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学原理试卷B

发布 2024-01-08 08:40:12 阅读 9087

一、单选题:

1.人类对安全认识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其第三阶段是:( d)

a. 局部的安全认识阶段b.处于无知(不自觉)的安全认识阶段。

c.动态的安全认识阶段d.系统的安全认识阶段。

2.《中国安全科学学报》创刊时间(b )

a.1981年 b.1991年1月 c.1995年 d.2001年3月。

3.指出下例非8项安全指标统计项(e )

a.亿元gdp安全生产事故死亡率。

b.工矿商贸企业10万人死亡率。

c.煤炭生产百万吨死亡率。

d.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万车死亡率。

e.千人死亡率。

4.我国将安全科学的学科名称定为“安全科学技术”的时间( b )

a.1993年7月1日 b.1975年2月 c.2002年。

5. 工伤事故构成要素不包括(a )

a.伤害部位 b.伤害种类 c.伤害程度 d.伤害时间。

6.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灾害发生的、伤害人体、损坏财物、影响生产正常进行的意外事件。( c )

a.工伤事故 b.设备事故 c.生产事故 d. 险肇事故。

7. 利用系统工程原理调节、控制安全的要素,有条件地实现人的局部安全或追求物的本质安全化,则是可能的、必须的,这里指的是安全的。

c )。a. 相对性 b.经济性 c.局部稳定性 d. 随机性。

8. 安全科学学科体系中的工程技术层次是(b )。

a.安全学 b.安全工程 c. 安全工程学 d. 安全观。

9. 在安全文化的层次结构中,包括人类为了生活、生产的需要而制造并使用的各种安全防护工具、器具和物品,这是安全的。

a )a. 器物层次 b. 价值规范层次

c. 制度层次 d. 精神智能层次。

10. 按我国的工伤伤害程度划分,重伤是指损失工作日( a )天。

a.105(含)——6000(不含) b.150——6000

c.3000——7500d.6000——7500

11. 按我国的工伤伤害种类划分,下列不包括的是( d )

a.挫伤 b.烧伤 c.听力损伤 d.惊吓。

12.安全投资合理比例的三种确定方法不包括( e )

a.系统预推法b.历史比较法

c.国际比较法e.人为预想法。

二、多选题。

1.《安全学原理》一般包括( abcdef )

a.安全观 b. 安全认识论 c.安全哲学论

d.安全方** e.安全社会原理 f.安全经济原理。

2. 安全科学四因素是指( abce )理论。

a.人 b.物 c.人与物 d.信息 e.环境。

3. 预防事故安全管理的三大对策(3e原则)包括:( abc )

a.安全工程技术 b. 安全教育培训

c. 安全法制管理 d.安全社会救助。

4. 安全科学的研究领域应当包括:( abc )

a.生产领域 b.生活领域 c. 生存领域 d.思想领域。

5.安全生产三同时是指:( abc )

a.同时设计 b.同时施工 c.同时使用(投产)。

6.一般事故模式理论包括( abcd )

a.事故因果类型。

b.多米诺骨牌理论。

c.系统理论。

d.轨迹交叉论。

7. 事故预防的技术原则( abcdefg )

a.消除潜在危险原则。

b.降低潜在危险严重度的原则。

c.闭锁原则。

d.能量屏蔽原则。

e.距离保护原则。

f.个体保护原则。

g.警告、禁止信息原则(安全标识)

8. 我国的工伤伤害程度分为( acd )

