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学问答题

发布 2023-09-25 04:56:14 阅读 9443

第一章绪论。

一、简述高等教育的概念及其特征。

答:概念:高等教育是建立在完全中等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活动。

基本特征:1、高等教育是分专业和分层次的高级教育活动。

2、高等教育是通过培养人才为社会服务。

3、高等教育的功能不断扩展。

二、我国近现代高等教育是怎样兴起的?

答:清朝末期,以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政治经济改革为主要内容的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运动先后兴起。我国古代高等教育开始向近现代高等教育发展。

三、高等教育的特殊性具体体现有哪些?

答:1、高等教育活动的性质和任务具有特殊性。

2、高等学校的教师行为与活动具有特殊性。

3、高等学校学生具有特殊性。

4、高等学校职能具有特殊性。

四、试述学习与研究高等教育学的重要意义?

答:1、有助于高校教师系统了解高等教育。

2、有助于提高高校教师的教书育人水平。

3、有助于高校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

4、有助于高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第二章高等教育目的。

一、简述高等教育目的的作用。

答:1、导向作用;

2、调控作用;

3、激励作用;

4、评价作用。

二、简述高等教育目的体系包括哪些内容?

1、高等学校培养目标;2、专业培养目标;3、课程目标。

三、如何理解我国高等教育的目的。

答:1、定义: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人。

2、高等教育目的是一种教育理想,具有主观性;高等教育目的受到社会发展的制约,具有客观性。

3、高等教育目的的几种价值取向:

1)、高等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2)、高等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3)高等教育目的的文化本位论;(4)、高等教育无目的论;(5)、高等教育目的的辩证统一论。

四、谈谈你对高等教育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目的观的认识。

1、高等教育的社会本位论是基于人的社会性提出的,主张人的教育和发展要适应社会的需要。社会本位论的高等教育目的观,强调人是社会的产物,高等教育的价值首先在于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教育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进步的人,它特别关心个体社会化、公民道德和社会政治。这种教育目的观十分重视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是值得肯定的,但完全否认教育目的对个体的依存,否认教育对象对教育目的的影响,则是不可取的。

2、高等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主要是从个人需要、个体发展出发设计教育目的的观点,即教育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的个性、才能获得自然发展,教育要为人本身的生活服务。个人本位的高等教育目的观,由于强调人体的利益和权利、兴趣和爱好、社会参与及自我实现,这种教育目的观,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有过积极作用,但从根本上来说是不全面的。

五、试述高等教育目的的实现途径。

答:1、教学工作;2、科研训练;3、社会实践。

第三章高等教育的结构和功能。

一、简要说明高等教育结构是如何划分的?

答:高等教育宏观上主要包括形式结构、层次结构、科类结构、类型结构、区域结构等;微观上主要有高等学校内部的组织结构、课程结构、教师结构、学生结构等。

二、什么是高等学校管理体制?

答:高等学校的管理体制主要是指高等学校的活动中各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组织运行方式、管理制度、管理手段及其运行机制。

三、高等教育的功能有哪些?

答: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主要包括政治功能、经济功能和文化功能。

四、高等教育经济功能的具体体现是什么?

1、为经济发展提供专业人才支持。

2、为经济发展提供科学技术支持。

3、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五、简述高等学校的职能。

答:1、培养专门人才;2、发展科学技术;3、开展社会服务。

第四章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

一、简述高等教育基本规律的概念,你如何理解这一概念的内涵?

答:高等教育基本规律是高等教育活动中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第五章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

一、简述高等学校专业与课程之间是什么关系?

答:专业是课程的一种组织形式,课程是专业教学赖以展开的依据。

二、简述学校专业与课程有哪些特点?

答:1、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密切相关;

2、以探求高深学问为首务;

3、能促进个人的发展完善。

三、简述高等学校专业与课程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答:1、课程内容综合化;

2、课程设置和实施多样化;

3、课程性质职业化;

4、课程方向人文化。

四、简述高等学校教材有哪些特点?

答:1、共识性和探索性的统一;

2、学科性与职业性的统一;

3、体系性与协调性的统一;

4、逻辑性与历史性的统一;

5、学术性与可读性的统一。

六、结合实际论述如何加强课程建设,使所学课程成为精品课程?

答:包括教师队伍建设、教学内容建设、教学资源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建设和机制建设,强调教授主讲课程、使用信息技术和教学资源上网免费开放。

第六章高等学校的教学。

一、简述高等学校教学有什么作用?

答:1、授受知识;

2、形成技能;

3、培养创造才能;

4、促进个性健康发展。

二、简述高等学校教学过程有哪些特点?

答:1、明确的专业目的性;

2、对大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与创造性有更高的要求;

3、把科学研究引进教学过程;

4、社会实践的多样性。

三、简述高等学校教学过程有哪些环节?

答:1、激发学习动机;

2、感知学习材料;

3、理解教学材料;

4、巩固知识经验;

5、运用知识经验;

6、教学效果测评。

四、简述高等学校教学方法有哪些特点?

答:1、信息由师生共同控制;

2、学生学习的独立性逐步增强;

3、科研方法的训练逐步增加;

4、具有很强的专业针对性。

五、简述高等学校教学评价应依据什么原则?

