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克》教材说明及教学建议

发布 2024-01-30 22:50:04 阅读 2246

《认识克》教材说明及教学建议。

教材说明】教材大致分三个层次来安排这部分教学内容。第一层次,通过例2引入质量单位克。教材仍然采用上节课曾经用过的素材——一袋膨化食品。

由于在与红枣的比较中,学生已经感受到一袋膨化食品要比一袋红枣轻,也就是比1千克轻,因而称这样比较轻的物品要用比千克小的质量单位就很自然了。以此为基础,教材告诉学生:“称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

”进而引导他们由这袋膨化食品的净含量是135克产生新的疑问:“1克有多重呢?”第二层次,帮助学生初步建立1克的质量观念。

教材安排了三个活动。首先让学生用小型电子秤分别称出1枚2分硬币、1枚1角硬币和l枚1元硬币大约各有多重,再通过用手掂一掂初步感知1克和几克的实际轻重。接着让学生称出10克黄豆,数数有多少粒,并由此推算1克黄豆大约有多少粒,帮助他们进一步感知1克和几克的实际轻重。

最后通过“试一试”让学生分别称出一本数学书和一个文具盒大约各有多少克,并分别掂一掂,帮助他们利用自己熟悉的物品再次巩固对克的认识。这三个活动尽管形式不同,但都是富有趣味性而且便于组织的,能帮助学生较好地解决此前产生的“1克有多重”的疑问。第三层次是通过例3引导学生探索千克与克的关系。

教材首先向学生提出“一袋盐重500克,2袋盐重多少克”这一问题。通过解决这一问题,可以使他们认识到:2袋盐是1000克。

接着,又要求学生用以千克为单位的盘秤称出2袋盐的轻重,结合前面已经得到的结论,引导他们发现:1千克=1000克。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经历了计算、操作、推理等一系列的活动,既解决了问题,又发展了思维,还加深了体验。

想想做做”第1题让学生观察两袋食品的包装袋,并根据包装袋上的标注说说这两袋食品各有多重,继续体会克的应用。第2题呈现了用两种不同的盘秤称水果的情境。一方面丰富学生对秤的认识,培养他们正确判断不同盘面上指针所显示的读数的能力;另一方面帮助他们进一步感知以克作单位的物品的轻重。

第3题让学生用手分别掂一掂1根橡皮筋、1块橡皮、1个铅笔刨花这三件物品,并估计它们各比1克重还是比1克轻,帮助学生进一步建立1克的质量观念。第4题是千克和克的换算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对千克和克关系的认识。第题是与质量单位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锻炼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中,第6题先让学生观察两幅称重的示意图,引导他们通过简单的推算求出杯子里水的质量;再要求学生照样子称一杯水,并算出杯子里的水有多少克。这样的活动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巩。

固对秤的使用方法的认识,体验以克作单位的物品的轻重;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体会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逐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随后安排的“你知道吗”,结合对克的认识,介绍小学生每天的食物应该怎样合理搭配的知识,有助于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合理膳食对身体健康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建议】1.这部分内容可以用1课时进行教学。

2.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仍然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认识克以及千克与克的关系。对应教材编排的层次,教学时大致也可分三步进行。第一步,在引入克时,可重新拿出一袋红枣和一袋膨化食品,先让学生回忆一袋红枣重几千克,明确一袋红枣重1千克之后,要求他们再称一称这袋膨化食品的轻重。

当学生在操作中发现这袋食品的重不足1千克,不合适继续使用“千克”作单位时,进一步启发:一袋膨化食品比一袋红枣要轻得多,你知道用什么单位表示它的轻重比较合适吗?由此明确:

“称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进而,再让学生观察这袋膨化食品的外包装上有关净含量的标注,并说说自己的发现。这样,一方面可让学生初步体会到1克是很轻的,另一方面也可引发他们产生探索“1克到底有多重”的心理需求。

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克》教材说明及教学建议

认识克 教材说明及教学建议。教材说明 教材大致分三个层次来安排这部分教学内容。第一层次,通过例2引入质量单位克。教材仍然采用上节课曾经用过的素材 一袋膨化食品。由于在与红枣的比较中,学生已经感受到一袋膨化食品要比一袋红枣轻,也就是比1千克轻,因而称这样比较轻的物品要用比千克小的质量单位就很自然了。以...

三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材说明及教学建议

复习 教材说明及教学建议。教材说明 这部分内容主要复习本单元所学的口算 笔算以及验算方法,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熟练程度,形成必要的技能。同时,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的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和探索意识,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材一共安排了9道题。第1题是...

三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材说明及教学建议

复习 教材说明及教学建议。教材说明 这部分内容主要复习本单元所学的口算 笔算以及验算方法,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熟练程度,形成必要的技能。同时,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的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和探索意识,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材一共安排了9道题。第1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