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反安全生产法的法律责任

发布 2024-01-18 13:50:03 阅读 7881

第六章违反安全生产法的法律责任。

对违反安全生产的违法行为,就要追究法律责任。法律责任包括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安全生产法》在“法律责任”一章,法律责任的追究作了详细的法律规范。

第一节法律责任概述。

对于违反安全生产制度或安全生产法规规定而导致的责任事故,事故责任者就要承担法律责任。法律责任包括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刑事责任,责任者究竟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取决于责任者在安全事故中的违法行为性质及违法行为所产生的危害后果。本节主要论述违法行为、法律责任的有关概念、构成要件、追究原则等,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违反安全生产法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

一、安全责任与事故责任。

“责任”一词有三重涵义:其一,使人担当起某种职务和职责;其二,份内应做之事;其三,做不好份内应做的事,因而应承担的过失。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责任”:

第一,份内应做之事;第二,未做好份内应做之事所应受的谴责和制裁。人们的角色是多重的,在不同的生活领域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具有不同性质的责任。安全责任是人们在安全生产活动中的责任,它是行为主体的份内应做之事。

如安全生产责任制就是安全责任的具体体现,要求每人必须履行,即做好安全生产份内应做之事。如果安全责任没有履行好而导致安全事故,那么就会因没有做好份内之事而受到谴责和制裁。我们把因安全事故而受到谴责和制裁称为安全事故责任,它是一种后果责任。

安全责任与事故责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安全责任是规定人们在安全生产中应做之事,其通常按“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设定,将安全生产的职责划定为每个人份内应做之事,即成为每个人的安全责任。如果某人的安全责任没有做好,可能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不发生事故,那么对他的谴责与制裁主要通过行政手段给予制裁;另一种是导致事故,这时候他的安全责任就转变为事故责任,对事故责任的追究就是法律手段,包括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的追究。

二、违法行为与法律责任。

1.违法行为。

违法行为,是指具有法定责任能力的组织或个人,违反法律规定所实施的行为。某行为是否构成违法主要看它是否具备以下条件:①行为侵犯了我国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②行为违反了我国法律的规定;③行为的实施者具有法定的责任能力;④行为的实施者在主观上有过错。

根据违法行为性质的不同,一般可将违法分为以下几种:

1)行政违法行为。行政违法也属一般违法,是指违反行政管理法规依法应承担行政责任的行为。如违反安全审批制度,给不符合安全条件的项目给予审批;违反安全生产管理规定,不履行安全生产职责等。

2)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属于一般违法,是指违反民事规范依法应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其典型形态是侵权行为和违约行为。经营者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大多属这种情况。

3)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属于严重违法。也称犯罪,是指触犯刑律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犯罪与其他违法的区别,不仅在于犯罪对社会危害的量比其他违法要大,而且这种量已经引起了质的变化。

(4)违宪行为。违宪行为是指违反宪法的行为。这是一种特殊的违法行为,具有特定的主体和内容,通常包括两种情况:

一是国家机关制定与宪法相抵触的规范性文件的行为;二是国家领导人的公务活动违反宪法的规定。

2.法律责任。

法律责任是指违法行为人对违法行为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这里违法行为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其中,自然人概念涵盖特定身份的自然人,法人包括机关法人、企事业法人、社团法人和其他合法组织。

法律责任与违法行为存在密切联系。法律责任与违法行为是一种因果关系,违法行为是产生法律责任的原因和依据,而法律责任是违法行为引起的后果。没有违法行为的发生,就不会也不应该有法律责任的出现。

只有实施了某种违法行为,才谈得上追究法律责任。

法律责任具有强制性,法律责任的认定和归宿是国家权力运行的具体体现,是国家对责任者的财产或人身自由的强行限制或剥夺。

3.法律责任种类。

由于法律责任基于违法行为而产生,故法律责任的种类也与违法行为的种类相对应,亦即行为人实施了何种违法行为,就需承担何种法律责任。因此,法律责任分为如下类型:

(1)行政责任。行政责任是指行为人因违反行政管理法规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行政责任一般分为职务过错责任和行政过错责任,前者是指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执行公务中因滥用职权或违法失职行为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后者是指行政管理相对人因违反行政管理法规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在我国,认定和追究行政责任的主体主要是国家行政管理职能部门。

(2)民事责任。民事责任是指行为人违反自己的民事义务或侵犯他人的民事权利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民事责任主要表现为财产责任,并带有明显的补偿性质。

