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语文期末试卷评分细则汇总

发布 2024-01-01 10:15:13 阅读 6340

无锡市2017~2024年度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学科评分细则。

题号:8(1) 分值:5分均分:3.32

试题分析】原题:

8(1)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为;又以其子孙之所请也,于是乎铭始不实。

译文:写作的人,既不能拒绝他们而不写;又因为是他们子孙的请求,从此铭文就开始不符合事实了。(拒,为,始,实各1分,语意通顺1分,共5分)

评分标准】:

1、“立言者”——写作的人。译作“写铭文的人”、“写墓志(碑)铭的人”等亦可,译作“立论的人”、“写下遗(誓)言的人”、“站着说话的人”等扣1分;

2、“莫之拒”应译作“莫拒之”;“为”应译作“写”,译作“作为”“行动”扣1分;这句话意思翻译颠倒为“已经拒绝他们不写”或“已经拒绝他们不能不写”者甚多,扣2分。

3、“以”译作“认为”、“凭借”者,实则不妥,作宽容处理。

得分样例】1.写墓志铭的一开始拒绝立铭,但又因为死者的子孙的请求,于是开始写不符实的墓志铭。(1分)

2.写文章的人,既不能拒绝不写,又认为后代子孙坚决请求,从这里铭文始终不真实。(1分)

树立言论的人,既不肯拒绝而且不这么做,又因为他的子孙请来的,从这时墓志铭开始不真实。(2分)

3.立铭的人没有拒绝不写的,又因为他们子孙的请求,就这样,铭文的内容才不真实。(3分)

4.写墓志铭的人,既不能拒绝不写墓志铭,又因为是去世的人的晚辈请求他的,因此,墓志铭才不真实。(4分)

复习建议】1、 翻译句子,强调直译,是高考的要求,阅卷中发现相当多的学生不是直译,是硬译。可以适当强调: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2、 翻译离不开语境,学会结合上下文揣摩,才能准确表达文句的意义。

3、 译后,通读一遍,要语句顺畅。

题号【8(2)】 分值4 均分1.78

评分标准】好像任用人才一样,不是具有道德素养的人,怎么能分辨它而不迷茫,评论它而不徇私呢?(犹,畜,恶,徇各1分,共4分)

得分样例】1、尤其这样的人,不是假道德的人,罪恶能分辨而不感到迷惑,议论能不真实?(0分)

2、尤其用人,不是像牲畜一样的道德的人,怎么能不迷惑地分辨,不公正的议论呢?(1分)

3、仍然采用那人,不是拥有道德的人,怎么能不疑惑辨认,不当众讨论呢?(2分)

4、况且用来写墓志铭的人,不是拥有道德的人,怎么能够称辩他不迷惑,评议他不徇私呢?(3分)

5、就像任用人才,不是有道德的人,怎么能清楚地分辨不迷茫,公正而不徇私地议论呢?(4分)

问题分析】由于文章难度偏大,加上不注重语境意识,结合前后文推测能力较差。学生答出很多匪夷所思的答案。对文言实词和虚词掌握不到位,使得有些学生连基本分都难以拿到。

作答时,语义断裂地,胡乱分割内容,翻译虽然有时能采到得分点,但整句意义上仍然不通。

教学建议】1、在今后的文言复习中,可以从《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中挑选一些非人物传记类文章讲授,加强学生对这一类文言语体的熟悉;

2、对文本的整体感知非常重要,建议学生在翻以前,一定要养成快速浏览梳理全文的习惯,唯有了解文章的大意,局部推敲翻译才会脚踏实地;

3、语境意识继续加强,要培养学生文言文的“猜度能力”,有些疑难词句,完全可以根据上下文推敲而出;

4、加强翻译(答题)语言组织能力训练,有些学生翻译出来的句子完全不同,在日常训练中宜加强翻译语句的梳理修改的训练;

5、继续加强高考考纲规定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复习并做适当补充。

题号【9】 分值:4 均分:2.97

评分标准】铭与事实不符(被铭者德才不好,铭文失实);②作铭者不合要求(或品行不高,或不善作文;或“所托非人”并能说明有何“非”)(每点2分,共4分)

