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方程解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六年级数学教案

发布 2024-05-08 03:40:13 阅读 6074

教学目标 1.理解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2.会列方程解答这类应用题.

3.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找应用题的等量关系.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

小红买来一袋大米重40千克,吃了 ,还剩多少千克?

1.画图理解题意。

2.指名叙述解答过程.

3.列式解答40-40× 40×(1- )

教师小结:解答分数应用题,关键是找准单位“1”,如果单位“1”是已知的,求它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就可以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直接用乘法计算.

二、**新知.

(一)变式引出例6

例6.小红买来一袋大米,吃了 ,还剩15千克买来大米多少千克?

1.读题。2.画线段图。

3.分析数量关系,列方程.

4.教师提问:题中表示等量关系的三个量是什么?可以怎样列方程?

(1)解:设买来大米千克.

买来大米的重量-吃了的重量=剩下的重量。

(2)买来大米的重量×剩下几分之几=剩下的重量。

5.学生自己解方程并检验.

答:这袋大米重40千克.

(二)归纳总结.

例6中的单位“1”是未知的,而已知剩下的量和吃了的分率,要求的恰好是单位“1”的重量,所以不能直接用乘法直接乘,可以列方程解答.或是找准和已知量相对应的分率用除法解答.

三、巩固练习。

(一)找出下面各题的等量关系和对应关系.

1.某修路除要修一条路,已经修了全长的 ,还剩240米没修,这条路全长是多少米?

等量关系:一条路的长度-已经修的米数=没修的米数。

一条路的长度×没修的分率=没修的米数。

对应关系:剩的米数÷剩下的分率=全长的米数。

2.一根电线杆,埋在地下的部分是全长的 ,露地面的部分是5米.这根电线杆长多少米?

3.选择正确的列式.

一个畜牧场卖出肉牛头数的 ,还剩300头,这个畜牧场共有肉牛多少头?正确列式是( )

解:设共有肉牛头.

四、质疑小结。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怎样准确迅速地找出题中等量关系?

五、板书设计

列方程解分数应用题。

例6.小红买来一袋大米,吃了 ,还剩15千克买来大米多少千克?

解:设一袋大米重千克.

一袋大米重量-吃去的重量=还剩的重量。

答:一袋大米重40千克.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知道什么是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能借助工具画图,能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

2、让学生经历从猜想到验证的过程,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生活中圆的存在与作用,感受其神奇与蕴含的美学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归纳圆的特征,并能准确画出指定大小的圆。

教学用具: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

出示一组生活中物体的**,让学生欣赏。(如太阳、圆月、汽车的车轮、呼拉圈、光盘、钟面等)

1、刚才欣赏到的那些漂亮**中的物体是什么形状?

2、在我们的生活中,就在我们的身边,还有那些地方能看到圆?

(学生衣服上的纽扣、身上的硬币、桌子里的杯子等等)

请学生用手指一指这些物体上的圆,并用手摸一摸,有什么感觉?

3、看来,在我们的大自然中、生活中圆是无处不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个虽然不熟悉但和我们处处在一起的圆。(板书:圆的认识)

二、教学新知,初步画圆。

1、刚才看了那么多的圆,说了那么多的圆。接下来请大家用你能想到的办法自己动手画一个圆。

2、请学生交流画圆的方法。如借助圆形的物体画,还有书上讲到的方法或是用圆规画)

3、通过刚才的看圆、说圆与画圆,你觉得圆与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

总结:以前学过的平面徒刑都是由线段围成的,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圆比较光滑,没有角。

4、大家介绍了很多画圆的方法。为了使我们能画出任意大小的圆来,勤劳、智慧的人们制成了专门用来画圆的工具――圆规。

三、认识圆规,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1、认识圆规。

让学生取出课前准备好的圆规,一起认识圆规的的构成并介绍圆规两脚的功能:圆规有两只脚,一只是针尖,另一只脚是用来画圆的笔,两只脚可以随意叉开。

2、尝试画圆。

1 )你能试着用圆规画一个圆吗?学生独立画圆。

2 )刚才老师转了转,发现有些同学要么没画好,要么画出来的不圆,下面我们一起看大屏幕,注意观察如何使用圆规画圆。(使用实物投影仪,教师示范使用圆规画圆)

3 )说说,老师刚才是如何使用圆规画圆的?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板书:两脚叉开――固定针尖――旋转成圆。

4 )学生按照这个方法再练习画一个圆,同时思考:通过两次画圆,应该注意什么?

