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系统强化阶段刑法二卷 I

发布 2024-01-16 02:50:12 阅读 7751

单选题:共( 20 )道

题目: 第 1 题 (id: 21603 ) 洪某教唆周某从窗外开枪射击杀死屋内的黄某,但是周某把黄某花了10多万买来的蜡像当成黄某,开了十几枪,导致蜡像完全毁损。

关于二人的行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选项: a. 洪某和周某成立故意杀人罪(未遂)的共同犯罪。

b. 洪某是故意杀人罪的教唆犯。

c. 周某另外成立故意毁坏财物罪九天考资。

d. 洪某对毁坏黄某家财物的行为不承担刑事责任。

正确答案: c

参考解析:

洪某、周某都具有杀人的故意,分别实施了杀人的教唆行为和实行行为,故二人成立故意杀人罪的未遂。由于周某对毁坏蜡像没有故意,所以不成立故意毁坏财物罪。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查看评论(0)

题目: 第 2 题 (id: 21621 ) 甲、乙二人预谋,由甲驾驶摩托车载乙沿自行车道尾随骑自行车的的女青年丙,在车速较快的情况下,乙用力抢夺丙的右肩挎包,并加速逃离现场。

其夺包行为致丙当场摔倒,因重度脑损伤死亡。甲、乙构成:

选项: a. 抢劫罪。

b. 抢夺罪。

c. 抢夺罪和过先致人死亡罪。

d. 抢夺罪和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

正确答案: a

参考解析:

关于a选项。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劫、抢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1条的规定,驾驶机动车、非机动车夺取他人财物行为的定性,对于驾驶机动车、非机动车(以下简称“驾驶车辆”)夺取他人财物的,一般以抢夺罪从重处罚。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应当以抢劫罪定罪处罚:

(1)驾驶车辆,逼挤 、撞击或强行逼倒他人以排除他人反抗,乘机夺取财物的;(2)驾驶车辆强抢财物时,因被害人不放手而采取强拉硬拽方法劫取财物的;(3)行为人明知其驾驶车辆强行夺取他人财物的手段会造成他人**的后果,仍然强行夺取并放任造成财物持有人轻伤以上后果。所以甲、乙二人驾驶摩托车夺包行为致丙当场摔倒,因重度脑损伤死亡的行为,成立抢劫罪。因此,a选项正确。

关于b选项。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劫、抢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1条的规定,驾驶机动车、非机动车夺取他人财物行为的定性,对于驾驶机动车、非机动车(以下简称“驾驶车辆”)夺取他人财物的,一般以抢夺罪从重处罚。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应当以抢劫罪定罪处罚:

(1)驾驶车辆,逼挤、撞击或强行逼倒他人以排除他人反抗,乘机夺取财物的;(2)驾驶车辆强抢财物时,因被害人不放手而采取强拉硬拽方法劫取财物的;(3)行为人明知其驾驶车辆强行夺取他人财物的手段会造成他人**的后果,仍然强行夺取并放任造成财物持有人轻伤以上后果。所以甲、乙二人驾驶摩托车夺包行为致丙当场摔倒,因重度脑损伤死亡的行为,成立抢劫罪。因此,b选项错误。

关于c选项。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劫、抢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1条的规定,驾驶机动车、非机动车夺取他人财物行为的定性,对于驾驶机动车、非机动车(以下简称“驾驶车辆”)夺取他人财物的,一般以抢夺罪从重处罚。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应当以抢劫罪定罪处罚:

(1)驾驶车辆,逼挤、撞击或强行逼倒他人以排除他人反抗,乘机夺取财物的;(2)驾驶车辆强抢财物时,因被害人不放手而采取强拉硬拽方法劫取财物的;(3)行为人明知其驾驶车辆强行夺取他人财物的手段会造成他人**的后果,仍然强行夺取并放任造成财物持有人轻伤以上后果。所以甲、乙二人驾驶摩托车夺包行为致丙当场摔倒,因重度脑损伤死亡的行为,成立抢劫罪。因此,c选项错误。

