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全国卷一 历史

发布 2024-01-16 11:05:14 阅读 4186

2024年高考文综(全国卷一)历史部分解析。

12.古人在分析姓氏起源时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字,则孟孙叔孙;氏于居,则东门北郭。”由此推论,司马、司徒等姓氏应源自。

a.官名b.爵名c.谥号d.行业【答案】a

考查目标】通过分析姓氏起源考查历史推理能力。

解析】根据题干:以国名为氏──齐鲁秦吴,以居住地为姓——东门北郭;司马、司徒等属于古代官职的名称,所以这些姓氏应源自官职;故a正确。

13.“四面楚歌”典出楚汉战争。西汉初期,“楚歌”在社会上风行一时。这主要是因为a.南方经济的影响b.统治集团的更替c.北方文化的衰落d.民族融合的结果【答案】b

考查目标】考查西汉歌舞艺术的知识和考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析】“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来自南方的刘邦集团建立的西汉取代秦朝成为全国性政权,南方的楚文化也在社会上风行开来;秦汉时期北方是全国的经济文化中心,所以a、c错误;楚歌楚舞具有浓郁的南方地域特色,d错误;故b正确。

14.南朝秀美灵动,北朝刚健雄浑,南北文化共同孕育了唐代文化的新气象。以下最能体现南方文化特征的是a.初唐书法b.秦王破阵曲c.飞天壁画d.唐三彩【答案】a

考查目标】考查对唐朝文化特色的理解。

解析】唐朝文化汇合了南朝的秀美灵动和北朝的刚健雄浑,初唐书法三大家主要受东晋王羲之的影响,因此初唐书法能体现南方文化的特征;秦王破阵曲受西域的影响;敦煌壁画飞天受印度半岛和中亚文化的影响;唐三彩器物形体圆润、饱满,体现唐代艺术的丰满、健美、阔硕的特征,因此并不能体现出南方文化“秀美灵动”的特征;故a正确。15.

影响表2汉代至宋代南北方户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朝代时间长短b.王朝力量强弱c.疆域面积大小d.经济格局变化【答案】d

考查目标】考查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知识和考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析】中国古代是农耕经济,经济的发展主要靠劳动力的投入,人口的多少体现了经济的发展程度,随着江南的开发,经济重心转移到了南方,南方户数也远远超过了北方;a、b、c主要是影响全国的总户数;故d正确。16.辽与西夏分别是契丹与党项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两者的相似之处是a.两族均源出秦汉时期的东胡b.

创立政权在宋朝建立之后c.仿汉字结构创制本民族文字d.均曾与北宋结为兄弟之国【答案】c

考查目标】考查宋夏、宋辽民族关系的知识和考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

解析】契丹族是秦汉时东胡的一支,而党项族是羌族的一支,排除a;契丹族先于北宋在916年建国,排除b;宋辽在澶渊之盟中约为兄弟之国,而在宋夏议和时北宋册封元昊为夏国主,夏对宋称臣,排除d;而契丹族和党项族都仿照汉字创立了本民族的文字,故c项符合史实。

17.2024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这表明当时的中国a.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b.“**上国”规制受到冲击c.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d.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答案】b

考查目标】考查中西文化交汇和对中国的近代化进程的理解。

解析】称外国为“夷”是清朝以“**上国”自居的盲目自大心理的体现,《天津条约》规定对大英国官民不能称夷,说明“**上国”规制受到冲击;从清**来说,并没有形成与列强平等交往的观念;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有限,也没有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即使随后的洋务派也只推崇西方的先进军事技术;故b正确。

18.2024年,李大钊撰文指出:“孔子者,历代帝王**之护符也;宪法者,现代国民自由之**也;**不能容于自由,即孔子不当存于宪法。今以**护符之孔子,入于自由**之宪法,则其宪法将为萌芽**之宪法,非为孕育自由之宪法也。

”李大钊在此强调的是。

a.批判封建皇权b.反对尊孔复古c.捍卫《临时约法》d.倡导科学精神【答案】b

考查目标】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知识和考生提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解析】解题关键是把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放在具体的历史条件下分析:材料中李大钊把斗争矛头直指孔子,是反对北洋军阀“尊孔复古”的思想;故b正确。

19.抗日战争期间某战役后,《新华**》刊载一位中国将领的谈话:“我军对于一城一寨之得失,初不以为重,主在引敌深入,使其兵力分散,而予敌主力以打击。”以下战役符合上述特征的是a.淞沪会战b.百团大战c.台儿庄战役d.平型关战役【答案】c