总结:针尖要固定,不能移动;两脚间的距离保持不变;要旋转一周。

5 )练习画一个两脚之间距离是2 厘米的圆。

四、学习圆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

1、认识圆心、半径、直径。

1 )教学圆心:刚才我们画圆时,针尖固定的这个点,我们把它叫做圆心,用字母o 来表示。找出你刚才所画的圆的圆心,并标上字母o 。同桌相互检查一下,有没有标对。

2 )教学半径:连接圆心和圆上一点的线段是半径,用字母r 表示。指导学生画一条圆的半径,并标上字母。

在我们用圆规画圆时,这个半径就是指什么?(两脚之间的距离)因此圆的大小就是由圆的半径决定的。

让学生联系画一个半径是4 厘米的圆,画出一条半径,标上圆心和半径的字母。向全班展示自己的圆,看一看,自己画的、标的还有什么地方部不对。

3 )教学直径。

出示一个画有一条直径的圆,让学生观察这条线段的位置有什么特点?

总结:像这样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是直径,通常用字母d 表示。

同学们你们画的圆也有直径,请你画一条圆。

4 )闭好眼睛,回想标圆心、画半径与直径的方法。

2、练习,完成练一练的第1 题。

说说哪些不是半径或直径,为什么?

3、研究圆的特点。

我们已经认识了圆心、半径和直径,现在我们就继续来研究圆的特点。

1 )出示一张圆形的纸,你能找到它的圆心吗?(把圆对折两次)

通过对折,你还发现圆有什么地方比较特别吗?(对折后能完全重合,是轴对称图形)

2 )把你手中的圆通过:画一画、量一量、比一比、折一折,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下面问题: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

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直径呢?

同一个圆的直径和半径有什么关系?

圆是轴对称图形吗?它有几条对称轴?

3 )学生汇报回答上述四个问题,教师适当引导:前面三个问题为什么要强调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无数条半径和直径,你是怎么知道的?

你能用字母来表示半径与直径之间的关系吗?(板书:d=2r )

4 )通过刚才的讨论和交流,我们掌握了圆的特征,谁来总结一下圆的特征。

五、巩固练习。

1、练习十七的第1 题。

填写**,并说一说半径与直径之间有什么关系?

2、练一练的第2 题。

画一个直径是5 厘米的圆,并用字母o、r、d 分别表示出它的圆心、半径和直径。

教师提问:使用圆规画一个直径是5 厘米的圆,先要确定什么?(求出半径,也就是两脚之间的距离)

3、判断题。

1 )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2 )直径是半径的2 倍。

3 )画一个直径为4 厘米的圆,圆规两脚间的距离为4 厘米。

4 )圆的位置由圆心决定。

5 )两脚间的距离越大,画出的圆就越大。

六、欣赏生活中的圆。

谈话:瞧,生活中,也蕴含着丰富的数学规律呢。其实,在我们人类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圆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成为美的使者和化身。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师:感觉怎么样?

师小结: 而这,不正是圆的魅力所在吗?

七、全课总结。

谈话:其实短短的一节课,要想真正了解圆还不太容易。那么就让我们从今天起,走进历史,走进文化,走进圆的世界吧!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二)

教学目标 :

1、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知道同一圆内半径、直径的特征,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2、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在同一个圆里直径与半径的关系,能根据这种关系求圆的直径或半径。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数学知识解释、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 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在同一个圆里直径和半径的关系,能根据这种关系求圆的直径或半径。

教学准备 : 多**一套。学生准备硬币等圆形物体若干;圆规一把、直尺一把、三角尺一副;小剪刀一把;红色、蓝色彩笔各一支。

教学过程 :

一、导入新课。

1、导入:同学们玩过套圈游戏吗?如果现在有几位同学要进行套圈比赛,站成什么形状比较合理?

2、你见过圆吗?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能说说吗?

一直说下去能说完吗?的确圆是无处不在的。(打开有关生活中圆的课件)问:

同学们你们从中又看到了圆了吗?你会画圆吗?动手试一试,看谁想的方法多。

3、怎样可以画出一个圆?还有其它方法吗?

师根据学生口答边画圆边归纳方法:

( 1 )定长( 2 )定点( 3 )旋转。

请大家用这个方法再画一个圆,并很快把它剪下来。

要进行套圈比赛的圆肯定比较大,用圆规画行吗?怎么办?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圆的认识(板书课题),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一定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六年级数学列方程解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

教学目标 1 理解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2 会列方程解答这类应用题 3 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找应用题的等量关系 教学过程。一 复习旧知 小红买来一袋大米重40千克,吃了 还剩多少千克?1 画图理解题意。2 指名叙述...

小学六年级数学列方程解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教案

精品资料欢迎 教案。教学目的 使学生在理解数量关系的基础上学会用方程解答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提高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教学过程 一 复习。出示课本第88页的复习题 小红家买来一袋大米,重40千克,吃了,还剩多少千克?1 指定一学生口述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其他学生画出线段图。2 学生独立解答。3 集体订正...

小学六年级数学列方程解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教案

教案。教学目的 使学生在理解数量关系的基础上学会用方程解答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提高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教学过程 一 复习。出示课本第88页的复习题 小红家买来一袋大米,重40千克,吃了,还剩多少千克?1 指定一学生口述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其他学生画出线段图。2 学生独立解答。3 集体订正。提问学生说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