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作文之中秋节心得体会

发布 2024-04-29 07:35:17 阅读 4135

中秋节心得体会。

篇一:一个人的中秋节】

今天是中秋节。“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昨天稀稀落落下了一天小雨,今天又是阴天。看样子“明月”也不想和我在一起。今年中秋节是我一个人的中秋节。

儿子已和我们有七八年不在一起过中秋节了。今天,他又要赴北京报到,参加第七批博士服务团总结汇报和他们这第八批服务团的学习。国庆节后就要到昆明报到,开展服务工作。

虽然是“第八批”,对上海来说,还是“第一批”,对上海教育系统,儿子也是第一人,唯一的一人。看名单上,其他人都是处长、副处长,都有高级职称,都有丰富的工作经验,都是共产党员。儿子无职位,高职要到明年才能评,博士毕业后才工作一年,由于读硕士前有三年的教龄,才被选中的,不是党员。

儿子挂职地方在昆明市,也就是他一人在昆明市,其他人在云南其他地方,还有到贵州省的。

一直在等儿子到达北京的消息。下午一点,老婆子来短信说儿子已登机,因为学校给儿子买的机票是没有班次的通票,要到机场后有空座才可以。这样估计能和其他几位乘坐同一班飞机了。

今天,又为了和那些外地的同事共度中秋,晚上不能回家吃饭。

更让人伤心的是三个多月前,可爱的牛牛、陪伴我十年的牛牛到了天国。今年也不能一起过中秋了。前天我到他墓地去看了看,暴雨没有冲走树下泥土,只是周围的野草被拔光了。他在那里,很安全。

老一辈亲人都没有了,只留下痛苦的思念。

所以今年的中秋是我一个人的中秋。

我不愿意过节,也害怕过节。记得今年元宵节也是由于心理惆怅,在《红袖》写了一篇杂文《元宵佳节佳在哪》,闹了个大笑话,忽悠了许多人,点击率居然达到四位数。我起这题目时,没作考虑。

好多人看了肯定后悔,心里说不定会骂娘。所以本篇不敢题名《中秋佳节佳在哪》了,别再去忽悠人。

一个人过中秋,有凄凉的一面,也有自由自在、自娱自乐的一面。当一回阿q吧,忘掉不愉快,高高兴兴自己一人过中秋。

想想那些南下和北漂的,都不会和亲人们团聚、“共婵娟”的。我虽然自己一人过中秋,到底在自己的家,没有漂泊没有流浪,我比他们幸运,还有什么不能好好过的理由呢?

早饭喝了一袋牛奶和吃了老婆子切开的半个蛋黄月饼,牛奶里按惯例放了一勺速溶咖啡。

中午,自斟自饮一罐青岛啤酒,也切开了一个月饼,枣泥的,吃了半个,半个留给老婆子。也是老了,怕吃多了,不消化。老婆子拿出的一罐头鱼,我没有吃,因为我想起了牛牛。

他最喜欢吃,由于太贵,给他吃的不多。看到鱼罐头,触景生情,心里就内疚,所以我也不吃。

电视机一直开着,让房间里不那么冷静。不知道是什么电视剧,里面主人公在看南斯拉夫老电影:“消灭法西斯!

”,自由属于人民!”。这使我想起:

“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形式虽类似,一个属于正义,一个属于反动。

三点十分,儿子来短信告之安全降落首都机场,我也松了一口气。

今年,青岛又有到上海**学院上研究生的,正好替儿子看门。两只猫也避免了变成流浪猫的恶运,我为丑丑和小毛头高兴。

昨天下午乘雨停的间隙去中国银行取点钱,自动取款机里没钱了,又到附近工商银行,又停机。回到家拿出发工资用的活期存款想看看这月是如何发的,因为上月调整了退休工资,把节假日的补贴“平分”摊到各月。中国银行系统又坏了,让今天去。

今天刚才去了,又告之系统在维修,停止业务,自动取款机也取不了钱,一取款小伙子正在上火。

刚才去银行时,发现又下雨了,中秋月亮是不肯露脸了。

五点半多,儿子来短信说已住进宾馆,并告诉了**号码,要我打打试试。我打了好几。

遍,都说我“无权打这**”,后来发现我这老土,把北京的地区号010只拨了01。朝中无人,不大与北京通话,以致竟会闹这样的低级笑话。

儿子能在北京特别的地方过这特别的中秋节,有特别的意义,但愿他能记住这一天。能在今后的一年多中间,好好工作,别辜负国家的希望。

看了今天的报纸,说“十五月亮十七圆”,而且是“近十年来最大的一次,因为离地球最近”。但天气预报说山东全省这几天难看到圆月,天气不好,颇觉遗憾。

报纸还报导,公安部的统计结果标明,全国有3万2千人叫吴刚,可只有17个嫦娥。有1882个吴刚陪着1个嫦娥,嫦娥不会寂寞了。青岛市有120个吴刚,却没有一个嫦娥,青岛的吴刚太“可怜”。

