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安全生产基础知识

发布 2024-01-19 04:50:07 阅读 2188

第一部分安全技术基础知识。

一、电气安全技术。

1、电气事故的种类。

电,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带来了危险。毁坏设备,引发火灾,还会造**身**事故。电气事故主要包括电流伤害事故、电磁伤害事故、雷电事故、静电事故和某些电路故障事故。

职工安全生产基础知识。

第一部分安全技术基础知识。

一、电气安全技术。

1、电气事故的种类。

电,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带来了危险。毁坏设备,引发火灾,还会造**身**事故。电气事故主要包括电流伤害事故、电磁伤害事故、雷电事故、静电事故和某些电路故障事故。

1)电流伤害事故。

电流伤害事故俗称触电,电流伤害又分电击和电伤。电流通过人体内部的触电称为电击,电击会使肌肉发生抽搐,如果不能立刻脱离电源,电流将伤害到神经中枢,引起呼吸困难,心脏麻痹,以致死亡。由于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和机械效应引起的对人体的伤害叫做电伤。

电伤包括灼伤**、电烙印和**金属化三种。

2)电磁场伤害事故。

电磁场伤害事故是人体在电磁场能量辐射作用下,受到的伤害。高频电磁场会严重伤害人体,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主要表现为神经衰弱症候群,如头痛、头晕、乏力、睡眠失调、记忆力减退等;高频电磁场还会影响心血管系统的正常工作。电磁场伤害引起的人体功能性改变,一般具有可复性特征。

3)雷电事故、静电事故和电路故障事故。

雷电事故属自然灾害。雷击可能毁坏建筑设施,伤及人、畜,造成火灾和**。

静电事故是指因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静电酿成的事故。静电最严重的危害是引起现场**性混合物发生**。另外,静电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电击。

电路故障本是设备事故,但设备事故往往会引发人身事故。例如,电线短路可能引**灾,从而造成重大人身事故等等。

2、电流对人体的伤害。

电流对人体的伤害是指电流通过人体内部产生的有害作用。电流通过人体会引起针刺感、痉挛、疼痛,血压升高、昏迷、心律不齐、心室颤动等症状。电流对人体伤害的程度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1)电流的大小。通过人体的电流越大,人体的生理反应越明显,危险就越大。

2)通电时间。通电时间越长,越容易引起心室颤动,危险性也就越大。另外,由于人体电阻因出汗等原因会降低,通电时间过长,导致通过人体的电流增加,电击的程度亦随之增加。

3)电流途径。通过心脏的电流会引起心室颤动,或使心脏停止跳动,导致触电者死亡。通过中枢神经的电流会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强烈失调致死。

通过头部的电流会使人昏迷,若电流太大,还会严重损害人脑致死。通过脊髓的电流,会引起截瘫。

4)电流种类。我国目前使用的交流电流称为工频电流,此外,还有直流电流、高频电流、冲击电流和静电电荷它们都会对人体产生不同程度的伤害。

5)人体状况。身体越强健,受电流伤害的程度越轻。

因此,触电时,女性比男性受伤害更重;儿童比**更危险。患病的人比健康的人遭受电击的危险性更大。

3、工人安全用电基本知识。

1)不要随便乱动车间内的电气设备。自己使用的设备、工具,如果电气部分出了故障,应请电工修理。不得擅自修理,更不得带故障运行。

2)自己经常接触和使用的配电箱、配电板、闸刀开关、按扭开关、插座、插销以及导线等,必须保持完好、安全,不得有破损或将带电部分裸露出来。

3)在操作闸刀开关、磁力开关时,必须将盖盖好。

4)电气设备的外壳应按有关安全规程进行防护性接地和接零。对接地和接零的设施要经常检查,保证连接牢固;接地和接零的导线没有任何断开的地方。

5)移动某些非固定安装的电气设备,如电风扇、照明灯、电焊机等时,必须行切断电源再移动。导线要收拾好,不得在地面上拖来拖去,以免磨损。导线被物体轧住时,不要硬拉,防止将导线拉断。

6)使用手电钻、电砂轮等手用电动工具时,必须注意如下事故:

必须安设漏电保安器,同时工具的金属外壳应进行防护性接地或接零。

使用单相的手用电动工具,其导线,插销、插座必须符合单三眼的要求;使用三相的手用电动工具,其导线、插销、插座必须符合三相四眼的要求。其中一相用于防护性接零。严禁将导线直接插入插座内使用。

操作时应戴好绝缘手套和站在绝缘板上。

不得将工件等重物压在导线上,防止轧断导线发生触电。

7)使用的行灯要有良好的绝缘手柄和金属护罩。灯泡的金属灯口不得外露。引线要采用有护套的双芯软线,并装有“t”型插头,避免插入高电压的插座上。

一般场所,行灯的电压不得超过36伏,在特别危险的场所,如锅炉、金属容器内、潮湿的地沟处等等,其电压不得超过12伏。

8)一般禁止使用临时线。必须使用时,应经过技安部门批准。临时线应按有关安全规定安装好,不得随便乱拉乱拽,还应在规定时间内拆除。

9)进行容易产生静电火灾、**事故的操作时(如使用汽油洗涤零件、擦试金属板材等等)必须有良好的接地装置,及时导除聚集的静电。

10)在雷雨天,不要走近高压电杆、铁塔、避雷针的接地导线周围20米之内,以免雷击时发生跨步电压触电。

11)发生电气火灾时,应立即切断电源,用黄砂、二氧化碳、四氯化碳等灭火器材灭火。切不可用水或泡沫灭火器灭火。因为它们有导电的危险。

救火时应该注意自己身体的任何部分及灭火器具不得与电线、电器设备接触,以防危险。

12)打扫卫生、擦拭设备时,严禁用水冲洗或用湿布擦拭电气设施,以防发生短路和触电事故。

13)建筑行业用电,必须按照《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安全技术规范》(jg-88)执行。

