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毕业质量分析

发布 2024-05-04 00:40:09 阅读 7572

为进一步提升小学毕业班数学教学质量,使课堂教学更加符合课改理念,适应教学新形式,改进教学,现对本次测查进行如下分析:

一、掌握较好的知识技能方法。

1、基础知识掌握较牢固全面。

学生能较全面牢固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大多数学生能较好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答,说明教师在教学能重视“双基”教学,在解决各类较简单数学问题中,训练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例如:一、我能填:

多位数的写法;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求6和8的公倍数;角的认识、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正反比例的意义及求比;用正负数表示;计算三角形的面积、长方体容器的容积;概率问题等。二、我会选:用分数表示阴影;根据算式寻找表示的问题等,正确率都比较高,正确率达91%。

2、动手操作能力提高。

动手操作部分学生都完成得较好,能正确画出从不同位置所观察到图形的形状,准确地将图形进行平移、旋转,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感悟和体验。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空间能力明显提高,正确率较高达到91%,例如:三、我会画:

1、让学生画出从正面、上面、右面看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少数学生在观察物体时把右面当成左面,或少看一个面;2、将图形a按要求进行平移与旋转,其实学生都知道旋转与平移,但在实际操作中,一些学生往往容易把向左、向右平称方向弄错,而向上或向下移就不容易出现错误的现象,或把平移的格了数错,同时在旋转过程中就忘了旋转的几个关键要素“绕哪个点、什么方向、度数”等,在旋转上感觉一些学生还无法很好抓住图形的关键点,把握旋转的本质。

3、计算技能掌握扎实,计算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大部分学生能很好掌握口算,口算能力较强,能正确地进行口算,正确率约为86%;能正确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还能根据式题特点灵活运用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脱式计算正确率约为88%;解方程的正确率约为92%。在评卷时,我们特别询问教师在教学解方程时,是教学生运用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还是根据等式的性质来解,结果发现有六成的教师喜欢用传统的方法,有4成的教师按等式的性质教学,也有一部分教师两种都教,问其原因是用传统的方法学生在解答时更不易出错,正确率比较高。对于计算错误的原因分析,很多学生由于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失分,比如马虎、粗心等,把运算符号看错,在计算把2/3÷ 4时,计算成2/3×4/1,把4的倒数看成4/1,学生可能是一时糊涂,也可能是对倒数的概念本质不理解。

12理解为1×2,希望今后教师在教学中要多加强对平方意义的理解,进行一定的对比练习,帮助学生建立平方的意义。

4、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

从卷面看“五、我能行”,加强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生能应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形成一定的解决问题基本策略,体现学生解决问题思维、策略的多样性,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不断增强,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如“解决问题”中的乘除法问题、分数(百分数)问题、圆柱与圆锥体积的关系问题、统计与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综合问题等,学生大都能熟练的解决。在解决第2题时,大部分学生采用算术解,只有少部分学生选择方程解,这题的准确率约在75%,学生解题错误方法最普遍的主要有×(1-2/5),分析产生差错原因,在于学生对数量关系分析出现错误,普遍把“飞机票降低2/5后为1038元”理解分析为“飞机票的2/5为1038元”,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认真审题、画图策略的运用;在解答圆柱与圆锥体积关系问题过程中能突出解决问题思维的多样性,本题的正确率约为60%;第5题,把统计的知识、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与解决生活问题紧密联系,此题学生解决情况较好,正确率约为80%,主要差错在第(2)个问题,要求学生观察、分析统计图中的数据去发现平均数表示超市人员的月工资是否合理,一些同学认为用平均数表示合理,原因是学生观察能力不强吗?

我们认为主要在于缺乏生活体验,只要有一点生活基础,观察统计图就能发现由于有经理与副经理这样的极端数据,用平均数月工资明显不能反映大部分工人的工资情况。

二、主要知识能力缺漏。

典型错例分析:

1、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灵活变通的能力还有待于提高。

例1:1/5>( 1/6

答题情况:当学生无从下手时,有的学生空白,有的随便填一个答案。

分析:一方面是这种题型平时训练较少,另一个就是学生还无法把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数学的应用意识有待提高。学生对分数、小数互化都能掌握,也会通分,可是当真正需要运用这些知识时,学生却无法及时灵活提取。

此题只要学生利用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知识,把两个分数化为小数,这题便迎忍而解,也可以把两个分数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分别化成同分母分数也可解答出来。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与运用,提升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例2:一、我会填:第12题。