还说“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每个字都是姓氏,并说“明”和“时”是罕见姓氏。不过本人对这十个姓中,恰恰知道“时”,其它九个没见过。水浒第107将“鼓上蚤时迁”我想大家不陌生,一个“梁上君子”。

当然,现在我见过的“活人”没有这十个姓氏,也可能我孤陋寡闻。

晚饭时刻,又有人“顶风作案”,放了鞭炮。财神节的第二天报纸报道,那天在香港路有六七家商店因为放鞭炮而受到处罚。可我家周围就有好几百家燃放鞭炮也没有受到处罚。

为了地球,为了我们的天空,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全国都应该禁止。

篇二:积极分子思想汇报-对中秋的思考】

敬爱的党组织:

我国有许多传统节日。这些传统节日,都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

而中国的传统节日,无一不是在遥远的古代都可以追溯其渊源,中秋节也是如此。时逢中秋,又到了期盼国圆、家圆、月圆的时刻。我似乎特别衷情于中秋佳节,它没有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那份沉甸甸的忧伤情感,也没有春节期间过多的喧嚣和走动。

中秋,气候宜人,阵阵秋风送凉,一扫炎炎夏日的火热炽情,让人倍感舒服。中秋时节,满山遍野都尽染成赤橙黄绿的风景。那些挂满了枝头的水果不时飘来阵阵的清香,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橘橙黄绿时。

说到中秋,当然就是十五圆月之夜。年年月圆,年年感受不同。在岁月的轮回中,明月下的辛酸甜蜜,在心中油然而生……

童年的八月十五之夜,我总是记得父母带领全家人或者邻居在皓月星空赏月,吃着梨和葡萄。那时候我自己年龄小,老叫嚷要月饼吃,因为每年只有八月十五才能闻到月饼的香味,我的父母总是把他们的那一份让给我。我常常看到父母很虔诚地对着明月祈愿,祈求着生活一路幸福。

哎!那可真是让人怀念的,真正的中秋节啊!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面对中秋之月,也有过无比的喜悦和欢乐,每在圆月佳节,看到亲人朋友健健康康,想到国泰民安,也难以抒发我把酒问青天的情怀。

童年所经历的每一种体验在圆月之下都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明月就像一本需要我们翻阅和领悟的一本书。

然而,在现在,像中秋节这样的传统节日,却渐渐失去了味道。许多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基础的中国传统节日,在当代社会中,却因为外来文化的入侵以及节日习俗本身的老化,而不再受到应得的重视。

外来文化,尤其是西方文化进入中国,带入了情人节、万圣节以及圣诞节这类原本属于宗教节日的西方节日。部分中国民众在没有这些西方节日意义的情况下,仅仅把过西方节日当作一种新鲜时尚的活动抑或是一种带有外国风情的盛大狂。

欢。他们对西方节日的认可度甚至超过了春节、清明节等中国传统节日。如果说外国文化的进入是客观的原因,那么这部分国人的崇洋心理则可以说是从主体上造成了部分中国传统节日的没落。

节日习俗本身的老化也是一个现实的问题。以寒食节为例,寒食节习俗,有吃冷熟食、上坟、郊游、斗鸡子、荡秋千、打毯、拔河等。在现代社会中,这里面的一些习俗已不再适合作为普通民众日常的活动,如斗鸡子与打毯;而之间的一些习俗也已经结构到日常人们的活动中,如荡秋千与拔河;一些习俗则因与其他节日有共性,而逐渐被其他节日所承担,如上坟。

因此可以看出,寒食节本身所承担的复杂的习俗功能需要精简、发展,否则人们也会共同对其失去兴趣。

那么应该如何保护这些传统节日呢?