4、触电急救方法。

触电急救的基本原则是动作迅速、方法正确。

1)迅速脱离电源。

人体触电以后,可能由于痉挛或失去知觉等原因而紧抓带电体,不能自己摆脱电源。抢救触电者的首要步骤就是使触电者尽快脱离电源。

使触电者脱离电源的方法:

立即将闸刀打开或将插头拨掉,切断电源。要注意,普通的电灯开关(如拉线开关)只能关断一根线,有时关断的不是相线,并未真正切断电源。

找不到开关或插头时,可用绝缘的物体(如干燥的木棒、竹杆、手套等)将电线拨开,使触电者脱离电源。

用绝缘工具(如带绝缘的电工钳、木柄斧头以及锄头等)切断电线来切断电源。

遇高压触电事故,立即通过有关部门停电。

总之,要因地制宜,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快速切断电源,防止事故扩大。

2)现场急救方法。

当触电者脱离电源后,应根据触电者的具体情况迅速对症救护,力争在触电后1分钟内进行救治。(注一)

注一:国内外一些资料表明,触电后在一分钟内进救治的,90%以上有良好的效果,而超过12分钟再开始救治的,基本无救活的可能。

现场应用的主要方法是口对口人工呼吸和体外心脏挤压法,严禁打强心针。(注二)

口对口人工呼吸法:是用人工的方法来代替肺的呼吸活动,使空气有节律地进入和排出肺脏,供给体内足够的氧气,充分排出二氧化碳,维持正常的通气功能。

体外心脏挤压法:是指有节律地对心脏挤压,用人工的方法代替心脏的自然收缩,使心脏恢复搏动功能,维持血液循环。

注二:触电急救方法。

触电病人一般有以下四种症状,可分别给予正确的对症救治:

i、神志尚清醒,但心慌力乏,四肢麻木。

该类病人一般只需将其扶到清凉通风之处休息,让其自然慢慢恢复。但要派专人照料护理,因为有的病人在几小时后会发生病变而突然死亡。

ii、有心跳,但呼吸停止或极微弱。

该类病人应该采用口对口人工呼吸法进行急救。人工呼吸法可按下述口诀进行,频率是每分钟约12次:

清理口腔防堵塞,鼻孔朝天头后仰;

贴嘴吹气胸扩张,放开口鼻换气畅。

iii、有呼吸,但心跳停止或极微弱。

该类病人应该采用人工胸外心脏挤压法来恢复病人的心跳。一般可以按下述口诀进行,频率是每分钟约60~80次。

当胸一手掌,中指对凹膛;

掌根用力向下压,压下突然收。

iv、心跳、呼吸均已停止者。

该类病人的危险性最大,抢救的难度也最大。应该把以上两法同时使用,亦即采用“人工氧合”的方法。最好是两人一起抢救,如果仅有一人抢救时,应先吹气2~3次,再挤压心脏15次,如此反复交替进行。

二、机械安全技术。

各行各业使用着各种不同的机械,对机械安全的要求也不尽相同。机械安全有两层意思,一是指机械设备本身应符合安全要求,另一方面是指机械设备的操作者在操作时应符合安全要求。机械代替手工操作,能够改善劳动条件,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

但是,因为机械结构上有缺陷,组织布局不合理,操作时不遵守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就可能发生事故。

1、机械设备造成伤害事故的种类。

机械设备造成的伤害事故,一般有以下几种:

1)机械设备零、部件作旋转运动时造成的伤害。主要是绞伤和物体打击伤;

2)机械设备零、部件作直线运动时造成的伤害。这类事故主要有:压伤,砸伤,挤伤;

职工安全生产基础知识

第一部分安全技术基础知识。一 电气安全技术。1 电气事故的种类。电,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带来了危险。毁坏设备,引发火灾,还会造 身 事故。电气事故主要包括电流伤害事故 电磁伤害事故 雷电事故 静电事故和某些电路故障事故。1 电流伤害事故。电流伤害事故俗称触电,电流伤害又分电击和电伤。电流通过人体内部...

生产调度基础知识安全技术基础知识

第二章安全技术基础知识。第一节专业技术基础知识。一 生产调度基础知识。煤矿调度工作概述。调度室就是一个统一指挥和组织协调的工作机构,把企业各个业务部门 各个生产环节组织和协调起来,综合平衡,及时地反映和克服生产中的矛盾和薄弱环节,使生产能力得到充分发挥,使整个生产过程均衡地有节奏地进行。调度工作是企...

安全生产基础知识

一 什么是安全。安全泛指没有危险 不受威胁和不出事故的状态,而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是指不发生工伤事故 职业病 设备和财产损失的状况,也就是指人不受伤害,物不受损失。二 什么是安全生产。为保证生产顺利进行,通过人 机 环境的协调运作,消除或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因素。三 什么是安全管理。针对人们在生产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