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生产管理

发布 2024-01-19 14:20:05 阅读 9204

生产管理是一门科学,它既有科学的理论,也有丰富的实践。近现代的生产管理是经过一个历史发展过程的。现代意义上生产管理的理论与实践,是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开始的。

1. 泰勒“科学管理”制的产生。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美国工程师富里德瑞克泰勒(frederick 最先提出对生产实行“科学管理”的观点。他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首创了一种生产组织和工资制度,并总结出了操作合理化等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科学管理方法,俗称“泰勒制”。

它的内容主要有三点:

1)每个工人每天的生产量要根据操作规程和产量定额来确定。能够完成或超额完成定额的工人,才可以得到一天的工资和奖金。

2)操作合理化(时间与动作的研究)与定额制度等科学规则,属于管理范畴。

3)工人的职责是无条件地执行既定规则。

泰勒的“科学管理”是一把双刃剑,它确实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但同时也确实增加了劳动强度。

2. 福特移动装配线的诞生——精细分工、科学合作管理的开始。

1913年,美国福特汽车制造厂出现了一条移动装配线(流水线),它标志着机器时代,有规则的精细分工和密切合作管理,这一伟大创新的开始。原来装配一辆ford汽车的底盘,由一个工人完成,耗时12.5小时。

现在使用了自动化流水线,90分钟即可完成,效率提高了7倍。

3.“环境变化对产出影响”的霍桑实验。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美国社会学家埃尔顿梅奥(elton mayo)组织哈佛大学商学院的研究人员,进行了著名的“环境变化对产出影响”的霍桑实验,证明了照明度的大小对产出有明显的影响。这对以后企业的工作环境设计和激励机制设计,具有划时代的影响,成为现代企业管理起步性的标志。

4. 运筹学方法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在多变复杂的欧洲战场,有大量的战争人员、后勤人员和物资需要运输,因此出现了运输工具、运输人员的调度与决策问题。为了取得最优化的解决办法,研究人员开展了跨学科的以数学方法为基础的运筹学(operational research,or)研究。用定量方法来构建和分析管理,并求得数学意义上的最优化方案。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种or法,在企业、设计与研究单位得到了推广,用于设计方案比较、经济决策等方面。

5. mrp和mrpⅱ生产管理技术的推广。

mrp(material requirements planning)物料需求计划,是六十年代在美国开始出现的。它是应用计算机来计算物料需求和制订生产计划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早在二次世界大战前就提出了。

但当时缺少有效的计算工具,难以用手工计算的方式来处理大量的数据,因而无法推广。上世纪七十年代后,由于计算技术的发展,使mrp获得了生命力。1975年美国生产管理专家奥里奇(orliky)编写了有关mrp的专著。

美国ibm公司的怀特(wight)等人在应用实施mrp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初期的mrp能够根据相关的信息与数据,计算出相关物料需求的时间与数量,但它缺乏实施计划的功能保证。例如资源保证与信息反馈等。

因此只能用于货物订购方面,在生产管理中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故在实际应用中发展了一种mrpⅱ技术。

mrpⅱ(manufacturing resources planning)制造资源计划,它引进了资源计划与保证、生产计划与信息反馈,是一个制造业全面的生产管理系统。它不仅对生产过程进行管理与控制,还可以模拟企业计划经济效果,帮助管理层进行及时正确的决策。目前国外制造大企业多已采用了mrpⅱ技术制订生产计划,并根据需求与外界变化及时调整计划与库存水平。

它在减少库存、提高生产率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美国生产与库存管理协会(american production and inventory control society,apics)在推动研究、宣传、应用mrpⅱ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6. 准时化生产方式(jit)的出现。

准时化生产方式(just in time,jit),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后管理思想和生产技术大变革的结果。1953年日本丰田公司提出了jit概念,这与日本国情有着密切的关系。jit创立者认为只有使各种资源得到合理、有效的配置,才能节能降耗,降低成本。

jit以准时生产为出发点,不断调整各种资源配置,使生产的计划和控制水平,不断提高和简化,达到了提高资金周转率的明显效果。1976年丰田公司的年流动资金周转率高达63次,为日本平均水平的8.85倍、美国的10倍多。

