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字组国赛经验

发布 2023-09-04 13:57:38 阅读 4980

国赛归来。

回想起这项比赛,从去年的五月份听了这项比赛的宣讲会,历经整整一年的时间,当时我协同我的两名队友,已经暗下决心要参加这项比赛,我们选择的是其中的“8”字组,在我校前两届的“8”字组比赛中没有取得像“s”组那样特别优异的成绩,可能对于选择“8”字组的队伍来说,最初的设计是很困难得,但我们之所以选择“8”字组,是我们觉得参加这个比赛最关键的原因是我们对无碳小车的兴趣,我们希望能够潜心去研究它,我们希望有更多自由的空间去发挥我们的想象,去设计属于我们独创的小车设计方案,而不是简单的防制前两届的小车方案。

最初的时候是最困难的,为了准备校赛,我们首先要确定小车的设计方案,因为之前我校“8”字组的成功经验不多,很多东西都要靠我们自己摸索,这也是我们觉得这项比赛的精彩之处。为了弄懂小车的原理,我们首先把“s“型的小车的传动机构和转向机构进行了剖析,认真分析思考后,我们得出了一个结论,如果“s”型小车转向机构每次的转角足够大的话,那么它完全可以运行出“8”字型的轨迹,此外它的传动机构还可以简化。于是我们的小车初步的设计方案是:

以“s”车为原型,保留其转向机构,将传动机构改为一级齿轮传动。然后通过设计计算,初步定出各传动件尺寸和车**小,并通过三维建模软件确定了第一代小车模型。设计完成后我们就进入了加工阶段,校赛队伍比较多,因此每个队伍能利用的资源不多,除了一些轴类零件外,很多零件是钳工做出来的,因此这些零件的精度只有靠我们的认真程度来保证。

那是正是暑假,我们三个都没也有回家。虽然有过金工实习的经厉,但操作车床的技术需要我们反复磨练,有时一根轴要加工上四五次,才算达到自己的要求。

经过半个暑假的加工,我们终于将小车的零件加工了出来,并组装完成,正当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第一次调试我们的小车时,结果却并未令人满意。小车不能运行出“8”字形轨迹,而我们也对小车的调试也没有任何经验可言。小车的转向机构是空间四杆机构,如何能使转向杆有较大的转角困扰着当时的我们,于是我们开始将工作转向理论部分,我们阅读了近几十篇关于四杆机构的**,并对小车机构原理数学建模,通过matlab**出模拟轨迹,对matlab程序进行反复调试终于找到了一组能运行出“8”字轨迹的尺寸。

很多软件我们并不熟悉,很多时候我们是现学现用。接下来我们在第一代小车上进行了改装,将四杆机构的尺寸改为理论值,并通过后期调试,小车终于能够运行出“8”字轨迹,这比我们取得任何荣誉都更令人激动。

改装后的小车能够运行七八个“8”字,轨迹偏大,调试困难,于是我们马不停蹄,继续提出了小车各项改进方案,并做出了第二代小车。二代小车能运行15个“8”字,并且调试难度大大降低,最后在校赛中以领先对手2倍的成绩夺冠。

有了校赛成功的经验,我们进一步改进小车运行的平稳性,两轮都分别装配了单向轴承,实现两轮的差速,小车零件采用铝合金材料,借助工程实训中心的数铣机床,和线切割机加工零件,使小车零件的精度大大提高,装配成的第三代小车的运行圈数进一步提高到30圈。在山东省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中以第三名的成绩获得一等奖。在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中获得一等奖。

从最初的设计制作到调试,再到最后的参赛,从校赛到省赛,从省赛到国赛,我们小组一路走来克服重重困难,经历诸多挑战和努力,最后在大赛中获得较好成绩。我想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成绩和荣誉,更多的是知识和经验。这其中包括设计制作中学到的知识,调试和参赛的经验等。

此外,在比赛中看到其他参赛队伍设计的小车,发现自己的设计还有不足之处,这也是为我们下一步制作指明了改进的方向。总之,参加一次比赛,开阔的不仅仅是眼界,更多的是思路。

困难是在所难免的,在这项比赛中,会遇到各种让你料想不到的困难,特别是比赛场上,小车一旦出现发车和调试问题就会功亏一篑,因此对于我们而言这更是心理的挑战。临危不迫,面对困难沉着冷静,也是这项比赛带给我们的提高。面对困难很多时候我们要靠我们自己,靠我们三个人的力量,因此我们必须团结一致。

对于团队,各自的分工是很重要,每位队员都要有明确的分工,才能提高效率。需要有主干力量,不应该计较太多个人的付出,更多的时候要互相补位,互相鼓励。

在国赛的赛场上同一流高校的对手pk,我们发现我们并不比他们差,我们更加珍惜身边的资源,能获得这个成绩,离不开工程实训中心王老师对我们的指导,以及工程实训中心给我们提供充足的设计制作的各类软件资源和硬件资源。在工程实训中心的平台上我们可以充分发挥我们的思维和创造力,让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得到提高。感谢学院领导,老师的支持和鼓励,我们还会以勇于实践,求知尚学的精神践行我们的大学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