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预算管理理论与实务

发布 2023-10-16 19:15:04 阅读 1286

预算管理包括编制预算、预算执行、预算考核三个环节。

一、企业预算体系的编制。

一)企业预算体系的构成。

企业的经营活动的复杂性及层次性,决定了企业预算体系的复杂,它包括了经营、财务、长期投资等企业全方位的计划。

企业的货币形式的全面预算,综合反映了经营中的各财务、资金计划,是企业预算的核心内容,在不同的企业其基本构成是相同的。一般企业全面预算的内容主要包括:(1)经营预算:

销售预算、生产预算、直接材料预算、直接人工预算、制造费用预算、期末产成品存货预算、销售及管理费用预算;(2)财务预算:现金预算、预计损益表、预计资产负债表、资本预算。

1、销售预算。销售预算一般是企业生产经营全面预算的编制起点,生产、材料采购、存货费用等方面的预算,都要以销售预算为基础。销售预算以销售**为基础,**的主要依据是各种产品历史销售量的分析,结合市场**中各种产品发展前景等资料,先按产品、地区、顾客和其他项目分别加以编制,然后加以归并汇总。

根据销售**确定未来期间预计的销售量的和销售单价后,求出预计的收入:

即:预计销售收入=预计销售量*预计销售单价。

销售预算一方面为其他预算提供基础,另一方面,销售预算本身就可以起到对企业销售活动进行约束和控制的功能。

2、生产预算。生产预算的编制要以预计销售量和预计产成品存货为基础。产品的预计生产量可根据预计销售量和期初、期末的预计库存量确定,主要有几个关键环节,一是要预计期初产成品存货,二是要预计期末产成品存货,这要根据企业的销售渠道和销售能力而定,然后计算预计生产量:

预计预计期末预计期初。

生产量=(预计销售量+产成品存货)—(产成品存货)

企业产成品存货的预算,要进行统一的计划,目的在于避免过多存货,形成资金积压、浪费;或存货不足,影响销售活动的正常进行,从而给企业带来不利。

3、直接材料预算。直接材料预算是一种以生产预算为基础编制的显示预算内直接材料数量和金额的计划。数量部分构成企业实物数量表示的预算的一部分。

直接材料预算要根据生产需要量与预计采购量以及预计原材料存货进行编制,而预计采购量与预计原材料存货的情况,要根据企业的生产组织特点、材料采购的方法和渠道进行统一的计划,其目的是为了在保证生产均衡有序的进行的同时,避免直接材料存货不足或过多,影响资金运用效率的生产效率。预计直接材料的计算公式是:

材料预计数量=预计生产量*单位产品的材料需用量+预计期末存货—预计期初存货直接材料预计=直接材料设计采购量*单价。

4、直接人工预算。与直接材料预算相同,直接人工预算的编制也要以生产预算为基础进行。

基本计算公式为:

预计所需用的直接人工总工时=预计产量*单位产品直接人工小时。

5、制造费用预算。制造费用预算是一种能反映直接人工和直接材料以外的所有产品成本的计划。为编制预算,制造费用常按其成本形态分为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性制造费用两部分。

固定性制造费用可在上年的基础上根据预期变动加以适当修正进行预计。变动性制造费用根据预计生产量乘以单位单位产品预定分配率进行预计;而半变动制造费用则可利用公式y=a+bx进行预计。(其中a表示固定部分,b表示随产量变动部分,可根据统计资料分析而得)。

为了全面反映企业资金收支,在制造费用预算中,通常包括费用方面预期的现金支出。制造费用预算为两个步骤:首先计算预计制造费用,然后再计算预计需用现金支付的制造费用,各自的计算公式为:

预计制造费用=预计直接人工小时*变动性费用分配率+固定性制造费用。

预计需用现金支付的制造费用=预计制造费用—折旧。

6、期末产成品存货预算。期末产成品存货预算有两项基本目的,一是为编制预计损益表提供销售产品成本数据;二是为编制预计资产负债表提供期末产成品存货数据。

其基本的内容为:首先计算预计产成品单位成本,这是根据企业的各种技术和产品设计资料而确定,包含产成品的人工、材料、间接费用以及其他费用的预计,按照完全成本法模拟预计得出;或根据企业生产的历史情况并考虑优化及因素设计。将产品单位成本乘以预计期末产成品存货数量,即可得出设计期末产成品存货金额。