日本企业的管理者通过生产过程整体化,改进技术,物畅其流,杜绝各种浪费,降低成本,改善质量,达到投入最小,产出最大的目的。八十年代以后,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大力推广应用jit,它与全面质量管理相结合,使生产管理达到了新的水平。

7.“敏捷竞争”与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方式管理的产生。

由于制造业自动化和信息科技的突飞猛进,市场日益开放(截止2006年11月,wto已有150个成员),经济区域化、全球化发展,世界范围内的企业竞争愈演愈烈,制造业“敏捷竞争”的思维应运而生。这种思维主要之点,就是迅速及时的满足消费者多样化、个性化、具有时尚意义产品(其寿命可以相对缩短)的需求,实施了一套革命性的管理方法,实现了多品种小批量生产与服务。它将与传统的大批量生产方式分庭抗礼。

要实现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方式,生产管理者必须采用一系列的组织技术措施。除了实行标准化、专业化外,还需利用成组技术、以零部件为中心的生产系统、联机生产管理、柔性制造系统和mrp、mrpⅱ技术等。而制造生产的自动化,尤其是应用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是实现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方式的重要保证。

生产管理是指生产产品和服务全过程的全面有效的管理。它包括规划、计划、生产、控制、调度、统计、检验、信息收集和处理等有关生产和服务各方面的工作。生产管理就是要确保上述工作有效的进行,使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能按质、按量、按时的完成。

产品和服务,是企业活动的中心和最终依托。任何企业都是要依靠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数量,以及它的及时性、适用性、合法性,在社会上开拓市场、站稳脚跟,进而获得可持续性发展的。因此,生产管理在企业全部活动中,处于基础和核心的位置。

它是创造财富的主要**;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主要环节;是培养企业精神、树立企业形象、创造企业名牌的主干渠道。一个真正的企业家和有才能的管理者,都会自觉地抓好生产管理。任何忽视生产管理的思想和行为,即使暂时没有受到行政管理或行业协会的警告、处理,最终都会受到“两个市场”的惩罚。

世上任何成功的企业都是靠优良的产品和服务来开辟道路的;都是靠先进的科学的管理来获得的;决不是靠广告和包装塑造出来的。

生产管理的概念现在已经有了延伸和扩大。过去,生产管理主要是指生产产品的管理。现在,它也包括服务业的管理和有关产品服务方面的管理。

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后,由于市场的一体化、多样化和扩大化,现代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多行业、多品种、多地点的企业集团越来越多。产品和服务的技术密集度和人员的组织程度不断提高;产品的生产过程和服务过程日趋紧密、日益复杂,产品和服务在市场中的竞争更加激烈。所以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使生产管理的内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随着信息论和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为运作管理技术增添了许多有效的办法和手段,促进了运作管理科学的发展,使运作管理的内容更加丰富,范围更加扩大,体系更加完善。在当今,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服务业已经在经济生活中所占的比重达到了60%-70%。中国的香港地区已占97%。

因此,迫切需要加强管理,而且要引进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在这种情况下,生产管理的领域和生产管理的概念,顺乎自然地扩大到了服务行业(第三产业),所以过去的“生产管理”也更名为“生产与运作管理”。但我们学习生产产品过程的管理知识时,仍然称为“生产管理”,它包括了生产产品的管理和生产产品前后的服务,如售后服务等。

生产管理的特点是全面性、合法性、综合性和有效性。企业领导层及有关部门,对企业经营的管理必须是全面的,就是全方位、全天候、全系统的管理。生产管理必须合乎法规,才能畅通市场,获得持久性的生产经营权。

企业生产管理要注意综合实施,即科技与法规相结合,行政与思想教育相结合,政治与经济手段相结合,管理与服务相结合的办法,才能实施有效管理。生产管理要注意合理、合情、合法,关注数据和情况的变化;因地、因时、因情制宜,才能无往而不胜。生产管理要有效性,体现在产品的质量、数量、工效、效益和职工的企业文化、企业形象等方面,无效的管理就要及时检查和改革或废弃。

