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新课标I卷文科综合地理部分试题分析

发布 2023-09-12 16:36:50 阅读 8048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44分)

太阳能1光热电站(图1)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板聚焦太阳能2,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据此完成1~3题。

图1材料地理语言解读:

1.“太阳能”为可再生能源(取之不尽)、清洁能源(对环境影响小)、新能源(成本相对高);

2.“数以十万计的反光板聚焦太阳能”说明太阳能开发强度大、规模大、占地面积广;

1.我国下列地区中,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 (

a.柴达木盆地b.黄土高原。

c.山东半岛d.东南丘陵。

答案分析解读:

a:柴达木盆地地处青藏高原内部,来自海洋的季风由于距离遥远且受地形阻挡,难以影响到这里,所以柴达木盆地全年多晴天,再加上柴达木盆地位于高海拔地区,空气稀薄,云量少,太阳辐射强,故从资源条件的层面讲,柴达木盆地适宜建设太阳能光热电站,所以a选项正确;

b:黄土高原位于半湿润地区,阴雨天相对较多,全年获得的太阳辐射量不如柴达木盆地,所以b选项错误;

c:山东半岛位于湿润地区,阴雨天相对较多,全年获得的太阳辐射量不如柴达木盆地,所以c选项错误;

d:东南丘陵虽然纬度位置最低,理论上全年获得太阳辐射值最多,但由于东南丘陵属**带季风气候,雨热同季,气候湿润,全年多阴雨天,所以该区域全年实际获得的太阳辐射值并不算太高,低于纬度相对较高的柴达木盆地,故d选项错误;

提示:因为本小题把设问限定在“资源条件”上,故只需考虑太阳辐射的强弱差异即可,但是在实际的选址问题上,我们除了要考虑太阳辐射的强弱差异外,还要考虑是否有大面积的空地、是否接近输电线、是否接近电力消费市场等诸多因素,在综合考量之后方可进行选址。)

2.太阳能光热电站可能会。

a.提升地表温度b.干扰飞机电子导航。

c.误伤途经飞鸟d.提高作物产量。

答案分析解读:

a:太阳能反光板是建在地面之上的,从图中景象看出,当地的太阳能反光板面积很大,故其在光照下产生的阴影也很大。也就是说,太阳辐射已经很大一部分已经被作为太阳能转换成电能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减少了,所以不会提升地表温度,故a选项错误;地表温度的高低与太阳辐射的强度相关(光照强度变大,地表温度才可能会提高),与下垫面的性质相关(如在同一地区,绿地部分会比裸地部分的温度升高得慢一些);

b:飞机的电子导航与定位一般都是通过gps卫星和地面控制中心来完成的,太阳能光热电站难以干扰飞机的电子导航,故b选项错误;若材料提到如太阳活动等因素导致了地球大气层的高空电磁辐射受到干扰,才可能会影响飞机的电子导航;

c:太阳能反光板带来的强光会刺激到高空飞行鸟类的眼睛,从而使鸟类对实景物体的产生错误判断,导致意外伤害,故c选项正确;

d:太阳能光热电站的建设与提高作物产量没有必然联系,故d选项错误;要提高作物的产量可扩大种植面积,又或通过农业技术的引进,如袁隆平的超级杂交水稻技术;

3.若在北回归线上建一太阳能光热电站,其高塔正午影长与塔高的比值为p,则( )

a.春、秋分日p=0b.夏至日p=1

c.全年p<1d.冬至日p>1

答案分析解读:

假设影长为l,塔高为h,正午太阳高度为α,则p=l/h,如下图所示,根据数学知识可知,若α=45o,则h=l,p=1;若α>45o,则h>l,p<1;若α<45o,则h1;若α=90o,l=0,故p=0;再结合地球公转运动知识:在春、秋分,太阳直射赤道,赤道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为90o,而题目说当地在北回归线上,故春、秋分时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不可能等于90o,又因为只有α=90o时p才等于0,故春、秋分时p≠0,所以a选项错误;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也就是直射当地,当地正午太阳高度等于90o,所以影长为0,p=0,所以b选项错误;冬至日时的正午太阳高度可代入公式计算:(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

h=90o-│φ其中h代表正午太阳高度,φ代表当地地理纬度,δ代表直射点纬度,“±的使用是φ与δ若在同一半球用“-”与δ若在不同半球用“+”所以冬至日时的正午太阳高度h=90o-│23o26`+23o26`│=43o8`,α45o,所以h1,所以d选项正确;因为冬至日时p>1,所以c选项说全年p<1就不对了,故c选项错误;

20世纪50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1。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2附近的线路如图2所示。读图2,完成4~6题。

图2材料地理语言解读:

1.“兰新铁路”指的是从甘肃兰州至新疆乌鲁木齐并延伸至阿拉山口的那段;

2.“新疆吐鲁番”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天山东部的山间盆地,为我国年降水量最少的地方,高山冰雪融水为其主要的水源补给;

地图中地理信息解读:

1.从经纬度位置看,吐鲁番位于我国西北地区;

2.从图中等高线角度看,吐鲁番位于山麓地带;

3.从图中比例尺角度看,吐鲁番与最近火车站的距离相对比较远;

4.推测外国专家在图示区域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a.河流 b.聚落 c.耕地 d.地形。