考查目标】考查抗日战争中部分重大战役军事作战方针的知识和考生调动知识说明问题的能力。

解析】徐州会战中,一路日军孤军深入台儿庄被我军包围歼灭;淞沪会战中中**队节节抗击,最后日军占领上海;百团大战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把深入敌后根据地的日伪势力赶出根据地;平型关大捷是伏击日军的运输队;a、b、d都不存在诱敌深入的战术;故c正确。20.法国人达尔让松在18世纪中期写道:“委托给大臣们的事务漫无边际。

没有他们,什么事也办不了,只有通过他们,事情才能办成:如果他们的知识与他们庞大的权力有距离,他们便被迫将一切交给办事员办理。”上述材料说明,当时的法国a.**王权强化b.办事人员权力上升c.国王权力旁落d.社会等级壁垒森严【答案】a

考查目标】考查18世纪中期法国政治状况的知识和考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析】解题关键是正确把握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法国大革命前夕是王权强化时期,材料反映出大臣们按国王的旨意办事,一切人都为国王服务;因此a正确。

21.2024年费城会议制定的《美利坚合众国宪法》规定:合众国不得授予贵族爵位。这反映了美国宪法的主要原则是a.民主主义b.平等主义c.自由主义d.共和主义【答案】d

考查目标】考查对历史现象的比较分析能力。

解析】当时世界上有贵族爵位的国家,英国是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法国是封建君主**,美国宪法规定不得授予贵族爵位,是反对君主制,维护共和制度,体现了共和主义原则;故d正确。

22.19世纪中期的一位英国记者报道:“没有一个曼彻斯特的工人没有钟表,这是他们须臾不可离开的东西(他们)最通常的物品是那小小的荷兰机械。有一个忙碌的摆,一整个世界面前公开而公正地摆动着。

”这一材料表明,当时的曼彻斯特a.钟表工业非常发达b.工厂纪律严格c.工人消费水平较高d.贫富差距缩小【答案】b

考查目标】考查工业革命影响的知识和考生对历史现象的分析能力。

解析】伴随工业革命,把工人集中起来进行生产的工厂大量出现,这种机器大生产要求有严格的生产组织纪律,工人人人都有钟表,正是其体现;故b正确。

23.拉尔夫·达伦道夫在2024年写道,20世纪“在相当大程度上为各种**所主宰,导致热战冷战不断,但20世纪同时也是一体化的起源”;全球化开始“主导人们的生活、想象和恐惧”,人们不得不“从全球的角度去思考,以回应这一日益全球化的现实”。达伦道夫在这里强调的是,20世纪。

a.全球剧变令人忧虑b.国家之间对坑激烈c.世界联系日益密切d.****逐渐缓和【答案】c

考查目标】考查全球化的知识和考生提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解析】由材料中的“全球化主导人们的生活、想象和恐惧”,不得不“从全球的角度去思考,以回应这一日益全球化的现实”,可知这里强调的是全球化的实质,即全球联系的日益密切,故选择c项。37.(32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从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开始,控制自耕小农,据以征收赋税、调发力役,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公元780年,唐朝推行以“资产为宗”的两税法。在此之前,历代的赋税征收,或据田亩,或按人口,或据户头,收取粮食、丝绢等实物,有时亦收取钱币,名目与内容时有变化,税额也各有不同,但无不以个体农户为基础。

清查户口、人丁,尽可能抑制豪强兼并土地,防止自耕小农破产,均是历代一以贯之的政策。两税法实施后的一千多年中,按资产收税,收取货币,成为赋税变化的主流。这也是明代“一条鞭法”、清代“摊丁入亩”等制度的主要内容。

土地占有量是核定资产、征收赋税的首要依据,土地兼并不再是**关注的主要问题,对土地实际占有状况的清查与登记成为**经济管理的重要活动。──据李剑农《中国经济史稿》等材料二。

材料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今年在全国彻底取消农业税,标志着在我国实行长达2024年的这个古老税种从此退出历史舞台,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变革。

---摘自温家宝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的《**工作报告》(2024年3月5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税法实施前后中国古代赋税征收的特点及变化的原因。(1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50—2024年我国农业税占农业实产量比例的变化趋势及主要原因。(10分)(3)根据材料。

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我国取消农业税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变革”的认识。(8分)【考查目标】该题从税制改革切入,考查中国古代和现代历史上的赋税知识和考生的文科综合能力。

解析】解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审清题意,把材料的信息与所学的知识有机结合,准确作答。第一问两税法实施前后中国古代赋税征收的特点,根据材料一从征税依据和征税方式归纳出变化特点;变化的原因联系两税法实施的原因从经济形势变化和**调整税制的目的等角度思考。第二问说明1950—2024年我国农业税占农业实产量比例的变化趋势,从材料二的数据可知是呈下降趋势;分析主要原因:

