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版小学三年级《乘除法的关系》个案

发布 2024-01-26 16:30:03 阅读 4924

《乘除法的关系》个案。

乘除法的关系》个案。

一、主题。课题:乘除法的关系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能用自己的方式概括出乘除法的意义。(形式:文字、图形、符号)

2、知道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理解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关系。并运用乘、除法的关系验算;直接写出得数或改写乘、除法算式;能改编简单的乘、除法应用题。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既能独立思考问题又能与他人团结协作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多种形式概括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通过生生合作,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教学方法:开放式教学,学生亲身尝试与小组讨论相结合。研究主题:开放式教学。二、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初探乘法意义。

1、做“比比谁最快”的小游戏,先记录算式,再计算出结果。2、教师报算式:5+5+58+8+8+87+7+7+7+7+7

9+9+9+9+9+9+9+9+9+93、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肯定有快有慢,请动作最快的学生回答)

板书:5+5+5=158+8+8+8=327+7+7+7+7+7=429+9+9+9+9+9+9+9+9+9=90

师:老师很想知道你怎么能那么快?你是怎么会想到用乘法来计算这些加法的?

是不是所有的加法算式都可以写成乘法算式呢?请你举例验证自己的观点。4、把这些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

(指名口答,教师板书)

板书:5×3=158×4=327×6=429×10=905、小结。

二、合作学习,运用多种形式概括乘除法的意义,知道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1、根据一个乘法算式写出两个除法算式(口答)(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板书:15÷5=332÷8=442÷7=690÷9=1015÷3=532÷4=842÷6=790÷10=92、揭示课题。

师:刚才我们把一道乘法算式写成了两道除法算式。大家猜猜我们今天可能学习什么?(出示课题:乘除法的关系)3、乘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被乘数×乘除=积被除数÷除数=商因数×因数=积4、小组讨论。

是不是所有的乘法算式都能写成两道除法算式?举例证明。

什么是乘法?什么是除法?每组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对乘除法的意义加以概括。

可以是文字的形式,也可以是图形或者是字母的形式。③仔细观察乘除法算式,找找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1)板书出示讨论的内容。

2)学生独立思考,组织并参与学生讨论(3)集体交流。

不是所有的乘法算式都能写出两个除法算式的。结论:除数不能为0。②板书:

乘法除法。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或△÷□除数不能为0)a×b=cc÷a=b或c÷b=a因数×因数=积被除数÷除数=商。

除法算式由乘法算式得出,被除数是乘法算式里的积,除数和商分别是乘法算式里的两个因数。所以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板书:逆运算。

乘法←除法。

三、实践。师:你觉得学习了乘除法的关系后会有什么作用呢?(验算,填空……)1、运用乘除法关系计算并验算:246×6

2、在填空练习中自主得出其它的乘除法的关系式(1)2×()26(2)()5= 0(2)()4= 20(3)48÷()6

指名回答,核对答案并板书其它乘除法的关系)板书:因数=积÷另一个因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3、改编应用题(口答)

师:先编一道一步计算的乘法应用题,再根据乘除法的关系,编一道除法应用题。请每个同学先独立思考,再和同桌交流。(请一~两个人汇报)四、总结。

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三、教学反思。

整节课以“开放式”教学作为突破口,从一开始的情境引入,学生解题策略的开放。到第二板块,概括乘除法意义时形式的开放。直至最后实践板块利用乘除法关系编应用题的开放式练习,都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接下来,具体说说这节课的教学过程:第一板块:情境设计,初探乘法意义。

用“比比谁最快”的游戏引入,让每个学生记录听到的算式并计算出结果。由于解题策略的开放式设计,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用加法计算,一种是用乘法计算,显然用乘法计算的学生动作最快。

我请速度最快的学生回答三个问题:1、为什么能以最快的速度准确地计算出结果?学生回答是用乘法来计算所以很快。

2、怎么会想到用乘法来计算这些加法的?学生回答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3、是不是所有的加法都能用乘法计算呢?

