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上海卷高考作文题目点评

发布 2024-01-16 10:05:13 阅读 3412

2019-06-07 14:35:46

点评人:杨帆。

今年上海卷的高考作文题,还是延续了自2024年以来的材料作文的形式。在主题内容上,也是体现出了上海的一贯特色,即关注人与世界(社会,自然,自我,他人)的关系,希望考生能够立足自身,打开眼界,全面辩证地去看待问题。

若说差异,与前两年对“同一现象”的不同认识和理解有所不同,与18年关注“人与人”(需要与被需要)的着眼点也有所改变,“中国味”,文化视野更宏大一些。

命题给出的材料,一眼看去,门槛并不高,“我”感受到了**的“中国味”,进而有意识地寻找“中国味”。相信不少考生考前会准备很多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素材,感觉手中有料,可以大书特书什么是中国味,如何来弘扬中国文化特色了。但命题者预设的“思路”,并未到此止步。

“寻找‘中国味’”仅仅是表层,如何由现象到道理,由道理再来指导我们认识世界,这才是命题者在第二段材料给出的重点:“启发人们如何去认识事物”。认识**的的中国味,到寻找各种(绘画,文学,建筑,民俗、语言……)中国味,关键是“如何认识”,即方法是什么。

方法,在“倾听不同国家的**”“接触接收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这两句话中给出了提示。“不同”,意味着存在差异,各有特色;认识到这种不同,需要比较,需要广博的见识;在比较中发现彼此的特色,需要“倾听”“接收”——我”,“我们”不能堵住耳朵,蒙住双眼,而应该在开放包容的心态下,去感受,去认知。只有见过他国异域的风格特色,领会了世界的多姿多彩,才能明白“中国味”——中国特色是什么。

寻找中国味,当然要立足传统,植根中国,也需要放眼世界,求同,存异,在这样的过程中,自身独有的“味道”才能彰显。

所以,这个题目的写作思路,可以按照材料的提示引导,层层推进:

**的“异国味”与“中国味”

其他领域的“异国味”与“中国味”

如何发现彼此的不同。

确立寻找“中国味”的方法。

推而广之,认识事物的方法是什么。

在这一过程中,认识自我与认识他者的关系。

当然,文无定法,这只是一种角度,一条思路,仅供参考。

2024年浙江卷高考作文题目

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 有字之书 一本是 无字之书 一本 心灵之书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对作家的观点加以评说。自拟题目,写一篇的作文 王家卫在 一代宗师 中有言 见天地,见自己,见苍生。这与一位作家的 人生三书 论不谋而合。读 有字之书 即见天地万物的运行之理,读 无字之书 即见芸芸苍...

2019福建高考作文题目

战国之时,齐有孟尝田文,赵有平原赵胜,楚有春申黄歇,魏有信陵无忌。当是时,有志之士投之则中,未有不得意之人。余以为弗是也,孟尝之徒独养鸡鸣狗盗之徒,未有匡扶国家之才贤。是故苏秦散尽资才而不说听其言,后起六国而权倾天下。曩时其所孜孜求之而不得,当时尽有矣 曩时其所躞蹀之公卿门,当时尽开矣。富埒人主,权...

2024年江苏卷高考作文题目 智慧

作文题目 智慧是一种经验,一种能力,一种境界。和大自然一样,智慧也有他自己的样子。请以此写一篇不少于的作文,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作文解析 适用文体 记叙文。考查点 化虚为实,化大为小。智慧是一种借助自身知识 经验在不同环境中随机应变的能力。立意角度 略。难度系数 立意解析 1 审题。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