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4 12《姥姥的剪纸》 第二课时 苏教版

发布 2024-05-04 09:55:11 阅读 4491

12、《姥姥的剪纸》教案(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通过品读语言文字,体会姥姥剪纸的“神”。2、通过姥姥的剪纸,感悟字里行间流露的祖孙情。教学重点:

1、通过品读语言文字,体会姥姥剪纸的“神”与通过剪纸所传递的“情”。2、学习直接描写、间接描写衬托等描写的手法。

教学难点:了解作者是怎样表现姥姥剪纸的“神”与传递的“情”。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提出要求。1、齐读课题。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姥姥的剪纸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师:借用小屯上人的评价:你姥姥神了。板书神2、提出自读要求:

姥姥的剪纸神在哪儿?轻轻打开课本到第70页。自由读课文,感受深的地方圈一圈、画一画。

二、研读课文,感受技艺之“神”。

姥姥的剪纸神了!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下面我们一起来分享你的阅读收获。哪位同学先来说说自己的阅读感受。

1、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出示)

1)说说你的体会。

2)是呀,姥姥用剪刀把小动物剪活了。(3)小屯上的人还会怎么赞扬。

4)随便怎么夸都可以吗,我们再来看原句,将虎改成蛇行吗?

5)一字之差差之千里,作者把姥姥的剪纸写活了。如果这是侧面描写,这小节还有直接描写的吗?

2、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张普普通通的彩纸,在姥姥的手里翻来折去,便要什么就有什么了,人物、动物、植物、器物,无所不能。

1)理解“无所不能”。(2)欣赏**,说感受。

3)指导朗读,指名评读(“普普通通”和“无所不能”对比更强烈一些就更好了)指名读,齐读体会。

4)姥姥就是一位身怀绝技的民间艺人呀!分角色朗读,男生读直接描写部分,女生读间接描写部分。

还有吗?3、我是个出了名的调皮蛋,经常变着花样刁难姥姥。一天,我用双手死死地捂住姥姥的双眼,让她摸着剪窗花。

岂知工夫不大,一幅喜鹊登枝便完成了。嗬!梅枝与喜鹊形象生动,大小疏密无可挑剔。

我服了,可还耍赖:“姥姥,你从我手指缝里偷着往外看了!”

1)学生谈理解,说体会。(2)展示画面。

3)这么精彩绝伦的作品作者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剪出来的?

4)我刁难不成、就挑刺,挑刺不成又怎样?我做姥姥,作者怎样耍赖的?(5)是呀,明明要写姥姥的剪纸,为什么要写作者一系列的行为?——师强调衬托。

过渡:通过画面,透过语言文字,我们一次次被这些精妙绝伦的作品所折服,而这些作品都出自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之手,此时,我们不禁要想,她是怎么练就这一手绝活的呢?

4、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1)这么精彩的语句我们跟着一起读一读。(2)此时你想到了哪些名言警句。

3)是呀,姥姥的经历就是对这些名言警句最好的诠释。三、品读课本,体味祖孙情深。

导入:其实,姥姥的剪纸不仅神在她的技艺上,还有更神奇的地方,默读课文7到12小节找一找,划一划。交流阅读体会。

1、品读“拴”字,体会剪纸的神奇力量。

指名读,出示句子: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险,便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

师:哪一个字传神地写出了姥姥剪纸的这种神奇力量?(板书:

拴)拴:原来何意?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吸引)2、牢牢拴住童年的我的都有哪几幅剪纸图?(1)交流:牛驮兔:

读着这幅图你有什么感受?

祖孙同乐,其乐融融。

2)交流:牛兔吃草: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姥姥手中的兔子、牛的姿态还远远不止这些。读着读着你还有什么发现?

是呀,同学们,姥姥的剪纸不光传神还会传情,传递了怎样的情感呢?总结:祖孙情真意切,亲密无间。

3、伴着姥姥的剪纸,伴着姥姥的爱,我渐渐长大了,而姥姥的剪纸不光拴住了我的童年也拴住了我的一生,继续读下去。

1)这里又写了一副我大学时姥姥寄给我的剪纸作品,作品内容是怎样的呢?

从老牛的眼神中你读出了什么?

2)姥姥那深邃的眼神,满满的爱意,细致入微、精妙绝伦的剪纸已经深深地植入了我的心田,让我一辈子刻骨铭心。四、练习写话,深化情感。

1、引读:事实上你读出了什么?