答案分析解读:

a:图示地区为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河流较少,故河流对铁路选线的影响不大,故a选项错误;若材料提到的是在河网密布的平原地区,才有可能是考虑河流对铁路选线的影响;

b:从图中看出,吐鲁番市和鄯善县是本区域最大的聚落,根据比例尺大致判断它们离铁路的距离都在20千米以上,比较远,显然不是当时铁路选线考虑的主要因素,故b选项错误;若材料铁路线进过城镇,在城镇有设立火车站,才可能会是选择聚落;

c: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水源主要来自高山山麓的绿洲,故耕地主要分布在高山山麓的绿洲附近。其实聚落的分布也应该在高山山麓的绿洲附近,才可能有充足的饮用水源。

也就是说耕地和聚落都应该靠近绿洲,而图中聚落离铁路比较远,也就是离耕地比较远,所以b和c为相关选项,可以用排同求异法排除,c选项错误;

d:从图中观察发现,图中铁路几乎与等高线平行,说明铁路几乎沿着等高线方向延伸,故铁路沿线地势起伏不大,是利于铁路修建的,所以可推断当时铁路选线主要考虑的是地形因素,故d选项正确;

延伸:山区交通选线一般因遵循以下原则:1.

工程量最小,即尽可能减少桥梁和隧道的长度,降低建设投资;2.占用耕地最少,我国耕地宝贵,保护耕地,尽可能少用耕地,是我国交通选线普遍原则;3.连结主要城镇和聚落。

交通建设首先是为了沿线对运输的需求,主要城镇和聚落对交通运输的需求量大;4.避开或有效防治自然灾害,如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以及洪水灾害等;5.线路最短。

线路越短,投资越少;6.方便且安全通行。如坡度和弯曲度不能太大,否则通行则有危险;)

5.后来,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理由可能是。

a.线路过长b.距城镇过远。

c.易受洪水威胁d.工程量过大。

答案分析解读:

a:图中看出,铁路几乎沿着等高线分布,且只要为直线延伸,走直线说明线路较短,所以a选项错误;若图中给出的铁路线弯曲度较大,转弯多,才可能选择的是线路过长;

b:从图中比例尺大致判断城镇离铁路的距离都在20千米以上,比较远,故不利于带动沿线经济的发展,故距离城镇较远的理由成立,所以b选项正确;

c:图示地区为我国西北地区,气候较为干旱,洪水发生的概率不高,故对铁路选线的影响不大,所以c选项错误;若材料提到该地区位于降水较为集中且降水量较大的地区,才可能会选择的是易受洪水威胁;

d:图中看出,铁路几乎沿着等高线分布,且只要为直线延伸,工程量应该不算太大,故d选项错误;若材料提到该铁路穿过了较多的隧道及桥梁,才说明其工程量过大;

6.50多年来,兰新铁路并没有改变该区域城镇的分布,是因为该区域的城镇分布受控于( )

a.地形分布b.绿洲分布。

c.河流分布d.沙漠分布。

答案分析解读:

a:图中吐鲁番市和鄯善县所在地区等高线比较稀疏,地形比较平坦,而铁路也几乎沿着等高线分布,铁路所在地地形也平坦,故其城镇分布的受控因素不是地形因素,所以a选项错误;

b:水源是制约西北地区城镇分布及发展的重要因素,水源主要来自高山山麓的绿洲,所以城镇的分布必需靠近高山山麓,靠近绿洲,才会有充足的水源,所以城镇分布受控于绿洲分布,b选项正确;

c:图示地区为我国西北地区,气候较为干旱,河流较少,故对聚落的影响不大,所以城镇分布受控因素不是河流,c选项错误;

d:图示内容没给出沙漠的分布信息,看不出沙漠隔开了城镇的分布。如果真有沙漠隔开,铁路就不会这样修了,铁路不可能修在沙漠之中,故d选项错误;

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

表1数据为实验地以2023年为基数,2010—2023年实验中植被的变化值(测量时间为每年9月30日)。据此完成7~9题。

7.实验期间植被变化表现为。

①生物量提高 ②生物量降低 ③植株密度改变 ④植被分布改变

ab.②③cd.②④

答案分析解读:

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数据的分析能力,由材料数据可知,灌木植物地上生物量增加明显,地下生物量略有下降,草本植物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均增长较快,总的来看,总生物量是增加的,故①正确,②错误;材料数据显示灌木植物植株数量没变、草本植物植株数量增加,所以总植株数量增加,植株密度改变(实验田的面积没变的,植株数量增加,故植株密度改变),故③正确;表中的数据只能说明植株数量增加,植株密度变化,但增加的植株分布在哪个区域确定不了,故植被的分布状况不好分析,所以④错误;综上所述,①③正确,所以选择a;

8.实验期间大气氮沉降导致灌木、草本两类植物出现此消彼长竞争的是 (

a.植株数量b.总生物量。

c.地上生物量d.地下生物量。

答案分析解读:

注意题干讲的“此消彼长”,是一增一减的意思,从图中**数据可以看出,灌木植物的植株数量不变,草本植物的植株数量在增加,只有增没有减,故a选项错误;b选项总生物量等于地上生物量加地下植物量,计算起来比较复杂,建议先放一下,先分析c选项,从表中地上生物量的数据看,灌木植物在不断增加,而草本植物有增有减,故也不符合“此消彼长”,所以c选项错误;从表中地下生物量的数据看,灌木植物在不断减少,而草本植物不断增加,故符合“此消彼长”,所以d选项错误;

2019新课标I卷高考满分作文 致老陈的一封信 三

2015新课标i卷高考满分作文 致老陈的一封信 三 亲爱的父亲 您好!首先女儿要向您致以深深的歉意。前些日子您在高速公路上边开车边打 出于对我们全家人的安全着想,我劝诫您良久,让您不要在开车的时候打 可是当时您并没有听从女儿的建议,不得以的情况下我才打了交警的 从而制止了您,我知道对于这件事您一定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