国家在一定程度应发挥主导的作用,加大宣传,形成民间办节的热烈气氛,而不是让传统节日流于一个普通的休假日。这方面,也需要民众的积极参与,民众需要剔除传统节日中的糟粕以及一些已经不符合时代要求的习俗,而保留那些传统节日习俗中的精华部分,然后积极参与到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中去。例如前面提到的寒食节,其精华在于思念贤人、贤人所蕴藏的人性关怀以及吃冷食、熟食的过节习俗。

这里面契合了儒家思想又带有文化底蕴的节日习俗,此部分精华就可以作为一个节日的精髓而被保留下来。以上两点,概括起来说就是要:立法定假,去粗取精,共同参与。

此外在中国传统节日的传承上,还应注重对传统节日所有权的保护。05年韩国把端午节申请为他们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种做法是一种公然的盗窃行径,但是中国对此无能为力。因为我们对这方面还不够重视。

今后,我们国家应该尽力发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传统节日的渊源,以及搜集传统节日所包含的民俗活动,尽快把尽可能多的中国传统节日申请为我国的民俗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也是对我们祖先创造的文化结晶有一个交代。

常言有道是:年怕中秋月怕半,中秋一过,又将是新的一年来临,从一弯新月到一轮圆月只是自然的变化。但月下的祈愿,月下的快乐日子,月下的幸福我们。

谁都在翘首期盼。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是诗人张九龄望月怀远的名句,不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期盼!

篇三:学习心得体会】

民俗学感想。

中华民俗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体现了人们对祖先的怀念,对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人们在节日里面进行各式各样的活动来烘托节日的气氛,渲染节日氛围:在除夕晚上和家人、朋友聚在一起吃饺子,看春晚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在元宵节邀三五好友,品尝元宵,观赏花灯似乎也是一件乐事;在端午节划划龙舟可以锻炼身体,又可以缓解平常的工作压力;在七夕节和情人一起游玩;在中秋节和家人。

在一起品尝月饼,观赏月亮也是一件趣事;在重阳节和朋友一起登高,赏菊,喝黄酒也是一件令人向往的事。节日文化多种多样,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但它们的意义是相同的:希望未来可以过得更好!

中华民族向来是一个注重礼仪的民族。自唐朝起,中国就有“礼仪之邦”的美好称谓。因此,国人在避讳与禁忌方面尤为注重。

原来的时候不是很明白“讳”代表的意义,当我上课学习之后,明白了它是指帝王、圣人、长官以及所尊者的名字,避讳即体现了臣民对国王,常人对圣人,平民对上级,晚辈对长辈的尊敬之情。有时候,我不得不对古人的避讳之法感到折服。古人的避讳之法有改字法,空字法,缺笔法。

中国的汉字中到底有多少字是由于这种原因而被创作出来的呢,我不得而知,只是感叹于古人的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禁忌包括对祖灵的禁忌,对天象的禁忌,,对节日的禁忌,对数字的禁忌,以及对名号的禁忌和交往禁忌,行为禁忌,语言禁忌。这其中我感受最深的是交往禁忌和行为禁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好坏体现着一个人的素养高低。

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给他人留下一个好的印象是每一个人都所期望的,但有些人由于忽略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之间的禁忌,往往造成“好心办坏事”的局面,搞得人与人不欢而散。但是汉族人人际交往在这一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因为它素以好客闻名,在待人接客方面也存在不少禁忌,并且这些禁忌都是以尊重客人为基本原则,以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友好相处为目的。

心得体会 中秋节吃月饼心得

中秋节吃月饼心得体会一 中秋节吃月饼要注意的几点。1 种类 以冰皮月饼及豆沙 坚果仁馅月饼为宜。月饼馅的种类越来越多,最好选豆沙 坚果仁类的,豆类和坚果升高血糖的速度较慢,相对来说降低了食用月饼对人体造成的影响。至于冰皮月饼,从严格意义上讲,它不算月饼,主要使用糯米粉 淀粉,一般不添加糖和油脂,同时...

中秋节中秋节征文选 中秋节的记忆

三一文库 节日庆典 中秋节 中秋节征文选 中秋节的记忆 再过几天就是传统节日中秋佳节了,不由得让人回想起过去的中秋节。我老家在名山的农村,小时候我们不叫中秋节,而是按照农历的叫法,直呼八月十五。八月十五在我们家是个特殊的日子,因为不仅是中秋节,也是我爷爷的生日。爷爷是xx年夏天去世的,当时我正在雅安...

优秀中秋节心得体会合辑

优秀中秋节心得体会 一 又是一个中秋节,令人盼望的中秋节。往年的中秋和往常有什么不一样吗?往年的中秋在22日。在这一天,人们通常都要回到自己家,和家里人一同吃聚会饭。如今,人们餐桌上摆放的食物真是多种多样,似乎和中秋节以前搭不上边了,但我们只需细心点,就会发现一些传统的中秋美食还是会出如今不少餐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