2、是呀,同学们,姥姥的剪纸是一座桥梁,是一条纽带,它连接了我和姥姥、家乡的情意。

3、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成为了一名作家,长期定居在大城市,而姥姥却一辈子守着大平原上的那个小屯,直到老去。

4、当我再次回家时:投影出示:

当时我也动过要学的心思,可惜我当时有其他的事,后来也离了乡,远离了姥姥,远离了她美丽的剪纸。直到前年春节家里通知说姥姥病危,我才匆匆赶回家里,看到了一别三年的姥姥,此时她已被穿上了送老衣,很怪异地躺在当门的床上。我当时就傻了,我知道只有去世的人才会躺在那儿。

我不顾一切地去看,我看到了一张有点浮肿的脸,再试试鼻息,姥姥还活着,我哇地一声哭了。我的姥姥还活着,我上学时起早贪黑给我做饭的姥姥还活着。

5、看着姥姥浮肿的脸,看着姥姥不能动弹的手,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感,我有太多的话想说。练习写话:姥姥……

6、总结。姥姥的爱是一方蓝天、一片海洋。姥姥的剪纸,梦中的故乡,值得一生珍惜!

姥姥的剪纸》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姥姥的剪纸》是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采用第一人称手法,详写了姥姥心灵手巧,剪纸技艺精湛,和对我浓浓的深情。字里行间流露出我对姥姥的深切思念。

剪纸”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情感的载体。姥姥手里的剪纸会。

说话,会传情。在教学设计时,我紧扣姥姥剪纸的“神”展开教学活动。

我把全课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先感受姥姥剪纸技术的神,分四块展教学。接着,以“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为总结,思考姥姥为什么能“熟能生巧”,怎么练的,结果怎样,进一步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

学生通过朗读以及**的欣赏、重点词句的理解,对姥姥高超的剪纸技术佩服不已。

然而,整篇课文要表达的不光是姥姥的剪纸技艺,更是祖孙之间那份浓浓的亲情。在第二部分的教学中,我还是抓住剪纸,让学生找出三幅牛兔剪纸图,想想它们有什么特点,体会到姥姥对我满满的爱。学生在交流这三幅**的含义时,能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感受姥姥对作者的情感,更激起对自己家人的感恩。

所以,当我出示后来作者写的对姥姥临终前的回忆时,教室里一片安静,有的学生甚至流下了眼泪了。我想:这正是我要的教学效果,不仅仅是让学生欣赏姥姥栩栩如生的剪纸艺术,更是让学生体会到亲人的关爱,永远心存一份感激,并把这份情传递给身边所有的人。

整堂课下来学生感动了,也收获了。但是课堂不无遗憾,主要表现在:

1、人物形象需要更加丰满。

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也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文章形散神聚,除了展示了姥姥。

剪纸技艺的高超,也表现了姥姥的勤劳、善良、乐于助人。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多角度感受姥姥这一饱满的人物形象,而不是单一的感受姥姥剪纸的技艺高超,祖孙情深。

2、第二快教学要做到散而不乱,中心不变,板块推进。

在充分感受了姥姥剪纸技术的神奇之后,对于姥姥剪纸具有的神奇力量,学生学习。

较为紊乱,自主性不够,教师以说教为主,学生没有从心底感受到姥姥剪纸的趣、情、力量,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最终提升到浓浓的祖孙情,浓浓的家乡情。所以这一块教学还有待调整。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4 12《姥姥的剪纸》 第二课时 苏教版

12 姥姥的剪纸 教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朗读课文,通过品读语言文字,体会姥姥剪纸的 神 2 通过姥姥的剪纸,感悟字里行间流露的祖孙情。教学重点 1 通过品读语言文字,体会姥姥剪纸的 神 与通过剪纸所传递的 情 2 学习直接描写 间接描写衬托等描写的手法。教学难点 了解作者是怎样表现姥姥剪纸的...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4 12《姥姥的剪纸》 第二课时 苏教版

12 姥姥的剪纸 教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朗读课文,通过品读语言文字,体会姥姥剪纸的 神 2 通过姥姥的剪纸,感悟字里行间流露的祖孙情。教学重点 1 通过品读语言文字,体会姥姥剪纸的 神 与通过剪纸所传递的 情 2 学习直接描写 间接描写衬托等描写的手法。教学难点 了解作者是怎样表现姥姥剪纸的...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4 12《姥姥的剪纸》 第二课时 苏教版

12 姥姥的剪纸 教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朗读课文,通过品读语言文字,体会姥姥剪纸的 神 2 通过姥姥的剪纸,感悟字里行间流露的祖孙情。教学重点 1 通过品读语言文字,体会姥姥剪纸的 神 与通过剪纸所传递的 情 2 学习直接描写 间接描写衬托等描写的手法。教学难点 了解作者是怎样表现姥姥剪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