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浙江食品药品质量安全

发布 2023-11-20 06:01:18 阅读 8720

2023年浙江省食品药品质量安全。

监督抽检及案件查处情况通报。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下午好!

根据安排,我代表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向大家通报2023年全省食品药品质量安全抽检以及案件查处情况。

一、食品安全抽检情况。

一)抽检概况。2023年,我局依法对全省31大类、138个品种、22469批次的预包装食品、食用农产品、散装食品、食品添加剂、保健食品、餐饮食品进行了监督抽检。抽样点覆盖了全省所有市、县(区),所有获得生产许可的在产食品生产企业以及重点农批市场、商场超市、餐饮经营单位。

检测项目837项,覆盖了被抽检食品对应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全部项目,并突出了对食品添加剂、微生物和致病菌、农药兽药残留、重金属和环境污染物、生物毒素、非食用物质等安全性指标的检测,形成检验数据614192项次。此外,针对保健食品这一特殊种类抽检了1315批次,主要是声称缓解体力疲劳(包括宣称壮阳)、辅助降血糖、**、通便、改善睡眠等易发生非法添加化学物质和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的品种,涉及全部27类保健功能类和营养素补充剂产品。

二)食品安全总体状况。2023年,抽检共发现不合格食品887批次,批次合格率为96.05%,与去年基本持平。

其中:乳制品、食用油、粮食加工品、肉蛋蔬果等食用农产品、肉制品等5类大宗食品抽检合格率均在98.5%以上,乳制品合格率连续两年达到100%,保健食品抽检合格率也达到98.

5%。数据表明,我省食品安全水平稳居高位,所发现的风险也呈零星、点状发布,全省未发生系统性、行业性和区域性食品安全问题。

三)抽检发现的主要问题。从887批次不合格食品所涉及的1034项不合格指标看,一是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占不合格项的33.9%。

如糕点中滥用防腐剂脱氢乙酸,油炸面制品中滥用含铝添加剂,调味品中超量使用防腐剂,酒类中滥用甜味剂等;二是微生物污染占不合格项的32.7%。其中因致病菌超标导致不合格的占6.

2%。如:桶装水中的铜绿假单胞菌、大肠菌群、溴酸盐超标,肉制品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单增李斯特菌污染,调味品中的微生物和致病菌超标等;三是质量指标不符合标准占不合格项的18.

3%。如炒货及坚果制品中的酸价、过氧化值超标,酒类的酒精度等品质指标不达标,低档食用油冒充高档食用油、使用**废弃食用油,蜂蜜掺假,保健食品的功效成分指标(总皂甙)不合格等;四是重金属等污染占不合格项的10.4%。

如食用农产品和加工食品中的重金属污染,酒类和食用油中的塑化剂污染,熏烤肉制品中的苯并芘,水产干制品中的n-二甲基亚硝胺超标等;五是农药兽药残留超标占不合格项的3.7%。如:

肉制品中的兽药残留,蜂产品中的抗生素残留,植物类食品中的农药残留等;六是生物毒素污染、添加非食用物质等其它问题约占不合格项的1%。如面粉中的呕吐毒素,鲜黄花菜秋水仙碱,炒货及坚果制品中的黄曲霉毒素,配制酒、玛咖制品、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药物等。

四)处置情况。针对抽检发现的不合格食品及其生产经营单位,全省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主要采取了四方面的风险控制措施:一是采取封存、扣押、下架、召回等措施,控制不合格食品流向市场;二是对生产经营场所进行执法检查,对涉嫌违法的进行立案调查,依法予以行政处罚,涉嫌犯罪的移送公安部门处理;三是进行整改复查,整改不到位的不予恢复生产。

四是公开抽检信息。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官网发布抽检信息公告23期,公布食品抽检信息23130条;发布不合格食品核查处置结果公告10期,累计53件。

二、药品质量抽检情况。

一)抽检概况。2023年,全省共完成药品质量抽检16681批次,合格率96.8%。

其中:日常监督抽检14109批次,合格率96.4%;基本药物抽检1314批次,合格率99.

7%;增补药物抽检501批次,合格率100%,基本药物和增补药物抽检覆盖了本省生产企业和品种;省级药品质量考核抽检15个品种757批次,合格率96.7%。另外,在办理药品行政处罚案件和刑事司法案件中,对涉案产品进行执法抽检1287批次,不合格798批次,不合格率达到62.