同时,民事责任的范围应与民事违法行为所造成的权利损害相对应,以使受害人的权利损失得到恢复或补偿。

(3)刑事责任。刑事责任是指行为人实施了刑事违法行为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由于刑事违法的违法性质最为严重,故刑事责任也最为严厉。

在我国,认定和追究刑事责任的主体只能是国家审判机关即各级人民法院,承担刑事责任的主体只能是刑事违法者本人,而不能牵连他人。

(4)违宪责任。违宪责任是指因违宪行为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由于违宪行为与行使国家权力相联系,因而违宪责任的主体只能是国家机关和国家重要领导人。

且违宪责任的追究程序和责任形式亦有别于其他法律责任。从某种意义上说,违宪责任兼有法律责任和政治责任的双重内涵。

三、法律责任构成要件。

四、追究法律责任的原则。

第二节安全生产法的法律责任规定。

承担法律责任是法律强制约束力的体现,任何一部法律,它不仅规范人们该怎么做,而且还要规定如果不这么做就要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后果。《安全生产法》对违反本法的行为所应承担的行政责任、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做了详细的规定,充分体现了《安全生产法》的法律强制约束力。

一、法律责任规定内容。

《安全生产法》对违反本法的违法行为主体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做了详细的规定,从第77条至第93条和第95条,都是关于追究违法主体法律责任的规定。为了便于学习掌握,按法律责任类型、违法主体、违法内容、法律责任进行归纳,详见表6—1所示。第94条是关于执法主体的规定,因此没有列入表中。

表6—1 《安全生产法》法律责任规定内容。

二、主要法律责任及执法主体。

《安全生产法》规定的法律责任包括行政责任、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

1.行政责任。

行政责任是指行为人因违反有关法律、法规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行政责任一般分为职务过错责任和行政过错责任,前者是指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执行公务中因滥用职权或违法失职行为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后者是指行政管理相对人因违反行政管理法规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安全生产法》第77条至93条对违反本法的行为的行政处分或处罚做了规定,构成职务过错责任的行为人主要包括**与安全生产有关的工作人员,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构成行政过错责任的行为人包括生产经营单位及其负责人、管理人员、从业人员,中介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等。

行政责任制裁方式分为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两种,对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行政处分分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降职、撤职、开除留用察看、开除八种;对于企业职工的行政处分分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降职。

留用察看、开除七种,并可给予一定的罚款。行政处罚的种类包括警告、通报批评、限期改正等申诫罚;责令停止生产经营活动、停建、关闭,吊销营业执照、取消资格、除名等行为罚;罚款、没收财产等财产罚。

2.刑事责任。

刑事责任是指行为人实施了刑事违法行为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由于刑事违法的违法性质最为严重,故刑事责任也最为严厉。在我国,认定和追究刑事责任的主体只能是国家审判机关即各级人民法院,承担刑事责任的主体只能是刑事违法者本人,而不能牵连他人。

《刑法》规定中,与安全事故罪有关的犯罪主要有:①危害公共安全罪:重大飞行事故罪、铁路运营安全事故罪、交通肇事罪、重大责任事故罪、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危险物品肇事罪、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教育设施重大安全事故罪、消防责任事故罪;②渎职罪:

包括滥用职权罪、玩忽职守罪;③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包括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产品罪;④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

《安全生产法》法律责任

法律责任是国家管理社会事务所采用的强制当事人依法办事的法律措施。依照 安全生产法 的规定,各类安全生产法律关系的主体必须履行各自的安全生产法律义务,保障安全生产。安全生产法 的执法机关将依照有关法律规定,追究安全生产违法犯罪分子的法律责任,对有关生产经营单位给予法律制裁。一 安全生产法律责任的形式。...

企业安全生产法律责任

序号12安全生产法律责任遵章守法要求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要求。具体内容。1 必须遵守相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2 将相关法规要求转化为公司管理制度,贯彻到工作中去1 企业应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2 明确各职能部门安全职责3 明确各岗位安全生产职责。主要负责人安全履职责任要求。1 组织建立健全本单位的安全生...

违反安全生产法的刑事责任

刑事责任概述。刑事责任是国家刑事法律的规定犯罪行为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也就是说,任何公民法人实施了违反刑事法律的行为,都要承担因其行为所造成的法律后果。犯罪与刑事责任是紧密联系的,认定犯罪的目的,就是为了追究行为的刑事责任。凡是犯罪行为都是应当负刑事责任的。1.犯罪的概念。我国刑法规定,犯罪是指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