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学期高一物理期中试卷

发布 2024-01-06 19:20:08 阅读 6569

高一物理期中试卷(实验1-3班)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3分×10=30分,每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

1. 17世纪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时,提出了著名的斜面实验,其中应用到的物理思想方法属于。

a.等效替代 b.实验归纳 c.理想实验 d.控制变量。

2.如图,用水平外力f将木块压在竖直墙面上保持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木块重力与墙对木块的静摩擦力是平衡力。

b.木块重力与墙对木块的静摩擦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c.木块对墙的压力的反作用力与水平力f是平衡力。

d.水平力f与墙对木块的弹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3.如图所示,物体在水平力f作用下静止在斜面上,若稍许增大水平力f,而物体仍能保持静止时

a.斜面对物体的静摩擦力及支持力一定增大。

b.斜面对物体的静摩擦力及支持力都不一定增大。

c.斜面对物体的静摩擦力一定增大,支持力不一定增大。

d.斜面对物体的静摩擦力不一定增大,支持力一定增大。

4.加速上升的升降机顶部悬挂有一轻质弹簧,弹簧下端挂有一小球,若升降机突然停止,在地面上的观察者看来,小球。

a.立即停止b.将立即做减速运动。

c.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d.加速度逐渐增大。

5.关于人造地球卫星与宇宙飞船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知道人造地球卫星的轨道半径和它的周期,再利用万有引力恒量,就可以算出地球质量。

b.两颗人造地球卫星,只要它们的绕行速率相等,不管它们的质量、形状差别有多大,它们的绕行半径和绕行周期就一定是相同的。

c.原来在同一轨道沿同一方向绕行的人造地球卫星一前一后,若要后一卫星追上前一卫星并发生碰撞,只要将后者的速率增大一些即可。

d.一艘绕火星飞行的宇宙飞船,宇航员从舱内慢慢走出,并离开飞船,飞船因质量减小所受万有引力减小,故飞行速度减小。

6.对加速度不变的运动,有:

a、一定是直线运动b、可能是曲线运动。

c、可能是匀速圆周运动 d、若初速度为零,一定是直线运动。

7.水平地面上两个质点甲和乙,同时由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作直线运动,它们的v-t图线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做匀速运动,乙做匀加速运动。

b.2s前甲比乙速度大,2s后乙比甲速度大。

c.在4s时乙追上甲。

d.在第4s内,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

8.如图所示,把球a夹在竖直墙和木板bc之间,不计摩擦。球对墙的压力为n1,球对板的压力为n2,在将板bc逐渐放至水平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1、n2都增大 b.n1、n2都减小。

c.n1增大、n2减小 d.n1减小、n2增大。

9.物体a、b、c均静止在同一水平面上,它们的质量分别为rna、mb、mc,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a、b、c,用平行于水平面的拉力f分别拉物体a、b、c,所得加速度a与拉力f的关系图线如图所对应的直线甲、乙、丙所示,甲、乙两直线平行,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ac mb>mc

c、b=c mb=mc d、amc

10.两木块自左向右运动,现用高速摄影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记录下木块每次**时的位置,如图所示,连续两次**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由图可知。

a.在时刻t2以及时刻t5两木块速度相同。

b.在时刻t1两木块速度相同。

c.在时刻t3和时刻t4之间某瞬间两木块速度相同。

d.在时刻t4和时刻t5之间某瞬时两木块速度相同。

高一物理期中试卷(实验1-3班)

总分。第ⅰ卷(答案填入下表)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70分)

二、填空与实验题(共16分)

11.(4分)如图所示,在研究平抛运动时,小球a沿轨道滑下,离开轨道末端(末端水平)时撞开轻质接触式开关s,被电磁铁吸住的小球b同时自由下落。改变整个装置的高度做同样的实验,发现位于同一高度的a、b两球总是同时落地。该实验现象说明了。

12.(4分)铁道部第三次进行铁路大提速后,石家庄到太原(石太线)依然未能实现提速。原因主要是石太线上弯道太多,改造工程太大。设某段铁路转弯半径为r,火车行驶速度为v,那么该弯道上铁道内外轨所在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α应该等于如果不改变α而强行提速,车轮将对铁道的轨产生侧向挤压而造成事故。

13.(8分)为了测定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利用现有的器材:“木板、木块、弹簧秤、刻度尺、秒表、砂桶与砂”,有人设计了下面三种实验方案:

1)增减砂桶内的砂,使木块匀速运动,并测出木块、砂和砂桶的重力;

2)用力f拉木板向左运动,并读出弹簧秤的示数,测出木块的重力;

3)让木块从木板的顶端加速滑到底端,并测出下滑时间及相应长度。

如果这三个实验的操作都很规范,你认为哪个实验方案的测量最准确而且最简单?

