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下册课题纲要

发布 2023-10-27 20:05:14 阅读 5445

课题类型:必修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授课时间:60课时设计:五年级数学教师授课对象:五。

一、五二、五。

三、五四模块总目标:

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2.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4.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5.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6.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7.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8.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9.

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

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内容标准与教学安排: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

内容标准:1.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

3.初步学会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

4.学生在上述活动中,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出的美,进一步感受对称、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1.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2.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教学难点。

1.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2.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教学安排。

1、轴对称图形1课时。

2、旋转1课时3、欣赏设计2课时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内容标准:

1、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2、通过自主探索,掌握的倍数的特征。3、逐步形成一些数学抽象能力。教学重点。

1、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2、掌握的倍数的特征。教学难点。

质数与奇数的区别。教学安排。

1、因数和倍数2课时的倍数的特征3课时3、质数和合数1课时综合练习1课时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内容标准:

1、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2、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mdmcm3以及1 l、1 ml的实际意义。

3、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教学重点。

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

1、表面积概念的建立,以及实际应用中根据需要确定所求的是哪几个面的面积。2、体积概念的建立,及体积单位之间的互化。3、体积和容积的概念容易混淆。教学安排。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课时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3课时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8课时整理和复习1课时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内容标准:

1、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2、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3、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4、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数最大公因数。

与最小公倍数,能比较熟练地约分和通分。5、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教学重点。

1、理解分数的意义,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2、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3、熟练地约分和通分。

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教学难点。

分数的意义,熟练地约分和通分。教学安排。

1、分数的意义4课时2、真分数和假分数3课时3、分数的基本性质2课时4、约分4课时5、通分4课时6、分数与小数的互化3课时第五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1、理解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出结果。

2、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分数加法仍然适用,并会运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分数加法的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简算能力。3、体会分数加、减法运算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教学重点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出结果。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出结果。教学难点。

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教学安排。

1、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3课时2、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2课时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2课时第六单元:统计内容标准:

1、理解众数的含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理解众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2、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3、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教学重点。

理解众数的含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理解众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教学难点。

理解众数的含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教学安排。

1、众数2课时2、复式折线统计图2课时第七单元:数学广角内容标准:

1、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2、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1、加强学生的试验、操作活动。

2、重视培养学生的猜测、推理能力和探索精神。教学难点。

1、加强学生的试验、操作活动。

2、重视培养学生的猜测、推理能力和探索精神。教学安排。

数学广角2课时实施建议:

一、课程资源。

1、教材:对教材进行校本的二度开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增减和调速。

2、练习:课本中的练习,《学程评价》的“目标达成检测”。3、其它资源:网上优秀教案、课件、教师教学用书。二、实施手段。

学案:编制学案,基于课程标准组织教学。三、教、学方法。

1、问题驱动教学。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设置问题链,学生生成、**、交流的问题。

2、合作学习。

3、讲授和训练:精讲重点知识,以学生练习为主,通过全批全改及面谈,掌握学情,调整教学。

四、教学反馈。

1、课堂反馈:主要是通过观察、问答、交流、课堂练习等途径来实现。2、课后反馈:主要是通过校本作业、访谈等途径来实现。五、整理与复习。评价。

一、学分认定的评价指标及成绩**1、学习过程(1)学习态度(2)作业情况2、模块测试成绩。

形式:卷面测试,自主命题。

数学 五年级下册 课程纲要

数学 五年级下册 课程纲要。学校名称 南川区丁家嘴小学校。课程名称 数学。课程类型 国家基础课程。教材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适用年级 五年级。课时 41课时。设计者 江太元 胡西亮。背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是以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数与代数方面,...

五年级数学小课题

五年级数学小课题研究计划。一个数学老师要怎样做才能让学生喜欢数学 学好数学。现状描述 我从事小学数学教育十年有余了,我心里一直都觉得很郁闷,我也十分爱学习,经常学习与教育教学相关的知识,想把这些知识用于教学过程中。但我觉得很纳闷,为什么我上课学生老是不爱听,纪律不好,其实不是我上课上得差,但在教学过...

五年级数学小课题

小课题研究阶段计划。2012 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教研组。五年级数学组。负责人。课题名称。小学数学生本高效课堂研究。成员姓名。组内分工。制定计划,搜集资料,进行总结。调查分析,研究课例。调查分析,研究课例。课题。研究。现状。分析。小课题研究阶段计划。2012 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小课题研究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