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导学案

发布 2023-11-05 13:40:02 阅读 1497

民族团结一家亲》导学案。

执教:沙道小学朱汉生。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树立各民族“共融共存”的思想,体会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国家对少数民族的关怀,从而增强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

行为与习惯:学会观察社会现象的能力;提高从收集的资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懂得要维护民族团结,就要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

知识与技能: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知道各民族人民在相互融合中进步,在交流中发展,共同创造着中华民族美好的未来。

教学重点。使学生懂得要为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维护祖国的统一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学难点。使学生懂得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也离不开汉族;只有共同奋斗,才能实现祖国的繁荣昌盛。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了解国家的民族政策;收集促进民族团结和民族融合的故事,尤其是发生在本地区的故事;收集体现各民族特色的歌曲;准备人大代表中少数民族代表的**;准备几张人民币。

学生准备:收集一些促进民族团结的故事或传说;收集抗击侵略者维护祖国统一的故事。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活动(谈话导入)

活动一:民族歌谣齐欢唱(8)

1.**民族歌曲大联唱:

《延边人民热爱***》(朝鲜族)

《微山湖》(汉族)

《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蒙古族)

《我们新疆好地方》(维吾尔族)

请学生试着哼唱并猜一猜:这些都是哪个民族的歌曲?

2.谁能说说在我国社会主义大家庭中,除以上几个民族外,你还知道哪些民族?

3.(出示民族分布地图)边交流边指认民族的分布区域。

4.小结:不同的民族虽然在服饰、语言、生活习惯等方面有所不同,但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员,是一家人。千百年来,各族人民团结友爱,共同建设着我们伟大的国家,共同创造了祖国的灿烂文化,才使我们的祖国母亲变得如此强壮,如此美丽。

今天就来说说咱们这个“大家庭”,56个民族亲情源远,共融共存,亲同手足。(板书课题:民族一家亲)

活动二:民族故事齐分享(20)

1.师:俗话说:“家和万事兴。

”我们的国家犹如一个大家庭,家庭的团结必然带来事业的兴旺。你们知道在两千多年前的汉代,咱们家乡湖北省有一位为促进民族团结而远赴北方大漠的人吗?

2.读故事:和亲使者——王昭君:了解昭君和亲的意义,3.欣赏**昭君墓。

4.师小结:王昭君已不是一个人物,而是一个象征,一个民族团结融合的代表;昭君墓也不是一个故事,而是一个民族友好的历史。

5.学生交流《文成公主进藏》故事。

6.议一议:**人民为什么要供奉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

7.师小结:青藏高原的吐蕃族首领松赞干布和唐朝的文成公主为促进**的经济发展所做的贡献。如今自从青藏铁路开通后,现在全国很多人去**旅游,看看这是人们参观布达拉宫留下的**。

(欣赏布达拉宫**)。

8.师:历史长河中,无数这样的优秀人物为民族团结做出了贡献。红军长征期间,也有一段民族团结的故事广为流传。读故事“彝海结盟”

9.讨论:为什么***将军要和小叶丹结拜为兄弟?如果不这样做,可能会有什么后果?

10.师小结:红军的诚意和尊重,赢得了彝族人民的信任,也使革命得以顺利进行下去。

11.小结:这些流传至今的故事,无不告诉我们几千年来,各族人民在融合中进步,在交流中发展。(板书:亲情源远共融共存)

活动三:民族团结感触多(12)

1.在听了这么多故事后,你有什么感想?(起立同桌互相说)

2.写下自己感受最深的想法。

3.交流后总结:在华夏五千年的历史长流中,我国各族人民在相互融合中进步,在交流中发展,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在战争年代,民族团结是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条件。那么,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我们还需要民族团结吗?

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深入讨论这个问题。

板书设计。6.民族团结一家亲。

亲情源远共融共存。

鄂教版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导学案

学习好资料欢迎 鄂教版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 民族团结一家亲 导学案执教 沙道小学朱汉生。教学目标。情感 态度 价值观 初步树立各民族 共融共存 的思想,体会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国家对少数民族的关怀,从而增强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行为与习惯 学会观察社会现象的能力 提高从收集的资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

年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好大家4教案鄂教版

教学目标。一 知识与能力。知道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初步培养学生用历史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二 过程与方法。课前布置学生完成 1 搜集少数民族歌曲 2 完成 民族风采展示 的准备工作。通过歌曲导入主题 好大一个家 通过 少数民族歌曲联唱 和 民族风采展示 两个活动,让学生感受56个民...

鄂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 男生女生。学情分析。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看现在的儿童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惯常以 自我为中心 思考和处理问题,在人际交往中,有的表现为封闭 退缩,有的表现为放任 攻击,直接影响作为主体的 我 与他人沟通与互动。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分析,到了小学高年级,随着年龄增长,身体和心理上的显著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