a.死亡 b.丧失劳动能力 c.重伤 d.轻伤。

三、判断题。

1. 科学的两个方面是:生产科学与安全科学( ×

2.安全科学是专门研究安全的本质及其转化规律和保障条件的科学( √

3.重大事故是指:造成一定数量的人员伤害或环境污染的重大意外事件(×

4.我国将安全科学的学科名称定为“安全科学” (

5.安全科学是一门跨学科门类、综合性很强的多学科交叉科学(√

6.安全科学研究的目的:达到保护人类的身心安全与健康、财产免遭损失、环境免受破。(√

7.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建立安全观的指导思想(√

8.生产价值=生产活动×效益系数×安全系数(√

9.大安全观是安全事物的范畴问题,它包含了人类生产、生活、生存的全部安全事物的总和。(√

10.灾害科学与安全科学及环境科学是大安全观中的三大要素。(√

11.安全(事物)的自然属性表现为: 安全是人的生理与心理的基本需要(√

12. 20类工伤事故中,平地坠入地坑不属于“高处坠落”。(

13. 20类工伤事故中,“其他伤害”指扭伤、跌伤、冻伤、野兽咬伤等伤害。(√

14. 20类工伤事故中,“触电”不包括雷击伤害。(√

15.本质安全化方法是控制事故的根本方法,主要从物的方面考虑。包括降低事故发生概率和降低事故严重程度。(√

四、简答题。

1.本质安全化的概念。

本质安全一词的提出源于20世纪50年代世界宇航技术的发展,这一概念的广泛接受是和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对安全文化的认识密切相连的,是人类在生产、生活实践的发展过程中,对事故由被动接受到积极事先预防,以实现从源头杜绝事故和人类自身安全保护需要,在安全认识上取得的一大进步。 狭义的本质安全一般是指机器、设备本身所具有的安全性能。本质安全化就是将本质安全的内涵加以扩大,是指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生产系统具有完善的安全防护功能,系统本身具有相当可靠的质量,系统运行中同样具有相当可靠的质量。

实现本质安全化,要求安全技术的发展必须超前于生产技术的发展。同时,还要求不断改进防护器具、安全报警装置等安全保护装置。实现安全本质化,还要求人-设备-环境必须具备相当可靠的质量。

因为质量不合格的系统必然存在危险因素,并潜伏着事故隐患,不论是设备故障,还是人员技能不合格,都可能酿成事故。实现安全本质化的关键,在于管理主体对管理客体实施有效地控制。

2.安全科学与安全认识的相互关系。

从事故的危害中认识安全科学;从安全与事故的相对存在性中认识安全科学; 从安全与事故的联系中认识安全科学;从安全内容的扩展中认识安全科学;从安全的存在中认识安全科学。

3.安全本质的哲学机理:

1)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安全科学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3) 唯物辩证法的三个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4) 唯物辩证法的五对范畴:原因和结果,必然性和偶然性,可能性和实现性,内容和形式,现象和本质,其对安全科学的研究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例如,安全与事故就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安全是为了不发生事故,有了事故才需要安全;事故有其必然性和偶然性,只要我们掌握了事故的必然性和偶然性,就能有效地防止事故的发生。

4. 简答安全价值与生产价值的关系。

1)安全孕育在生产生活中,生产离不开安全的保证;

2)有安全就有效益,没有安全就没有效益;

3)安全与效益又互为矛盾。

统计学原理试卷B

上海大学成教学院试卷。20 20 学年第学期。考试题稿。考试类别 开卷 半开卷 闭卷 a卷 b卷 c卷 d 教师签章20 年月日。教研室意见签章20 年月日。1 试题应同时出好二份,并分别注明开卷 半开卷或闭卷 a卷或b卷 如需增加补考试卷,补考试卷应在考试前任课教师出a b卷时同步完成,并注明c卷...

统计学原理B试卷

试卷共8页,答题时间120分钟 一 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20分。请将答案填在下面的 内 1 调查某地区100户家庭,按家庭订购报刊份数分组资料如下 根据上述资料计算的众数为 a 1b 57 c 2d 23 2 检验功效定义为 a 原假设为真时将其接受的概率。b 原假设不真时将其舍弃的概率 c 原假...

15 《统计学原理》试卷B

一 单项选择题 每题2分,共30分,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左边的括号内 1.下列分组中属于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是 a.学生按考试分数分组 b.产品按品种分组。c.企业按计划完成程度分组 d.家庭按年收入分组。2.国产轿车的生产情况,每一辆国产轿车是 a.总体 b.数量标志 c.质量标志 d.总体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