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1 1生活中的比丨浙教版

发布 2024-05-08 10:10:14 阅读 3775

《生活中的比》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过分数的意义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百分数的意义及应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比在数学中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学生在理解比的意义上往往比较困难。于是教材并没有采取给出几个实例,就直接定义“比”的概念的做法,而是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设计了两类情境——数学情境和生活情境,一类情境是同类量的比较,另一类是不同类量的比较,接着引发学生的讨论和思考,并在此基础上抽象出比的概念,使学生感受到需要刻画两个量之间的数量关系,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以及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这一系列情境也为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提供了丰富的直观背景和具体案例。

二)重点、难点与关键。

在认真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还要根据教学要求和教材特点,结合学生实际,分析研究教材的重点、难点与关键,才能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1、重点:

理解比的意义,了解比的各部分名称。2、难点:

理解比的意义,区分比与比值的区别。

3、关键:提供多种情境,使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意义的过程。

三)教学目标。

分析完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确定教学的重、难点和关键点之后,我们才可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并能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述两个量的比。

2)能正确读写比,了解比的各部分名称;理解比值的概念,能正确地求出比值。

3)对比的应用有初步的感性认识。2、过程与方法目标。

结合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实际操作和合作交流中,感受“比”产生的背景,理解“比”的意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以及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和应用。

四)教具、学具的准备。

针对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渐转向抽象逻辑思维的特点,我借助一下几种教具来辅助这节课的教学。(1)多**课件(2)每人两张测量**。

3)多张“生活中的比”的**。

二、教法分析。

生活化的数学课堂就是要让学生在“生活”和“数学”的交替中体验数学,在“退”和“进”的互动中理解数学。通过“退回生活”,为数学学习提供现实素材,积累直接经验;再通过“进到数学”,把生活常识、活动经验提炼上升为数学知识。

本节课我主要使用情境教学法和引导发现法。首先通过创设系列情境,激发学生对比的知识的研究兴趣,引导学生退回“生活”,由浅入深地独立思考,在实际操作和合作交流中,体会生活中存在两个数量之间比的关系,再通过自学课本知识理解数学概念——比的意义,及尝试应用引导学生进到“数学”。最后则组织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比,引导学生把生活和数学有效结合起来。

目的使学生对比有整体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而练习形式多样,使学生从多种方式理解比的意义。

三、说学法。

主要采用观察法、自主**-合作交流法、和实践操作法。首先通过系列情境让学生亲自动手测量和计算,找出两个数量之间比的关系,通过观察、讨论以及自学课本内容后总结出比的意义及相关的知识要点,然后再通过“运用脚掌的长度与身高的比,来计算身高”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学习比的兴趣性和积极性,并巩固学生对“比的意义”的理解。这几种学法让学生能用数学视角来观察和思考,亲历探索过程。

尤其是通过动口、动手、动脑,使学生在多种感官的协调活动中积累感性认识,从而更好地理解比的意义,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四、说教学过程。

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学习抽象的数学知识,必须在认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形成经过表象达成理性认知的学习过程。为了全面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体现出学生合作交流、自主**的学习过程,我从如下几个程序开展教学。

一)谈话导入。

通过谈话,你们在生活中见过比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下生活中的比。引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二)课件出示学习目标。

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体会认识比的必要性,理解比的意义。

2.能正确读写比,比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让学生能够明确知道本节课的重点。能更好的去掌握。

三)**新知。

1.首先出示情境1。

给同学们来一场“选美”比赛。不过这次“选美”比赛的对象有点特别。(教师出示规格分别是a:

6×4、b:2×3、c:8×3、d:

8×12、e:2×12五张淘气的**,全班投票选出最美的几张**,结果大多数学生都选a:6×4、b:

2×3、d:8×12为最美的**。

然后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为什么这3张**最美,而其他两张不好看呢?“这里面有什么奥妙?是否跟数学有关联呢?

