3

从六个班的成绩看,班级与班级差距较大,第一名的四班与第六名的一班差距大,其中及格率相差10个百分点。相比月考(17个百分点)差距缩小。本班学生两极分化也比较突出。

例如,全级学生最高分谢飞94分,最低分杨德芹19分。

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一) 选择题。

错题较多的是题。

主要问题表现在:

1、 不注意审题,导致误选。

如: 第9题对于漫画看不懂导致错选。第10题题干是逆向选择,学生理解为正向选择而导致误选。

2、基础知识较差,出现错选。如:11题对教材中弱势群体范围不清,出现了错误选项。15题学生对于“共同富裕”与“同时富裕”不能正确区分,从而导致判断失误。

3、选择题满分率4% ,得分率大约78%左右。

二)非选择题。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四道题,学生在答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审题不清,导致答非所问。(2)基础知识较差,出现答案不完整,有意无点。

(3)表述不准确,学科语言弱化,口语现象较突出。(4)答案条理不清(4)书写不规范。

21题,此题是以填**形式综合考察教材第。

五、六课方面的知识。

学生在答题中存在的问题:(1)提取有效信息能力不强。**中提供的信息提示,但是学生答题习惯于直接作答,结果是乱答、乱造。

2)学科知识较差。对于**中材料所体现的道理不能概括出教材所学知识。

22、此题是以一位外国人对中国的印象和我国的一组统计数字为背景材料,主要考察教材学生第四课关于小康社会方面的知识。

学生在答题中存在的问题:

1)基础知识较差,出现乱造现象。第一问中说明的道理,个别学生不能区分“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而混为一谈。

2)答题条理不清,出现乱答现象。

3)审题不仔细。一问中的总体小康理解为经济制度。

23、此题以食品安全问题为背景材料,主要考察学生第二单元第六课关于“财富中的法与德”知识。问题设计二问。

学生在答题中存在的问题:(1)答案简单、角度单一。第二问不少学生只是从法律角度分析问题食品生产者的行为,忽视从道德角度分析。

2)审题有误。第一问要求回答当今食品存在质量的问题,个别学生理解为经济制度问题。还有的不知道要写什么。

3)答题不规范,无条理。如:第二问。

24题,此题以国家关注民生,提高城乡低保为背景材料,主要考察学生第三单元第七课和第九课知识。问题设计二问。

学生在答题中存在的问题:(1)审题不清,对于材料反应的问题看不出来,对于原因理解为范围,出现答非所问。

2)第二问,学科知识较差,二问**措施答为社会作用和自己努力。

3)答题不规范。一是不能使用思品学科语言进行答题,答题语言随意性强,口语化严重。如第一问要求答出弱势群体,部分学生白话连篇,说 “我国还有很多穷人”等;二是答案组织不能做到序号化,缺乏条理性,答案乱写一气,毫无逻辑性。

如第二问。

非选择题满分60分,学生得分率约在75%左右。

四、今后改进措施。

1、夯实基础知识,着力培养能力。无论新课阶段还是复习阶段,都要夯实基础知识,构建对学科知识的宏观把握,要用宏观的认识统领微观的知识,活用教材知识。平常的教学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抓住课堂,向课堂要质量。

2、紧密联系实际,增强教学的针对性、时代性。思想品德知识**于生活,如试题中的食品安全问题、**低保制度等都来自生活,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在教学中,应落实“生活化”的理念,面向生活组织课堂教学的活动,强化教学实践环节的落实。

3、转变教学方式、引导自主**。学习方式的转变就是要把学习转变人的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弘扬、发展、提升的过程,是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课堂充满创造活力。因此,思想品德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科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培养自主学习意识;引导自主学习;明确学习任务,掌握最佳时机,让学生在**学习中分享成功的喜悦。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采取自主**学习的方法,在课堂上发挥好“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引导学生自主**知识,内化道德行为。

4、落实三维目标,实现“价值引领”。凸显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是新课程的一个基本理念和基本特征,也是教学具有教育性规律在新课程中的体现。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社会规范也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活动才能真正内化。

因此,要构建凸现学生主体、关注师生交往的互动课堂。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要以知识为载体,以过程和能力发展为主线,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贯穿始终,从整体上把握“三维目标”,实现三位一体的有效整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控好课堂气氛,让师生在充满生命活动的课堂里相互关照,幸福成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5、科学高效备课,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平时教学中,教师不仅是传授知识给学生,更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加强知识系统的归纳,而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大量的定义、试题。否则必然会引起学生反感,使他们丧失学习的兴趣及动力,认为平时不必学习,考前背题就行了,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

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解题方法、解题技巧训练,提高应考能力。

教科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一周周考卷

时间 90分钟满分 100分。一 字词检验台。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选择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4分 秫秸 ji j 瘸腿儿 qu ji 蚂蚱 m m 倭瓜 w i w 蝙蝠 bi n pi n 谷穗 hu su 铲地 ch n c n 溜平 li li 2 看拼音写出正确的词语。给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

五年级数学第十一周基础知识竞赛试题

朱坊乡小学2017 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五年级数学学科第十一周基础知识竞赛测试卷。学生姓名得分出题人 肖芳。1 把下面分数化成分母是18而大小不变的分数。6分 2 求下面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12分 36和54 56和42 27和45 18和603 求下面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12分 18和30 1...

第十一周数学学业水平测试三年级

班级姓名成绩 一 填空题 每空2分,共20分 3口算时把40看作 个十,40 3就是4个十乘3得 个十,也就是 2 估算39 5 因为39接近 所以。3 最大的一位数乘最小的三位数,积是和是 二 判断题 每题5分,共20分 1 两个数的积一定大于这两个数的和 7的积大于1400.4 因为684接近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