学生通过举例讨论后得出:必须是相同加数求和时用乘法来计算才会简便。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让每个学生通过做数学,初步感受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其次感受到乘法和加法是有联系的,也为第二板块的学习做了铺垫。

紧接着让学生把黑板上这四道加法算式用乘法算式来表示,自然衔接到第二板块。

第二板块:讨论、合作,运用多种形式概括乘、除法的意义。

黑板上的四道乘法,四个小队各选一道,每人按照一道乘法算式写出两道除法算式。这样做是想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感受到除法与乘法有一定的联系,从而揭示课题。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是学生原有的知识,复习的同时可以指出被乘数和乘数又能称为因数这个新的内容。

因为刚才根据每道乘法算式都能写出相对应的两道除法算式,所以接下去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三个问题:1、是不是所有的乘法算式都能写成两道除法算式?举例证明。

2、知道什么是乘法?什么是除法?每组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对乘除法的意义加以概括。

可以是文字的形式,也可以是图形“○、或者是字母“a、b、c”的形式。3、仔细观察乘除法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们通过合作学习举例后发现,不是所有的乘法算式都能写出两个除法算式的。

如:3×0=0只能写成0÷3=0,不能写成0÷0=3。由此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

“除数不能为0”。第二个问题学生们在大量的举例后对乘、除法的意义有了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他们以文字、图形、字母多种形式解释了乘、除法的意义。

有的小组语言组织能力很强,他们用文字形式进行了概括。有的小组用图形“○、的形式表示,他们认为如果□×○那么△÷○或△÷□但这里除数不能为0。有的小组则用字母“a、b、c”的形式表示,他们认为如果a×b=c,那么c÷a=b或c÷b=a,除数也不能为0。

学生们通过合作学习,用不同的形式来表示乘、除法的意义。板书:乘法除法。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已知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或△÷□除数不能为0)a×b=cc÷a=b或c÷b=a因数×因数=积被除数÷除数=商。

学生们在讨论第三个问题时,通过观察乘、除法的算式后发现,被除数是乘法算式里的积,除数和商分别是乘法算式里的两个因数。除法算式由乘法算式得出,所以他们一致认为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板书:

乘除法的关系逆运算。

乘法←除法第三板块:实践。

在进入第三板块前我提问:学习了乘除法的关系,你觉得有什么作用?在“加减法的关系”这一知识迁移的作用下,学生想到了可以验算、填数、求未知数x,改编应用题等等。

于是我用学生的回答设计实践练习,使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更高。1、先安排学生利用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的关系计算并验算246×6。2、填表。

1)因数2108

因数36积10003006(2)

被除数564351除数47商1249

先请学生独立完成两个**,在回答思考过程的同时得出:因数=积÷另一个因数,被除数=商×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这三个关系式。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自己总结规律,逐步形成概念。

最后把改编应用题设计成开放式练习,让学生在理解了“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之后,利用这样的关系编写一道乘法应用题和一道相关的除法应用题。设计的意图是让学生在理解基础上对知识加以运用,不会造成学生思维定势,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自己总结规律,逐步形成概念。

最后把改编应用题设计成开放式练习,让学生在理解了“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之后,利用这样的关系编写一道乘法应用题和一道相关的除法应用题。设计的意图是让学生在理解基础上对知识加以运用,不会造成学生思维定势,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苏教版三年级乘除法

1 两 三位数乘一位数。1 整十数 整百数乘一位数。我们计算整十数或整百数乘一个一位数时,先不看整十数或整百数中的 0 把它当做一位数乘一位数,利用乘法口诀算积,再把 0 添上。乘数末尾有几个0,积的末尾不少于几个0。练习题目。1 计算200 3 200 8 2 每包纸有500张,3包纸一共有多少页...

小学三年级上乘除法练习

用一位数乘。乘整十数 整百数 1 一 直接写出答案。二 填一填 三 应用。1 一纸板鸡蛋有30个,五板鸡蛋一共与几个?算式。2 三 1 班有36个学生外出考察。一共交多少钱?算式。四 在方格中填数,比较一下出发点和终点,你发现了什么?五 想一想,填一填。六 巧算。乘整十数 整百数 2 一 看谁算得又...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乘除法

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乘除法测试题。1.小红家来客人了,妈妈给她20元钱,让她去买苹果和香蕉。已经苹果每千克2元,香蕉每千克3元,要把钱正好用完,可以有哪些买法?2.三年级有50人参加大合唱,四年级有30人参加大合唱,五年级有40人参加大合唱。参加大合唱的所有同学平均站成4行,每行有多少人?3.一箱饮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