0%二)分环节和类别药品质量状况。监督抽检和执法抽检的15396批次药品中,生产单位抽样1024批次,合格1008批次,合格率98.4%;经营单位抽样8018批次,合格7353批次,合格率91.

7%;使用单位抽样5611批次,合格5428批次,合格率96.7%;执法办案过程中,从制假窝点及无证经营窝点抽样743批次,合格297批次,合格率40.0%。

五大类药品中合格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抗生素99.0%、化学药98.9%、生化药98.

7%、中成药96.8%、中药材(饮片)91.8%。

三)不合格药品的主要问题。一是中药材(饮片)质量问题。抽检发现不合格中药材(饮片)270批次,不合格率8.

2%,主要不合格项目为性状、含量测定等;二是非法添加化学药物问题。主要为涉假药品中检出非法添加西地那非108批次,还发现双氯芬酸钠、格列本脲等药物成分;三是口服药用塑料包材质量问题。抽检发现不合格塑料包材5批次,不合格率为7.

2%,主要不合格项目为红外光谱鉴别和正己烷不挥发物检查。

四)处置情况。对监督抽检发现的不合格药品,我省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依据有关药品法律法规,第一时间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其流通使用,并依法严厉查处。与此同时,对抽检发现的假药,一律查清来龙去脉,追根溯源,端除窝点;对于我省企业生产的不合格药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责令企业认真查找和分析原因,整改到位。

另外,针对近年来中药饮片质量抽检不合格率一直偏高的问题,我局在2023年11月发布了中药饮片生产流通使用安全警示,公布了21家问题较多的中药饮片生产企业,提醒全省各中药饮片生产经营使用单位慎重采购使用。

三、2023年食品药品案件查处情况。

一)基本情况。2023年,全省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共立案查处食品药品违法案件13948件,其中食品案件10706件、保健食品案件187件、药品案件1965件、医疗器械案件615件、化妆品案件475件;办结13152件,涉案金额1.14亿元,罚没款3.

85亿元,捣毁非法生产窝点61个,移送公安机关涉嫌食品药品犯罪案件778件。

二)案件主要特点。全省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查办的案件涉案金额及罚没款增多,移送公安机关的涉嫌犯罪案件增加,食品药品违法犯罪行为仍然呈现易发多发高发态势。2023年,全省查办食品药品领域大要案共326件,省局挂牌督办36件。

从查办大案要案品类看:食品类大要案152件,其中无证生产销售食品、食品中添加药品及非食用物质案件,以及麻油中添加香精、高档食用油中添加廉价色拉油、高档白酒用低档白酒勾兑等掺杂掺假违法案件较多。药品类大要案117件,其中违法制售假冒中药饮片、销售微整形假药两类案件占了较大比例,尤其是利用网络销售微整形假药违法行为较多,嘉兴、丽水、温州、绍兴、湖州等地区陆续查获了一批销售微整形假药案件。

化妆品大要案20件,以销售假冒化妆品及进口或销售未经批准或检验的进口化妆品案件居多,杭州、宁波、台州、绍兴、义乌等地分别查获了多起销售未经批准和检验的进口化妆品案。医疗器械大要案37件,主要是无证生产及生产经营使用未经注册的医疗器械案件,杭州查处捣毁一个无证生产义齿窝点,丽水、金华等地均查处了多起生产销售无证微整形医疗器械案件。

2023年度浙江省食品药品典型案例将在我局门户**公布。 记者和公众均可在我局门户**查阅,在此不展开赘述。

维护食品药品安全既需要监管部门加大执法力度,也需要**和公众的积极参与。**记者和广大市民如发现食品药品安全违法行为,请及时向食药监部门举报,如查实,将对举报人予以奖励,举报**。

钦州2023年农村食品药品

钦州市2016年农村食品药品。安全整治攻坚年工作方案。根据 食品安全办等五部门 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食品安全治理工作的意见 食安办 2015 18号 自治区食品安全办等六部门 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区农村食品安全治理工作的实施意见 桂食安办 2016 1号 和市委 市人民 决策部署,为进一步治理和解决农村食...

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自查总结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 省 市 县关于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部署,进一步抓好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根据 x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x年食品安全工作评议考核的通知 文件精神,我乡对x的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进行了反复检查,现将自检自查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 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成立了乡食品药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由乡...

2019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书

为切实抓好乡村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县人民 的统一要求,结合我乡 镇 实际,制定本目标责任书。一 责任对象。村委会主任为辖区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对辖区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负全面责任。二 责任内容。一 贯彻执行食品药品安全相关法律 法规 规章和政策以及县委 县人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