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地理必修3期中考试题

发布 2024-01-06 16:25:06 阅读 9441

同泽女中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地理科目试题。

考试时间;60分钟命题教师:李晓华。

一、单项选择题(共60分,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多选、不选或错选,该题不得分,选对一题得2分)

1.关于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区域是在地球表面占有一定空间的地区,有明显的界限。

b.区域是自然生成的,以自然的山脉和河流为界。

c.区域可以有不同等级不同类型,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d.区域是人为划分的,因而区域与区域之间差异不大。

读我国两幅农业景观图,完成2-3题。

2.以上两地所反映的农业景观差异很大,其分界线大致是下列中的( )

a.200mm等降水量线 b.1月份0℃等温线 c.太行山脉 d.大兴安岭。

3.造成两地农业景观差异最主要的区位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土壤 d.市场。

4.下列关于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共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都位于平原地区②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③都位于第三阶梯④雨热同期。

abc.①③d.①②

结合中国政区图,比较不同区域的特征,回答5-7题。

5.甲区域和乙区域相比,气候的差异是( )

a.甲区域无霜期较长

b.甲区域降水较少

c.乙区域大陆性较强

d.乙区域炎热干燥。

6.符合乙区域土地条件特点的是( )

a.广泛分布在此的水稻土是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土壤。

b.人口稠密,耕地较为集中。

c.人均耕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d.耕地中旱地所占比重大。

7.丁省与丙省相比( )

a.劳动力资源丰富 b.陆地交通便捷

c.第一产业的比重小 d.第三产业的比重小。

地理环境的差异会造**类经济活动和生活习惯、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在陕西就有陕西十大怪之说:面条似腰带,锅盔像锅盖,碗盆难分开,辣子也是一道菜,泡馍大碗卖,板凳不坐蹲起来,房子半边盖,姑娘不对外,帕帕不装头上戴,唱戏大声吼起来。据此回答8-9题。

8.由于陕西关中地区以种植___为主,才形成了“面条似腰带,锅盔像锅盖”的饮食习惯( )

a.玉米 b.小麦c.大豆 d.高粱。

9.“帕帕不装头上戴”的主要原因是这里风沙大,在陕西冬春季节常刮( )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2024年5月12 日14时28分,汶川发生8级强震,**部门立即安排了救援行动。回答10-12题。

10.人们在第一时间迅速掌握整个**灾区建筑破坏情况,所利用的技术手段主要是( )

a地理信息系统 b全球定位系统 c遥感技术 d“数字地球”系统。

11.上题中地理信息技术的关键装置是( )

a.传感器 b.卫星系统 c.地面装置 d.信号发射设备。

12.在对震区被困灾民开展营救行动的过程中,**相关部门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

地理信息系统(gis) ②全球定位系统(gps) ③遥感技术(rs) ④数字地球”技术。

abcd.①②

下图所示地区是我国荒漠化严重的地区之一。读图完成13-15题。

13.图中河流最大径流量一般出现在( )

a.2月 b.5月。

c.7月 d.10月。

14.汉代以来,塔里木盆地南缘人类生产活动范围沿河流迁移的总趋势是( )

a.从下游向上游方向迁移 b.往返迁移。

c.从上中游向下游方向迁移 d.向两侧迁移。

15.图中废弃绿洲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越来越干旱

b.人类过度开发和田玉。

c.冰川消融速度越来越慢

d.流域内水资源利用不合理。

读图,回答16-17题:

16.图6的左图所示的森林的环境效益有:(

提供木材 ②美化环境 ③涵养水源 ④防风固沙

保持水土维护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⑤

17.关于图6中右图所示的国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国境内的森林是生产力最高的生物群落 b.该国水热资源丰富,土壤肥沃。

c.该国的气候适宜热带作物的种植d.该国境内的森林正在遭受严重破坏。

环渤海地区三省二市是我国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之一。随着2024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的日益临近,本区愈来愈受到全球**的关注。根据图2所示,回答18-19题。

18.图中三条以运煤为主的铁路干线中,由北向南依次是:(

a.大秦线、神黄线、胶济线。

b.大秦线、神黄线、焦(作)日(照)线。

c.神黄线、焦(作)日(照)、胶济线。

d.神黄线、大秦线、焦(作)日(照)

19.制约该地区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资源及其解决措施是:(

a.水、南水北调

b.天然气、西气东输

c.电、西电东

d.煤、西煤东运

水土流失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自然景观的主要原因,每年流失的土壤约16亿吨,据此回答20-23题:

20.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主要人为原因是( )

a.长期以来的毁林开荒b.过度放牧和过度樵采。

c.土壤疏松,降水变率大 d.干旱和大风现象。

21.保持水土的根本措施是。

a.平整土地 b.修水平梯田 c.深耕改土 d.造林种草。

22.黄土高原人地矛盾尖锐,关键问题在于( )

a.植被破坏 b.人口过度增长 c.贫困d.环境恶化。

23.黄土高原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 )

a.经济可持续发展b.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c.生态可持续发展d.减少污水排放量

我国为了改善日趋恶化的生态环境,建设了许多防护林体系,其中规模较大的是“三北”防护林和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据此回答24-25题。

24.“三北”防护林所起的主要的环保功效是( )

a.净化空气 b.美化环境

c.涵养水源 d.防风固沙。

25.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所起的生态作用是( )

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b.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

c.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

d.净化空气、吸烟除尘。

读下面的某区域图,回答26-27题。

26.图中甲、乙两地之间山脉的地理意义是 (

我国地势第。

二、**阶梯的分界线

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之间的分水岭

以水田为主的土地利用类型和以旱地为主的土地利用类型的分界线

四川省与陕西省之间的分界线。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

27.下列有关图中丙地形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地带性土壤为紫色土,因而被称为“紫色盆地”

是我国重要的水稻、茶叶、甜菜产地。

农业发达,水利兴盛,有“天府之国”之称。

冬季气温比同纬度的东部地区高。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28.山西省从“六五“时期开始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形成了新的产业链,以下不属于此产业链的是。

a.煤—电—铝 b.煤—铁—铝 c.煤—焦—化 d.煤—铁—钢。

29.关于山西省能源基地建设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为防止采富弃贫,采厚弃薄,国家关闭了许多小煤窑,压缩煤炭生产规模。

b.为提高晋煤外运能力,山西省从“六五”时期开始加强交通设施建设,逐步形成以铁路为主、水路运输为辅的煤炭外运路网体系。

c.为满足全国对煤炭的需求,山西省不断扩大煤炭开发的规模。

d.为了缓解交通的压力,山西省从新中国成立起,就开始了煤炭的外运路网的建设。

30.山西省产生生态环境的根源是( )

a.露天煤矿开采b.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c.矿区的基础建设d.以重化工为主的产业结构。

二.主观题(共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美国、日本、中国产业产值比重及其能源消耗比重对照表。

材料二:中国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图(2024年)

1)根据对材料一的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分)

a.各国第三产业的能耗比重大于产值比重。

b.各国第二产业的能耗比重小于产值比重。

c.就产业所创造的产值而言,第二产业能耗高。

d.就产业所创造的产值而言,第三产业能耗高。

2)我国为实现2024年gdp翻两番、能源消耗量翻一番的“节能高效,绿色gdp—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关键是争取做到 (双选4分)

a.调整产业结构,加强第二产业的投入 b. 调整产业结构,加强第三产业的投入。

c. 调整产业结构,三大产业均衡发展 d. 调整产业结构,限制第一产业的发展。

3)中国与世界能源的消费结构差异的主要表现。

(4分)4)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的省区是4分)

5)为解决我国能源利用率低、能耗高的问题,请设计几种生活中的节约能源的方法。

必修二2019期中考试试题 理

高二数考试题 理 一 选择题 每题3分,共36分,每个小题有且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 已知直线的倾斜角为45 在y轴上的截距为2,则此直线方程为 2 圆c1 与圆c2 的位置关系是 a 外离 b 相交 c 内切 d 外切 3 已知直线l1 m 1 x 2y 1 0,l2 mx y 3 0,若l1 l2...

2024年湘教版地理必修二期中考试题

2014年春季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题。高一地理。全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 命题 审题 一 选择题 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2013年末北京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93213元,常住人口2114.8万人,其中户籍人口1312.1万人,常住外来人口802.7万人,占常住人...

地理必修2期中考试卷

地理试题。姓名班级。一 选择题 2 35 70 据下图回答1 2题。1 图中a所示国家可能是 a 印度 b 新加坡 c 美国 d 德国。2 图中表示发达国家城市化平均水平的可能是 abcd 3.下列不属于人口增长模式指标的是 a 人口出生率 b 人口死亡率 c 人口自然增长率 d 人口性别比例。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