得分样例】1.①不愿意对人物生平造假;②寄托的人保管不周(得0分)

2.①古代有些人只有恶没有善,所以他没有铭;②有德者没有铭(得0分)

3.①铭的内容与实情不符;②后人传习铭时不了解其大义,不深入研究保存(得2分)

4.①死者子孙想要褒扬他们的亲属;②作铭的人没有良好的道德品行(得2分)

5.①让不恰当的人写墓志铭,书写的东西不公道真实;②墓志铭的辞文不精美,文章本身写得不好(得4分)

6.①墓志铭的言辞不工整,不值得流传;②道德高尚并擅长写文章的人少有;③铭的内容与事实不符,不足传世(得4分)

问题分析】1. 审题不清。题目要求“用自己的话概括”,部分学生直接照抄原文,不加自己的话,因而造成失分;

2. 表述不明。被铭者、作铭者、请托者之间的关系理不清楚,甚至出现“本人要求写墓志铭”这样的表达;

3.规范不够。概括题讲究是条分缕析、简明扼要,可部分学生答题混乱,写得多而杂;

4.文本未读懂。有些关键句看不懂,乱猜。如“蓄道德”等。

教学建议】1.继续加强文言知识积累,尤其提高在具体语境中实际运用的能力。

2.继续加强审题与答题规范训练,分点答题,简明扼要。

题号【10】 分值4 均分1.67

评分标准】(4分)(1)环境描写(烘托、衬托、侧面描写),以庭院的幽深烘托女子的孤单寂寞;(2)心理描写,通过埋怨鹦哥错报信息的行为(心理)描写女子思郎心切。(手法各1分,文本解析各1分。)

得分样例】1.“庭院深深”表现主人公身处山林,体现了他隐士的形象。“鹦哥”表现主人公热爱生活。本词刻画了一位热爱生活的隐士形象。(0分)

2、运用了环境描写,表现庭院的静,侧面烘托主人公的文静;运用动作描写,“埋怨”的对象是一只鹦哥,少女活泼天真的形象跃然纸上,“错报韦郎到”表现了少女对韦郎的期待,体现了少女的纯真。(1分)

3.①环境描写,描写庭院静谧的景象,渲染孤寂的氛围,刻画主人公独自一人的形象;②动作描写,正面刻画主人公对鹦哥错报消息的埋怨,表现了主人公对思念之人没来的失望,写出了一个独自思念爱人的女子形象。(2分)

4.运用了叠词、环境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以“庭院之深”和“埋怨鹦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深闺思妇寂寞惆怅的形象,间接抒情,含蓄婉转,将女子相思的形象刻画得生动形象。(3分)

5.①环境描写侧面烘托。以深深庭院的幽静衬托人物忧郁孤独的形象;②心理细节描写。埋怨鹦哥,错报韦郎到,写出了主人公对离人思念深切的形象。(4分)

问题分析】1.诗歌文本理解错误。未读出本词为“代言体”的闺怨词,将抒情主人公误判为隐士、征人、怀才不遇者;或将主人公形象概括为活泼、纯真;

2.审题不当。题干要求答上阙前三句,答到了后面的内容;题干要求答“如何刻画主人公形象”,需答出刻画人物的手法,很多考生无手法而只作简单的翻译;

3.知识点混淆。将刻画人物的手法和景物描写的手法、修辞、语言技巧等混淆,错答成视听结合、叠词、拟人、对比、反衬等;

4.手法理解错误。如二三两句,很多考生的手法答成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看不出是人物心理;

5.答题规范。将能想到的手法全部放在一起,集中作文本分析,缺少明确的对应;先翻译诗句,将手法放在文本解析后,从而淹没在大段文字中。

教学建议】1.对于“代言体”的闺怨诗需进一步了解其写作特点,并辅之以相关练习;

2.艺术手法的相关知识点掌握不牢靠,不同手法之间的区别需加强辨析;

3.提醒学生认真审题,规范作答。

题号【11】 分值:6 均分:1.65

评分标准】想象(1分),前三句通过想象男子江南生活的情景,担心男子留驻江南而希望他早日回家相聚(2分)或者想象自己变成车前草,阻断行人西去道路,表达对爱情的忠贞(2分);直抒胸臆(1分),“争抵还乡好?”反问,江南的繁华生活怎么会抵得过还乡?表达了女主人公对男子不回家的担忧和埋怨,希望男子早日回家(2分)。