先分析农业税比例高的原因,再分析农业税比例降低的原因。第三问谈认识,从能取消农业税的原因和取消农业税的意义等角度分析。【答案】(1)特点:

两税法实施以前,以自耕小农,人丁为主要征收对象,以征收实物为主;两税法实施以后,逐渐以土地为主要征收依据,以征收货币为主。

原因:土地兼并趋势难以遏止,小农破产,租佃关系成为普遍现象;生产区域性特征日益显著,商品经济不断发展;**适时调整税收政策,保证财政收入。

2)变化趋势:总体呈下降趋势,中间略有反复。

主要原因:建国初期,百废待兴,加上抗美援朝等需要,农业税比例较高,随后,国家采取重点发展工业的政策,需要农业的支持;“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受高指标和浮夸风等因素影响,农业税比例略有上升;此后,国民经济进入调整阶段,农业生产以恢复和稳定为主,农业税比例明显降低。

3)取消农业税是党和**长期努力,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经济结构改革,综合国力增强的结果,长达2024年的农业税的取消,意味着中华文明从传统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标志着国家政策的重大转变;由农业支持工业到工业反。

哺农业,由重视积累,优先发展到关注民生,共享改革成果,由重视城市建设到强调城乡统筹发展;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

39.(20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历史加快了从分散走向整体的进程。洲际**是近代世界不同地区之间经济与文化联系的主要内容之一。三角**兴起于16世纪,在17一18世纪成为最重要的洲际**,因涉及欧洲、非洲和美洲三地,且其主要商路连接成三角形,故称“三角**”。

满载着枪支、纺织品、铁器和奢侈品等货物的商船,从利物浦等欧洲港口“出程”;到达非洲后,用上述商品交换被掠来的非洲黑人,然后经大西洋西航美洲,此为“中程”;商船到达美洲后,以这些黑人换取蔗糖、咖啡、烟草、棉花等物品,再运回欧洲,此乃“归程”。一次三角**的航程,大约需时半年,可做三笔生意,获得数倍的利润。利物浦等城市因此兴盛起来。

──据艾里克·威廉斯《资本主义与奴隶制度》等。

材料三。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

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马克思《资本论》

英国资产阶级将被迫在印度实行的一切,既不会使人民群众得到解放,也不会根本改善他们的社会状况,因为这两者不仅仅决定于生产力的发展,而且还决定于生产力是否归人民所有。但是,有一点他们是一定能够做到的,这就是为这两者创造物质前提。──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

我们党领导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要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人在三角**中充当的角色,并说明三角**兴起的历史背景。(8分)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角**的历史影响。(l2分)

考查目标】考查早期殖民掠夺——三角**的知识和考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析】第一问从欧洲人在“出程”、“中程”、“归程”的作用归纳出其在三角**中充当的角色;三角**兴起的历史背景从经济根源、交通和技术条件等角度分析或从必要性和可能性上分析。第二问三角**的历史影响从对非洲、美洲、欧洲的影响和对三个地区共同影响做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

答案】(1)角色:商人;奴隶贩子;殖民者。

历史背景:航海技术发展,新航路开辟;海外殖民扩张,新大陆开发,扩展海外**的需求。

2)导致非洲丧失大量劳动力,阻碍了非洲社会经济的发展;美洲出现黑人奴隶制,为新大陆开发提供了劳动力;促进了欧美资本原始积累,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客观上有利于欧美非三大洲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和近代整体世界的形成。

2019 全国卷一 历史

2009年高考文综 全国卷一 历史部分解析。12 古人在分析姓氏起源时说 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字,则孟孙叔孙 氏于居,则东门北郭。由此推论,司马 司徒等姓氏应源自。a 官名b 爵名c 谥号d 行业。答案 a考查目标 通过分析姓氏起源考查历史推理能力。解析 根据题干 以国名为氏 齐鲁秦吴,以居住地为...

2019高考历史全国卷一41题范例

答案范例一 主题 14 17世纪新航路开辟影响中西方社会发展。论证 政治 中国封建 制度下闭关锁国,开始遭到西方侵略 西方以英国为代表的新秀国家开始在亚洲 美洲开展殖民活动,建立殖民统治 经济 中国仍以传统农产品茶叶赚取美洲 说明仍以封建自然经济为主体 西方向外扩张寻求手工业品市场 原料与资本,促进...

2024年全国卷 历史试题评析

2014年全国卷 历史试题评析。作者 张秀梅。文理导航 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4年第10期。2014年甘肃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是继去年以来我省第二年使用新课程卷。今年的高考试题延续了去年的风格,保持了高考命题的稳定性和连贯性。作为高中毕业班的历史老师,我对全国卷 有以下几方面的认识。一 试题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