答:1、客观性原则;

2、发展性原则;

3、指导性原则;

4、计划性原则。

六、请结合高等学校教学原则体系谈谈如何搞好高校教学工作。

答:包括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原则,知识积累与智能发展相结合原则,在教师主导下发挥学生自觉性、独立性欲创造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原则,知识的系统性与认知的循序渐进性相结合原则,因材施教与统一要求相结合原则,少而精原则,量力性原则。

七、请结合高等学校教学工作基本环节谈谈怎样上好一节课?

答:1、激发学习动机;

2、感知学习材料;

3、理解教学材料;

4、巩固知识经验;

5、运用知识经验;

6、教学效果测评。

第七章高等学校的教师与学生。

一、高等学校教师劳动有哪些特点?了解这些特点,对当好一个高校教师有何意义?

答:1、高校教师劳动的复杂性;

2、高校教师劳动的创造性;

3、高校教师劳动的迟效性和长效性;

4、高校教师劳动的专业性;

5、高校教师劳动的示范性。

二、结合实际说明如何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

答:1、建立多层次培养梯队;

2、培养学术带头人和重点骨干教师;

3、积极开展教师进修提高工作;

4、采取多种形式培养青年教师。

三、如何正确理解和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答:1、树立新型的发展的师生观;

2、重视师生平等关系的建立;

3、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不稳定性;

4、提升教师个人素质和修养。

四、高校教师的个体素质和群体素质要求各是什么?

答:1、个体素质要求:知识结构;智力结构;能力结构。

2、群体素质要求: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专业结构;学缘结构。

五、高校师生之间关系有哪些重要的表现形式?

答:1、高校师生间的教育关系;2、高校师生间的人格关系;3、高校师生间的心理关系;高校师生间的道德关系;高校师生间的法律关系。

第八章高等学校的德育。

一、简述高等学校德育的原则有哪些?

答:1、方向性原则;2、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3、继承和创新的原则;4、整体性原则;5、层次性原则;6、正面教育为主的原则;7、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原则;8、严格要求与热情关怀相结合原则;9、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二、试述你对德育方法怎样分类?

答:语言说理法;感染熏陶法;实践锻炼法;品德评价法。

三、结合实际,谈谈怎样才能有效的组织德育过程?

答:包括德育活动的准备、德育活动的开展、德育活动的评价三个基本环节。

1、 根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水平和特点,组织教育性的活动和交往;

2、 激发受教育者的心理内部矛盾运动,促进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结合;

3、 增进各个层次、各个方面教育力量的联系与沟通,保持教育影响的连贯性、一致性、长期性和长效性。

第九章高等学校的校园文化。

一、简述高校校园文化的含义。

答:高校校园文化指在高校这一特定环境中,全体师生共同创造与拥有的价值观念与文化体系。

二、简述高校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答:1、高校校园文化从属于社会大文化,是社会大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高校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化环境,孕育或引领着社会文化新风尚。

三、简述高校校园文化的功能。

答:教育功能:1、陶冶功能;导向功能;凝聚功能;自我教育功能。

社会功能:个体社会功能;社会辐射功能。

情感功能:激励功能;娱乐调节功能;审美功能。

四、简述校园文化在高校中的地位。

答:高校校园文化是直接影响大学生成长的环境因素,是高校机制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五、简述高校校园文化的基本形态及其特征、作用。

答:1、物质文化。

特性:物质性、基础性、直感性。

作用:美化校容校貌。

2、制度文化。

特性:规范性、强制性、相对稳定性、工具性。

作用:⑴制度文化与有利于通过常规管理,建立正常的规范和秩序;

制度文化有利于形成优良校风,对校园建设发挥导向作用;

制度文化有利于协调各方面关系,提高管理效能。

3、精神文化。

特性:⑴品格特点。

健全性;超功利性;理想性;先导性。

形态特点。深层性;稳定性;独特性。

传播特点。继承性;渗透性;排异性;持久性。

作用:精神文化有助于受教育者的人格健全发展与素质培养;

精神文化能够提升高校人才培养的内涵和层次;

精神文化有助于形成学校特色和凝练学校精神。

六、试述如何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

答:培养形成良好的校风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 适当制造声势与长期培养相结合;

2、 明确方向,反复强化。

3、 以人文本,以身作则。

培养良好的教风;

1、 教师高度的敬业精神,过硬的专业素养;

2、 教师要热爱、关心和尊重学生;

3、 教师要为人师表,品行端正。

培养良好的学风:

学习目的明确;学习高度自觉、刻苦勤奋;讲究学习方法;善于思考和发现问题。

七、试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答:1、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教育学问答题

教育 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系统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施加有目的 有计划 有组织的影响以使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教师的 教员 角色 这是教师最突出的角色,他因具有较强的专业性而处在核心的地位,其角色功能主要以教材为宗旨,对学生进行授业 传道解惑和评定学业。课程要素 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人们为促进...

教育学问答题

一 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 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4 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二 教育对人的发展 特别是年轻一代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 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

教育学问答题

绪论 第三章。1.什么是教育学?2.世界上最早的教育学著作是?西方最早的是?3.第一个创办大规模私学,提倡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的是?4.首次把教育学列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是。5.最早的具有比较完整体系的教育学著作是 的 他主张 提出 普及了 教育要 他的主要作品有。6.年,在哥尼斯堡大学首次讲授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