答案调整与补充:

想象:下阕2层,均为想象的内容,据此所作之简析,均可得分;②直抒胸臆:“争抵”句;③侧面描写。

评分样例】1.(1)想象江南人少时,辗转于高楼红袖的场景,提出“争抵还乡好”,表达出女子对心上人的思念,对其不归家的担忧。(2)运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自己愿化车前草遮断行人西去的道路,表达出自己对男子离去的不舍,表达对心上人的拳拳爱恋。

(5分)

2.(1)虚写,女子联想意中人去江南时风华正茂,却迟迟不愿回乡,表达自己的思念与哀怨(2)比喻,自比车前草,希望遮断行人西去的道路,表达自己的期盼与渴望。(4分)

3.回忆当时自己主宰江南风华正茂,写出了作者对岁月流逝的烦恼与无奈,对家乡的思念;作者表明自己愿意化作车前草,表达了作者为国效力,精忠报国的雄心壮志。(0分)

4.用了借代,用“花发”代指衰老的主人公,用了反问的语气,表达出作者对家乡的思念,渴望回到家乡的心理和内心困惑,对年华易逝的伤感与愁苦。用了比喻,将“自己”比作“车前草”,表达出作者渴望回乡的强烈与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0分)

问题分析】1.审题不明:“如何抒发情感”,要答抒情方式,所答内容偏离题目指向;还有人将赏析当作了翻译、串释;

2、诗词类型没有把握,抒情主人公判断失误,导致内容分析失分:想象,前三句是女主人公想象男子在江南流连不肯归家;直抒胸臆,女主人公反问男子怎么能比得过回家呢?直接表达了希望男子早日回家;

3,对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停留在搬弄术语而不明就里的低水准上,对概念的辨析能力弱;如只能看出“争抵”是反问句式,却不能上升到直抒胸臆的高度;对“轻躯”句,只能看出有比喻,而不能上升到想象的高度,甚至将本句混淆为直抒胸臆。

教学建议】指导学生认真审题,读懂诗词,读懂题目中的暗示,学会分点答题。

题号:12 分值:8分均分:2.17

分析略。题号:13 分值:4分均分:2.17

评分标准】结构:为下文店主翻我包袱、店主脾气暴躁,怒斥儿子以及我寄宿旅店害怕被人推下江等情节作铺垫。(2分) 提醒:

(1)如无具体铺垫内容的陈述或铺垫内容陈述不当则该点不得分;(2)埋伏笔、引出下文、照应等不得分。

内容:暗示动荡不安的社会时局,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2分) 提醒:点出动荡不安、战争背景、社会混乱等意思得2分,只写交代背景得1分。

得分样例】1.(1)交代了社会背景,**时期,兵荒马乱的时代;(2)为下文我住在临江的马店中半夜醒来忧惧不安作铺垫;(3)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兴趣。(4分)

无锡市初二语文期末试卷

一 积累与运用。1 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4分 龟 裂 li n 滟 褴l 风靡 一时。2 根据课文默写句子 10分 一览众山小。杜甫 望岳 几处早莺争暖树,白居易 钱塘湖春行 海内存知已,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无限河山泪,夏完淳 别云间 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 雁门太守行 不畏浮云遮望眼,...

2019无锡市中考模拟试卷语文 一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所在学校 姓名和准考证号写在密封线内规定的空格中。2 全卷答案书写要工整,不要随便涂改。书写工整优美者酌加1 3分。3 本学科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为130分。一 基础知识及运用 共22分 1 根据拼音完成词语。3分 1 c 然长逝 2 鞠躬尽cu3 处境 n...

2019无锡市中考模拟试卷语文 一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所在学校 姓名和准考证号写在密封线内规定的空格中。2 全卷答案书写要工整,不要随便涂改。书写工整优美者酌加1 3分。3 本学科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为130分。一 基础知识及运用 共22分 1 根据拼音完成词语。3分 1 c 然长逝 2 鞠躬尽cu3 处境 n...