答题情况.68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圆面积的计算及比例尺的应用,在解决圆实际面积时,学生失分非常多,原因在于用“图上的半径”算出“图上圆的面积”,然后再根据“图上的面积、比例尺”算出“圆的实际面积”,其实在日常复习中已多次训练,只不过平时练习的都是求长方形的实际面积而已,这里只是换成求圆的实际面积,我们认为一方面是学生对所学生知识的应变能力较差;另一个方面是教师在教学中缺乏对比例尺意义的指导,造成学生对比例尺不理解,比例尺表示的是长度之间的比,而不是面积的比。如果学生明白这个道理,就不会出现以上的错误。

例3:一、我会填:第14题。

答题情况/7

分析:此题是分数问题,平时训练较多,从学生的解答来看,失分却非常多。原因在于倒完后甲、乙桶油都变了,甲桶是3份,乙桶不再是5份,而是7份,甲桶油重量比乙桶油少:

(7—3)÷7=4/7。当然也可以用分数来解答:〔(1+2/5)—(1—2/5)〕÷1+2/5)。

显然学生对甲、乙两桶油倒前与倒后的变化没有认识充分。

例4:五、我能行:第4题。

答题情况:略。

分析:此题是让学生运用圆锥的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的知识来解决问题。这道题看似容易,但学生失分也比较大。

原因在于圆柱体容器是没有装满水,只装了一半,就是这一半造成学生无从下手,或解决出错,主要还在于学生不能灵活运用,及易被一此条件迷惑,其实不管是装一半还是装了几分这几,只要抓住算出圆柱体容器的容积,再根据圆锥体积与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就求出圆锥的体积,最后算出“圆柱里还有多少毫升的水?”也就不难。

2、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有待于继续加强。

本张试卷灵活,考查的知识点全面,突出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学生依然存在审题、做题不认真的坏习惯。普遍反映学生的审题不够认真,如果审题不认真,学生即使会解答也非常容易出错,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特别加强对学生读题与审题能力的培养,养成良好的认真审题的习惯。

例5:一组数列)…第10个括号里三个数的和是( )

答题情况)

分析:此题并不难,是找规律,按规律填数,几乎所有的同学都能按规律找出第10个括号里的三个数),但却是失分最多一道。原因在于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读题与审题习惯,在读题时不认真,一看而过,没有注意到“和”结果错就错在没有求和,所以说这题不是学生会不会解答的问题,而是学生有没有认真读题、审题的问题,但是我们也要反思,学生读题不认真可能是学生粗心大意,但也反映出我们教师平时在教学中不太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如认真读题与审题的习惯。

例6:二、我会填:第7题,用长方形纸片做成侧面,与长方形搭配刚好做成圆柱的圆是( )长方形的长是18.84dm,宽是12..56dm

答题情况:(2)

分析:学生都知道把长方形纸卷起来是一个圆柱,由于日常惯性思维,首先想到长就是圆柱的底面周长,结果学生算出:18.

84÷3.14÷2=3,看到答案:(2)d=3dm,没认真看是半径还是直径,不假思索就填(2)。

如果学生认真看清直径与半径,发现没有答案后,应该会想到把宽当作底面周长来算。

3、缺乏丰富的生活常识。

例7:五、我能行:第3题。

答题情况:略。

分析:把数学知识置在丰富现实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是课改以来的一大特点。此题学生的正确率不高,如果把问题置身于学生不太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生的解题能力受到较大影响,相当一部分学生进行。

四、五步的计算。分析错误原因,此题虽是生活中的问题,在教学中也时有出现,但感觉离学生的生活还有一定距离,主要学生对保险金额、年保险费率、保险费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不明确,加之学生易忘,造成差错非常普遍,如果是考查银行储蓄中的本金、年利率、利息的出差错就会大大降低,因为储蓄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密切,对本金、年利率、利息的概念及之间的关系已熟练掌握。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帮助学生理解建立保险金额、年保险费率、保险费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竞赛题

二 巧算每小题得5分,否则得3分 满分20分 三 解方程。12分 13.2 x 2x 6.8 5 x 150 2x 150 5x 6 7 8 四 填一填 每空3分,共18分 1 两数相除的商是1.2,如果被除数除以2,除数乘2,那么商是 2 若鲜蘑菇晒干后质量减少80 那么晒制30千克干蘑菇需要 千...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竞赛题

优秀教育文档。六年级下册数学竞赛题。一 直接写出得数。16分 二 巧算每题得5分,否那么得3分 总分值20分 三 解方程。12分 六年级下册数学竞赛题 13.2 x 2x 6.8 5 x 150 2x 150 5x 6 7 8 四 填一填 每空3分,共18分 1 两数相除的商是1.2,假设被除数除以...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数学说教材

三 自主 1 师 那么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究竟是多少度呢?你能设法验证这个猜想吗?生1 能。我量出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度数,加起来是否接近180 量的时候可能会有些误差 生2 我把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来拼一拼是否能拼成一个平角。生3 我把三角形的三个角撕下来,拼一拼是否接近180 生4 我把三角形的三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