答: 试从实验原理上对每个方案作出简要分析和评价:

方案(1) ;

方案(2) ;

方案(3) 。

三、计算题(共50分,注意解题的规范,要有分析过程)

14.(10分)如图所示,质量m=10kg的木楔abc静止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木楔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0.02.在木楔的倾角为300的斜面上,有一质量m=1.0kg的物块由静止开始沿斜面下滑.当滑行路程s=1.

4m时,其速度v=1.4m/s.在这过程中木楔没有动.

求:木楔对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重力加速度取g=10m/s2).

15.(8分)客车以30m/s的速度行驶,突然发现同轨前方120m处有一列车正以10m/s的速度匀速前进.于是客车紧急刹车,以1m/s2的加速度匀减速运动,试判断两车是否相撞?

16.(10分)如图所示,质量m=1kg的小球用长l=0.5m的细线拴住,细线所受拉力达到f=18n时就会被拉断。当小球从图示位置释放后摆到悬点的正下方时,细线恰好被拉断。

若此时小球距水平地面的高度h=5m,求小球落地处距地面上p点的距离。(p点在悬点的正下方,g取10m/s2)

17.(10分)木板a长0.1米,质量为50g,平放在光滑的桌面上,同质量的铅块b置于木板左端,b的长度不计,如图所示。a、b间的动摩擦因数μ=0.

03,若给铅块一个向右的初速度v0=0.4m/s。则:

1)试判断b是否能从a的右端滑出?说明理由。

2)若不能滑出,求出b在a上滑了多远的距离;

若滑出,求出b从开始运动到脱离a所经历时间。

18.(12分)经过用天文望远镜长期观测,人们在宇宙中已经发现了许多双星系统,通过对它们的研究,使我们对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和分布情况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双星系统由两个星球构成,其中每个星体的大小都远小于两星体之间的距离.一般双星系统距离其他星体很远,可以当做孤立系统来处理.

现根据对某一双星系统的光度学测量确定该双星系统中每个星体的质量都是m,两者相距l,它们正围绕两者连线的中点做圆周运动.

(1)试计算该双星系统的运动周期t计算。

(2)若实验上观测到的运动周期为t观测,且t观测 :t计算 = 1/['altimg': w':

29', h': 29'}]n>1).为了解释t观测与t计算的不同,目前有一种流行的理论认为,在宇宙中可能存在一种望远镜观测不到的暗物质.作为一种简化模型,我们假定在以这两个星体连线为直径的球体内均匀分布着这种暗物质.若不考虑其他暗物质的影响,请根据这一模型和上述观测结果确定该星系间这种暗物质的密度.

04-05第一学期高一物理期中卷参***(实验1-3)

第一卷。第二卷。

11、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的分运动为自由落体运动………4分。

12、arct**2/r、外各2分。

13、第(2)种方案最简单最准确2分。

1)利用mg=f,但保证砂桶匀速运动较困难2分。

2)无论怎样抽木板,木块所受的f均恒定,读出弹簧秤的示数,则f=f即可测出,简单而准确2分。

3)由l=(gsinθ—μgcos0)t2/2测量,但长度、角度及时间不便测量。…2分。

14、解:对m:a=2s/v2=0.7m/s25分。

对整体:f=macosθ=7[',altimg': w': 27', h': 29'}]205分。

15、解:经t=(v1-v2)/a=20s,两车等速3分。

在20s内,s快=400m,s慢=200m2分。

因400>200+120故两车会撞3分。

16、解:最低点:t-mg=mv2/r3分。

得v=2m/s2分。

平抛:t=1s2分。

x=vt=2m3分。

20182019第一学期高一物理期中试卷 带答案

对外经济 大学附属中学2018 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物理试卷a 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分钟 2018.11 一 单选题 本题共13小题,每题3分,共39分 1.下列物理量中属于标量的是 a 速度 b 加速度 c 速率d 位移 2 南北朝傅翕曾写下这样一首诗 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

高一物理第一学期期中试卷

2016 2017学年第一学期联片办学期中考试 高一物理。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 兰州九中赵正义。注意事项 1 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 班级 考号等信息。2 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对应区域,答在试卷上不得分。第i卷 选择题共50分 一 选择题 共15道小题,共50分。在每小题...

2019第一学期高一物理期中试卷

广州市第八十六中学2009 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物理试卷。命题人 庄考试时间 90分钟卷面总分 100分 一 单项选择题 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满足题设要求,选对得3分 错选或多选不得分。1 一辆载人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向东冒雨行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