生产管理追求的目标,是在市场竞争中取胜。商场犹如战场,更像赛场。奥林匹克的精神是要“更快、更高、更强”(这是顾拜旦的好友,巴黎阿奎埃尔修道院院长迪东在一次户外运动会上,鼓励学生时说的话。

1920年国际奥委会,正式将其定为奥林匹克格言)。生产管理的具体目标,也是达到企业生产与管理的更快、更高、更强,即要通过管理使企业经营中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达到最佳状况与最好配合,使企业的产品和产品服务在用材、用人、用钱、用时方面最少,节水节能最有效,达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地尽其力,货畅其流的境地,使产品和与产品有关的服务工效最高,品种、质量、数量最适合顾客和市场。企业的这种更快、更高、更强的多方面表现,一定可以在商场上取得节节胜利。

1. 生产、生产管理、生产与运作管理。

生产(production),是人们在生产要素,即劳动、劳动资料、劳动对象齐全的条件下,结成一定的生产关系,利用生产条件和生产工具,将有效资源转化为产品或服务的过程。简单地说,生产就是创造产品和提供服务的行为。它既能创造物质财富,又能创造精神财富,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的实践活动。

生产管理是有关将有效资源转化为产品,以及与产品有关的服务活动的全面控制和及时调节等管理活动。

生产与运作管理(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pom)是指所有产业(第。

一、第二、第三产业),将各种有效资源转化为产品和服务(在许多服务业中,服务项目亦称产品)的一切活动的综合管理。这里也包括第三产业的管理。在人类社会的所有组织里,都存在着制造产品和提供服务的,因此生产与运作管理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组织性活动。

2. 生产与运作系统的概念。

什么叫“系统”?系统是《系统论》中论述的中心问题。系统是由相互关联的要素组成的,在一定条件下具有特定功能的集合体。

它可以在相关的外部环境下有规律的进行内部活动,并且达到一定的或规定的目标。一部机器、一个单位、一个工厂、一个产品、一种管理,或大或小,都可以视为一个系统。世界上可以分为自然、社会、人工的各个单独系统,也有自然与人工复合的系统。

系统的观点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非常大,特别是其中的“系统观”、“整体观”,把企业管理看作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这个系统可以分为生产管理系统、人才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销售管理系统等子系统。为了管理这个系统,必须从整体上考虑问题。

在注意局部问题时,要注意各部分之间的有机联系,把系统内的各个环节、各个部分、系统内部和外部环境等因素看作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以便研究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恰当地利用各种因素之间的联系,提高整体的管理水平。

什么是生产与运作系统?这是一个与现实规定的生产目标有关的生产单位的集合体,是生产过程与管理过程有机的集合体。也可以用投入→转换→产出一个往复循环来加以表述。

但这里包括了物质转化过程(即生产过程)以及与之相适的管理过程,也就是说,包括了一个物质系统和一个管理系统。

3生产管理标准

目录。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及定义 1 4 供电所生产资料管理 3 4.1 应具备的生产管理制度 3 4.2 应建立的生产管理制度 3 4.3 应具备的生产管理图表 4 4.4 应具备的台帐类资料 4 4.5 应具备的记录类资料 4 4.6 应具备的报表类资料 5 5 生产管...

3生产管理标准

目录。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及定义 1 4 供电所生产资料管理 3 4.1 应具备的生产管理制度 3 4.2 应建立的生产管理制度 3 4.3 应具备的生产管理图表 4 4.4 应具备的台帐类资料 4 4.5 应具备的记录类资料 4 4.6 应具备的报表类资料 5 5 生产管...

3生产管理标准

目录。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及定义 1 4 供电所生产资料管理 3 4.1 应具备的生产管理制度 3 4.2 应建立的生产管理制度 3 4.3 应具备的生产管理图表 4 4.4 应具备的台帐类资料 4 4.5 应具备的记录类资料 4 4.6 应具备的报表类资料 5 5 生产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