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心理学B卷

发布 2024-01-15 07:05:16 阅读 9687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

考查课程考核方式审批表。

2015 ~ 2016学年第1学期课程名称任课教师考核方式:

犯罪心理学卜艳姗。

班级专业。法律系。

课程性质学时。

专业选修34

1、考分制考察;

2、平时成绩(作业及考勤情况)占30%;3、考试试卷(随堂开卷)成绩占70%;

考核内容:一、犯罪人格的特征。(20分)

二、挫折反应机制和犯罪的关系是什么(30分)

三、根据《算计报道的案件,犯罪人王希员的****,婚姻的家庭。

暴力导致的婚外情,张本岭杀害王希员的案件。分析杀手、王希员、张本岭的犯罪心理结构的形成(40分)

评分标准:一、

1、社会认知的偏执性(4分)2、情感的扭曲性。(4分)3、犯罪意志的顽固性。(4分)4、对惩罚的耐受性。(4分)5、对教育改造的排斥性。(4分)

二、当个人在某种动机的推动下进行有目的的行为时,往往会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而无法顺利地实现行为目的,这时就会产生挫折。挫折是妨碍个人进行动机性行为的客观情境和随之产生的主观情绪状态。(5分)挫折的产生往往会引起个人行为与心理的变化,产生两类反应:

一类是受挫折后直接、迅速地表现出来的行为反应;另一类是遭受挫折后间接、缓慢地表现出来的心理反应,这是挫折引起的久远影响,通常称之为防御机制。(5分)这两种反应都会引起犯罪行为,因此,一些犯罪心理学家用它们来解释犯罪行为所产生的心理过程,甚至把防御机制引起犯罪行为的心理模式称之为犯罪的心理机制。(5分)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家多拉德(米勒(等人提出了“挫折—攻击假说”。

这一假说的基本观点是:当个人遭受挫折时,常常引起愤怒的情绪,因而会导致攻击行为的发生。(5分)他们还认为,挫折是否引起攻击行为,取决于下列因素:

(1)受挫折时个人所体验到的挫折的强度。(2)攻击行为可能引起的惩罚的程度。(5分)(3)一般来说,如果挫折的强度是一定的,那么,对攻击行为所预期的惩罚越大,攻击行为越难产生;如果预期的惩罚是一定的,那么,所体验到的挫折的强度越大,攻击行为就越容易产生。

由于挫折会引起攻击行为,因此,挫折引起攻击(犯罪)行为,就成为犯罪行为产生的一种心理机制。(5分)

三、犯罪心理结构的形成。

根据心理、意识支配行为的原理,犯罪心理结构应当是在犯罪行为发生前形成的。历经潜在、恶变、衰变三个阶段。(5分)一、犯罪行为发生前的潜在形态。

(5分)二、犯罪行为发生时的恶变与整合形态。(5分)三、犯罪行为发生后的衰落或衰减形态。(5分)从犯罪动机来讲是报复**杀人。

(5分)杀人犯罪的动机特征:强烈的内在冲动型。恶性转化性。

(5分)杀人犯罪的人格特征:1、冲动性。2、突发性。

(5分)3、盲动性。4、嗜血性。(5分)

另:卷面分(10分)

1、卷面整洁、干净(5分)2、字迹清晰、工整(5分)

教研室主任意见:

专业负责人(签名):年月日。

系主任意见:

系主任(签名):

年月日。注:此表一式三份,任课教师、开课系、教务处各存一份,与书面考试试卷一起交到教务。处。

2019环境心理学 B卷

2006年研究生环境心理学试题 b卷 一 单选 每小题2分,共10分 1.环境心理学这一名称最早出现在 a 20世纪初 b 20世纪30年代 c 20世纪60年代d 20世纪70年代。2.周围环境对行为的影响是通过以下那些作为中介变量产生的 a知觉 b 感觉 c 意识 d 情绪。3.音色对应的声音的...

心理学2019春A卷答案

心理学 期末考试a卷答案及评分标准。2006 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 一 填空 每空1分,共20分 1 认识 记忆。2 想象力,思维力 或抽象思维力 创造力。3 概括性 间接性 问题性。4 自我体验 自我控制 或自我行动 5 个别属性 整体 或综合 6 智力。7 再造想象。8 罗森塔尔效应 或皮格马...

心理学2019春A卷答案

2 选择适当的识记方法。3 及时复习。4 合理分配复习时间。5 复习方式多样化,动员多种感官参与复习。6 经常复习。7 适当的超额学习。每个要点给1分,只要答对4个即给满分4分 其它观点只要合理或有效,也给分。4 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答案要点 1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包括不同的层次,而且这些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