关于d选项。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劫、抢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1条的规定,驾驶机动车、非机动车夺取他人财物行为的定性,对于驾驶机动车、非机动车(以下简称“驾驶车辆”)夺取他人财物的,一般以抢夺罪从重处罚。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应当以抢劫罪定罪处罚:

(1)驾驶车辆,逼挤、撞击或强行逼倒他人以排除他人反抗,乘机夺取财物的;(2)驾驶车辆强抢财物时,因被害人不放手而采取强拉硬拽方法劫取财物的;(3)行为人明知其驾驶车辆强行夺取他人财物的手段会造成他人**的后果,仍然强行夺取并放任造成财物持有人轻伤以上后果。所以甲、乙二人驾驶摩托车夺包行为致丙当场摔倒,因重度脑损伤死亡的行为,成立抢劫罪。因此,d选项错误。

查看评论(0)

题目: 第 3 题 (id: 21636 ) 王军因其女友熊某提出分手而怀恨在心,一日潜入熊某所开的按摩店内,从店内厨房寻到一把菜刀向熊某及其现任男友曾某一阵乱砍,将二人头部、手部、腿部多处砍伤(后经法医鉴定曾某构成重伤,熊某构成轻伤)。

在**过程中,熊某欲用手机报警,被王军追赶绊倒,手机掉地。王军在砍伤被害人后,临时起意当着熊某的面将该手机捡走。根据上述案情,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选项: a. 王军构成故意伤害罪。

b. 王军构成抢劫罪。

c. 王军构成故意伤害罪和抢劫罪,应当数罪并罚。

d. 王军构成故意伤害罪和抢夺罪,应当数罪并罚。

正确答案: c

参考解析:

本题中,王军为了报复熊某,而实施伤害行为,符合故意伤害罪构成要件。其捡走手机的行为是在**之后,对被害人的暴力威胁仍然存在,且熊某尚未丧失知觉,其利用被害人不能反抗、也不敢反抗的处境,临时起意捡走手机,符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劫、抢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第8条的规定,行为人实施伤害、**等犯罪行为,在被害人未失去知觉,利用被害人不能反抗、不敢反抗的处境,临时起意劫取他人财物的,应以此前所实施的具体犯罪与抢劫罪实行数罪并罚;在被害人失去知觉或者没有发觉的情形下,以及实施故意杀人犯罪行为之后,临时起意拿走他人财物的,应以此前所实施的具体犯罪与盗窃罪实行数罪并罚。所以对王军应当以故意伤害罪和抢劫罪实行数罪并罚。

因此,abd选项错误,c选项正确。

查看评论(0)

题目: 第 4 题 (id: 21660 ) 某甲为一国有公司的董事长,其朋友某乙对其钱财垂涎已久,一日趁某甲家人疏忽之际,将其不满2周岁的幼儿偷走,然后向某甲勒索现金30万元。

某甲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安人员遂追捕某乙。某乙见勒索未成,将幼儿杀害。对于某乙该如何处理?

选项: a. 按拐卖儿童罪的结果加重犯论处。

b. 按绑架罪论处。

c. 按绑架罪和故意杀人罪二罪论处,数罪并罚。

d. 按故意杀人罪论处。

正确答案: b

参考解析:

关于a选项。拐卖儿童罪,是指以出卖为目的,拐骗、绑架、收买、贩卖、接送、中转儿童的行为。拐卖儿童罪要求必须以出卖为目的,否则不构成此罪。

本题中,乙偷盗幼儿的行为不具有出卖的目的,不构成拐卖儿童罪。因此,a选项错误。

关于b选项。绑架罪,是指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或者绑架他人为人质,或者以勒索财物为目的偷盗婴幼儿的行为。根据《刑法》第239条的规定,以勒索财物为目的偷盗婴幼儿的,视为绑架的一种特殊形式以绑架论处。

因此,b选项正确。

关于cd选项。根据《刑法》第239条的规定,以勒索财物为目的偷盗婴幼儿的,视为绑架的一种特殊形式以绑架论处。结果加重犯,是指法律规定的一个犯罪行为(基本犯罪),由于发生了严重结果而加重其法定刑的情况。

杀害被绑架人是绑架罪的一个加重结果,不定故意杀人罪。因此,cd选项错误。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查看评论(0)

题目: 第 5 题 (id: 21675 ) 乙女听说甲男能将10元变成100元,便将家里的2000元现金交给甲,让甲当场将2000元变成2万元。

甲用红纸包着2000元钱,随后“变”来“变”去,趁机调换了红纸包,然后将调换过的红纸包交给乙,让乙2小时后再打开看。乙2小时后打开,发现红纸包内是餐巾纸。甲的行为构成何罪?