”可贵的数学意识由此而生。如果没有了学生亲身的“选美”体。

验和经历,就不会有源自内心的思索和自问?就不会使学生将数学与生活审美的进行联系审视。

接着把这5张**的形状画在方格纸上,引导学生探索这些长方形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意识到仅仅依靠让学生分组完成表1

通过表1请学生解答了长是宽的几倍和宽是长的几分之几这两个问题并列式,根据学生列的除法算式,从而发现长方形长宽之间的倍数关系,明确是长和宽两个量在比,并使学生体会同类量比的意义。接着让学生画一个具有这样倍数关系的长方形,进一步丰富例证。通过数形结合,使学生对“比”有一些体验。

同时,借助图形分类使学生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

2.**比的意义,揭示学习的主题。

在以上情境的基础上,接着揭示课题,引出“比”的概念。因为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于是,接下来就让学生自学书本第69页“认一认”中比的概念、比的读法和写法以及如何求比值,然后由学生汇报学习成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表达能力。在汇报比的概念的时候,我则着重引导学生寻找概念的重点词、重点意义和条件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而比的概念中,关键字就是“相除”。

接着组织学生回顾前面情境中的有关数量关系,鼓励学生用比的方式说一说,写一写。先是由个别学生说,教师再对学生的表达进行规范,然后让学生在小组里互相说。然后,引导学生说出求比值的方法就是用前项除以后项。

北京市教科院基础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北师大(新世纪)版数学实验教科书编写组的成员陶文中教授给我们指出:学生是否是真的掌握了所学知识,要做到三清——想清、写清和说清。“想清、写清”,绝大部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都是非常重视培养学生这一方面的能力,而“说清”却往往被忽略。

这样不利于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的养成。于是,在我这节课中,我非常重视学生是否能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达3个情境中有关数量的比的关系,给予学生充分表达的机会与时间。

四)随堂检测,巩固新知、拓展运用,深化理解比的意义。

在学生想清和说清的基础上,为了让学生进一步内化知识,形成扎实的转化,发展能力,同时体现新课标倡导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新理念,我设计了以下三个层次的练习。1挑战一练一练。

第1题。⑴你发现这些图形的长、宽有什么关系?

写出几个比。

2.挑战二。

写出小汽车和大客车辆数的比,并求出比值。3.挑战三我是审判官。

小强也找了一个比,我们判断他写的比是否正确呢?(课件**)小强的身高是1米,他爸爸的身高是173厘米。小强说他和他爸爸身高的比是1:

173,对不对?为什么?学生讨论后回答。

师生小结:单位不同的时候,写比要带上单位,或把单位化成相同的再写比。

五):课外延伸。

认识**比,感受数学的魅力1、介绍**比。

老师也搜集了一些生活中的比(课件**)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比”吗?当一个物体的两个部分之间的比大致符合”“**比”0.618:

1时,会给人一种优美的视觉感受。2、欣赏优美的作品。

课件**)许多艺术作品、建筑作品都是按“**比”来设计的。(1)欣赏蒙娜丽莎画像中的**比(2)欣赏建筑作品中的**比。

3)欣赏人体上的**比。

就连人体也有**比:我们来看这个模特的**,以肚脐为界,从肚脐到头顶的距离和肚脐到脚底的距离的比是一个“**比”,比值约是0.618,她的身材就是完美身材。

课下大家也可以量一量,看看你们的身材是不是符合**比呢。

六)归纳小结,质疑问难。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还有什么不清楚的问题吗?

五、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比。

两个数相除,又叫作这两个数的比。图a长与宽的比是6:4=6÷4=1.5前比后比项号项值。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4 1生活中的比青岛版 2019秋 2

生活中的比。阳山县实验小学李金英。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是学生在学习除法的意义 分数的意义 百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虽然有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比,但对比的理解仅仅停留于形式上。因此,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借助系列情境,设计一些生活中具有趣味性的 挑战性的问题让...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与反思 6 1生活中的比北师大版

教学设计生活中的比。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第70页生活中的比第二课时试一试。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比,会求比值。2.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教学重点与难点 理解比的意义,了解笔的各部分名称,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教学过程 一。复习师 上结课我们认识了比的意义及比的名称,我们做个小测试,请完成...

六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6 1比的认识北师大版 2019秋

3 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以及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学习重点 理解比的意义,了解比的各部分名称。学习难点 理解比的意义。教具准备 课件。二 说教法 1 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如果教师不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的智力的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