7、销售费用与管理费用预算。销售与管理费用预算包括预算期内将发生的除制造费用以外的各项费用。它们的编制方法一般也根据成本形态进行。

8、研究开发费用预算。企业研究开发是企业持续发展的保障,研究开发费用的预算包括研发人员的工资费用和各种材料费用,研究开发费用预算主要反映企业现金支付的计划,为企业现金预算提供数据。

9、资本支出预算。资本支出预算是长期投资计划的反映,主要包括拟投资的现金支付进度及数量计划,综合反映为投资各年的现金流量预计表,是企业编制预计财务报表的重要数据。"

10、现金预算。现金预算一般由现金收入、现金支出、现金多余或不足以及资金的筹集与运用等四个部分构成。其基本关系为:

期初现金余额。

十现金收入。

当期筹资前可行现金会计。

现金支出。现金多余。

十资金的筹集(运用)

期末现金余额。

现金预算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工具,它有利于企业事先对日常现金需要进行计划的安排,如果没有现金预算,企业无法对现金进行合理的平衡、调度,就有可能使企业陷人财务困境。

11、预计损益表。在前几项经营预算的基础上,根据一般会计原则(权责发生制),即可编制预计损益表。预计损益是整个预算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可以提示企业预期的盈利情况,从而有助于经理人员及时调整经营策略。

12、预计资产负债表。预计资产负债表反映预算期末各账户的预期余额,全面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是计划综合结果的反映,为企业提供会计期末企业预期的财务状况信息。它们根据企业预算期初的资产负债表;经营预算和资本支出预算现金预算的有关结果,对有关项目进行调整后编制而成。

二)预算的编制方法。

在预算管理的不断发展过程中,人们积累了丰富的预算管理经验,其中表现最明显的是预算方法的不断完善,已经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一个预算管理方法体系。下面主要介绍固定预算,弹性预算,滚动预算等几种方法。

1、固定预算。预算按是否可随业务量变动而进行调整,分为固定预算和弹性预算。固定预算(fixedbudget),又称为静态预算(staticbudget),是按固定业务量编制的预算,一般按预算期的可实现水平来编制。

我们通常做的生产预算、销售预算,是按预计的某一业务量水平来编制的,就属于固定预算。这是一种较为传统的预算编制方法。

固定预算的主要优点是编制较为简便;缺点是实际业务水平与预算业务水平相差较大时,就难以引起预算应有的作用,难以进行控制,考核,评价等,因此,在市场变化较大或较快的情况下,不宜采用此法。

企业预算管理理论与实务

预算管理包括编制预算 预算执行 预算考核三个环节。一 企业预算体系的编制。一 企业预算体系的构成。企业的经营活动的复杂性及层次性,决定了企业预算体系的复杂,它包括了经营 财务 长期投资等企业全方位的计划。企业的货币形式的全面预算,综合反映了经营中的各财务 资金计划,是企业预算的核心内容,在不同的企业...

管理理论与实务

复习资料 一 管理的概念 属性及职能 管理者的三个层次和技能。二 管理理论不同时期的代表人物 代表作 代表观点及称谓。三 企业社会责任的的内容,如何构建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体系。四 计划的概念 特点和作用。五 战略管理的特点 宏观和微观环境分析包括哪些内容 基本战略和发展战略的内容。六 的概念 意义 ...

企业合同管理理论与实务初探

作者 李远和。现代企业文化 理论版 2011年第22期。企业合同管理的内涵及合同风险的特征。市场经济也是法治经济,合同是企业经济往来的主要形式。重视合同风险,加强企业合同管理是企业对风险防范的内在要求。合同管理是指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规定对本企业合同的签订 履行 变更 解除以及合同纠纷处理所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