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美术下册第4课扎染 李金波

发布 2023-10-29 19:35:10 阅读 8313

小学五年级美术下册。

4 扎染。授课教师:李金波(中心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进一步了解我国的民间艺术,增强其民族自豪感。

2、了解扎染的特点和掌握一般的扎染制作方法。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制作能力,激发其表现的欲望。

二、教学重点:

对扎染艺术的美感体验及制作方法和步骤的掌握。

三、教学难点:

制作一件图案新颖、美观的扎染图案工艺品。

四、教学时间:

一课时。五、教学具准备:

教具:扎染作品实物,白布、彩色水、绳、剪刀、投影仪。

学具:白布、彩色水、绳、剪刀。

六、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几件工艺品,大家想不想欣赏欣赏?(学生回答:想)

教师展示扎染作品,学生欣赏。

2、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些美丽的图案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吗?

3、教师讲解:(课件出示)

扎染是一种古老的纺织染色工艺,主要盛行于我们的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如云南、贵州等地。它是用线、绳对织物进行紧固结系、**、缝扎,然后放进染液中进行煮染,由于扎结的外力作用,使得织物染色不均,拆除扎线洗去浮色后,织物上即可显现奇特的彩色花纹。其作品色彩朴实,自然大方,富有浓郁的民族风格。

4、板书课题:扎染。

5、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些扎染作品,看看它们的图案和颜色,以后我们制作时可以借鉴借鉴,好吗?(课件出示扎染作品)

二)、讲授新知识。

1、扎染的方法和步骤:(课件出示)

、捆扎:将白布从中间提起,然后把下方四周的布握拢,再用绳子绑扎,白布被**的部位在浸染时不容易着色,扎得越紧着色越淡。

、染色:将捆好的白布放进彩色水中浸染,注意要浸透。

、展开:将浸透的布拧干,松开捆扎的绳子,展现布上的纹样。

、学生欣赏范作图1、图2、图3,并说出这些扎染图案是采用什么捆扎方法制作出来的(学生回答)。

2、小结:、将白布交替正、反折叠,然后用线绳分段扎紧可得到条形花纹,如图1。

、将白布对折、再对折,以折点为顶点,在其下部用线绳绕绑缚,染色后可得到放射状或菱形花纹,如图2。

、把白布的四角分四次折叠成折扇样再扎,染色后产生扇形般的放射图案,如图3。

三)、实践活动,学生制作扎染图案。

1、注意事项:(课件出示)

、制作过程中不要拿剪刀玩耍,一定要小心不要伤到人。

、颜色不要弄到衣服上、桌上、墙上、地上。

、剪下来的线、布等垃圾不要乱扔,下课后带走放进垃圾桶里面。

2、学生制作扎染。

学生分成4人一组合作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四)、作品展示。

1、指名上讲台展示扎染作品,并让学生说一说是如何制作出来的,让其余学生给以评价,具体说说哪些方面做得好,教师再点评,好的地方给以表扬,不足之处给以改进建议。

2、作品展示就到这里,同学们,你们可以把扎染作品或改进后的作品及自己创作的作品与你的家人及小伙伴们一起欣赏,分享你的快乐。也可以把扎染图案的制作方法和技巧传授给他们,让大家共同分享艺术工艺品的美。

五)、小结。

同学们,我们再来看看这节课都学了些什么?(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扎染图案的制作方法及步骤:(课件出示)

1、捆扎:将白布从中间提起,然后把下方四周的布握拢,再用绳子打活结。

2、染色:将捆好的白布放进彩色水中浸染,注意要浸透。

3、展开:将浸透的布拧干,松开捆扎的绳子,展现布上的纹样。

六)、学生作业。

请同学们回去后,自己创作一件扎染作品。

七)、下课。

宣布下课,让学生收拾桌椅、工具、材料,带走垃圾,有序离开教室。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4课理想的居住环境丨苏少版 1

理想的居住环境。教学内容 现代社会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森林面积缩小,全球气候变暖,物种迅速减少,空气严重污染 面对这些,拯救地球,保护家园,创造理想的居住环境成了人类共同的心愿。理想的居住环境 属于 综合 探索 学习领域。这课旨在了解人类生存的环境,让学生更多地关注自己的生存环境,用美术语言表达忧...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4课理想的居住环境丨苏少版 2

理想的居住环境。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观察了解自己身边的居住环境,关注自己周围。的居住环境,用美术语言表达忧虑 提出建议 创造自己的理想家园。2 用自己喜欢的工具材料表现自己心中的理想家园。3 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对美好环境的向往与追求,增强对自然生活的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学...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4课理想的居住环境丨苏少版 3

理想的居住环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观察了解自己身边的居住环境,关注自己周围的居住环境,用美术语言表达忧虑 提出建议,创造自己的理想家园。过程与方法目标 用自己喜欢的工具材料表现自己心中的理想家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对美好环境的向往与追求,增强对自然生活的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