选项: a. 盗窃罪

b. 诈骗罪

c. 侵占罪

d. 抢夺罪

正确答案: a

参考解析:

关于ab选项。本题的关键在于诈骗罪与盗窃罪的区别。尽管盗窃罪与诈骗罪都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侵犯财产罪,但一般来说,从非法取得公私财物的手段上不难加以区分,盗窃罪是通过秘密窃取的手段,诈骗罪是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手段。

即区分两罪的关键是看被害人是否因受骗而自愿将财物交付给行为人。此外,对于行为人施用骗术,转移被害人的注意力,在其未发觉的情况下取走其财物的,应定为盗窃罪,因为这里行为人施用骗术只是为了给其窃取被害人财物创造方便条件,与并不是采用诈骗的方法获取财物。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

关于c选项。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或者将他人的遗忘物、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或者拒不交出的行为。本题中,甲并没有取得财物的合法占有权,财物一直处于乙女的占有之下,所以甲不构成侵占罪。

因此,c选项错误。

关于d选项。抢夺罪,是指暴力公然夺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本题中,甲不具有抢夺罪的故意和行为,不构成抢夺罪。因此,d选项错误。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查看评论(0)

题目: 第 6 题 (id: 21738 ) 私营公司财务人员田某在某银行为本公司办理100万元贷款时,趁人不备,将同在该银行办理贷款业务的甲公司有关印章盖在事先准备好的一张空白转账支票上。

随后,田某将该支票填写50万元的转账金额,指使他人用该支票将甲公司账户上的50万元转到事先开立的账户上,并从该账户上取走现金49万元。田某的行为构成:

选项: a. 盗窃罪。

b. **罪。

c. 职务侵占罪。

d. 票据诈骗罪。

正确答案: d

关于ad选项。《刑法》第194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进行金融票据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明知是伪造、变造的汇票、本票、支票而使用的;(二)明知是作废的汇票、本票、支票而使用的;(三)冒用他人的汇票、本票、支票的;(四)签发空头支票或者与其预留印鉴不符的支票,骗取财物的;(五)汇票、本票的出票人签发无资金保证的汇票、本票或者在出票时作虚假记载,骗取财物的。”本题中,田某的行为属于上述第三项规定的“冒用他人支票”的情况,成立票据诈骗罪。因此,a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

2024年系统强化阶段刑法二卷 I

单选题 共 20 道 题目 第 1 题 id 21603 洪某教唆周某从窗外开枪射击杀死屋内的黄某,但是周某把黄某花了10多万买来的蜡像当成黄某,开了十几枪,导致蜡像完全毁损。关于二人的行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选项 a.洪某和周某成立故意杀人罪 未遂 的共同犯罪。b.洪某是故意杀人罪的教唆犯。c.周...

2024年系统强化阶段民法二卷 M

题目 第 1 题 id 22495 海南某农场与某销售公司签订了一项菠萝买卖合同,并约定在买方所在地交货,但在运输途中由于遇到百年不遇的洪水,耽搁了行程,致使到货时菠萝已腐烂过半,那么,相关的违约责任和货物毁损灭失的风险应如何承担?选项 a.由于不可抗力,农场不承担违约责任,但货物毁损灭失的风险仍应...

2024年系统强化阶段理论法学 i

题目 第 1 题 id 18911 公民某甲旅居国外,在回家探亲期间碰巧其家乡在选举县人大代表,则某甲 选项 a.可以参加选举b.不可以参加选举。c.经选举委员会同意可以参加选举 d.经全体选民过半数同意可以参加选举。正确答案 a 参考解析 根据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 第6条第3款的规定 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